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学性能,单板,耐水,玻璃纤维,密度,毛白杨,性能。
重组木论文文献综述
魏金光,饶飞,张亚慧,李长贵,于文吉[1](2019)在《疏解工艺对毛白杨与辐射松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辐射松和毛白杨疏解单板为原料分别制备重组木,探究两树种单板的疏解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疏解工艺条件下,辐射松单板的疏解效果优于毛白杨,制备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亦优于毛白杨重组木。建议实际生产根据不同树种的组织结构差异,制定相应的疏解工艺,以满足重组木性能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翟莲,刘长安,彭东旭,林天成[2](2019)在《国内重组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重组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重组木发展趋势,并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提出了解决重组木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分析了重组木的发展前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在木材资源供需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的新思路,提出了适当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1期)
何敏娟,陶铎,李征,章婧[3](2018)在《重组木框架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2组足尺重组木梁柱节点试件在单调荷载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侧性能,探讨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木节点具有较高的初始抗侧刚度和极限抗弯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延性.与胶合木节点相比,使用相同长细比、个数和布置形式的螺栓实现同等的极限承载力时,重组木节点的峰值有效刚度和耗能能力分别提高约30%和90%.重组木材料强度、弹性模量和强重比的提高,有效强化了重组木梁、重组木柱与螺栓、钢填板间的相互作用,节点受力性能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杨思瑞,柳金章,张云奎,刘振学,关明杰[4](2018)在《蓝变杨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及胶合界面微观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查杨木蓝变对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蓝变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对比了4组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差异,并运用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探讨了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4组重组木的纵向湿胀率和干缩率均小于0.50%,LD、LM的宽度湿胀率和干缩率在0.50%~2.40%之间,PZ、PD在1.50%~2.90%之间;LD、LM厚度湿胀率和干缩率为2.00%~5.00%,PZ、PD为3.30%~6.80%。4组重组木的胶层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LM(79.81%)、LD(59.83%)、PZ(47.42%)、PD(39.36%)。当胶合强度一定时,胶层面积百分比与湿胀率成负相关,蓝变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郭晓磊,林雨斌,那斌,王金鑫,邓敏思[5](2018)在《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的表面动态润湿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密度和添加玻璃纤维这两个因素对杨木重组木的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和环氧树脂作为实验液体。利用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接触角随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并通过拟合函数得出的液体在表面铺展和渗透的速率来反映表面动态润湿性的高低。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杨木重组木表面动态润湿性呈降低趋势,且水相比于环氧树脂在杨木重组木表面的铺展渗透速率更高,润湿性更高。对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空白处和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两种不同表面的动态接触角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水和环氧树脂在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的表面动态润湿性相比在空白处均有显着降低。因此,通过玻璃纤维的添加可以抑制水的渗透,进而改善杨木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振学,杨思瑞,张云奎,柳金章,金太权[6](2018)在《蓝变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查蓝变杨木重组木与普通重组木性能的差异,以蓝变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的差异,并采用荧光显微探讨了重组木性能差异的微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的密度比普通重组木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比普通杨木重组木表现略好。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LM、LD、PZ、PD。荧光分析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中胶的分布更广,胶层面积更大,最大的组是LM,为75 999.02μm2;最小的是PD组,为41 288.39μm2。