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辩证综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艺理论,文论,马克思主义,黑格尔,科学知识,自由放任,文艺。
辩证综合论文文献综述
James,Patrick,Chambers[1](2019)在《马克思和老子的辩证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实验性的论文把马克思理论和老子辩证地综合在一起。综合后呈现出来的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一种积极的唯物主义的否定。马克思和老子的综合体现在本体论、形而上学、认识论、科学方法、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概括地讲,体现在他们的基础性原则的所有方面。虽然本文比较了马克思和老子,但本文主要探讨的不是二者之间的异同。相反本文试图构建一种对老子的唯物主义的阐释,使之可以为马克思理论服务。本文把马克思唯物主义阐释为是一种本体论,这种阐释是守旧和传统的。本文重构了马克思理论的形成过程,它是在对黑格尔进行唯物主义反驳中成形的,这一重构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本体论维度的阐释。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基于先前已有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的影响将被确认为是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本文将把这些唯物主义思想和对通常不具有任何本体论维度或唯心主义维度的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的辩证的人文主义阐释结合起来。虽然这些观点并不新颖,但它们将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本文将重新阐释学术界中有关老子的一些老生常谈的观点,这些阐释将把老子思想置于一个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论争的异域背景中,从而形而一种新的有关老子的理论。在这个新的背景中尽管研究老子的学者们仍会辨认出这些思想,但这些思想将会有一个不同的指向,从而构成了老子研究范式的一个转变。为了证明这一根本转变是正确的,本文将会论述老子研究中的相对的阐释学上的自由。本篇论文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可能是黑格尔,因为本文对唯物主义的讨论是随着反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展开的。本文将以唯物主义的方式来改变黑格尔辩证法,以此来完成这种综合。本文提到的所有唯物主义理论原则都是和黑格尔的立场相对立的。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理解马克思和重构老子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将竭力论证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传统本体论阐释。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维度是一个比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本体论维度更有争论性的话题。因为这个问题如此复杂,对它的研究也如此繁多,所以我选择了一个较新的、较为有代表性的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阐释,这个阐释完全忽略了以前那些传统的解释,本文将通过对它的批判来论证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传统解释。本文在论述黑格尔对《道德经》的批判时引入了老子,黑格尔并没有认识到老子哲学的重要意义。通过重构对老子的阐释,本文将会把老子置于黑格尔哲学的对立面。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释为是由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距所致。然而本文认为黑格尔不能理解老子,主要是因为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理解导致他把老子放置在他的历史叙事中一个较低的位置上。本文将通过对《道德经》第一章的深入分析来重构老子的基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形而上学。这种重构和唯物主义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扬弃是相容的。本文将会简要比较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通过比较会发现两者之间某些明显的不寻常的相似之处,老子将会由此被引入到唯物主义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反驳中。而这仅仅是一个前奏,用来介绍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形式将概念科学,从他之前的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片面的反驳中拯救出来。马克思概述了概念科学被重新阐释为历史实践的一个环节的原则。相反老子提出了一种由共情体验构成的概念美学。这两种观点都将被论述为是植根于共同的本体论原则中的。概念科学的本体论根源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方法论提供了依据。他的资本主义科学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具体共相的运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具体共相的反驳基础上的。这种反驳和在它之前的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反驳采取了相同的形式。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具体共相是唯物主义本体论的方法论体现。本文提出了一种复杂的形而上学的工具,为指导马克思方法论的一系列复杂的原则奠定了基础。这种形而上学取决于老子的缺席观念--无的优先权。马克思的伦理学是一种历史人文主义的自然主义形式,它源自于亚里士多德。老子的伦理学是一种非历史的反人文主义的自然主义形式,当然,这里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是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来讲的。老子的伦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持批判态度。两者的差异似乎非常明显。然而本文试图将两者的差异阐述为分别以马克思和老子为代表的概念的科学运用和概念的审美运用在伦理学中的统一。可以认为这两种学说都是从相同的唯物主义原则出发,都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辩证的张力中梳理出来的。马克思和老子之间存在着深刻差异,他们分别代表了典型的科学理论和美学理论主张。把两者综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形而上学的现实是两种运动的辩证统一,这两种运动在人的生活体验中分别表现为科学的和审美的认知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各自追求的毫不相干的思潮就可以在一个单一的观点中结合起来,就像他们所理论化了的辩证世界一样。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双方不仅通过对比,而且通过相互补充丰富了对方。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一种斗争、一种世界观和一项生命工程,本文把对老子的阐释当作是对马克思思想系统阐释的一种补益。(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欣[2](2019)在《“多元整合”“辩证综合”与历史化——论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生产的叁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降,马克思主义文论构成"整合""统领""熔铸"基于不同"主义"的文论知识的"超级结构",以"多元整合"的方式终结了文论知识间的差异性;90年代开始,文学的"审美性"与"政治性"以"辩证综合"的逻辑融为一体:权威观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辩证综合让对立的因素在一种话语建构中得到暂时的想象性和解;第叁种生产方式为"历史化",即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研究历史脉络的路径,以历史叙述澄清重要人物思想和论争的发生发展状况。纯粹知识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产生,仍无法满足当下的理论-实践需求。(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张立群[3](2014)在《“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整体呈现李洱小说的特质,本文采取综论的形式,依次阐释李洱小说的写作立场,以知识分子为主要的人物形象,以反讽为突出特征的叙事策略和"综合"式的发展走势,最后以"诗性"回应李洱小说的"难度",形成开放式的研究特点。李洱小说的历史构成、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在此过程中得到集中的展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4年06期)
西文怡,张岭[4](2013)在《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惨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与膝关节封闭、穿刺相结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关节肿胀程度以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HSS得分(9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4)分,二者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16期)
