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

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

路丹峰[1]2004年在《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WTO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服装纺织行业也不例外。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纺织大国,改革开放后,又成为服装、纺织面料的出口大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经济水平、国民收入、农业发展速度及劳动就业状况等都密不可分。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的服装纺织业既提供了机会,也造成一定的威胁;既有诸多的不利因素也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S(Strength),内部劣势W(Weakness),外部环境机会O(Opportunities)及外部环境威胁T(Threats)四个方面来分析加入WTO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本文内容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WTO对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叙述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第叁章是服装纺织业的国际比较,从中外服装纺织业的发展比较和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趋势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加入WTO后中国服装纺织业的SWOT分析。先介绍中国服装纺织业的特点,然后分别从1)中国服装纺织业的优势;2)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劣势;3)WTO给中国服装纺织业提供的机遇;4)WTO给中国服装纺织业造成的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主要是针对WTO带来的种种弊端,中国服装纺织应采取战略对策,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发展。第六章用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加入WTO后的中国服装纺织业前景广阔,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第七章结论,对本文的内容进行综述,并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籍红娜[2]2005年在《加入WTO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政府对策》文中指出自199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品市场逐步由内向型封闭型向外向开放型市场转变。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更是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首先,中国是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其次,中国已进入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之列,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中最大的供应国。再次,中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日益提高。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中国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更具有深刻意义的2005年1月1日,配额的全部取消,为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出口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使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实现。全面取消进口纺织品配额,意味着147个WTO成员国的纺织品出口不再受过去配额的困扰,可以开始自由贸易,这将极大促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随着配额的取消,将使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之首的中国纺织业迎来更为自由、公平的外部环境。没有人怀疑,“后配额时代”对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凡事必有利弊,中国纺织业的纺织产品出口上的的井喷式增长,势必引来各进口国的抵制、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和海关程序等进口限制手段将层出不穷,显然,摆脱配额束缚后,纺织业的“春天”不会自动来临。近年来,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因此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纺织业的出口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及技术壁垒的力度,以达到限制中国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和纺织业的目的。面对如此种种,为此,中国政府、行业协会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中国的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王逸芬[3]2006年在《中国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中国棉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的主要行业,在后配额时代,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具有原料优势,但因国内原料市场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而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具有劳动力优势,但呈走弱趋势。另一方面竞争优势也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装备水平、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上,在品牌运作及分销网络方面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则更大。随着现代高新科技向棉纺织行业的导入,全球棉纺织制品生产和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决定棉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将是高效高速的自动化程度和由此形成的产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较量。本文通过实证计算和理论分析,评价了中国与其他各棉纺织品贸易大国的竞争力水平。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中国棉纺织产品的总体竞争优势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落后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此外,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方面,又比不上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的老牌棉纺织产品生产大国。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产品、产业内部结构、市场环境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因此,为了充分认识国内生产和市场条件、国际竞争环境、国际竞争对手等的多变因素,针对中国棉纺织品竞争中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了中国棉纺织业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的具体措施,冀希望全面提升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中国由一个世界棉纺织大国建设为棉纺织强国。

