缓冲能力论文_张栋昊,王鑫淼,陈建设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口腔,红壤,人民币,踝关节,落石,炒家。

缓冲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栋昊,王鑫淼,陈建设[1](2019)在《基于唾液缓冲能力的酸味感知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唾液是成分复杂的胶体体系,唾液的缓冲能力对维持口腔内恒定酸碱度及食品口腔加工过程中的食物酸度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唾液缓冲能力的系统评价(离子对/基团和蛋白质)及其与酸度感知的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唾液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酸味感知的关系,为酸味感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共招募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采用酸碱滴定法测量志愿者的唾液缓冲能力,同时对其唾液生化特性(淀粉酶、总蛋白含量)与酸味敏感度进行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个体间唾液缓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P <0.05)。体系pH由酸至碱(4-8)时,同一志愿者的刺激性唾液的缓冲能力平均约为非刺激性唾液缓冲能力的一倍;同时发现,唾液缓冲能力与唾液生化特性存在相关性,具有不同唾液缓冲能力的志愿者在酸味敏感度上呈现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雯雯,黎巧毅,崔天也,范凌志,陈青青[2](2019)在《那些唱衰香港的人,他们错在哪》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香港的信用评级由“AA+”转为“AA”,并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同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明确表示不同意该机构的下调决定。“东方之珠”的经济韧性是否足以支撑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人担忧,有人淡定”,这是《环(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9-09)

江巍,宋鹏程,陈玮,王彦海,毛聪[3](2019)在《基于PFC2D的土体缓冲落石冲击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用的拦石墙、棚洞等落石防护措施均需布置土体来缓冲落石造成的冲击力,其缓冲能力在进行防护措施结构设计时应合理考虑。颗粒流程序PFC2D(Two-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可有效模拟落石冲击土体和结构的动态过程,用来分析不考虑土体缓冲效应下的落石冲击力,结果与瑞士算法基本一致,略大于日本算法。进一步地,取不同厚度的素填土、粉质黏土和砂质粉土3种缓冲土层,分析不同坠落高度条件下落石经过土体缓冲后对结构的冲击力,发现土体的缓冲能力与土层厚度、缓冲能力与坠落高度均大致呈指数函数关系;坠落高度对缓冲能力的影响基本不随缓冲土体选材改变而变化;同样厚度条件下粉质黏土缓冲能力最大,素填土次之,砂质粉土最小。研究成果表明实际工程中缓冲土层厚度宜设定为2~3 m。(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光军,姚泽坤,刘人境,徐青川[4](2018)在《风险导向下的关键链多项目能力约束缓冲设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处理不确定因素对多项目进展的影响,提出一种风险导向下的关键链多属性缓冲区设置方法,在缓冲区大小确定过程中,综合考虑活动复杂度、活动灵活度、资源紧张度和风险传播危害度等多种项目属性的影响,使缓冲区尺寸更加符合大型科研工程项目实际需要,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缓冲区设置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项目计划,具有更高的调度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23期)

石玉,廖永华,罗炯[5](2018)在《踝关节贴扎后人体平衡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基于先前研究,踝关节贴扎能增加踝关节稳定度,对踝关节扭伤具有预防效果,故目前穿戴踝关节护具或使用踝关节贴扎已被运动选手及普通大众在运动训练、比赛及健身活动中广泛采用。但极少有文献能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去完整探讨踝关节贴扎用于运动伤害预防时是否可能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目的:探讨踝关节贴扎前后对健康年轻人平衡能力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影响的机制,为运动员或一般喜好运动的民众如何使用贴扎树立正确观念,从而为避免运动伤害及增进运动表现提供参考。方法:共招募21位健康受试者,使用高速摄像、叁维力测力板评测贴扎前后受试者静态平衡及高处着地时的动态平衡、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负荷率。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1)贴扎对高处着地动作的瞬刻踝关节跖屈角度及足后角度无影响,但贴扎能有效限制足后外翻最大角度及重心速度降至为零时的足后角度;(2)贴扎能明显缩小着地缓冲期第一、第二阶段踝关节角位移及足后动作角位移,显着延长缓冲时间,明显缩短了第一阶段占整体缓冲时间百分比;(3)贴扎显着影响闭眼单脚站立表现,增加了压力中心摆荡幅度,但对高处着地动态平衡能力似乎无影响;(4)贴扎后高处着地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出现时间呈显着缩短,垂直冲击力峰值呈下降现象,但冲击力负荷速率显着增加;(5)结果表明,踝关节贴扎会改变受试者着地形态,有效限制足后外翻最大角度,降低足后及踝关节角位移,对增强高处着地的动作稳定性有一定功效;踝关节贴扎对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但贴扎显着缩短了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而导致作用力负荷速率显着增加,故可能增加了下肢关节受伤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19期)

