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演化论文-李明龙,陈林,田景春,郑德顺,许克元

相演化论文-李明龙,陈林,田景春,郑德顺,许克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气候,古氧相,锰矿,细碎屑岩

相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龙,陈林,田景春,郑德顺,许克元[1](2019)在《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纪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来自细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走马地区ZK702钻孔岩心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底部细碎屑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计算了CIA、CIW、PIA、Al/Ca、Rb/Sr、V/Cr、U/Th等特征值,探讨了该区南华纪冰期至间冰期的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过程,结合岩石学证据认为:古城冰期气候寒冷干燥(CIA值从底部的69.2过渡至57.8,均值为62.2),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依然寒冷(CIA值介于54.3~62.7,均值59.7),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并趋于稳定(CIA值介于70.2~81.1,均值75.8),南沱冰期气候又转向寒冷干燥(CIA值由78.6降低至61.9),CIW、PIA、Rb/Sr值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值反映一致,Al/Ca值的变化也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量随着古气候波动;V/Cr、U/Th、Ni/Co等比值反映出研究区古海洋古城期-南沱早期总体处于氧化环境,其中大塘坡早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古城期、大塘坡中晚期和南沱早期处于氧化环境;研究区大塘坡锰矿形成于间冰期早期寒冷气候下的弱氧化环境,气候转暖后锰矿停止沉积,锰矿成矿与古气候和古氧相具有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郭芪恒,金振奎,朱小二,李硕,史书婷[2](2019)在《燕山地区京西坳陷青白口地区新元古界沉积相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京西坳陷青白口地区青白口系进行了野外实测、岩石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其岩性特征及沉积结构,细致划分了青白口系沉积相,建立了符合其沉积演化的沉积相模式。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为陆源碎屑浅海沉积体系,主要为较深水的陆棚相沉积,并且发育了砂质碎屑流;龙山组为陆源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发育了大套的临滨及前滨砂体,主要受控于波浪和沿岸流的改造;景儿峪组为典型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潮坪,由于古纬度相对变化,沉积环境相对干旱局限且低能,下部和上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沉积,中部发育大套厚层的碳酸盐岩。由龙山组陆源输入的碎屑物质沉积为主过渡到景儿峪组的内生清水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环境,代表其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逐渐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薛克敏,薄冬青,王薄笑天,刘梅,李萍[3](2018)在《7A60铝合金ECAP过程第二相演化行为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前后7A60铝合金多元合金相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轧制态7A60铝合金内部主要存在MgZn_2、Al_2Cu相,等径角挤压工艺可以明显地碎化合金内部的第二相,改善其分布的均匀性;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基体中粗大第二相沿剪切方向发生明显碎化,第二相发生回溶,四道次ECAP变形后第二相碎化成球状,尺寸由5~20μm碎化到1μm左右;初始态7A60铝合金抗拉强度为305MPa,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增强,四道后7A60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492MPa;拉伸断口表现为韧性断裂,第二相对韧窝的形状和尺寸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8期)

郭芪恒,金振奎,朱小二[4](2018)在《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张夏组沉积相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张夏组沉积相认识不一的情况,本文通过对该剖面野外实测、密集采样,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RD等方法,对该区沉积相演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建立了离岸缓坡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取得了如下重要认识:(1)本区张夏组鲕粒类型主要为放射鲕、单晶/多晶鲕、同心-放射鲕,可见少量的同心鲕及藻鲕;(2)本区张夏组主要发育碎屑岩浅海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其中碎屑岩浅海主要发育过渡亚相及页岩局限浅海亚相,台地相主要发育局限台地、滩、潮坪亚相;(3)首次对本区鲕粒滩进行了划分,按照鲕粒灰岩充填物类型划分为高能滩和间歇高能滩,其中张夏组底部主要发育间歇高能滩,中上部以高能滩为主;(4)本区张夏组由剖面底部的碎屑岩浅海相过渡为中上部的碳酸盐岩台地相,代表了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过程,陆源碎屑沉积逐渐往后迁移,被碳酸盐岩沉积所取代,台地发育成熟。(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孙永辉,高强,唐晓华,刘丽荣,彭志江[5](2018)在《DD5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和持久性能试验中的γ′相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DD5单晶高温合金在热处理态、长期时效态(1 100℃/500 h)和持久性能测试过程中的γ′相演化。结果表明:1 100℃时效500 h后,γ′相全部由立方体形态转化成条状组织,基体通道宽度接近γ′相宽度并析出大量粒状二次γ′相,γ/γ′相界面形成大量错配位错网。与热处理态相比,长期时效态合金在871℃/552 MPa和1 038℃/172 MPa条件下持久寿命明显降低。长期时效态合金在871℃/552 MPa条件下持久试验后,一次γ′相保持长期时效后形态,但基体通道中的二次γ′相形成了N型筏形组织。长期时效态合金在1 038℃/172 MPa条件下持久试验后一次γ′相形成垂直于拉应力的N型筏。(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8年09期)