王利荣[4]2012年在《中国棉花市场准入政策对涉棉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农产品贸易纳入WTO谈判议程以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就成为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2001年入世时,为了保护棉花产业,承诺对棉花的市场准入采用关税配额政策,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从2004年开始放松了对棉花进口的管理。由于涉棉产业既包括棉花产业,也包括纺织服装业,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涉棉产业链上的纺织服装业具有比较优势,而棉花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大量低价进口棉花的涌入促进了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却打击了国内棉花产业的发展。2005年为了平衡棉农与纺织服装企业的利益,国家出台了滑准税政策。滑准税的实施得到了棉农的代表及部分学者的积极支持,认为有利于稳定棉农的收益及棉花的种植;而纺织企业认为滑准税增加了纺织企业的成本,强烈要求取消滑准税,甚至有学者提出关税配额政策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应该彻底取消。同时,从国外来看,掌握着国际棉花定价权的美国,作为我国进口棉花主要供应国和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一方面限制我国纺织服装向其输入,另一方面却不断向我国施压,要求我国进一步放开棉花市场。大豆产业的前车之鉴已给我们沉痛的教训,如果我国的棉花贸易政策出现失误,那么下一个被冲击的就是棉花产业。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涉棉产业如何才能既从全球化中受益,又能避免或缓冲外部冲击的影响,这就对完善我国的棉花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分析涉棉产业各部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涉棉产业链的角度,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全面评估了2004年棉花进口政策的放松,以及2005年出台的滑准税政策对国内棉花产业及纺织服装业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中国棉花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放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由于我国棉花生产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投入成本高,很难与美国等产棉国家的棉花产业进行竞争。GTAP模拟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的棉花产业受冲击主要是因为2004年中国过度放开了棉花市场,使棉农利益受损。中国如果在2004年严格按照入世承诺来开放中国的棉花市场,将会对棉花产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棉农的就业以及利益的增加。而且按入世承诺对配额外进口棉花执行40%关税率,我国的棉花产业从数量上完全可以满足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取消后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需求。但严格按入世承诺执行也有局限性,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配额外关税而导致“纱线替代”现象,不利于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政府从平衡棉农与纺织企业的利益出发,适度开放棉花市场。其次,本文模拟分析了2005年以来滑准税实施对棉花产业及纺织、服装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准税的实施确实有助于增加棉农的收益,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虽然这一政策增加了纺织、服装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其产出及出口,考虑到滑准税对服装业的负面影响较微弱,对纺织业的影响较大,而纺织业属于产能过剩的产业,国家从2006年已经开始对这一产业进行整顿,滑准税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产业升级。而且从2005年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重新设限来看,通过实施滑准税也有利于促进中美、中欧间贸易摩擦的解决。另一方面,滑准税的实施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由于关税配额制度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为了解决农产品进口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措施,而取消配额,实行单一、透明的关税体制才是WTO农业谈判最终的目标。本文在当前滑准税实施的背景下,考虑我国及主要棉花供应国美国棉花补贴的条件下,运用GTAP模型从降低棉花进口配额外关税和扩大进口配额两个角度模拟分析了中国棉花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棉花产业及纺织、服装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中美对棉花进行补贴的政策下,中国完全放弃关税配额政策,棉花进口将会大幅增加,由于目前中国的棉花产业已经处于较脆弱的边缘,大量的进口棉花将会冲击我国的棉花产业。如果中国在放弃关税配额的同时,加大对棉花的生产补贴将会缓解市场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当每亩补贴增加到90元左右时,才能完全抵消中国棉花市场开放对棉花产业的损失。从长远来看,中国在完全放开棉花市场时,各国都取消对棉花的补贴,国际棉花产业在一个公平的市场上进行竞争,中国棉花产业受到市场开放的冲击将大大减少,且纺织服装业也能从中受益。同时,模拟也表明,在中美现有补贴政策下,当扩大后的配额达到295万吨时,棉花关税配额政策对棉花进口不再具有约束作用。当然,如果美国等国家不再限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那么中国就需要进口更多的棉花。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通过高额补贴来代替关税配额政策对棉花产业进行保护的条件,建议我国应该谨慎开放棉花市场。我国当前应该进一步完善滑准税管理政策,调整滑准税的计算公式,在公式中增加棉花的等级系数,从棉花价格和等级两方面来确定滑准税率;建立门槛价格随国际棉价波动自动调整的机制;确定滑准税配额的发放基数。同时,提出我国要利用WTO允许的微量许可补贴标准,通过适当加大对棉花的投入性补贴和对棉农的收入保障补贴来提高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以后棉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棉花贸易谈判中,.把棉花进口与纺织服装出口谈判相结合,中国棉花市场开放要以美国等国家全面开放纺织品、服装市场为前提。