张壮[6](2018)在《浑河沈抚段河岸缓冲带组成调查和结构配置模式优化研究以及优势植被缓冲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浑河发源于长白山支脉——辽宁抚顺清原县的滚马岭,自东向西穿行而过沈阳市区,将沈阳市分为浑北和浑南,是沈阳的母亲河。浑河以其优美的河岸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沈阳发展最具特色、活力、丰富多彩的都会中心区域,把沈阳变成一座滨水花园城市。因此,浑河滨水区和河岸带的景观状态、植被生态组成优劣,不仅是简单的环境问题,也对沿河社会发展,沈阳市世纪城市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河岸带是河流水——陆地交界区域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河岸带是水陆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区域,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河岸带通过过滤和截留沉积物、水分调控以及营养物质的再分配等过程,来协调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物质和能量流。河岸带受河流水生生境的影响,具有地下水浅,土壤肥力较高,空气湿度较高,易受洪水泛滥影响,水域陆域系统共同作用的特点。一定宽度的河岸缓冲带经过水、土壤、植被综合生态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等物理、化学作用,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本实验从叁个方面开展分析,首先,开展以浑河沿河植被带植被构成及群落分布状况的调研。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浑河已演变为沈阳市内河,河岸带原有的自然植被群落经人工选择、景观修建、土地开发等影响已基本不复存在,在灌木与乔木组成上更多成为以人工选择为主的植被群落,草本植物除本地常见的土着物种还存在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物种。开展植被及群落分布状况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明确植被构成,群落分布,为植物群落优化和合理配置植物组成,促进该区域的水生态建设和河岸缓冲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开展河岸缓冲带优势植被缓冲能力的分析。河流按其存在环境一般分为城市河流和自然河流。浑河沈抚段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河流。浑河的河岸缓冲带以人工构建为主,在特定河段,浑河河岸缓冲带的宽度、坡度等指标无法更改。在长冬季的气候特点下,从植被构成的角度筛选出提高河岸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的植被组成,以此提高其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外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浑河沈抚城市段常见的绿化草本和灌木植物对地表径流的缓冲能力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满足景观美化的前提下,筛选出对地表径流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为浑河城市段生态功能的提升提供选择依据。最后开展浑河沈抚段植被缓冲带结构配置模式优化研究。植被过滤带(Vegetative Filter Strips,VFS)是位于污染源与水体之间,一般呈条状分布的乔木、灌木或草地,可显着降低氮、磷等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河岸缓存带是植被过滤带在河流面源污染防控上的常见应用。河岸缓存带的设计及结构优化是达成缓存带预定生态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影响缓存带对污染物截留、缓存能力的主要因素。河岸缓存带的设计主要针对特定地段的污染物来源组成,地形提出最优的结构、植物组成和相应的管护措施。宽度、坡度、土壤条件、气候因素是河岸缓存带设计中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据前期调研表明河岸带周边道路、城市社区地表能够产生面源污染物,并表现出高SS,高COD,高TN和低TP的特点,本研究中运用VFSMOD模型(VFSMOD模型是由美国Florida大学的Carpena等人于1999年提出的一个基于降雨田间尺度机制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模拟植被过滤带对坡面地表径流中泥沙和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获得河岸植被缓存带阻控效果的限值,并基于浑河沈抚城市段区域(气候、土壤、微地形)特点,对不同植被构成的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泥沙拦截与径流削减效果进行了模拟,获得缓存带最适宽度、带长等指标。根据模拟结果,利用小试的方法进行植被配置模式模拟,获得植被配置组成和植被群落构成的消减效果,并基于以上结果对浑河沈抚城市段河岸缓冲带的设计参数提出了优化建议,形成了相应的设计图,以期为利用河岸缓冲带提升浑河城市段景观生态功能,减少横向面源污染物入河提供设计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程鹏飞[7](2018)在《东南丘陵区红壤酸碱缓冲能力及表面络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壤是我国东南丘陵区重要的农业耕作土壤,但目前酸化日益严重,盐基性养分离子大量淋失、毒性元素浓度增加、活性增强,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我国虽已在土壤酸化和调控上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多参考欧美恒电荷土壤,对于我国酸化严重的可变电荷土壤缺乏针对性研究。研究金属氧化物与离子络合反应的表面络合模型(SCM)能够获得相关络合常数以描述氧化物的表面酸碱缓冲能力,并较好地解释界面反应机制。但是此SCM是否也适用于土壤组分以及自然红壤表面酸碱缓冲能力的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SCM中广义复合模型的1-site/2-pK_a模型研究了红壤可变电荷组分、不同深度自然红壤以及不同位点自然红壤的表面酸碱缓冲能力。先尝试将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以及腐殖酸作为红壤中可变电荷矿物展开研究,由于它们表面羟基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可以质子化和去质子化,所以能够缓冲环境pH值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采用标准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土壤可变电荷组分悬浊液以获得土壤可变电荷组分在不同pH下的表面电荷,而通过可变电荷组分在0.1、0.3、0.7M NaCl溶液中的滴定曲线的交点可以获得其电荷零点pH_(pzc)(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可变电荷矿物样品进行了物相鉴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表面官能基团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N_2解吸/吸附等温线(BET)对其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以红壤可变电荷矿物的酸碱滴定结果和一系列表征分析结果为基础,使用1-site/2-pK_a表面络合模型获取了这些矿物的表面酸碱缓冲能力参数,包括使用Gran函数获得的表面活性位点浓度H_s、密度D_s,通过外推法获得的表面酸碱络合常数pK_a~(int),以及采用pH_(pzc)=1/2(pK_(a1)~(int)+pK_(a2)~(int))计算电荷零点pH_(pzc)(计算)。随后利用这些参数定量分析了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腐殖酸的酸碱缓冲能力差异,并通过晶体结构、表面官能团结构的差异给予解析。而通过pH_(pzc)(实验)与pH_(pzc)(计算)对比,验证了模型在可变电荷上的适用性。在研究最后,将这些酸碱缓冲能力参数带入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计算了在双电层模型(DLM)下,可变电荷矿物表面化学物种随pH的变化,成功地揭露了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腐殖酸缓冲红壤酸化的机制。在表面络合模型成功应用于4种可变电荷组分的基础上,将上述酸碱滴定方法及模型计算方法应用于广东惠州的0~140cm五个深度的砖红壤样品,既证明了SCM在自然红壤样品的适用性也探讨了从表层到底层酸碱缓冲能力的变化以及与缓冲能力与其不同组成成分的关系。随后再次将SCM应用于5个位点表层了红壤样品(海南澄迈的砖红壤、广东江门的红壤、江西鹰潭的红壤、浙江嘉兴水稻土和湖北威宁水稻土,进一步探讨了模型在不同红壤样品上的适用性以及其缓冲能力受其组成成分的影响。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内容:(1)将1-site/2-pK_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CM应用于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腐殖酸表面酸碱缓冲能力的研究时,发现通过SCM计算的pH_(pzc)与酸碱电位滴定所得一致,说明SCM适用研究这些土壤可变电荷组分酸碱缓冲能力。而4种可变电荷组分表面活性位点浓度H_s依次为:腐殖酸(1.5067 mol·kg~(-1))>针铁矿(0.0313mol·kg~(-1))>高岭石(0.0272mol·kg~(-1))>赤铁矿(0.0188mol·kg~(-1));pH_(pzc)大小顺序依次为:赤铁矿(9.27)>腐殖酸(6.45)>针铁矿(5.14)>高岭石(4.82)。说明腐殖酸、针铁矿具有丰富的表面酸碱缓冲位点,能够提高土壤酸碱缓冲位点;而赤铁矿具有非常高的pH_(pzc),能够增加土壤的pH_(pzc)。(2)将1-site/2-pK_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CM应用于广东惠州5个深度的红壤样品时,发现根据SCM计算所得到的pH_(pzc)与酸碱电位滴定所得一致,说明SCM适用于实验所用不同深度红壤样品表面酸碱缓冲能力研究。而有机质含量与表面活性位点浓度H_s呈显着正相关,与pH_(pzc)呈一定较好正相关,说明红壤中有机质在控制土壤酸碱缓冲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而赤铁矿含量与H_s呈显着负相关,说明赤铁矿会降低红壤的表面活性位点。5个深度红壤样品的pH_(pzc)在4.34~4.98范围内,所以所用红壤样品的pH_(pzc)由土壤主要组分高岭土控制。(3)再次将1-site/2-pK_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CM应用于东南丘陵的5个位点红壤样品酸碱缓冲能力时,发现根据SCM计算所得到的pH_(pzc)与酸碱电位滴定所得同样一致,说明SCM适用于研究实验所用这5个位点红壤样品表面酸碱缓冲能力。而将各土壤缓冲能力与其组分联系时,发现:海南澄迈砖红壤由于高含量的赤铁矿,而具有较高的pH_(pzc);广东江门水稻土因为具有较高的有机质,所以土壤表面位点浓度H_s和D_s也较高;此外,发现靠北的浙江嘉兴、湖北咸宁两地水稻仍具有较高的碳酸钙,pH_(pzc)、H_s和D_s也相对较高。(4)通过双电层DLM模拟表面≡SOH_2~+、≡SOH、≡SO~-随pH变化,帮助阐明了土壤酸碱缓冲机制。而模拟显示H_s、pH_(pzc)、pK_(a1)~(int)、pK_(a2)~(int)可以定量红壤不同酸碱缓冲性质,酸碱缓冲能力由这些参数共同决定,解释了这些参数对判定其酸碱缓冲能力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4-20)

