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葡萄采后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葡萄,病害,酵母,生物防治,曲霉,鉴定,酵母菌。
葡萄采后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艳[1](2019)在《解脂亚罗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诱导葡萄抗性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葡萄生产大国。葡萄颜色诱人,果肉柔嫩,老少皆宜,然而其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导致损失严重。青霉菌作为常见的病原菌,可以分泌有毒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TA)。目前,葡萄保鲜主要以化学杀菌剂为主,基于长期使用杀菌剂可以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从而降低其控制病害的效果、其在水果上的残留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等缺点,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使用拮抗酵母已经逐渐成为取代化学法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方法。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课题组前期从葡萄果皮中分离出来的酵母菌,Penicillium rubens是从腐烂的葡萄中分离出来的霉菌。本论文主要探讨Y.lipolytica对葡萄采后由P.rubens引起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诱导葡萄抗性的生理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Y.lipolytica能够显着控制葡萄采后由P.rubens引起的青霉病,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Y.lipolytica浓度越高,对伤口处的腐烂率、腐烂直径控制效果越好;Y.lipolytica显着降低由P.rubens产生的OTA的含量,当葡萄存放17天后,无菌水处理的葡萄由P.rubens产生OTA的含量高达74.61 ng/wound,经Y.lipolytica处理后的葡萄由P.rubens产生OTA的含量降低为0.33 ng/woun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Y.lipolytica浓度越高,Y.lipolytica对P.rubens的生长抑制就越明显。(2)无论在20°C还是4°C贮藏条件下,Y.lipolytica均能够定殖在葡萄表皮处并保持较高酵母数量;Y.lipolytica能够增强葡萄体内抗性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并且能显着提高编码相应酶的基因表达水平。(3)蛋白质组学分析Y.lipolytica诱导葡萄果实蛋白表达的结果表明,共33个差异蛋白(ratio>1.5)被鉴定出来,其中包括25个上调蛋白和8个下调蛋白。抗性蛋白分别与响应胁迫(heat shock protein 70等),病程相关(PR4 type protein等),能量产生与信号转导(ATPase catalytic subunit A等),氧化还原(superoxide dismutase等)有关,而且这些蛋白的表达均上调。(4)转录组学分析Y.lipolytica诱导葡萄果实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共鉴定616个差异表达基因(∣log_2(Fold Change)∣≥3且FDR<0.5),其中上调基因384个,下调232个。结合两个组学结果分析共挑选9个抗性差异基因进行验证,部分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相一致,如病程相关基因PR4,PR5和PR10与相应病程蛋白;还有与编码超敏蛋白,植保素相关的基因,WRKY转录因子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魏佳[2](2018)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对哈密瓜和葡萄采后病害及农药残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我国主要特色水果产区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哈密瓜和葡萄最大主产地。由于在采后销售,流通和贮藏过程中,病害侵染导致的腐烂损失率高达20~30%,直接影响了哈密瓜和葡萄的采后品质和市场价值。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用安全且高质量水果的需求日益增加,减少果蔬中农药残留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采后贮藏技术来提高果实的采后抗性,减少采后病害的发生并降低采前农药残留是哈密瓜和葡萄采后贮藏保鲜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新疆特色水果哈密瓜和葡萄为材料,初步探明了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氯(ClO_2)提高哈密瓜采后抗性的主要作用机制,结合转录组分析结果,探讨了链格孢侵染哈密瓜过程中NO对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ClO_2对采后农药的降解,明确了ClO_2对农药降解可能的机理,为NO和ClO_2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100μLL~(-1)外源NO气体熏蒸处理对接种粉红单端孢(T.roseum)哈密瓜抗病性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NO处理后哈密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着低于对照。随着侵染程度的加剧,NO能够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大,减缓细胞膜透性的上升,较好的维持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pH值。无论接种前或后进行NO熏蒸处理,NO均能促进抗坏血酸(AsA)含量的累积,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NO处理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诱导了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累积。表明NO作为信号分子能够延缓果实的衰老速度,增加了哈密瓜果实的抗氧化性,增强了果实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能力。NO对病原菌的抑杀作用不显着,表明NO主要是通过诱导抗病反应而不是通过杀菌作用提高果实抗病能力。(2)通过对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的筛选及分析,明确了在链格孢病菌(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的过程中,茉莉酸(JA)、水杨酸(SA)、乙烯(ET)、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响应了侵染的过程。