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李长进,王永波,张洪芬,秦世会,陈燮

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李长进,王永波,张洪芬,秦世会,陈燮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生樱桃,可溶性蛋白,种子形态,毕节

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进,王永波,张洪芬,秦世会,陈燮[1](2019)在《野生樱桃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种子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贵州野生樱桃的资源保护及选育利用提供依据。以采自贵州毕节的野生樱桃为试材,采用Bradford法测定樱桃果肉的可溶性蛋白,采用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樱桃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果型较小,果实长8.03mm、宽7.15mm,均重为0.78g,可食率为44.5%。果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83.99mg/100g FW;种子为卵圆形,浅黄色,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6.73mm、5.24mm和4.38mm。Bradford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灵敏地测定樱桃果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该野生樱桃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具有很高的育种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成莎,张丽,赵岩,渠云芳,黄晋玲[2](2019)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纤维发育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种棉纤维长度和衣分存在差异的农大HL1、农大HL2和新陆早49号棉花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30,40 d分别测定铃壳、棉籽和棉纤维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长度,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纤维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纤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棉纤维伸长关键期,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利于棉纤维伸长发育,而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促进次生壁加厚,利于棉花衣分的提高,进而提高棉花产量;在棉纤维发育进程中,棉铃各器官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铃壳和棉籽中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直接影响棉纤维的发育。(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怡凡,张蓓蓓,王荷,周侠,李赛[3](2018)在《光照强度对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黑麦草生长发育的最适光照强度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的外界环境。方法采用水培法在Fytosys生长箱中设置6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培养黑麦草,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记录幼苗生长发育及其萌发指标。结果 (1)不同光照强度下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着差异(P<0.01),以光照强度为300和400μmol/(m~2s)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8.24和8.16mg/g。(2)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黑麦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呈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时叁者的值最高,分别为92.33%,52.78和211.58。(3)黑麦草各生长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呈极显着差异(P<0.01),芽长的值在光照强度为300和400μmol/(m~2s)处理下较长,分别为4.01和4.05cm,根长以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处理下较长,为3.04cm;各光照强度处理下根重和芽重也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以光照强度300μmol/(m~2s)处理下的根重和芽重最重,分别为0.06和0.10g/10株。(4)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芽长、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现极显着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2,0.80,0.63和0.85。结论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处理下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生长发育较好,在以后黑麦草种植过程中可选择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照射下进行培育和种植。(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美林,陈业,张玉婷,宋波涛,莫开菊[4](2018)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测定马铃薯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数学建模可对混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建立测定马铃薯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方法,以满足选育高蛋白质含量马铃薯的快速测定,提高快速鉴定育种品系品质的目的。采用平滑降噪和导数基线矫正的方法预处理数据,选择1 700~600 cm~(-1)波段作特征光谱,提取主成分并逐步回归建模。结果表明7点平滑后一阶导数处理数据,能较准确地测定马铃薯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对于验证集的预测,其中70. 37%预测值偏差小于20%,对于鲜重蛋白质含量在5 mg/g以上的14个样品的预测,高达92. 86%预测值偏差小于20%,说明能准确快速鉴定高蛋白品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亚坤,罗斌,宋鹏,潘大宇,路文超[5](2018)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快速检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溶性蛋白是植物生化及抗性生理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准确、无损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抗性作物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光谱具有快速、简单方便、非破坏性的特点,已在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基于光谱技术快速无损的获取作物生理生化信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实现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首先,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er)、二阶导数(2-Der)等7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经对比发现SG预处理方法为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预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随机蛙跳(RF)和遗传算法(GA)对SG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提取。最后,基于提取的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SPA-PLS、RF-PLS和GA-PLS预测模型,发现基于SPA提取的11个特征波长建立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PA-PLS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2p)为0.86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94 mg/g,预测偏差为2.061(RPD)。上述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可行的,可为大豆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抗性大豆品种的筛选提供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朱其佳,江英泽,闫中帅,王文佳,马泽众[6](2018)在《高温对大豆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选用耐旱型春大豆品种黑农4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黑农65为试验材料,采用江沙盆栽的方法,在大豆苗期进行高温处理,测定了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4小时达到了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小时达到了峰值,处理48小时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降低至对照水平以下;高温处理下,黑农65的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黑农44,表明耐旱型品种的耐热性明显大于干旱敏感型品种。(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8年17期)