冷柯岑[8](2017)在《交通枢纽内轨道交通换乘缓冲设施通过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枢纽站内铁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换乘衔接成为构建城市内外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两个交通系统之间快捷方便的换乘衔接,对于减少乘客出行时间、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构建有重大的意义。以往学者进行了大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换乘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换乘的客流,对于既有铁路车站新建地铁线路后换乘客流研究较少,而这两类乘客客流特征差异明显,客流特征是影响换乘设施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而缓冲设施是影响乘客换乘效率的瓶颈部分,本文基于铁路交通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对铁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缓冲设施通过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换乘缓冲设施包含了换乘通道、票务设施、蛇形通道、安检设施等具有限制行人通过数量的设施,本论文中指蛇形通道与安检设施。本文研究重点有两个,第一个,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乘客性别组成、年龄差异、携带行李大小等因素对乘客通过安检设施消耗时间的影响,基于北京西地铁站调研数据,建立了体现客流特征的安检设施通过能力数学计算模型,得到理论计算结果,利用仿真软件AnyLogic得出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第二个,结合蛇形通道在缓冲设施中的作用以及通过能力受到安检设施的限制,其渠化作用相比通过能力大小显得更为重要,故利用仿真软件研究蛇形通道长度、宽度、转角数量以及蛇形通道布局形式的不同对乘客走行特点的影响,再利用Matlab对蛇形通道与安检设施组合情况下通过能力大小进行了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性别与年龄对安检设施通过能力差异性不明显;(2)基于客流特征的安检设施通过能力为1420人/h,仿真结果为1410人/h;(3)仅容一人通过的蛇形通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为1966人/h;(4)北京西地铁站1人宽蛇形通道与1台安检设施匹配情况较好。最后以北京西站换乘地铁的缓冲设施作为案例,利用Anylogic对西站进行仿真优化,把缓冲设施作为换乘设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节点,提高乘客枢纽站换乘体验,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论为今后铁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缓冲设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9-18)