张玺华,罗文军,文龙,罗冰,彭翰霖[6](2018)在《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相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颗粒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展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分析龙王庙组时空沉积演化过程,明确了龙王庙组发育2期沉积旋回,龙王庙组下旋回沉积期盆地自西向东表现为缓坡沉积特征,颗粒滩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发育在川中地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上旋回沉积期表现为"两隆一凹"沉积格局,该时期川中地区颗粒滩大面积分布,川东地区逐步演化为台地边缘相带,发育颗粒滩白云岩,两者之间的重庆-泸州地区为低洼地貌特征,发育厚层膏岩澙湖沉积,该期龙王庙组沉积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文中建立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新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期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化的过程,指出重庆-泸州膏岩澙湖沉积造就川中、川东为2个独立滩相储层发育岩性区,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台缘带滩相储层为龙王庙组油气勘探重要新领域。(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8年04期)

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7](2018)在《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挤压态AZ61-xSm(x=0,1.5,2.0,2.5,质量分数,%)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含Sm的挤压态AZ61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可以得到更细小、更圆整的晶粒。当Sm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球状晶粒的平均尺寸达到最小值90μm。尽管部分Al_2Sm颗粒存在于α-Mg晶粒内部,但大多数Al_2Sm颗粒凝固于球状晶粒边缘~20μm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l_2Sm颗粒在固液前沿的受力状态导致其在固液界面处聚集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凝固在球状晶粒的边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7期)

韩文超,罗皎,李淼泉[8](2017)在《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TC17合金片层α相演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变形和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对网篮组织TC17合金片层α相球化和粗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形程度增大,变形试样的α相球化程度提高,片层α相编织程度下降;固溶时效处理后试样的α相球化程度明显提高,且随固溶温度升高,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扭折α相在变形和固溶时效过程中易发生粗化,从而导致微观组织不均匀。(本文来源于《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3)

钟莉[9](2017)在《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物相演化和相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VO2具有很多同质异构体,如 VO2(R)、VO2(M)、VO2(B)、VO2(a)、VO2(D)和VO2(p)等。VO2(M)由于其可逆的金属-半导体相变性质,在节能、储能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易于转变为VO2(M)相这一特点,VO2(D)和VO2(p)等亚稳相的可控制备也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深入理解VO2不同同质异构体的形成机理,揭示VO2同质异构体之间的相演化规律,对于可控合成具有特定晶型和优异性能的VO2纳米材料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红外性能调控为目标,旨在发展VO2同质异构体的低成本合成技术,重点研究VO2的水热制备技术、生长机制、物相演化规律和VO2(M)的红外性能调控。发明了VO2(D)星形纳米颗粒的低温水热法合成方法,研究了低温退火处理对VO2(M)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发现VO2(M)纳米颗粒的相变温度受界面效应调控;构筑了 VO2(M)纳米颗粒/Ag纳米线自加热薄膜器件,在外电场作用下实现了对VO2(M)薄膜器件红外性能的可逆动态调控。发展了 Ti02籽晶辅助生长VO2(D/M)连续薄膜的低温水热方法,研究了薄膜的取向生长机理和物相演化规律;研究了退火所得V02(M)/TiO2复合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质,发现该复合薄膜具有与物理方法制备的薄膜可比拟的光学性能,可用于构筑红外多功能薄膜器件。发展了亚稳相VO2(D)和VO2(p)纳米颗粒的水热制备技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AOT和甲酸的用量以及水热反应条件,实现了 VO2同质异构体(VO2(B),VO2(D)和VO2(p))的可控制备;揭示了在水热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不同物相之间演化的一种新规律:(NH4)2V6O16·1.5H2O→NH4V4O10→VO2(B)→VO2(B+D)→VO2(D)→VO2(D+p)→VO2(p),确定了 VO2(D)和 VO2(p)纳米颗粒的生长机制;通过低温退火处理,实现了 VO2(p)向VO2(M)纳米颗粒的物相转变,发现VO2(M)颗粒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红外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铵钒青铜(NH4)0.6V2O5纳米薄片,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90 mAh/g)比相应的微米方块(89.8mAh/g)提高了叁倍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25)