傅聿青,贾漫丽,王军,崔立志[7](2018)在《NaCl胁迫下2个桑树品种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NaCl胁迫下2个桑树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以‘物45’和‘铁把’的2a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NaCl浓度处理(0、0.2%、0.3%、0.4%),研究不同浓度处理下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胁迫时间而呈现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NaCl胁迫导致2个桑树品种体内的脯氨酸大量积累。在0.2%、0.3%NaCl处理下,2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在胁迫21d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同期对照显着增加了111.742%、146.407%和117.185%、194.443%,之后开始下降;而‘铁把’在0.4%处理下,其脯氨酸含量一直升高,至28d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对照117.262%。(2)在各浓度NaCl处理下,2个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7~21d均保持较高的水平,胁迫到28d时显着下降,与胁迫初期(7d)相比,‘物45’在0.3%NaCl处理下降低最多,为81.73%;‘铁把’在0.4%NaCl处理下降低最多,为106.41%。(3)2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浓度NaCl处理下均持续降低,到胁迫28d时与胁迫初期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并在2%的NaCl处理时降低最多,分别比胁迫初期(7d)降低了82.796%、107.738%。以上结果表明,NaCl胁迫可导致2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大量积累,胁迫时间越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越显着。(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侯明,王秀丽,杨心瀚,吕志超[8](2018)在《外源钒胁迫下甜玉米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钒(V)胁迫对甜玉米植株根、茎和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胁迫浓度增加,玉米植株各器官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V浓度达200 mg·kg~(-1),根、茎和叶蛋白含量达最大,分别为63.63 mg·g~(-1)、42.74 mg·g~(-1)和120.08 mg·g~(-1),相比于对照增加52.1%、80.1%和165.7%(34 d),随着V浓度继续增加,植物中蛋白含量下降,但始终高于对照.当V浓度为500 mg·kg~(-1),根、茎和叶中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为55.52 mg·g~(-1)、31.08 mg·g~(-1)和102.2 mg·g~(-1)(34 d).V胁迫时间不同,玉米植株各器官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在相同V浓度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叶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增大,玉米茎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根蛋白含量则显着下降,当V浓度为500 mg·kg~(-1)时,玉米根蛋白含量分别为27.86 mg·g~(-1)(61 d)和20.63 mg·g~(-1)(91 d),比对照下降了31.4%和43.5%.在低浓度V和短时间胁迫下,玉米植物被诱导作出应激反应,使体内一些参与缓解氧化胁迫的酶活性上升,从而产生相关具有解毒作用的蛋白,使植物蛋白含量增加;当V浓度超过了植物耐受限度,打破了植物新陈代谢平衡,对细胞产生毒性,蛋白合成机制受到破坏,表现为随着V浓度和胁迫时间增加植物蛋白含量下降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马健,梁玉玲,潘笑,刘静[9](2018)在《甘草根愈伤组织诱导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胀果甘草无菌苗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培养筛选出4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Ⅰ型愈伤组织.测定了在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和Ⅰ型愈伤组织在NaCl胁迫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以苗龄10d的无菌苗根为外植体可以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MS培养基附加1.0mg/L 2,4-D和0.2mg/L6-BA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继代培养生长状况良好为Ⅰ型愈伤组织;根外植体两端开始形成愈伤组织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2.01mg/g;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根愈伤组织生长状态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不同,以Ⅰ型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Ⅰ型愈伤组织在5g/L NaCl胁迫下,继代培养21d后,愈伤组织生长量明显提升,在14~21d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甘草愈伤组织对低质量浓度的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在可溶性蛋白含量剧烈变化期间,愈伤组织生长量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晓宇,张艳娥,张林生[10](2018)在《4种非生物胁迫下小麦幼苗表型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低温(4℃)、高温(42℃)、高盐(800 mM NaCl)及干旱(20%PEG)4种非生物胁迫,从麦苗生长表型及其根、茎、叶片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不同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种胁迫处理后,小麦幼苗生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高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下植株干枯明显,低温下植株明显较对照矮小;高温胁迫后幼苗根长仅5 cm左右,比正常植株短8~9 cm,高盐、干旱及低温条件下植株根长比正常植株短4.83 cm;4种胁迫下叶片长度也明显小于正常植株。胁迫直接导致了小麦根、茎和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根中总蛋白含量较茎和叶中低,根对胁迫也最为敏感,高温胁迫12 h后,根中总蛋白含量达到最大3.92μg·mg~(-1),高温胁迫24 h后,茎中总蛋白含量接近15μg·mg-1,而叶片中总蛋白的含量却保持72 h持续增长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种棉纤维长度和衣分存在差异的农大HL1、农大HL2和新陆早49号棉花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30,40 d分别测定铃壳、棉籽和棉纤维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长度,分析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纤维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纤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棉纤维伸长关键期,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利于棉纤维伸长发育,而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促进次生壁加厚,利于棉花衣分的提高,进而提高棉花产量;在棉纤维发育进程中,棉铃各器官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铃壳和棉籽中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直接影响棉纤维的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进,王永波,张洪芬,秦世会,陈燮.野生樱桃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种子形态[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成莎,张丽,赵岩,渠云芳,黄晋玲.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纤维发育的相关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刘怡凡,张蓓蓓,王荷,周侠,李赛.光照强度对黑麦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陈美林,陈业,张玉婷,宋波涛,莫开菊.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测定马铃薯中可溶性蛋白含量[J].中国粮油学报.2018

[5].张亚坤,罗斌,宋鹏,潘大宇,路文超.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快速检测(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朱其佳,江英泽,闫中帅,王文佳,马泽众.高温对大豆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J].新农业.2018

[7].傅聿青,贾漫丽,王军,崔立志.NaCl胁迫下2个桑树品种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8

[8].侯明,王秀丽,杨心瀚,吕志超.外源钒胁迫下甜玉米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J].环境化学.2018

[9].马健,梁玉玲,潘笑,刘静.甘草根愈伤组织诱导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王晓宇,张艳娥,张林生.4种非生物胁迫下小麦幼苗表型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标签:;  ;  ;  ;  

可溶性蛋白含量论文-李长进,王永波,张洪芬,秦世会,陈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