赵玲[5]2005年在《加入WTO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的形势与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加入WTO后,中国便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这对于中国出口贸易,尤其是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既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局面,也出现了新的设限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洪流中,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就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应对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比较了我国加入WTO前后几年来纺织服装出口基本情况,论述了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迎来的有利国际和国内环境。第二章详细论述了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业由于近年遭遇欧美重新设限,“特保”以及针对中国企业频繁出现的反倾销,反补贴,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等一系列事件,受到了严重影响。国内也出现调整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的新情况。这些国际和国内方面的环境使得中国纺织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困难。第叁章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就如何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和看法。第四章着重论述了入世后,如何开创安徽纺织服装出口的新局面,如何提升安徽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孙莹[6]2005年在《后配额时代促进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言 根据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定》,2005年将完全取消配额制度。配额作为第一个被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正式取消的贸易保护措施,研究它的经济利益实质和演变历史对研究今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今后我国纺织行业规避和应对贸易壁垒、发展出口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政府在新时期制订出口贸易指导政策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配额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从配额演变历史以及它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限制情况开始,从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角度分析配额体制对进、出口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双重影响。第二部分介绍“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出口情况和“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通过分析中国纺织业生产和贸易的竞争力现状以及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由目前纺织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传统贸易政策的局限性以及我国纺织业出口面临困境的理论根源。第叁部分引出政治经济学的贸易政策选择理论,探讨贸易政策选择理论的本质——利益分配问题,提出我国新的贸易政策指导方向,探讨“后配额时代”促进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的对策,并依照本国国情提出关于纺织业发展和贸易政策选择的建议。 一、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发展 (一)、纺织品配额及其体制的演变 纺织品服装配额是指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在某一时期内对某种纺织品或服装的进口数量加以规定的限额,其实质是一种自愿出口限制,简称为纺织品配额,也叫纺配。 这样做起因是发达国家纺织品进口国认为一些国家(即所谓的“低成本供应者”)的低成本商品大量进入扰乱了他们的市场。在这些国家的推动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主持签订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 (简称:

黄贺[7]2007年在《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剖析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背后的深层原因,认为国际纺织品贸易机制由于受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使得美国等发达的纺织品进口国有机可乘,利用机制规则用语的“模糊性”,为其贸易保护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运用GATT/WTO规则,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遭受的反倾销、原产地规则、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限制措施进行法律分析,最终揭开“法律的面纱”,透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经济因素,是美国将其国内制造业的失业问题、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与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捆绑在一起,试图借纺织品摩擦向中国政府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此削弱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压缩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空间的目的。同时,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隐性违规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国际经济政治化是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文章进一步阐述了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由于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动机日趋复杂,使得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笔者在分析比较之后,提出以外交谈判与协商为主、法律手段为辅,是近期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最佳解决途径。文章的最后,指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应采取的应对之策。

郭勤[8]2002年在《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文章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的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加入WTO对纺织业而言无疑适逢大发展的好机遇,抓住了关键问题就会事半功倍。本文正是在剖析了当今发达国家纺织业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或威胁),找出了我国的差距即关键症结: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才能增强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否则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纺织业将会在新世纪追赶发达国家的阵列中制约国民经济前进的整体步伐。然而纺织企业自筹资本金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筹措资金困难,严重挫伤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度缓慢。因而解决其融资“瓶颈”问题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写作本文的意义,一方面是对我国纺织业融资的现状与问题做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拓宽其融资通道,并希望通过对纺织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纺织业融资的现实操作有所裨益。二、文章的体系结构与观点我国纺织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入世后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分析我国纺织业的问题必然不能与国际大环境割裂开来,本文第一章首先从国际纺织业的地位及发展变迁入手,指出科技进步一方面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纺织技术上的差距,同时着重对我国纺织业的情况作了SWOT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是我国纺织业入世后面临的艰巨任务。并通过对产业调整、升级的必要性,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引出了本文的论题——融资“瓶颈”问题又是影响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然后,提出了应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的建议。文章的第二章从实践的角度,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纺织上市公司融资状况、途径作了分析,包括对龙头股份、申达股份的资产重组、纺织上市公司参股券商以及雅戈尔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证券市场已成为纺织上市公司重要的资本配置工具,同时找出了我国纺织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的差距与问题:融资金额有限;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比例远远低于增发新股的比例,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融资渠道单调。还进一步提供了拓宽其融资通道的五种途径。第叁章将中国纺织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国纺织业融资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一是东部与中西部上市融资不平衡,不利于开发中西部的劳动力、原料低廉优势,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东部纺织业发展后劲。二是纺织投入资金欠缺,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叁是纺织企业效益欠佳,自筹资本金能力较差,内源性融资能力东部、中西部差距也相当大。四是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匮乏。纺织行业融资主要方式是从银行获得贷款,由于效益滑坡,获得贷款可能性下降。其次对纺织业的融资渠道和策略进行了探讨。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八个方面内容;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本市场,境内外上市。在政策上应向有条件的中西部纺织企业倾斜,支持他们在国内A股市场融资,同时也要鼓励东部优势集团公司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叁、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四、向国际金融公司(IFC)申请融资。五、落实纺织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六、尽快建立健全对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系统。七、增强纺织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八、采用融资租赁、ABS等融资创新方式。ABS是企业发展取得匹配条件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可行渠道,在解决对长期资金的巨大需求方面将表现出相当的潜力和广泛的适应性。最后,对我国纺织业的融资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具体分析了叁方面的内容。第一,应树立整体、全局融资观念,给予纺织业融资政策支持,给予中西部纺织企业融资扶持,包括上市融资向中西部倾斜。在西部开发和“东锭西移”的战略上,中西部纺织企业可与东部纺织企业联合,相互参股,借助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西部的丰富资源、巨大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达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少走弯路的目的。还可扩大对外投资、转移部分生产力,实现由商品输出向生产输出、品牌输出的转变。第二,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增强纺织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第叁,论述了规模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日本和我国宁波、绍兴两市纺织业的规模化,包括对宁波维科集团典型案例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通过重组与改制,进行组织创新,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利用产业组织政策来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济。文章的最后一章研究了纺织企业在入世后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着重融资竞争力方面,因为其他竞争力的实现都要依赖于融资竞争力,并着重对纺织上市公司雅戈尔的资本成本作了具体研究,找出了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他公司可以此为借鉴。叁、文章的创新之处1、从选题讲,入世后纺织业是舆论关注的热点,普遍认为它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本文找出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