林晓晟[9](2017)在《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涵水与缓冲带截污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主要支流包括浑河、大辽河、东辽河和招苏台河等。本文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对象为区内的东辽河、招苏台河以及招苏台河的支流条子河,这叁条河流不仅为流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承纳了流域内大量的生活、农业和工业污水,已经遭到严重污染,改善流域水体污染状况,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是在导师主持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辽河流域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支持下,基于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样品采集、现场试验模拟和数值模型模拟等方法,对流域土壤涵水和河岸缓冲带截污能力开展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为提高河岸缓冲带的截污能力和缓解流域水体污染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Arcgis10软件研究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流域河流两岸和水库周边的容重值较低,而总孔隙度的空间分布与容重相反。农田土壤的容重值大而总孔隙值小,土壤水分吸收和运输能力较差;森林土壤容重值小而总孔隙度大,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受林木种类的影响较大。(2)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流域土壤的涵水能力和土壤总氮、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渗透性与容重和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总氮和总磷均表现为各向异性的空间异质性,且由东南向西北呈纵向梯度变化趋势。(3)降雨径流冲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宽度是影响缓冲带土壤截污能力的因素之一,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是制约缓冲带土壤截污效果的重要因素。(4)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缓冲带污染物截留模型,从微观尺度阐明氮、磷在缓冲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河岸缓冲带土壤对二者的截留作用,HYDRUS2D/3D模型的模拟精度高,适用于研究氮和磷在河岸缓冲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5)基于全文的研究,对流域河岸缓冲带的合理构建提出建议。根据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建议低山丘陵区缓冲带的宽度为15-60m,平原区缓冲带宽度为5-20m;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和城乡交界区叁种典型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构建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齐华,柴建中,徐起麟,邢丽丽,张甲[10](2016)在《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血液缓冲能力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了解赛前下高原前后自行车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的变化以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选取12名优秀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血气测试和血乳酸测试。研究方法:在每周速度耐力训练课3分钟后测试血乳酸,在每周训练周期结束后测试血气,采用美国雅培生产i-STAT Analyzer便携式血气分析仪EG8+测试片测试血气,采用日本便携式血乳酸测试仪L1710测试血乳酸。对男女自行车运动员下高原前后血液缓冲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比赛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在下高原前两周一次大强度无氧酵解训练后,PH、Hco3~-,BE均下降,PCO2上升,在第二周调整训练后,血液缓冲能力呈显着上升趋势。(P<0.01)女子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在下高原前后呈逐渐上升趋势,男子运动员在下高原前呈上升趋势,在下高原第叁天后呈下降趋势。2.比赛血乳酸值与下高原第叁天PH、PCO2、Hco3~-,BE呈密切相关性(P<0.05),提示无氧酵解能力和血液酸碱平衡缓冲能力对提高场地中长项目成绩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下高原前两周的训练强度和时间安排非常重要,会影响下高原后的血液缓冲能力变化,而下高原一周内的训练安排也非常重要。下高原前后血液酸碱平衡缓冲能力的变化对于下高原后的竞技状态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0-21)

