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甲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二甲醚,催化剂,精馏,乙烷,柴油车,甲烷,组分。
二甲醚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利,詹月辰,陈春会[1](2019)在《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质量与燃烧排放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甲氧基二甲醚具有氧含量高、十六烷值高、不含芳烃和硫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柴油机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性能,是理想的环保型清洁柴油调合组分,在能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理化特性,介绍其对柴油质量性能影响,总结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物为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实际应用作了评述。(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鲁静,王璇,谢一民[2](2019)在《甲醇精馏和二甲醚生产中杂醇油的提浓回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甲醇精馏与二甲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先进设备对杂醇油进行有效提浓回收,并在此基础上将精馏预塔进行全面改造,能够有效避免杂醇油浓度过低的情况,同时还可确保公司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这对我国企业未来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以宁夏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3](2019)在《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Zn、Ni、Mn和Al等第二组分对SO_4~(2-)/Fe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成对合成聚甲基二甲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Zn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甲醇转化率达到54.99%,PODE_(1-6)选择性为98.49%,PODE_(3-6)选择性为18.48%。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X射线能谱(EDS)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引入使得催化剂形成新的晶粒,Zn和Mn的引入使得催化剂的表面积有所增加,Zn和Al的改性使得催化剂形成了有助于PODE_n链增长的强酸中心。SO_4~(2-)/Fe_2O_3-ZnO由于拥有较强酸密度的强酸中心,在所有的催化剂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柴俊霖,田瑞,张红光,石智成[4](2019)在《二甲醚/乙烷混合气低温着火延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二甲醚/乙烷混合气在低温下的着火延迟特性,在快速压缩机实验台架上测量了二甲醚/乙烷混合气在上止点温度627~912 K,上止点压力16~30 bar,当量比0.5~1和乙烷掺混比0~70%条件下的着火延迟期.同时,基于CHEMKIN-PRO软件进行了同等工况条件下的模拟计算.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二甲醚/乙烷混合气总着火延迟期呈现明显的负温度系数(NTC)现象,且在较低的上止点压力下NTC现象更加明显.上止点压力和当量比的增加使得第一阶段和总着火延迟期均呈现缩短趋势,尤其在NTC区间.乙烷的添加显着抑制了着火,混合气的第一阶段和总着火延迟期显着延长.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乙烷竞争主要由二甲醚低温着火过程主导产生的OH自由基进而抑制二甲醚的低温氧化,而自身的着火过程得到促进甚至呈现两阶段特性.但是随着乙烷掺混比的增加,整体混合气的低温着火过程仍受到抑制,放热率和活性自由基累积量降低,因此着火延迟期延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程义飞,崔静,杨广峰[5](2019)在《适用于HCCI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简化机理的构建及不同混和比对燃料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庚烷和二甲醚单独燃烧的详细机理基础上,提出分别适用于正庚烷和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其中,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包括24个组分、28个反应,正庚烷的简化机理包括41个组分、48个反应.验证后发现,2个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较吻合.将2个简化机理耦合,尝试提出适用于均质压燃发动机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燃烧的简化机理模型.混合燃料的简化机理模型包括51个组分、64个反应.保持简化过程中的工况,将实验所得的数据与简化机理对比,验证该简化机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简化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应缸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验证简化机理的有效性,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简化机理计算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简化机理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缸内压强、温度的变化情况,且在着火延迟时间以及主要物质的变化趋势方面,简化机理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分析混合燃料燃烧简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掺合质量比对混合燃料体系缸内压强、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少量二甲醚掺入混合燃料可有效提高上述参数.(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春港[6](2019)在《二甲醚生产、运输全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在民用燃气、汽车燃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发展替代能源成为国家近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二甲醚为危险化学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在生产、运输全过程中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有可能发生着火、爆炸、人员中毒等安全事故。本文基于二甲醚的特点和其产品本身的危险特征,从生产、储存、运输等全过程阶段的危险源进行分析,提出防范的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8期)
马启翔,卢立栋,高强,陈洁[7](2019)在《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底盘测功机上,对6辆不同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燃用不同比例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混合燃料时,排放的非甲烷总烃(NMHC)、醛酮类化合物和苯系物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混一定比例PODE的混合燃料能显着降低柴油车的NMHC排放浓度,这种效果在排放浓度较高的国3车上更为显着,国5车在70 km/h工况下使用PODE混合燃料反而会造成NMHC排放浓度的增加;柴油车燃用不同燃料时排放醛酮类物质均以C_4以下小分子物质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柴油车尾气中醛酮类物质尤其是甲醛浓度的增加;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苯系物种类和浓度的增加,但其浓度绝对值并不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郭旭[8](2019)在《二甲醚球罐放空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二甲醚球罐放空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研究布设,能够减少现有二甲醚球罐放空的浪费,而且能够维持球罐最大库存量,保证球罐内二甲醚的品质,从而达到节支降耗、提质增效的效果,同时也利于系统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春港[9](2019)在《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有限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煤炭化合物资源转化合成二甲醚新型清洁能源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需迫切大力开展的一项技术。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这一反应过程中复合催化剂的失活是导致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工业化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应用种类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6期)
杨奇,高秀娟,冯茹,李明杰,张俊峰[10](2019)在《水热合成的MoO_3-SnO_2催化剂催化氧化二甲醚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沉淀剂水热法一步合成了MoO_3-SnO_2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调变Mo/Sn物质的量比,考察了催化剂上活性组分MoO_x分散程度对二甲醚(DME)低温氧化生成甲酸甲酯(MF)反应性能的影响。当Mo/Sn=1∶2,反应条件为150℃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DME转化率为22.0%,MF选择性达到77.6%。实验中采用TEM、XRD、Raman、FTIR、NH_3-TPD及H_2-TPR等表征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o/Sn物质的量比变化会对催化剂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钼氧化物在SnO_2表面形成不同分散程度的MoO_x结构,这种钼氧化物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及氧化还原性,是造成催化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二甲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甲醇精馏与二甲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先进设备对杂醇油进行有效提浓回收,并在此基础上将精馏预塔进行全面改造,能够有效避免杂醇油浓度过低的情况,同时还可确保公司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这对我国企业未来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以宁夏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甲醚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利,詹月辰,陈春会.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质量与燃烧排放影响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9
[2].鲁静,王璇,谢一民.甲醇精馏和二甲醚生产中杂醇油的提浓回收探析[J].云南化工.2019
[3].张武杰,李向俊,潘佳浩,曹建成,刘殿华.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4].柴俊霖,田瑞,张红光,石智成.二甲醚/乙烷混合气低温着火延迟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5].程义飞,崔静,杨广峰.适用于HCCI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简化机理的构建及不同混和比对燃料影响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春港.二甲醚生产、运输全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7].马启翔,卢立栋,高强,陈洁.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8].郭旭.二甲醚球罐放空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研究[J].河南化工.2019
[9].张春港.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的失活原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10].杨奇,高秀娟,冯茹,李明杰,张俊峰.水热合成的MoO_3-SnO_2催化剂催化氧化二甲醚的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