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烷,耐蚀,铝合金,不锈钢,极板,点焊,镀层。
耐蚀性论文文献综述
彭纱,陈虹玮,孙琳,陈明安[1](2019)在《铝材表面杂化硅烷薄膜的制备及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涂法在7N01铝合金表面制备一层杂化硅烷薄膜,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其耐蚀性进行表征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硅烷膜中掺杂硝酸铈能增强硅烷膜的耐蚀性,未经任何处理的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为1.35×10-4A/cm~2,低频阻抗约3.98×103Ω?cm~2;经单一硅烷处理之后腐蚀电流密度1.71×10-6A/cm~2,低频阻抗约105Ω?cm~2;掺杂硝酸铈后的腐蚀电流密度达到4.41×10-8A/cm~2,低频阻抗约2.51×105Ω?cm~2;掺杂沸石后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28×10-7A/cm~2,低频阻抗约2.51×104Ω?cm~2。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掺杂硝酸铈的硅烷膜中存在铈氧化物。(本文来源于《铝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潘成成,宋诗哲,胡文彬,夏大海[2](2019)在《钝性金属表面共价结合自组装膜制备及耐蚀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环境中的Cl-是影响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钝性金属钝化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共价结合分子自组装膜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热力学稳定性好、工艺简单的特点,是提升钝化膜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且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共价结合自组装膜虽然厚度只有几纳米,但结合力好,可实现层层自组装,为不锈钢的腐蚀防护注入了新的活力。综述了常见的单分子体系组装膜和复合体系组装膜,探讨了各种组装膜的组装机理、影响组装膜质量的因素及在腐蚀防护中的潜在应用。其中单分子体系组装膜主要包括硅烷类、膦酸化合物类、羟基化合物、儿茶酚类衍生物、芳基重氮类化合物等。单分子体系组装膜,由于致密性、均一性、覆盖度等尚未达到理想要求,因此逐步向多分子体系组装膜发展,以进一步优化组装膜的综合性能。未来工作需进一步发展适用于评价组装膜机理和组装过程的原位实时表征技术,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先进的材料表征手段,从微纳米尺度和原子尺度搞清成键形式、分子取向等重要信息。开发新型可有效阻隔H2O分子和Cl-传输的功能性有机分子或聚合物,为实现金属材料的主动腐蚀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王心悦,王吉会,高志明,夏大海,胡文彬[3](2019)在《热处理对电沉积纳米晶铬镀层微观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善H13钢表面纳米晶Cr镀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腐蚀性能。方法利用电沉积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纳米晶Cr镀层,并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调控Cr镀层的结构和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显微硬度计和中性盐雾试验(NSS)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Cr镀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相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结果采用电沉积技术成功在H13钢表面制备出体心立方结构的纳米晶铬镀层,其晶粒和微裂纹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200~600℃)和保温时间(1~2h)的增加而增大。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镀层表面检测到Cr2O3氧化层,并随着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氧化程度逐渐增大。此外,Cr镀层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600℃下保温2h后,镀层硬度为(499.8±9.3)HV0.2,与镀态((749.0±13.2)HV0.2)相比,大约下降了33%。然而,经500℃和600℃热处理的镀层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盐雾试验后,镀层表面未见明显腐蚀缺陷,保护评级为10级。结论随着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镀层晶粒变大,表面氧化程度加剧,耐蚀性能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周婉秋,杨佳宇,刘晓安,姜文印,辛士刚[4](2019)在《聚苯胺膜/不锈钢复合双极板的耐蚀性和导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316L不锈钢(SS)表面沉积聚苯胺(PANI)薄膜,制备PANI/316L SS复合材料双极板,提高316LSS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1 mol/L苯胺单体与0.2 mol/L H2SO4组成的水溶液中,在316L SS基体上电化学聚合PANI薄膜。