缓冲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9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香港的信用评级由“AA+”转为“AA”,并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同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明确表示不同意该机构的下调决定。“东方之珠”的经济韧性是否足以支撑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人担忧,有人淡定”,这是《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栋昊,王鑫淼,陈建设.基于唾液缓冲能力的酸味感知机制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王雯雯,黎巧毅,崔天也,范凌志,陈青青.那些唱衰香港的人,他们错在哪[N].环球时报.2019

[3].江巍,宋鹏程,陈玮,王彦海,毛聪.基于PFC2D的土体缓冲落石冲击能力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4].张光军,姚泽坤,刘人境,徐青川.风险导向下的关键链多项目能力约束缓冲设置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8

[5].石玉,廖永华,罗炯.踝关节贴扎后人体平衡及高处着地缓冲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6].张壮.浑河沈抚段河岸缓冲带组成调查和结构配置模式优化研究以及优势植被缓冲能力分析[D].辽宁大学.2018

[7].程鹏飞.东南丘陵区红壤酸碱缓冲能力及表面络合模型[D].贵州师范大学.2018

[8].冷柯岑.交通枢纽内轨道交通换乘缓冲设施通过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9].林晓晟.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壤涵水与缓冲带截污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齐华,柴建中,徐起麟,邢丽丽,张甲.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血液缓冲能力的变化[C].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2016

论文知识图

蛋白质pH缓冲能力对微胶囊B.bi...栅缓冲层厚度对截止频率fT和最高振荡...树枝状PLL[26]TSP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变化浸取液酸度与气溶胶缓冲能力的关...PM10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变化

标签:;  ;  ;  ;  ;  ;  ;  

缓冲能力论文_张栋昊,王鑫淼,陈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