万婷婷[5](2013)在《论辩证综合的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文化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诸多问题的论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展开的。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又都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态与发展路向两个层面。展开这样的宏大激烈长远的讨论的结果就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出路形成了多种可能性。其中,张申府、张岱年兄弟二人在文化问题的构想上就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发展出“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一派文化建设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理论的探索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辩证综合的文化观”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派重要的文化理论,通过张申府与张岱年前后相继发展创成。本文正是将“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一派文化理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张申府、张岱年发展这一文化理论的历史与理论背景、思想提出、理论创成、理论的特质和意义四个方面来再现其理论逻辑与理论意义。本文绪论部分首先简述选题意义,重申选题对象,并对现阶段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第一部分论述“辩证综合的文化观”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从历史背景探析,“辩证综合的文化观”是张申府与张岱年面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面临转型期的思考。从理论背景探析,“辩证综合文化观”是对20世纪叁大文化理论思潮的回答和超越。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张申府首提“辩证综合的文化观”的思想历程,也即是探寻“辩证综合的文化观”思想发迹之处。本章着重从张申府的文化主张的理论渊源、方法运用、目标理论叁个方面,论述张申府当时还略显简单、粗略的文化发展理论,明晰“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派文化理论的思想出处。第叁部分主要论述张岱年理论化研究“辩证综合的文化观”的发展过程和理论成果。本章分为四节内容:首要论述张岱年对张申府文化主张的“接着讲”;接下来,论述张岱年对“辩证综合的文化观”的早期论证,以及晚期创成两个发展阶段;最后补论张申府与张岱年文化观的几点差异。阐明“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派文化思潮从理论发迹到理论创成这个超越的历程。第四部分总论“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一派文化理论的理论特质和意义。通过对“辩证综合的文化观”这一派文化理论理论特质的解读,进一步论述张氏兄弟代表的“辩证综合的文化观”,在面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局面中带来的理论意义上的指向性和生命力,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有力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8)
陈群[6](2012)在《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经济学——意义内涵论与外延论的辩证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应用于经济学哲学中而产生了科学知识经济学(ESK)研究。但面临着相对主义困境,这起因于坚持意义的有限论和外延论。为此迪菲德借助于先验实在论,企图从内涵论视角给予意义的确定性基础,没有取得成功。文章提出,若能综合考虑意义的外延论和意义的内涵论,或许是一条可行的中间道路。可以期待,这种综合将为SSK与ESK研究提供基础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汪强[7](20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辩证综合的中国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是市场与计划辩证综合的时代,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及其对立所代表的市场与计划的极端对立,已经为二者的辩证综合所代替。综合运用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组织经济运行,已是当今绝大多数国家经济体制的共同特点之一。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综合在中国的发展,是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和发展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张立群[8](2009)在《后现代的呼应与现实语境下的辩证综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现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研究",作为20世纪末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考察、第叁世界文化身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对传统学科机制和学术建设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以"后现代呼应"为线索探讨文化研究在批评方面的影响和意义,这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包括对"现实的语境"、"权力"、"学术政治"、"大众文化"四个主要方面的研讨与审读。(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马驰[9](2008)在《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读陆贵山先生新着《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们的神圣使命。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已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学术资源已成为人类学术研究的公共资源。这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马驰[10](2008)在《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们的神圣使命。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已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学术资源已成为人类学术研究的公共资源,(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08-01-10)
辩证综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世纪80年代以降,马克思主义文论构成"整合""统领""熔铸"基于不同"主义"的文论知识的"超级结构",以"多元整合"的方式终结了文论知识间的差异性;90年代开始,文学的"审美性"与"政治性"以"辩证综合"的逻辑融为一体:权威观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辩证综合让对立的因素在一种话语建构中得到暂时的想象性和解;第叁种生产方式为"历史化",即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研究历史脉络的路径,以历史叙述澄清重要人物思想和论争的发生发展状况。纯粹知识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产生,仍无法满足当下的理论-实践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辩证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1].James,Patrick,Chambers.马克思和老子的辩证综合[D].河北大学.2019
[2].刘欣.“多元整合”“辩证综合”与历史化——论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生产的叁种方式[J].社会科学论坛.2019
[3].张立群.“午后”的写作及其辩证综合——李洱小说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
[4].西文怡,张岭.中医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渗出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
[5].万婷婷.论辩证综合的文化观[D].浙江师范大学.2013
[6].陈群.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经济学——意义内涵论与外延论的辩证综合[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
[7].汪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辩证综合的中国道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张立群.后现代的呼应与现实语境下的辩证综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现状考察[J].泰山学院学报.2009
[9].马驰.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读陆贵山先生新着《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马驰.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