分析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哈密瓜JA、SA、ET、IAA、GA以及AB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均被上调,而在CTK信号转导途径中,除AHP之外,其余基因也被上调。由此说明在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期间,这些激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哈密瓜对病原菌的抗病能力。(3)探讨了NO调控SA和JA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处理能够延缓侵染A.alternata哈密瓜果实硬度的下降和抑制果实病斑深度的增加。NO处理显着提高内源激素SA的含量,抑制JA含量的增加。通过对SA以及JA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分析,发现NO能够促进SA而抑制JA信号的传递,从而快速启动了哈密瓜果实的抗病反应。(4)研究了NO调控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能够通过影响乙烯合成以及信号转导途径来增强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的抗病能力。NO可以减少乙烯产生量并延迟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高峰的出现。NO处理降低了ACC合成酶(ACS)的活性,同时延缓了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升高。NO通过调控ACSs和ACOs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染病哈密瓜乙烯的合成。本研究初步认为在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NO可能是通过对CTR1、EIN2、EIN3和EBF1基因的调控,延缓了乙烯信号的转导,减缓了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从而提高了哈密瓜的抗病能力。(5)分析了NO调控植物激素途径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能够增加哈密瓜吲哚乙酸(IAA)的含量,但抑制了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并通过调控以上4种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NO仅诱导了IAA信号的转导,对其他3个激素信号传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NO是通过调控AHPs以及A-ARR抑制ZR信号;GA信号的抑制是由NO调控DELLAs完成的;而NO诱导PP2Cs完成了对ABA信号的阻断。(6)研究了Cl O_2在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对病害进行抑制的作用方式。采后ClO_2处理可以降低哈密瓜的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减小病原菌侵染哈密瓜果实的病斑直径,有效维持了果实硬度、pH、TSS、TA和AsA含量的降低,保持了哈密瓜采后品质。但ClO_2处理不能诱导APX,POD和PAL酶活性的增加,对总酚和木质素的累积也没有显着影响。比较ClO_2的不同处理方式,发现ClO_2对抗病相关酶的诱导作用不显着,这表明哈密瓜抗性的增加主要是通过ClO_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而非诱导作用间接达到。(7)研究了ClO_2作为强氧化剂降解鲜食葡萄采前残留农药的作用方式。确定了气体Cl O_2在密封箱中的释放过程。对采前喷洒过农药的红提葡萄进行采后ClO_2熏蒸处理,ClO_2可以较好的维持红地球葡萄采后品质。在0 ~oC贮藏27天后,ClO_2处理组中戊唑醇,嘧菌酯,烯酰吗啉(E)和烯酰吗啉(Z)的残留率分别为65.33,50.71,39.48和41.06%。残留率的差异性表明ClO_2对各种农药残留的影响并不相同。采用气质联用仪初步分析了ClO_2处理后农药残留后可能的降解产物。(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6-30)
窦国霞,余伟,司林媛,秦晓杰,肖红梅[3](2017)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挥发性气体通过诱导寄主抗性防治草莓采后病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拮抗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VOCs)可作为一种安全环保的生物熏蒸剂用来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本试验采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产生的VOCs熏蒸处理草莓果实,研究果实在(2±1)℃冷藏期间防卫相关酶活及物质变化,旨在揭示VOCs防治草莓病害的机理。试验结果显示VOCs熏蒸处理可维持果实色泽、质构和品质,有效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代谢相关物质丙二醛(MDA)含量积累和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显着抑制果实的腐烂。该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可作为激发子诱导草莓果实体内抗性相关酶活,进而防治采后病害的发生,有效减轻草莓果实采后损失。(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张亚龙,翟妮平,武海燕,耿月华,张猛[4](2017)在《山楂采后新病害——葡萄孢果腐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在河南省郑州市进行贮藏果实病害调查时,在山楂上发现一种果腐新病害。该病害发病迅速,从果实发病出现小褐色病斑,到整个果实变褐腐烂仅需5-6 d,严重影响了山楂的品质,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病果中分离纯化获得一种真菌,并用柯赫氏法则检验了它的致病性。根据ITS、RBP2、HSP60和G3DPH序列的比对和与近似种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及其形态特征,将该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这是灰葡萄孢引起山楂果实褐腐病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1)