重组木性能差异受胶层合界面微观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魏金光,韦亚南,鲍敏振,张亚慧,余养伦[7](2018)在《辐射松重组木密度对其孔隙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高值化利用人工林速生材辐射松Pinus radiata,采用高性能重组木制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密度的辐射松重组木,并探讨了密度对其孔隙率、耐水性以及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辐射松素材的孔隙率约为68.00%;重组木的孔隙率随密度增大呈线性下降,低至2.11%。随密度增大,重组木的耐水性和力学强度均呈升高趋势;当密度从0.80 g·cm~(-3)增加到1.39 g·cm~(-3),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率分别下降了21.55%和76.88%,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116.47%和86.29%。图6表1参16(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林雨斌[8](2018)在《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玻璃纤维增强后的杨木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的内容主要分成以下3个方面:密度和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对杨木重组木的力学性能影响;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玻璃纤维添加率对杨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密度和玻璃纤维的增加对于杨木重组木表面动态润湿及疏液性的影响。试验探究了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密度这两个因素对于杨木重组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杨木重组木的力学性能,玻璃纤维铺装结构的变化对杨木重组木的力学性能有着显着影响。单层玻璃纤维铺装试件对比未添加增强纤维的空白试件的力学性能有着明显提高。当玻璃纤维铺装层数增加到2层后,重组木各项力学性能继续增加,但是增加趋势减缓。当玻璃纤维铺装层数增加到3层后,试件的力学性能相比2层铺装试件出现了降低。当密度增加时,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玻璃纤维与杨木基材结合界面的胶合强度也开始提高,并在密度0.7g/cm~3时达到最高,随后呈减小趋势。密度能够显着影响玻璃纤维对杨木重组木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试验发现,在较低密度时(0.6g/cm~3,0.7g/cm~3),玻璃纤维对于杨木重组木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要优于在高密度(0.8g/cm~3,0.9g/cm~3)时。从双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密度对于杨木重组木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的增强影响显着。在对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强影响中,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密度两因素间不存在显着交互影响。而在对冲击韧性增强影响中,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密度两因素间存在显着交互影响。试验探究了玻璃纤维铺装结构和玻璃纤维添加率这两个因素对于杨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能的影响。试验对试件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吸水率、吸水线性膨胀率、气候厚度膨胀率和气候线性膨胀率这几个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添加能够有效抑制杨木重组木的吸湿膨胀,提高尺寸稳定性能。当提高玻璃纤维铺设层数时,吸水厚度膨胀率呈现减少趋势。吸水时间在2小时时,玻璃纤维对于材料吸水膨胀抑制效果要优于24小时。随着玻璃纤维添加率从0%增加到6%,重组木的2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也随之减少,并在6%时达到最低。当玻璃纤维添加率继续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开始增加。当玻璃纤维添加层数和玻璃纤维添加率提高时,木材吸水率出现降低趋势。随着玻璃纤维添加层数的增加,重组木纵向线性膨胀率变化微小,而横向线性膨胀率有显着减少。随着玻璃纤维添加率的增加,添加率分别在4.5%和6%时,对横向线性膨胀率的抑制效果最佳。随着玻璃纤维添加层数的增加,重组木气候厚度膨胀率和线性膨胀率呈减少趋势。玻璃纤维添加层数在2层时,增强效果最佳。随着玻璃纤维添加率的增加,重组木气候厚度膨胀率和线性膨胀率呈减少趋势,并在添加率4.5%时,达到最低。试验研究了密度和玻璃纤维的添加这两个因素对杨木重组木的表面润湿及疏液性能的影响,采用了水和环氧树脂作为试验液体。试验利用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接触角随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拟合,并通过拟合函数得出的液体在表面铺展和渗透的速率来反映表面润湿及疏液性能的高低。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密度的增加,杨木重组木表面动态润湿性呈降低趋势,疏液性能也更高。且水相比于环氧树脂在杨木重组木表面的铺展渗透速率更高,润湿性更高。对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空白处和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两种不同表面的动态接触角进行了分析,发现水和环氧树脂在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的表面动态润湿性相比在空白处表面动态润湿性均有显着降低,疏液性能显着增强。表明玻璃纤维的添加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杨木重组木表面的疏液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韦亚南[9](2018)在《基于热处理单板的重组木性能及光老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木是以速生林木材为原材料,将旋切单板进行疏解后的纤维化木单板作为基本单元,热固性的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顺纹组坯压制成的一种具有木材天然纹理的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的人造板相比,重组木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可设计性强和力学强度高等优点。目前,重组木已成为速生林木材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且逐渐被应用于户外领域,如景观设施,建筑梁柱等。