采用SEM观察表面形貌,采用FTIR和Raman分析PANI官能团结构,采用XPS分析PANI膜中元素组成和化学键合状态。采用开路电位(OCP)、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PANI/316L SS腐蚀性能。采用四探针技术研究PANI膜的导电性。结果 SEM观察显示PANI膜为纤维状堆积物。红外光谱发现苯环、醌环和S==O伸缩振动,拉曼光谱发现掺杂态的半醌自由基C—N+·,确定合成的PANI具有中间氧化态结构。XPS分析表明,聚合过程发生了质子酸掺杂,"对阴离子"(SO42-)进入PANI分子链中,掺杂度为3%~4%。电化学测试表明,PANI/316L SS的OCP为0.15~0.25 V,PANI使316L SS腐蚀倾向降低,随着Cl-浓度的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结论在酸性含Cl-介质中,PANI/316L SS体系耐蚀性好,膜/基界面处保护性氧化膜Fe2O3和Cr2O3的形成,使PANI/316L SS体系耐腐蚀性能提高。在制备条件下,PANI膜厚度介于146~315μm之间,电导率范围为1.33~8.91 S/cm。(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刘鹏,江社明,李远鹏,高志强,张启富[5](2019)在《高强度紧固件用涂层的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强度紧固件用钢基体上制备了渗锌、渗锌-硅酸盐封闭、渗锌-达克罗-含铝封闭叁种耐蚀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分析中性盐雾试验前后涂层形貌及成分变化,讨论涂层的腐蚀特征;使用电化学阻抗法和电化学极化法分析了涂层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渗锌涂层相比,渗锌-硅酸盐封闭、渗锌-达克罗-含铝封闭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蚀性,其中渗锌-达克罗-含铝封闭涂层的耐蚀性最佳;在腐蚀过程中,渗锌涂层的腐蚀形式主要为渗锌层的应力腐蚀,渗锌-硅酸盐封闭涂层的腐蚀形式主要为封闭层的点蚀与全面腐蚀,渗锌-达克罗-含铝封闭涂层则出现封闭层的剥离。(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9年12期)
李洋,邹忠利,汤褒川,毕振,陈文斌[6](2019)在《镁合金表面钇盐复合KH560硅烷膜的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耐蚀性,本文在AZ31B镁合金表面采用钇盐复合KH560硅烷制备出了复合膜层。试验采用电导率仪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考察了硅烷水解时间、钇盐浓度及复合方式对膜层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硅烷最佳的水解时间为20min,钇盐最佳掺杂浓度为5g/L,采用一步法复合方式获得的复合膜层耐蚀性相对最好。(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姜楠,李京龙,熊江涛,石俊秒,豆建新[7](2019)在《2524同质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524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不同焊接区域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晶间腐蚀实验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技术,分析了焊缝处不同区域的微观形貌、腐蚀形貌及腐蚀深度,并对腐蚀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搅拌区内的晶粒最为细小,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最大。搅拌区主要为点蚀,最大腐蚀坑深度为2.45μm;热影响区则发生剥落腐蚀,最大腐蚀深度为45.65μm。结论热影响区的耐蚀性最差,腐蚀程度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赫男,邓佳诚,邵冰冰,刘红[8](2019)在《时效对Al-2Li二元合金钝化膜耐蚀性及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Al-Li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韧性和低的腐蚀疲劳扩展速率的优点,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应用.Al3Li(δ′)相是Al-Li合金中主要强化相之一,因含有活性元素Li对该合金的腐蚀行为产生显着影响.为明确δ′相在Al-Li合金电化学腐蚀中的作用,真空熔炼制备Al-2Li二元合金,固溶后进行180℃等温时效,用X射线衍射(XRD)检测合金的相组成.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水溶液中,用动电位极化的方法测量了该合金的极化曲线.-0.85 V vs SCE钝化电位下形成钝化膜后,用电化学阻抗(EIS)检验钝化膜的耐蚀性;用恒电位阳极极化和Mott-Schottky(M-S)曲线对该合金钝化膜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2Li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随时效时间增加先正移后负移;固溶和时效合金钝化膜的EIS都由两个容抗弧组成,时效未改变钝化膜的腐蚀机制;钝化膜耐蚀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时效20 h>固溶>时效40 h>时效1 h,且耐蚀性与其致密性及膜内的载流子密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宁霞,赵志鲁,彭雨晴,李爱军,袁园[9](2019)在《硝酸银和钨酸钠的浓度比对掺钨镀银芳纶纤维织物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刻蚀-无钯活化"法对Kevlar?