李侨飞[5](2017)在《拟粉红锁掷孢酵母Y16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及其机制和制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型水果,然而,我国每年由于病菌侵染和保鲜技术不完善所造成的水果损失十分严重。目前使用最普遍控制果蔬病害的方法是化学杀菌剂,但是化学制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来看,利用拮抗菌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新型、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并且,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拮抗酵母制剂的商业化生产。目前,我国还没有拮抗酵母制剂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案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筛选出对葡萄采后病害具有较高生防效果的拮抗酵母,研究其生防机制并进行酵母制剂的研究,以期能为我国拮抗酵母生防制剂的商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从葡萄园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对葡萄黑霉病有良好控制效果的拮抗酵母,得到4株具有防治效果的菌株,分别记为Y13,Y14,Y15和Y16,其中Y16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进一步通过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4株拮抗菌,结果表明Y13为Rhodosporidium babjevae,Y14为Cryptococcus laurentii,Y15为Cryptococcus flavescens,Y16为Sporidiobolus pararoseus,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尚未有S.pararoseus Y16应用于葡萄采后黑霉病控制的报道。(2)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S.pararoseus Y16的安全性,结果表明S.pararoseus Y16是安全的酵母菌株。(3)S.pararoseus Y16在浓度为1×106 cells/mL、1×107 cells/mL、1×108cells/mL和1×109 cells/mL时,均能显着地抑制葡萄果实感染的黑曲霉。并且随着酵母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效果增强。田间喷洒试验的结果也表明了S.pararoseus Y16对葡萄采前病害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对葡萄采后自然腐烂率和贮藏品质的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洒S.pararoseus Y16可以抑制病菌降低腐烂率,而且不会对葡萄的贮藏品质产生影响。(4)通过S.pararoseus Y16在果实伤口和表面处生长动态、葡萄相关抗性酶酶活和抗性基因表达水平考察其对黑霉病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酵母能迅速在伤口和表面生长繁殖,然后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从而与病原菌竞争空间和营养。葡萄相关抗性酶酶活和抗性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S.pararoseus Y16处理能提高葡萄组织内抗性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水平,且能提高相应酶的活性。(5)添加适当保护剂制备S.pararoseus Y16液体和固体制剂。结果表明,制备的S.pararoseus Y16液体制剂和冻干固体制剂,均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活力和良好的生防效果。添加10%阿拉伯树胶、10%蔗糖、2.5%海藻糖、2%甘露糖、0.04%Vc和0.5%壳聚糖制备的液体制剂,在4oC保存30 d,酵母存活率为71.74%;利用10%的脱脂奶粉+10%的海藻糖+1%的Vc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固体制剂,在4oC保存7个月,酵母存活率仍为60.87%。(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李静[6](2016)在《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病害生防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玫瑰香葡萄因其含糖量高、香味浓郁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由于皮薄、含汁量大等特点在采后贮藏中易被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发生腐烂,虽然目前使用的SO2熏蒸结合低温贮藏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葡萄采后病害发生,但是,会产生病原菌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技术来逐渐取代它。生物防治正是目前公认的采后贮藏极具潜力的保鲜方法。本研究以玫瑰香葡萄为实验试材,研究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对葡萄采后病原菌体内外抑制效果,以及其可能的抑菌机理。并对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体条件下,用处于对数生长末期的拮抗菌即24h培养液与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在培养皿中进行对峙培养,抑菌圈最大可达2.81cm,说明该菌产生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拮抗菌和病原菌进行接触和非接触对峙时,发现只有接触时拮抗菌才体现抑菌效果。用拮抗菌的不同处理液处理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悬液和培养原液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无菌过滤液无明显抑菌效果,推测抑菌活性物质可能存在于胞内或胞壁。此外拮抗菌对B.cinerea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形态均有影响。和果蔬采后常见病原菌对峙培养时,均可有效抑制其菌丝的正常生长,表明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作用。(2)在活体条件下,采前给葡萄果穗喷淋拮抗菌可显着降低入库前果实表面带菌量,给果实伤口接种拮抗菌不同时间培养液和不同处理液时发现,24 h培养液和培养原液处现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最小。用不同浓度培养液和不同处理液浸泡果实后,于26℃、16℃和0℃叁个不同温度下贮藏,结果可知,叁个不同温度下,拮抗菌均可有效抑制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而0℃条件下对葡萄贮藏的腐烂控制效果最好,叁个不同温度下,5倍培养液和菌悬液贮藏效果显着好于其他处理液,将拮抗菌和病原菌同时接种于果实伤口发现,拮抗菌延缓了伤口处B.cinerea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另外,拮抗菌处理可以降低果实贮藏期间基本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的速率,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果实的基本品质。(3)拮抗菌处理对果实苯丙烷代谢途径和活性氧代谢途径中关键物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都有所提高,此外还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促进过氧化氢(H2O2)含量积累,延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4)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拮抗菌生长的最优配方即2.11%麦芽浸粉、1.9%酵母提取物、0.05%磷酸二氢钾和0.05%硫酸锰。