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花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CCA1,InDel标记
开花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让,侯喜林,肖栋[1](2019)在《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基因CCA1的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年生的油用型品种Yellow sarson(YS-143)与2年生的芜菁品种Vegetable turnip(VT-044)的cDNA为模板,克隆出CCA1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在这2份材料构建的200株F_2分离群体中,选取极早和极晚开花的单株各24株,对在亲本上鉴定到的4个多态性位点进行PCR扩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基因型与开花时间表现型的关系。构建pEZS-NL-CCA1载体,利用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CCA1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表明,YS-143与VT-044分别有1 665、1 647个核苷酸,分别编码了554、548个氨基酸。亲本之间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到12个差异位点,氨基酸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十字花科的不结球白菜、大白菜、萝卜、油菜、拟南芥、亚麻芥聚集在同一分支中,而禾本科的大麦、玉米、水稻聚集在另一分支中。在F_2分离群体上,Pearson相关性鉴定到位于亲本第727至第732个碱基处的1个多态性位点(ACCCTT/ACCCTT),有该位点的群体单株平均开花时间为39 d,极显着早于缺失该位点的群体单株平均开花时间104 d(P<0.01),表明白菜类作物CCA1基因的第727至第732个碱基的缺失(A05:472204-472209)与开花时间呈极显着相关,影响开花时间,可为光周期敏感的白菜类作物晚抽薹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开发的该Insert/Delete(InDel)标记,可以作为功能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工作,以加快育种进程。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CA1基因主要在细胞核上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甘彩霞,邓晓辉,崔磊,于校青,尹延旭[2](2019)在《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先期抽薹可导致萝卜肉质根糠心,商品性下降。近年来,在萝卜的周年生产中,越冬萝卜、春萝卜以及高山萝卜的比重逐年上升,逐渐形成了萝卜新的优势产区,但是萝卜的先期抽薹严重阻碍了这些区域商品萝卜的正常生产。因此,培育耐抽薹的萝卜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萝卜抽薹和开花的调控机制,对田间传统育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利用萝卜母本BJJ(晚抽薹)和父本XNQ(早抽薹)杂交获得F1代后,自交获得F2代作图群体,F2︰3家系用于抽薹和开花性状的调查。通过秋季播种大株调查抽薹和开花时间,以及冬季播种越冬小株调查抽薹和开花时间,统计数据应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根据QTL的定位结果,分别检测到2个QTL位点与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相关。qBT1和qBT2与萝卜抽薹和开花的性状均相关,分别位于第1条和第9条连锁群上,且qBT2在两次表型鉴定中都检测到。这两个位点与之前报道的位点不同,是控制萝卜抽薹和开花的新位点。qBT2和qFT2的LOD值分别为13.37和12.66,其显性效应分别为44.39和41.38,且这两个位点在两次试验中都被检测出来,该位点预测为抽薹和开花性状的主效位点。通过和萝卜参考基因组的比对分析,在主效的QTL区域内,总共包含618个基因,通过和拟南芥参考基因组同源性比对分析结合基因KEGG与KOG_class注释分析,其中只有1个基因(Rsa10025740)和拟南芥AT5G51810同源,该基因功能与花的发育和赤霉素生物合成有关。此外,我们利用RT-PCR检测双亲不同时期候选基因Rsa10025740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的时期,该基因在晚抽薹的BJJ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早抽薹的XNQ,说明这个基因在萝卜的抽薹和开关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其表达量越低越能促进萝卜的抽薹和开花。(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王惠玉,任海波,李林,刘同坤,程奕秋[3](2019)在《不结球白菜开花相关基因BcGI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基因沉默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结球白菜GIGANTEA(GI)基因的功能,验证其与CONSTANS(CO)、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以及其在植物抽薹开花中的作用。[方法]以不结球白菜品种‘苏州青’为材料,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同源克隆BcGI基因,Gateway构建表达载体pEarleyGate101-BcGI-YFP,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注射入本氏烟草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Gateway构建沉默载体BcGI-RNAi,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沉默载体导入拟南芥中,观察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抽薹期的表型变化。采用RT-qPCR技术,检测GI、CO、FT基因在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抽薹期的基因表达量。[结果]通过同源克隆,得到BcGI基因,其含有1个3 51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171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cGI定位于细胞核中。