重组木在户外使用过程中,受紫外线照射后易发生表层开裂、颜色失真及尺寸收缩等变化,严重影响重组木的美观及使用价值,限制户外重组木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重组木光老化机制对开发抗光老化技术、延长重组木户外使用寿命以及拓展重组木应用范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热处理和未热处理的纤维化木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重组木,研究重组木在物理力学性能、表面性能及耐久性能方面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多功能成像电子能谱仪(XPS)、固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先进方法和仪器,对重组木在UV313紫外光源照射过程中微观结构、表面化学元素、结晶度以及光降解产物等理化特征变化进行表征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热处理对光老化的影响及揭示重组木紫外光老化降解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杨木纤维化单板经160℃/0.3MPa,180℃/0.3MPa条件下热处理后,多糖发生降解、抽提物增加、单板质量下降,质量损失率为2.22%和4.13%;颜色由淡黄色变为咖啡色直至黑褐色,明度L*分别降低了23.61%和51.39%,红绿轴色度指数a*分别升高了62.5%和75.1%,黄蓝轴色度指数b*先升高后降低,幅度分别为7.69%和23.07%;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浸胶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40.94%和42.98%,吸水率和吸胶率分别降低了21.14%、49.51%和8.64%、15.89%;pH值降低,分别降低了4.27%和5.78%;综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4.90%和15.15%,半纤维素分别降低了10.17%、35.54%,α-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2.14%和4.67%,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升高,分别升高了9.22%和28.04%。(2)FTIR结果显示:热处理后归属于半纤维素乙酰基C=O的特征峰1730 cm~(-1)处强度明显降低,1510 cm~(-1)代表木质素骨架C=C伸缩振动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1370 cm~(-1)代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C-H伸缩振动,热处理后该峰的强度降低,1163 cm~(-1)和895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代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基团C-O-C、C-H的伸缩振动,经过不同条件热处理后,这些峰强度减弱;XPS结果显示:杨木单板进行疏解后材料表面的O/C从0.34降低为0.31,原因在乎杨木单板疏解时受到机械力的挤压,导致抽提物从板材的芯层逐渐向表面渗透,表面抽提物含量增加,降低了纤维化单板表面的O/C。杨木纤维化单板在160℃/0.3 MPa和180℃/0.3 MPa条件下热处理后,O/C分别从0.31降到0.29、0.19,C_1含量增加,C_2含量降低,C_1含量分别升高8.91%、47.53%;XRD结果显示:纤维素的结晶度分别增大了6.67%,20.67%。XPS结果显示:杨木单板进行疏解后材料表面的O/C从0.34降低为0.31,原因在乎杨木单板疏解时受到机械力的挤压,导致抽提物从板材的芯层逐渐向表面渗透,表面抽提物含量增加,降低了纤维化单板表面的O/C。杨木纤维化单板在160℃/0.3 MPa和180℃/0.3 MPa条件下热处理后,O/C分别从0.31降到0.29、0.19,C1含量增加,C2含量降低,C1含量分别升高8.91%、47.53%;XRD结果显示:纤维素的结晶度分别增大了6.67%,20.67%。(3)经160℃/0.3MPa、180℃/0.3MPa热处理后,重组木的MOR分别降低了13.33%和36.67%,MOE分别降低了4.76%、9.52%,HSS分别降低了5.56%和30.56%,CS分别降低了12.38%、21.90%,热处理后材料细胞壁半纤维素发生降解,而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起着粘结作用,半纤维素的分解导致纤维素与木质素的分离,削弱了细胞壁的力学强度,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无论是63℃水泡24h还是100℃循环水煮28 h测试后,热处理后的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TSR)都小于未经处理的重组木,在63℃水泡24h的条件下,经160℃/0.3MPa、180℃/0.3MPa热处理后,重组木的TSR分别降低了23.16%和57.92%,WAR分别降低了8.29%,28.0%,100℃循环水煮28 h的条件下,TSR分别降低了26.02%、45.38%,WAR分别降低了5.0%,29.88%;剖面密度分析表明,热处理后制得的板材断面密度比对照组重组木略均匀,160℃/0.3MPa制备的重组木断面密度与180℃/0.3MPa重组木断面密度分布无较大区别;热处理后耐腐性能得到了提高,其质量损失率从40.25%降为35.11%、20.15%;耐化学腐蚀,耐光老化性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热处理并没有改善重组木的防霉性能。(4)木材中的木质素是光老化降解的主要物质,木质素未老化前,主要识别出4-羟基苯甲醛,乙醛,对羟基苯甲醛,1,3,3-叁甲基双环[2,2,1]庚-2-醇等,木质素经光老化后,光降解产物主要有3-甲氧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苯甲酸,松柏醛,丁香酸,4-羟基-3-甲基-2-丁酮,4-羟基-2-丁酮,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等,这些产物种类包括酮类、醛类、酸类等,其中大部分降解产物与木质素基本单元组成结构类似,这表明光老化过程中主要是木质素大分子发生了化学键断裂降解,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其中大部分降解产物与木质素基本单元组成结构类似,这表明光老化过程中木质素大分子发生了化学键断裂降解。