(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叶纯[7](2016)在《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采后病害分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湖南澧阳平原葡萄产业发展迅速,但鲜食型葡萄受湖南气候以及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影响,采后损失严重,为提高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贮藏期质量,延长葡萄货架期,减少采后损失,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主要病害,以抗病强较强品种红地球为试材,分离出葡萄采后贮藏期间主要病原菌FLJ-01~FLJ-06,将多种保鲜剂进行抑菌效果研究,选择魔芋精粉、植酸、六偏磷酸钠研究抗菌保鲜剂,响应面试验优选出一种抗菌保鲜剂配方并验证了其在葡萄贮藏期的抑菌保鲜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病害种类有黑痘病、穗轴竭枯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裂果病、根癌病、病毒病、青霉病、软腐病、交链孢霉腐病和芽枝霉腐病等10多种,多发的病害种类主要为霜霉病、灰霉病、裂果病、青霉病和软腐病。综合霜霉病、灰霉病、裂果病叁种主要病害,抗病性较强的葡萄品种为:红地球、克伦森无核、红宝石。(2)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采后病原菌主要分离出6种,FLJ-01~FLJ-06初步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3)对于混合菌悬液魔芋精粉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0mg/mL;植酸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625mg/mL;六偏磷酸钠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25mg/mL。研究得到抗菌保鲜剂的最优配方:0.74%魔芋精粉+0.06%植酸+0.02%六偏磷酸钠+0.2%氯化钙。(4)抗菌保鲜剂保鲜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组,显着优于CK组。贮藏60d后,抗菌保鲜剂处理后的葡萄失重率脱粒率低于CK组10.20%,脱粒率低于CK组22.42%,好果率高于CK组40.24%,呼吸强度低于CK组3.33mgCO2/kg · h,相对电导率低于CK组17.07%,丙二醛含量低于CK组5.35μmol/g,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CK组7.47 U/g · min,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CK组37.62 U/g,电镜扫描葡萄内果皮,葡萄内果皮仍呈光滑膜状结构,较好地保持了葡萄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黄锐,刘娟[8](2016)在《热水处理对葡萄采后衰老与病害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的热水处理对葡萄采后衰老与病害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筛选能够延长葡萄贮藏时间的适宜处理温度.【方法】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在45,50,55及60℃下浸泡2min,用葡萄专用PE包装袋包装,(0±1)℃冷藏库中贮藏,每隔10d统计一次好果率,每隔5d进行一次酶活测定.【结果】45℃处理2min可以明显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并且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贮藏期间的活性.55℃以上温度处理会加快果实腐烂.同时,越高的处理温度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抑制作用越明显.55℃处理2min可以提高果实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结论】适宜温度的热处理可以抑制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和病害发生,‘无核白鸡心’采后适宜处理水温为45℃.(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何美仙,蒋红英,汪文婷[9](2015)在《浙中地区葡萄采后病害防腐保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多雨、高热等气候因素影响,浙中地区葡萄采后储存难度大。在分析了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防腐保鲜技术及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18期)
李强,张红印,杨其亚,王峻峻,李超兰[10](2014)在《一株生防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桑葚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潜在生防效力的酵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物化学检验,确定其为酿酒酵母。该酵母对葡萄采后黑曲霉病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随着酵母菌浓度的增高,葡萄腐烂率逐步降低;当酿酒酵母浓度为1×108cfu/mL时,对葡萄黑曲霉病的抑制效果最好。在20℃和4℃条件下,该酵母在葡萄伤口处能快速繁殖,能显着抑制葡萄自然腐烂率,而对其贮藏品质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4期)
葡萄采后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是我国主要特色水果产区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哈密瓜和葡萄最大主产地。由于在采后销售,流通和贮藏过程中,病害侵染导致的腐烂损失率高达20~30%,直接影响了哈密瓜和葡萄的采后品质和市场价值。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用安全且高质量水果的需求日益增加,减少果蔬中农药残留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采后贮藏技术来提高果实的采后抗性,减少采后病害的发生并降低采前农药残留是哈密瓜和葡萄采后贮藏保鲜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新疆特色水果哈密瓜和葡萄为材料,初步探明了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氯(ClO_2)提高哈密瓜采后抗性的主要作用机制,结合转录组分析结果,探讨了链格孢侵染哈密瓜过程中NO对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ClO_2对采后农药的降解,明确了ClO_2对农药降解可能的机理,为NO和ClO_2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100μLL~(-1)外源NO气体熏蒸处理对接种粉红单端孢(T.roseum)哈密瓜抗病性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NO处理后哈密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着低于对照。