芳纶纤维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再化学镀得到掺钨镀银层。表面改性的主要步骤为:先用丙酮超声除油30 min,然后用含0.1 mol/L AgNO_3的N-甲基吡咯烷酮水溶液在90°C下溶胀浸渗2 h,再置于室温的10 g/L NaBH4溶液中还原15 min。化学镀液(pH=10.0~11.0)由AgNO_3、Na_2WO_4·2H_2O、1.3 mol/L NH_3·H2_O、0.5 mol/L CH_3COOH、0.000 5 mol/L糖精、0.02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0.009 mol/L水合肼配制得到。研究了镀液中AgNO_3和Na2WO4的浓度比(总浓度为0.6 mol/L)对掺钨镀银层的方块电阻、抗Na_2S变色和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_3和Na_2WO_4的浓度比为2∶1时,所得掺钨镀银层的各项性能都最佳。(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20期)
朱建平[10](2019)在《冷加工对不锈钢钢管耐蚀性的损害和控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分析了冷加工对不锈钢钢管耐蚀性的损害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着重强调了固溶和退火热处理在不锈钢无缝钢管加工过程当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控制冷加工变形量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以欧美标准作为实例对控制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探究,旨在于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对不锈钢钢管热处理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探索,进而使钢管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耐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环境中的Cl-是影响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钝性金属钝化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共价结合分子自组装膜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热力学稳定性好、工艺简单的特点,是提升钝化膜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且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共价结合自组装膜虽然厚度只有几纳米,但结合力好,可实现层层自组装,为不锈钢的腐蚀防护注入了新的活力。综述了常见的单分子体系组装膜和复合体系组装膜,探讨了各种组装膜的组装机理、影响组装膜质量的因素及在腐蚀防护中的潜在应用。其中单分子体系组装膜主要包括硅烷类、膦酸化合物类、羟基化合物、儿茶酚类衍生物、芳基重氮类化合物等。单分子体系组装膜,由于致密性、均一性、覆盖度等尚未达到理想要求,因此逐步向多分子体系组装膜发展,以进一步优化组装膜的综合性能。未来工作需进一步发展适用于评价组装膜机理和组装过程的原位实时表征技术,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先进的材料表征手段,从微纳米尺度和原子尺度搞清成键形式、分子取向等重要信息。开发新型可有效阻隔H2O分子和Cl-传输的功能性有机分子或聚合物,为实现金属材料的主动腐蚀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蚀性论文参考文献
[1].彭纱,陈虹玮,孙琳,陈明安.铝材表面杂化硅烷薄膜的制备及耐蚀性[J].铝加工.2019
[2].潘成成,宋诗哲,胡文彬,夏大海.钝性金属表面共价结合自组装膜制备及耐蚀性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9
[3].王心悦,王吉会,高志明,夏大海,胡文彬.热处理对电沉积纳米晶铬镀层微观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4].周婉秋,杨佳宇,刘晓安,姜文印,辛士刚.聚苯胺膜/不锈钢复合双极板的耐蚀性和导电性[J].表面技术.2019
[5].刘鹏,江社明,李远鹏,高志强,张启富.高强度紧固件用涂层的耐蚀性[J].腐蚀与防护.2019
[6].李洋,邹忠利,汤褒川,毕振,陈文斌.镁合金表面钇盐复合KH560硅烷膜的耐蚀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9
[7].姜楠,李京龙,熊江涛,石俊秒,豆建新.2524同质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耐蚀性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9
[8].王赫男,邓佳诚,邵冰冰,刘红.时效对Al-2Li二元合金钝化膜耐蚀性及结构的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19
[9].孙宁霞,赵志鲁,彭雨晴,李爱军,袁园.硝酸银和钨酸钠的浓度比对掺钨镀银芳纶纤维织物耐蚀性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9
[10].朱建平.冷加工对不锈钢钢管耐蚀性的损害和控制探讨[J].石化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