段文平[9]2007年在《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上缴利税、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实现工业化和第叁个战略目标的进程中,纺织业对扩大就业、解决“叁农”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纺织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大背景下,纺织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是纺织大国,却不是纺织强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尚未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行业的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资源浪费严重;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设备落后,人才紧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管理不到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纺织业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就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纺织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容量、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产业发展不仅能满足这一代人的纤维消费需求,又能为今后世世代代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因此,深入全面地研究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的研究旨在推动我国纺织业重新确立产业定位、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塑造新的产业形象、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使纺织业在我国工业化,实现第叁步战略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新的贡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基础理论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增长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概括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2)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了纺织业的内涵与特征,运用迈克.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对纺织业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纺织业是永续产业;对国内外纺织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后配额时代纺织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3)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及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管理能力入手,分析研究了影响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探讨了纺织业与工业化、纺织业与“叁农”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4)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以资源支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社会、环境协调水平为四个子系统46个指标因素构成的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纺织行业的特点,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到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中。(5)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与评价。根据构建的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用1978—2005年纺织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及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子系统46个指标因素的原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计算机和SPSS10.0统计软件对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测评,并做出客观评价。(6)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分析了目标与重点,构建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四位一体的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模型;指出了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路径。

宋科艳[10]2001年在《入世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喜讯的传来,中国纺织业吹响了以崭新面貌全面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在WTO规则下,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内纺织业可以充分享受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发达国家也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质优价廉的丰富资源。本文回顾了纺织业订立的主要协议和协定,分析目前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纺织业应遵守的主要协议,如贸易壁垒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反倾销协议等,分析其形成、分类、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另外还回顾了主要的纺织品协定——从MFA向ATC发展的背景,并介绍了ATC的主要规定。 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通过讨论我国纺织工业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的贸易关系,说明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并就如何发展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章第叁、四部分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作比较,论述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见其发展趋势,并阐述了入世对纺织不同行业造成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文章第五、六部分根据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创新性的系统对策建议。如在宏观方面,国家如何调整政府职能、外贸政策,如何有效利用外资等;在微观方面,企业如何完善纺织品配额招标办法,如何发展电子商务、实施跨国经营等。

参考文献:

[1]. 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D]. 路丹峰. 天津大学. 2004

[2]. 加入WTO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政府对策[D]. 籍红娜. 东北大学. 2005

[3]. 中国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 王逸芬. 浙江工业大学. 2006

[4]. 中国棉花市场准入政策对涉棉产业的影响研究[D]. 王利荣.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 加入WTO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的形势与策略[D]. 赵玲. 安徽大学. 2005

[6]. 后配额时代促进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对策研究[D]. 孙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7]. 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D]. 黄贺. 暨南大学. 2007

[8]. 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D]. 郭勤. 西南财经大学. 2002

[9]. 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段文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10]. 入世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D]. 宋科艳. 天津工业大学. 2001

标签:;  ;  ;  ;  ;  ;  ;  

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