RT-qPCR结果表明,BcGI基因在沉默转基因植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比野生型植株低;同时当GI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时,CO、FT基因在沉默转基因植株中的相对表达量也比野生型明显降低,沉默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表现为开花延迟且抽薹期莲座叶数明显增多。[结论]BcGI定位于细胞核,参与正向调控下游CO、FT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不结球白菜光周期开花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选明,刘泽田,汪龙,赵小英,于峰[4](2019)在《拟南芥开花基因FT对根毛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对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通过结合qRT-PCR和生理学实验的方式对FT过表达及突变体植株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发现,FT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相比,其根毛短且稀疏,且具有分叉型、膨大型、波浪型等极性生长缺陷表型;相反,突变体ft-10的根毛相对长且密集,略优于野生型,无极性生长缺陷表型.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与根毛起始伸长过程相关基因KOAJK、SCN1、RHD2、LRL3、RSL4、RHD6的表达量,FT过表达植株显着低于野生型,而突变体ft-10略高于野生型.结果表明,FT基因在根毛起始伸长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影响根毛的极性生长及数量分布.本研究增加了对FT基因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功能的认识,同时也为深入研究根系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马茜茹,肖麓[5](2019)在《甘蓝型春油菜开花时间主效QTL cqDTFA2a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快春油菜开花时间QTL的精细定位,本研究基于前期早花QTL初步定位的结果,采用连续多代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NN DH群体中含有目标位点的1个DH系与晚花亲本No.5246杂交获得F_1,构建目标位点的近等基因系分离群体。结果表明:筛选出2对前景选择引物和8对背景选择引物;利用2对前景选择引物对BC_1F_1和BC_2F_1世代材料进行筛选,得到的目标基因型单株分别为34株和87株;利用8对AFLP引物对BC_2F_1代材料进行背景分析,该世代背景回复率的平均值为83.9%。本研究为油菜开花时间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崔承齐[6](2019)在《芝麻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许达为[7](2019)在《番茄SlCDF基因在不同光环境中对开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DF(Cycling dof factors)蛋白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特殊的植物转录因子,在光周期调控开花和抵御非生物胁迫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指出,CDF蛋白在拟南芥中作为负调控因子延迟开花,但未能阐明其在番茄中的功能。为了明确SlCDF基因在不同光环境下对番茄开花的影响,本试验以A57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通过对番茄SlCDF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培育相应的转基因植株。测量不同光环境下转基因植株的开花时间,分析其下游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一步推测番茄SlCDF蛋白与目的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取得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SlCD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番茄中存在5个SlCDF基因,与拟南芥AtCDF基因共同位于Dof家族中D亚家族,分别为SlCDF1、SlCDF2、SlCDF3、SlCDF4和SlCDF5。同时,番茄SlCDF1-5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并且其编码的蛋白在N末端包含一个C_2-C_2型单锌指结构域,由4个绝对保守的Cys残基和48个高度保守的其他氨基酸残基构成;在C末端包含一个转录激活域,由21,22和3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叁段保守基序构成。2.测量SlCDF1-5表达量规律发现,在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叶龄真叶中,SlCDF1、SlCDF2、SlCDF3、SlCDF4和SlCDF5具有时间和空间表达差异性。昼夜变化规律指出SlCDF1和SlCDF3在不同的光环境条件下与SlCDF2、SlCDF4和SlCDF5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变化模式。同时,在长日照(LD)和夜间每2 h红光(2R)打断处理下,SlCDF1和SlCDF3呈现出与短日照(SD)和低比值红光:远红光(R:FR=0.6)处理下相反的表达模式。3.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SlCDF1、SlCDF2、SlCDF3、SlCDF4和SlCDF5过表达的番茄植株A57,通过PCR和qRT-PCR选取表达量相对较高的3株T_0代阳性苗,移入日光温室定植,过表达植株各株系留种做后续研究。测量T_1代过表达植株开花时间发现,相比于野生型植株的开花叶片数,在短日照条件下,SlCDF3过表达株系分别增加2.83、4.17、2.83片叶;在长日照条件下,SlCDF3过表达株系分别增加1.67、3.17、2.17片叶。而SlCDF1、SlCDF2、SlCDF4和SlCDF5过表达植物开花所需叶片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均无明显差异。4.开花相关基因FT-like是光周期控制成花途径的核心基因。在番茄中存在3个受光周期和光质调节并影响开花时间的FT-like基因,分别为SlSP5G、SlSP5G2和SlSP5G3。与野生型番茄A57相比,SlCDF3过表达番茄在长日照处理下SlSP5G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在短日照处理下SlSP5G2和SlCDF3表达量明显上升。