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骨科重庆401320)

【摘要】目的:对骨科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创建无痛病房,从而提升疼痛管理理念,全面落实人本位责任制整体护理,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方法:在2014-2015年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0例,随机抽取25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实施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疼痛干预,全面落实疼痛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方法;另2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内90.8%患者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甚至无痛范围,9.2%患者为中、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对照组术后7天内20.8%患者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甚至无痛状态,79.2%患者为中、重度疼痛,难以忍受。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以及顺利进行康复锻炼的实施[1],适合全院推广。

【关键词】疼痛管理;骨科;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80-02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2],可引起患者的生理反应改变,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等症状,部分治疗不当患者甚至转为慢性疼痛。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正式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3]。其中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传统观念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止痛药副作用大,有成瘾性,只有重度疼痛才需要处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的控制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是目前医,护,患三方迫切需解决的问题。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实施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疼痛干预,全面落实疼痛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使患者安全、舒适、无痛或微痛地度过围手术期,从而升华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让患者满意。我科从2014年积极开展新技术—骨科手术患者无痛管理以来,通过医、护、患积极配合,平均住院日同比减少3.8天,提高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住院费用,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明显提高,减少并发症,病人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提高,创建无痛病房。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骨科2014-2015年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0例,男女各250例。从中随机选取250例作为观察组,男133例,女117例,年龄16~98岁,平均年龄57.7岁,疾病分布:四肢长骨骨折92例,脊柱骨折6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34例,肩、髋、膝关节周围骨折32例,骨肿瘤9例,骨结核17例,手术时间1.5~9.2小时;另250例作为对照组,男117例,女133例,年龄16~94岁,平均年龄59.2岁,疾病分布:四肢长骨骨折98例,脊柱骨折7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20例,肩、髋、膝关节周围骨折43例,骨肿瘤6例,骨结核9例,手术时间1.6~8.6小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实施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疼痛干预,全面落实疼痛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

1.2.1.1疼痛宣教:有学者认为术后疼痛得不到缓解是由于对患者教育不到位所致,对患者进行教育是有效疼痛管理的基础[2]。护士从患者入住病房的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疼痛知识宣教,讲解传统治疗的弊端,告诉患者无需忍耐疼痛,当疼痛评分>3分时须在15分钟内进行止痛处理;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开展疼痛评估实践。

1.2.1.2多阶段: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前三天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指导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毫克,每日2次;术中由麻醉医生负责镇痛;术后可进食者继续口服塞来昔布7~10天。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加用弱阿片类、帕瑞昔布钠等;当疼痛评分≥7分时,加用强阿片类、帕瑞昔布钠及辅助药物如镇静药等。药物可通过口服、肌注、静脉、硬膜外等多途径给药。

1.2.1.3多模式:当疼痛评分≤3分时,除按时服药外,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冷敷、热敷、按摩、抬高患肢、改变体位、听音乐、看电视、与患者交谈等;当疼痛评分>3分时,选择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选择按三阶梯镇痛原则进行,由弱到强,逐渐升级。

1.2.1.4个体化:根据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对止痛药的敏感性,个性化采用止痛治疗方案,而不是套用固定的模式。

1.2.2对照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进行止痛,即当患者达到重度疼痛,痛得难以忍受时再给予单一的止痛药(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脉给药等)。

1.2.3疼痛评分工具:选用数字评分法[4],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8分为重度疼痛,9~10分为剧烈疼痛。

1.2.4疼痛评分记录:建立疼痛评估记录表,术后6小时内每小时评估1次,此后每4小时评估1次,连续7天。准确记录疼痛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疼痛评分工具、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处理措施及不良反应、护士签名。给予药物镇痛的患者,登记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名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给药途径等,并在静脉或肌肉注射止痛药物后30分钟,口服止痛药物后1小时进行疼痛追踪评估,记录疼痛评估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250例患者术后7天内有26例患者总体疼痛评分为0~1分,基本未感到疼痛。201例患者总体疼痛评分为1~3分,生命体征稳定,波动范围≤30%;精神、面色、食欲、睡眠、肌力正常。23例患者总体疼痛评分为4~6分,手术当天生命体征不稳定,波动范围≥30%;精神、面色、食欲、睡眠差;肌力下降,健侧肢体肌力降至4级以下,难以下地活动。对照组250例患者中9例患者术后7天内总体疼痛评分≥7分,其中6例患者引起疼痛过敏导致慢性疼痛;189例患者术后7天内总体疼痛评分为4~6分;41例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总体疼痛评分为1~3分;11例患者手术后基本未感到疼痛,总体疼痛评分为0~1分。

3.讨论

人本位整体医疗护理模式则指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高度关注病人,观察判断处理疾病的反应[5]。疼痛是手术患者最惧怕的反应。疼痛可引起患者的生理反应改变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生化反应、肺不张或肺炎、血栓形成、肠梗阻、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眠等症状,部分治疗不当患者甚至转为慢性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6]。当患者疼痛评分>3分时,疼痛引起白天不想进食,夜间不能入睡时,医生必须在15分钟内进行止痛治疗。多阶段、多模式、多途径、个体化止痛治疗是规范化疼痛治疗的核心,它向传统止痛治疗发起挑战,是顺应新时期新社会人民提出的手术无痛的疼痛治疗新方法。骨科术后患者通过规范化疼痛管理,使患者的总体疼痛强度<3分;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频率<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常规吃药无效,需追加使用其它药物)<3次,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7]。通过本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采取规范化疼痛管理措施后患者术后总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是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8],既体现医务人员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更展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对技术无止的追求境界以及对患者无私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建立无痛病房是提供对疼痛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尽量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使患者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接受治疗,减少疼痛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任玲.规范化疼痛管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211-212.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0.

[3]王峻,李靖忠,段宝凤,等.改进三测单在创伤病房疼痛记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43-745.

[4]王晓庆,段培蓓,陈毓雯,等.知信行健康教育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3,13(1):29-32.

[5]冯玉霞,赵艳梅.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133.

[6]张玲,周丽坤,虞雪莲.提高无痛理念创建无痛病房[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44.

[7]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

[8]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标签:;  ;  ;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