(5)酚醛树脂与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中的部分活性基团反应,减少了羟基、羧基等基团数量,形成了新的稳定的化学交联;大部分胶黏剂分布在纤维化木单板因碾压和疏解形成的裂纹以及破损的导管细胞中,部分胶黏剂通过纹孔渗透进入到薄壁细胞的细胞腔和胞间层中,并附着在细胞腔的内表面,胶黏剂附着在木材表面并形成了一层薄膜,起保护木材的作用,光老化后胶黏剂先发生降解,降解特性与木材相似,因此重组木相对于杨木来说具有更优的耐老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梁艳君[10](2018)在《制造工艺对纤维化单板重组木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天然林资源严重短缺,人工林资源丰富,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通过木质材料重组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人工林速生材性能,开发出强度高、性能稳定的工程装饰和结构材料,将是缓解我国对大径材的需求和对进口结构材产品依赖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重组木研究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方面,而对重组木的表面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杨木和落叶松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结合目前产品的应用领域和环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先进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密度、浸渍量和单板厚度等工艺因子对重组木力学性能、耐水性能、表面性能和耐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PF树脂胶黏剂在重组木制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浸渍落叶松纤维化单板后,胶黏剂固化时间延长118.6%,浸渍杨木纤维化单板后,胶黏剂固化时间缩短29.9%。浸渍胶黏剂后的纤维化单板经干燥后,6mm厚度纤维化单板的树脂保留活性较高,重均分子量增大幅度为113.3%。浸渍胶黏剂后的纤维化单板经干燥并放置30天后,杨木和松木单板胶黏剂分子量分别增大314.1%和291.4%;放置90天后,制备的重组木100℃28h水煮循环的耐水性能下降幅度最大,杨木重组木吸水厚度膨胀率TS增大35.3%,落叶松重组木TS增大54%。(2)对于不同树种杨木和落叶松,重组木密度增大,TS分别减小43.86%和59.24%;杨木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水平剪切强度均增大,落叶松重组木力学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拐点在1.15g/cm~3左右;制造工艺因子中,密度对重组木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影响最显着,其次是浸渍量和单板厚度,铺装方式对重组木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影响不显着。密度增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水平剪切强度分别增大32.85%、29.18%、22.65%和45.6%,吸水厚度膨胀率TS和吸水宽度膨胀率WS分别降低28.56%和39.84%。采用6mm疏解单板压制的重组木,密度为1.05g/cm~3,浸渍量为14%时,重组木综合性能较优。(3)密度、单板厚度、浸渍量、压制方式和铺装方式5种工艺因子中,对重组木硬度和粗糙度影响最显着的是密度,密度增大,硬度增长幅度为106.57%,Ra和Rz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6.51%和28.27%。单板厚度和密度增加,重组木的表面自由能均增大,浸渍量、压制方式和铺装方式对材料表面自由能影响不显着。(4)自然老化9个月后,杨木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分别下降15.3%、12.3%和5.04%,吸水厚度膨胀率TS和吸水宽度膨胀率WS,分别增大16.98%和28.37%。户外暴露4个月后,L*值、a*值和b*值降到最低,ΔE*ab值达到峰值,密度增大增强材料表面颜色的稳定性。人工加速老化90天后,杨木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分别下降14.2%、21.8%和26.8%,TS增大14.95%,WS减小16.4%,表面粗糙度变化不明显。(5)FTIR分析得到,自然老化后,木质素特征峰C=C和C-H的伸缩振动减弱,同时半纤维素特征峰C=O伸缩振动减弱,杨木重组木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发生降解。XPS分析得出,老化后,O/C比升高,杨木重组木中木质素相对含量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重组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重组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重组木发展趋势,并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提出了解决重组木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分析了重组木的发展前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在木材资源供需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的新思路,提出了适当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木论文参考文献
[1].魏金光,饶飞,张亚慧,李长贵,于文吉.疏解工艺对毛白杨与辐射松重组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J].木材工业.2019
[2].翟莲,刘长安,彭东旭,林天成.国内重组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J].四川建材.2019
[3].何敏娟,陶铎,李征,章婧.重组木框架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杨思瑞,柳金章,张云奎,刘振学,关明杰.蓝变杨木重组木尺寸稳定性及胶合界面微观表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5].郭晓磊,林雨斌,那斌,王金鑫,邓敏思.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的表面动态润湿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6].刘振学,杨思瑞,张云奎,柳金章,金太权.蓝变重组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胶合界面荧光显微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7].魏金光,韦亚南,鲍敏振,张亚慧,余养伦.辐射松重组木密度对其孔隙率和性能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8].林雨斌.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的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9].韦亚南.基于热处理单板的重组木性能及光老化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10].梁艳君.制造工艺对纤维化单板重组木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