本研究通过培育SlCDF1-5过表达植株发现,SlCDF3作为FT-like基因的调控因子,是造成不同光环境下番茄开花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利用光环境精准调控设施番茄开花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昕奕[8](2019)在《大豆GmANKTM21基因调控抗旱和开花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大豆产量极易受到干旱等环境胁迫影响。因此,探究大豆耐旱基因功能,明确抗旱机理对大豆育种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发现WRKY20能增加大豆耐旱性和调控大豆提前开花。从WRKY20过量表达大豆转录组测序中发现GmANKTM21基因上调表达。GmANKTM21蛋白包含ANK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属于ANKTM(Ankyrin repeats transmembrane)家族。为阐明GmANKTM2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对GmANKTM21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对GmANKTM2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对GmANKTM21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GmANKTM21基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将GmANKTM21基因转入东农50,得到GmANKTM21基因过量表达植株,进行植株发育和耐旱功能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GmANKTM21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对GmANKTM21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编码的蛋白含有59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421.51 Da,等电点为8.27。GmANKTM21蛋白含有5个ANK基序和4个跨膜结构域。GmANKTM21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含有4种激素响应相关元件、6种光响应相关元件、2种胁迫响应相关元件。GmANKTM家族分为5个亚类,GmANKTM21基因属于II亚类。(2)GmANKTM21基因在叶片和根部特异性表达,在花、豆、茎、荚组织中表达量低。并且GmANKTM21基因在盐、碱、干旱胁迫中表达量发生变化,但对低温胁迫响应不明显。同时亚细胞定位发现GmANKTM21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中。(3)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大豆植株,得到基因过量表达材料3份。(4)过量表达GmANKTM21基因导致大豆始花期提前约6天,且转基因植株中开花关键调控基因GmFT2a和GmFT5a及其下游花分生组织基因GmAP1a和GmAP1b的表达量显着提高。同时过量表达GmANKTM21基因增强了大豆的耐旱性,转基因植株中抗氧化酶(SOD、POD、CAT)和渗透调节剂(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显着上升,同时膜脂伤害程度减轻,说明保护酶系统可能对转基因植株抗旱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益民[9](2019)在《桂花OfSVP和扩张蛋白基因在开花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具有较为特殊的开花过程和机制,成花转变、花芽分化和花开放均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相对低温能够显着促进桂花花芽分化进程,同时也调控花开放过程。观察了不同温度处理(25℃和19℃)对‘堰虹桂’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克隆得到7个SVP基因,并分析了这7个SVP基因及其4个下游相关基因在花芽分化进程中的表达模式,探究相对低温影响花芽分化的机制以及SVP基因的作用;同时,分析3个扩展蛋白基因OfEXPLA1、OfEXPA2和OfEXPA4的功能和作用,以明确其在相对低温调控花开放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对低温对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处理(25℃和19℃)中,相对低温处理(19℃)可使‘堰虹桂’提前进入花芽分化,并且能加快整个花芽分化进程。其中受到相对低温影响最为显着的是花序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序分化期缩短18 d,雌蕊分化期缩短26 d。2.OfSV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从桂花中克隆得到7个SVP基因,ORF finder在线分析发现4个基因(OfSVP1,OfSVP3,OfSVP4,OfSVP5)具有完整的cDNA序列,OfSVP2、OfSVP6和OfSVP7基因5′端存在缺失。7个SVP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OfSVPs具有SVP的主要保守特征,包括N端含有MADS-box、K-box和I-box基序,以及不保守C末端,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7个OfSVP基因分别属于2个亚族。对7个SVP基因和其他4个SVP下游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OfSVP4/6/7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在相对低温条件下下调表达,而OfSVP1上调表达,OfSVP2/3/5的表达量在不同温度下没有显着差异。FT、SOC1和GA20ox2在19℃处理下的表达量基本上高于25℃处理,与OfSVP4/6/7表达呈显着负相关。OfSVP4/6/7说明可能响应低温促进花芽分化,其可能通过调控FT、SOC1以及GA20ox2而影响花芽分化进程。3.扩张蛋白OfEXPLA1、OfEXPA2和OfEXPA4的功能分析:构建得到3个35S::OfEXPLA1-GFP、35S::OfEXPA2-GFP和35S::OfEXPA4-GFP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然后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内,发现OfEXPLA1、OfEXPA2和OfEXPA4蛋白的绿色荧光信号都定位在细胞壁上。通过改进后的花序侵染法获得转桂花OfEXP基因启动子的拟南芥株系,通过表型观察发现3种转基因株系的叶片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都长于野生型,OfEXPLA1和OfEXPA4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平均花序长度长于野生型,其花序数量也多于野生型。OfEXPA2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花序长度和数量与野生型比较,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5-25)
