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运动员论文_郭强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力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耐力,运动员,中长跑,力量,机能,青少年,状态。

耐力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郭强川[1](2019)在《关于提高运动员跑步中耐力训练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跑步中加强耐力训练,采取合理的训练策略,进行科学的训练技巧,提升运动员的身体体质、运动机能、协调性与平衡性、生理极限等综合实力,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毅力和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效果。(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0期)

朱欢,高炳宏[2](2019)在《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认为:微血管反应性与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无创性指标,但在高原训练阶段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明确,这与高原上特殊的缺氧、干燥自然环境、海拔高度以及运动负荷等对运动员微血管反应性的复杂影响有关;微血管反应性应用于运动负荷、专项能力变化的评定可能是评价训练科学性和效果的新手段,但相关研究存在项目单一、特殊训练手段下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尤其高原训练阶段,研究人员需要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手段和阶段等方面对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中的应用进行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仁波[3](2019)在《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体育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结合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断革新传统的应试教育,积极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我国的体育教学实现快速的发展,其中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是体育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环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来更好的揭示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本文以青少年中长跑为分析对象,了解运动员耐力训练的实施条件,以期为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曲文闯,文安一[4](2019)在《论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水平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科学的动性疲劳的诊断与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是支撑整个训练过程的科学性关键。只有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实时科学的监控才能保证日常的训练效果。本文以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为例,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常用的指标和使用方法进行阐述,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心率、血常规、肌酸激酶、血尿素、睾酮、皮质醇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常用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客观的反应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7期)

苏青青[5](2019)在《高原耐力性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与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发现与培养高原中长跑、竞走等耐力性项目青少年优秀体育苗子.方法:本研究对高原12~17岁青少年运动员共228名累计测试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问卷共5大类指标.结果:(1)高原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高,除男子运动员身高达到合格标准外,女子运动员身高均在及格线以下;(2)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比下肢长A指数明显高于运动员科学选材最高标准,且比大小腿长指数和比跟腱长指数均明显低于最低标准;(3)胸最大吸气围、胸最大呼气围以及胸围指标高原中长跑男女运动员均大于竞走男女运动员;(4)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血氧饱和度、血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内(P>0.05),但安静心率竞走运动员明显(P<0.01)低于中长跑运动员;(5)中长跑、竞走运动员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睾酮水平中长跑和竞走男女运动员均较低;(6)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结论:(1)高原青少年运动员表现出了血红蛋白高和睾酮水平低,身高较小和下肢较长的身体形态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心肺功能;(2)中长跑运动员呼吸肌力量较强而竞走运动员心脏机能储备较好、有氧能力较强;(3)中长跑运动员对比赛取胜的期待程度高而竞走运动员意志力较好.(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郜卫峰,冯鑫,顾大成[6](2019)在《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对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及耐力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对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及体重(body mass,BM)、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O_2max)、场地跑计时跑成绩(time trial,TT)等耐力表现相关指标的影响,为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截至2019年6月8日,于CNKI及Pubmed、Springer、Embase、Sportdiscuss、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制作数据提取表格,由2名有经验的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的初筛、全文筛选以及数据提取工作。以PEDro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分别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亚组分析、绘制森林图及敏感性分析、Meta回归分析,绘制漏斗图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15篇文献中的17份研究纳入本Meta分析,含无系统力量训练经历的一般及高水平长跑运动员276人。PEDro量表评分6分的研究10份,4~5分7份,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同期训练对BM无显着性影响(P>0.05)。最大力量训练及包含最大力量训练的混合力量训练,与爆发力训练对BM的变化有着相似的效应(P>0.05)。同期训练对■O_2max无显着性影响(P>0.05),但较等量训练而言,增量训练可能会引起■O2max降低(P=0.08)。训练水平是造成同期训练对TT影响研究间异质性的因素,同期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TT的促进效应非常显着地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SMD:高水平组-1.46[-2.33,-0.60]vs一般水平组0.29[-0.19,0.76],P<0.01)。同期训练对RE的改善有中等程度,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影响(SMD:-0.52[-0.86,-0.18],P<0.01)。爆发力训练、最大力量训练以及包含以上2种形式的混合力量训练对RE的改善有相似的促进效果(P>0.05),但等量训练的效果优于增量训练(P<0.05)、训练周期9~12周优于6~8周(P<0.05)。频率2~3次/周的训练可能优于1次/周(P=0.05)。结论: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能有效促进长跑运动员RE的改善,且不会增加BM,但RE的改善更易在高水平运动员中转化为成绩的进步;训练频率2~3次/周,持续9~12周的力量训练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不降低耐力训练量的情况下,额外加入力量训练,会减弱RE的改善效果,并有影响最大有氧能力发展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何立明[7](2019)在《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来说,力量与耐力非常重要,力量耐力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指在静力或动力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但是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能力。注重力量耐力训练,是提高中长跑专项成绩的基础。而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如果训练不科学、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来说。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分析探讨有效发展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的创新策略,为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6期)

王紫玉[8](2019)在《间歇性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耐力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体育竞技事业的重视,游泳运动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间歇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游泳运动员耐力的训练方法,本文对间歇性训练对提升运动员耐力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游泳运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8期)

潘华[9](2019)在《试论高中田径运动员耐力与核心力量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田径是国际重要的体育项目,其在运动特征上具有爆发性与持续性。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通过耐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本文基于高中田径耐力与核心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训练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田径》期刊2019年07期)

孙军[10](2019)在《自行车运动员耐力训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竞技型项目,运动员想要提高其骑行成绩,就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耐力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项目中包含着耐力训练,它是培养自行车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同时为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获取优异的成绩提供基础保障。在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应该按照科学的运动方式进行合理的训练,在保证专业指标达标的前提下提升骑行速度,制定出相应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为自行车运动员全面提高耐力素质做出有效的训练控制,已经成为自行车运动员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耐力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认为:微血管反应性与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无创性指标,但在高原训练阶段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明确,这与高原上特殊的缺氧、干燥自然环境、海拔高度以及运动负荷等对运动员微血管反应性的复杂影响有关;微血管反应性应用于运动负荷、专项能力变化的评定可能是评价训练科学性和效果的新手段,但相关研究存在项目单一、特殊训练手段下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尤其高原训练阶段,研究人员需要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手段和阶段等方面对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中的应用进行定量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力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郭强川.关于提高运动员跑步中耐力训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2019

[2].朱欢,高炳宏.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3].张仁波.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曲文闯,文安一.论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J].当代体育科技.2019

[5].苏青青.高原耐力性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与培养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郜卫峰,冯鑫,顾大成.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对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及耐力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J].体育科学.2019

[7].何立明.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研究[J].东西南北.2019

[8].王紫玉.间歇性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耐力的探究[J].体育风尚.2019

[9].潘华.试论高中田径运动员耐力与核心力量训练[J].田径.2019

[10].孙军.自行车运动员耐力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周训练负荷节奏图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无氧耐力测试成绩...田径耐力性项目训练负荷监控的技术路线好运北京赛奥运会比赛基础时期各周走跑总量曲线图运动员进行4000米耐力跑训练的心率曲...

标签:;  ;  ;  ;  ;  ;  ;  

耐力运动员论文_郭强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