随着侵染程度的加剧,NO能够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大,减缓细胞膜透性的上升,较好的维持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pH值。无论接种前或后进行NO熏蒸处理,NO均能促进抗坏血酸(AsA)含量的累积,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NO处理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诱导了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累积。表明NO作为信号分子能够延缓果实的衰老速度,增加了哈密瓜果实的抗氧化性,增强了果实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能力。NO对病原菌的抑杀作用不显着,表明NO主要是通过诱导抗病反应而不是通过杀菌作用提高果实抗病能力。(2)通过对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的筛选及分析,明确了在链格孢病菌(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的过程中,茉莉酸(JA)、水杨酸(SA)、乙烯(ET)、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响应了侵染的过程。分析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哈密瓜JA、SA、ET、IAA、GA以及AB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均被上调,而在CTK信号转导途径中,除AHP之外,其余基因也被上调。由此说明在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期间,这些激素共同作用影响了哈密瓜对病原菌的抗病能力。(3)探讨了NO调控SA和JA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处理能够延缓侵染A.alternata哈密瓜果实硬度的下降和抑制果实病斑深度的增加。NO处理显着提高内源激素SA的含量,抑制JA含量的增加。通过对SA以及JA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分析,发现NO能够促进SA而抑制JA信号的传递,从而快速启动了哈密瓜果实的抗病反应。(4)研究了NO调控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能够通过影响乙烯合成以及信号转导途径来增强A.alternata侵染哈密瓜的抗病能力。NO可以减少乙烯产生量并延迟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高峰的出现。NO处理降低了ACC合成酶(ACS)的活性,同时延缓了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升高。NO通过调控ACSs和ACOs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染病哈密瓜乙烯的合成。本研究初步认为在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NO可能是通过对CTR1、EIN2、EIN3和EBF1基因的调控,延缓了乙烯信号的转导,减缓了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从而提高了哈密瓜的抗病能力。(5)分析了NO调控植物激素途径对A.alternata抗性的影响。NO能够增加哈密瓜吲哚乙酸(IAA)的含量,但抑制了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并通过调控以上4种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NO仅诱导了IAA信号的转导,对其他3个激素信号传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NO是通过调控AHPs以及A-ARR抑制ZR信号;GA信号的抑制是由NO调控DELLAs完成的;而NO诱导PP2Cs完成了对ABA信号的阻断。(6)研究了Cl O_2在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对病害进行抑制的作用方式。采后ClO_2处理可以降低哈密瓜的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减小病原菌侵染哈密瓜果实的病斑直径,有效维持了果实硬度、pH、TSS、TA和AsA含量的降低,保持了哈密瓜采后品质。但ClO_2处理不能诱导APX,POD和PAL酶活性的增加,对总酚和木质素的累积也没有显着影响。比较ClO_2的不同处理方式,发现ClO_2对抗病相关酶的诱导作用不显着,这表明哈密瓜抗性的增加主要是通过ClO_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而非诱导作用间接达到。(7)研究了ClO_2作为强氧化剂降解鲜食葡萄采前残留农药的作用方式。确定了气体Cl O_2在密封箱中的释放过程。对采前喷洒过农药的红提葡萄进行采后ClO_2熏蒸处理,ClO_2可以较好的维持红地球葡萄采后品质。在0 ~oC贮藏27天后,ClO_2处理组中戊唑醇,嘧菌酯,烯酰吗啉(E)和烯酰吗啉(Z)的残留率分别为65.33,50.71,39.48和41.06%。残留率的差异性表明ClO_2对各种农药残留的影响并不相同。采用气质联用仪初步分析了ClO_2处理后农药残留后可能的降解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葡萄采后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艳.解脂亚罗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诱导葡萄抗性相关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9
[2].魏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对哈密瓜和葡萄采后病害及农药残留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8
[3].窦国霞,余伟,司林媛,秦晓杰,肖红梅.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挥发性气体通过诱导寄主抗性防治草莓采后病害[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4].张亚龙,翟妮平,武海燕,耿月华,张猛.山楂采后新病害——葡萄孢果腐病病原鉴定[C].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5].李侨飞.拟粉红锁掷孢酵母Y16控制葡萄采后病害及其机制和制剂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7
[6].李静.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ontaminansB-1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病害生防潜力研究[D].山西大学.2016
[7].叶纯.澧阳平原鲜食型葡萄采后病害分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8].黄锐,刘娟.热水处理对葡萄采后衰老与病害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
[9].何美仙,蒋红英,汪文婷.浙中地区葡萄采后病害防腐保鲜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
[10].李强,张红印,杨其亚,王峻峻,李超兰.一株生防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防效果[J].食品工业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