张双双,王立伟,姚楠,郭光艳,夏玉凤[10](2019)在《水稻OsUBA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促进种子萌发和开花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噬是将功能异常或不需要的胞内组分降解的细胞学过程,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缺乏的响应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NBR1 (Next to BRCA1 gene 1, NBR1)是在植物中发现的最重要的自噬受体,但有关植物NBR1类自噬受体的研究较少,水稻中此类蛋白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水稻日本晴幼苗的cDNA中克隆到一个含有泛素相关结构域(Ubiquitinassociated,UBA)的基因,将其命名为OsUBA。OsUBA的开放阅读框长2538 bp,编码845个氨基酸残基。OsUBA属于水稻中的NBR1类蛋白。OsUBA的启动子区有多个与光、逆境胁迫及激素反应相关的元件; OsUBA基因在水稻花药、正在萌发的种子以及根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和叶中也有表达; 200μmol L~(–1) ABA处理显着抑制OsUBA的表达,100μmol L~(–1) GA处理后OsUBA的表达略有升高。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比野生型更快, ABA (3μmol L~(–1))处理显着抑制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 GA (100μmol L~(–1))处理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略有促进;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开花时间较野生型明显提前。这些结果表明,水稻NBR1蛋白基因OsUBA的表达和功能可能与对开花时间和种子萌发的调控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开花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期抽薹可导致萝卜肉质根糠心,商品性下降。近年来,在萝卜的周年生产中,越冬萝卜、春萝卜以及高山萝卜的比重逐年上升,逐渐形成了萝卜新的优势产区,但是萝卜的先期抽薹严重阻碍了这些区域商品萝卜的正常生产。因此,培育耐抽薹的萝卜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萝卜抽薹和开花的调控机制,对田间传统育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利用萝卜母本BJJ(晚抽薹)和父本XNQ(早抽薹)杂交获得F1代后,自交获得F2代作图群体,F2︰3家系用于抽薹和开花性状的调查。通过秋季播种大株调查抽薹和开花时间,以及冬季播种越冬小株调查抽薹和开花时间,统计数据应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根据QTL的定位结果,分别检测到2个QTL位点与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相关。qBT1和qBT2与萝卜抽薹和开花的性状均相关,分别位于第1条和第9条连锁群上,且qBT2在两次表型鉴定中都检测到。这两个位点与之前报道的位点不同,是控制萝卜抽薹和开花的新位点。qBT2和qFT2的LOD值分别为13.37和12.66,其显性效应分别为44.39和41.38,且这两个位点在两次试验中都被检测出来,该位点预测为抽薹和开花性状的主效位点。通过和萝卜参考基因组的比对分析,在主效的QTL区域内,总共包含618个基因,通过和拟南芥参考基因组同源性比对分析结合基因KEGG与KOG_class注释分析,其中只有1个基因(Rsa10025740)和拟南芥AT5G51810同源,该基因功能与花的发育和赤霉素生物合成有关。此外,我们利用RT-PCR检测双亲不同时期候选基因Rsa10025740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的时期,该基因在晚抽薹的BJJ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早抽薹的XNQ,说明这个基因在萝卜的抽薹和开关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其表达量越低越能促进萝卜的抽薹和开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花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让,侯喜林,肖栋.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基因CCA1的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甘彩霞,邓晓辉,崔磊,于校青,尹延旭.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挖掘[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王惠玉,任海波,李林,刘同坤,程奕秋.不结球白菜开花相关基因BcGI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基因沉默功能验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刘选明,刘泽田,汪龙,赵小英,于峰.拟南芥开花基因FT对根毛生长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马茜茹,肖麓.甘蓝型春油菜开花时间主效QTLcqDTFA2a近等基因系的构建[J].青海大学学报.2019
[6].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崔承齐.芝麻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7].许达为.番茄SlCDF基因在不同光环境中对开花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王昕奕.大豆GmANKTM21基因调控抗旱和开花功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朱益民.桂花OfSVP和扩张蛋白基因在开花过程中的作用[D].浙江农林大学.2019
[10].张双双,王立伟,姚楠,郭光艳,夏玉凤.水稻OsUBA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促进种子萌发和开花中的功能[J].作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