唐尧[10](2016)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相演化过程的相场法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是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的一种典型材料。γ'相的体积分数、尺寸、组织形貌及空间分布决定着材料的强度、塑性和断裂韧性、蠕变和疲劳抗力等宏观力学性能,研究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行为对优化材料时效工艺、提高合金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LPHAD热力学数据,利用KKS相场模型和微观弹性理论建立了 Ni-Al二元合金γ'相演化的叁维相场模型。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半隐傅里叶谱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并通过Intel Visual Fortran及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模拟并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18at.%Al在1000K温度下的时效过程中有序γ'相从无序基体γ相中析出的三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Ni-18at.%Al合金在1000K温度下时效16h后的γ'相形貌及分布与实验结果的TEM图像吻合。γ'相的体积分数为32%。在粗化过程中,其粒径与时间的立方根呈正比,粗化动力学指数为3,粗化速率常数K=23.4 nm3/h,γ'相的粗化尺寸分布符合LSW理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有序畴界面结构对γ'相的形貌及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在γ'相的长大过程中,具有相同有序畴的γ'相会发生特定方向上的合并;而具有不同有序畴的γ'相则在界面相遇后又逐渐发生背离,相邻界面最终在反相畴界能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凹面。在γ'和γ两相晶格应变造成的弹性应力影响下,合金γ'相的微观形貌由最初的球形逐渐变为方块状或长方块状,并且γ'相的随机排列变为沿弹性应变能较小的方向排列。弹性应变能对γ'相粗化过程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弹性应变能对γ'相的长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110]方向γ'相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100]方向。(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12-26)

相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京西坳陷青白口地区青白口系进行了野外实测、岩石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其岩性特征及沉积结构,细致划分了青白口系沉积相,建立了符合其沉积演化的沉积相模式。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为陆源碎屑浅海沉积体系,主要为较深水的陆棚相沉积,并且发育了砂质碎屑流;龙山组为陆源碎屑滨岸沉积体系,发育了大套的临滨及前滨砂体,主要受控于波浪和沿岸流的改造;景儿峪组为典型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潮坪,由于古纬度相对变化,沉积环境相对干旱局限且低能,下部和上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沉积,中部发育大套厚层的碳酸盐岩。由龙山组陆源输入的碎屑物质沉积为主过渡到景儿峪组的内生清水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环境,代表其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逐渐趋于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龙,陈林,田景春,郑德顺,许克元.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纪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来自细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J].地质学报.2019

[2].郭芪恒,金振奎,朱小二,李硕,史书婷.燕山地区京西坳陷青白口地区新元古界沉积相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9

[3].薛克敏,薄冬青,王薄笑天,刘梅,李萍.7A60铝合金ECAP过程第二相演化行为及机理[J].材料导报.2018

[4].郭芪恒,金振奎,朱小二.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张夏组沉积相演化[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孙永辉,高强,唐晓华,刘丽荣,彭志江.DD5单晶高温合金在长期时效和持久性能试验中的γ′相演化[J].铸造.2018

[6].张玺华,罗文军,文龙,罗冰,彭翰霖.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相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J].断块油气田.2018

[7].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8].韩文超,罗皎,李淼泉.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TC17合金片层α相演化的影响[C].创新塑性加工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9].钟莉.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物相演化和相变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0].唐尧.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相演化过程的相场法模拟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

标签:;  ;  ;  ;  

相演化论文-李明龙,陈林,田景春,郑德顺,许克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