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高文田[1](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文中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面貌,而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竞争力理论及其实证评价本身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议部分,本文并不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体系和框架。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然后从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理论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梳理了国内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流程和服务内容,分析了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已有“互联网+物业”发展实践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互联网+物业”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物,并且适应不同物业服务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社区O2O是“互联网+物业”的具体是实现形式。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采用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各个环节的通路,通过O2O的模式,不仅为业务带来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效率,拓宽了收益渠道。(2)通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对“互联网+”影响和推动物业服务行业发展深层规律的探讨,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致力于“三维八化”,其中“三维”指技术进步、模式升级和流程再造,“八化”则指分别从属于“三维”的八个方面,分别是从属于技术进步的管理网格化和服务智能化,以及从属于模式升级的企业规模化、竞争跨界化、业务多元化、用户平台,从属于流程再造的服务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三维八化”构成“互联网+物业”的主要发展方向。(3)分析了双寡头企业面临社区居民O2O偏好和政府物业新技术政策规制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对双寡头企业O2O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于O2O,结果显示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O2O转型升级都具有积极性的指导意义;物业O2O政策下,分析了不同契约模型下社区达到最优决策时,物业价格、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及社区协调决策;基于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社区O2O而需要进行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面临着online平台搭建(自建或与委托第三方)以及运营模式(自运营与委托第三方)的决策,本节分别对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建模,并进行相应的数值分析。(4)研究紧扣“互联网+”时代趋势,系统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由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以75家主要物业服务企业2019年的公开资料为基础,对该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验证。与现有的以“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价研究”为代表的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相比,由于本文的评价方法以价值链理论为根本依据,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也密切结合“互联网+”背景,在逻辑上更加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包括:(1)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本文主要从探讨“互联网+”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入手,构造了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路径,提出了物业物业服务企业“三维八化”体系,并给出一个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基于O2O模式的“互联网+”发展框架。(2)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发展的机制设计。从互联网技术政策规制角度,研究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社区居民的O2O行为选择;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O2O技术条件下,分析完全合作、完全不合作和成本分摊三种契约模型的社区居民选择和物业服务企业行为策略;在流程再造的需求下,对物业服务企业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分析。(3)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的评价体系。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某一方面刻画物业服务企业的特征,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本论文包含图22幅,表17个,参考文献120篇。
王凯[2](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指出检验检测行业作为高新技术服务业,在检测产品质量与安全、提升产品合格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和国内消费持续增长,检验检测机构为企业把控质量、为政府提供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功能日益突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BT公司是一家产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检测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农产品、畜禽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检测。在对BT公司经营状况的现场调查中发现该公司的检验检测业务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检测实验效率低和检测质量控制过程运转复杂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BT公司作为研究主体,基于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全面分析其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各业务流程现状及问题,深入研究其业务流程再造对策及保障措施,提升其高质量发展能力。首先,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BT公司业务流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再造其业务流程奠定了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对BT公司检验检测业务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每个流程的绩效表现和重要性程度进行了评判,通过绩效表现——重要性矩阵分析得出了关键和核心业务流程。再次,运用因果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动作时间研究法分析关键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健全流程再造对策和保障措施,实施对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中的关键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了BT公司检验检测业务流程与价值链的衔接,并推进组织结构优化,有效解决了检测周期长、检测实验效率低和检测质量控制运转复杂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于推进BT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持久发展具有一定价值。一是组织机构运行效能提升。通过本次业务流程再造,BT公司业务流程建立在了企业价值链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推进了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的优化。二是关键业务流程效率得到提高。基于价值链管理理念,BT公司完成了对重要业务流程的分析和诊断,重构了核心业务和重要业务流程,消减了业务流程之间协调不通、运转不畅的问题和不足。三是企业竞争力获得提升。此次基于价值链思想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也是价值链思想和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宣传的过程,更是价值管理理念和流程优化思想在BT公司生根、发芽的过程,将在全公司形成以价值为导向、以高效为目标的业务流程的系统思维,为企业管理者种下持续分析诊断业务流程并针对性优化提升的管理理念“种子”,将对促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和持续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刘睿[3](2020)在《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流程构建与再造研究 ——以VAL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与理念的发展,传统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特别是跨国集团)的日常发展需求,企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并没能使员工工作效率得到应有的提升,反而增加了企业单位人工成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重复投入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开始对财务流程、组织形式以及工作方法进行重新思考。经过学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财务流程构建与再造应运而生,而共享服务成为实现这种方法的一种新兴并且有效的手段。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共享服务更偏向于站在企业宏观的角度,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方法让财务人员摆脱机械的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中,发挥财务人员应有的价值。本文就以VAL集团为例,对其基于共享服务进行财务流程构建与再造的过程进行研究。本文结合VAL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公司财务流程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行业背景和集团发展的内在要求两方面对VAL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集团实施流程构建与再造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流程构建与再造是财务共享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但不是每一个业务流程都适用,在结合财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与原则后,选取了五个典型财务流程(员工费用报销流程、应付账款流程、应收账款流程、资金结算流程、总账流程)进行了构建与再造的优化设计研究;其次,本文从信息系统、人员储备、知识共享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性措施意见,进而保证财务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最后,对集团实施流程构建与再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将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VAL集团自身完成财务管理转型,实现集团成本效益最大化,也给我国其他企业今后基于共享服务进行流程构建与再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王超[4](2020)在《J集团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化时代的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效益,得益于专业化分工和科层制组织,才能快速实现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企业在适应残酷竞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适之症。企业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美国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两位先驱系统阐述了流程再造的思想,倡导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流程再造理论迅速风靡企业界和理论界,并对工业化国家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适应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要素,这不仅为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视野,还为企业变革提供了实用的管理工具。近年来,国内油脂压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压榨利润微薄。J集团是国有大型粮油企业,拥有30年大豆采购、生产、加工、经营和销售的经验。作为传统农业经济的代表,当前受到了市场化、资本化的双重冲击。与国际化粮商竞争过程中,J集团发现在一体化运营、营销拉动、客户服务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而这些差距在内部经营管理流程上得以显现。为求生存和发展,J集团必须直面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积极变革。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提高一体化运营效率,改善客户服务质量,正是解决当前不适之症的最好切入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流程再造理论的特征、分类和方法。随后,重点探讨流程再造的两大关键问题——流程再造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其中,核心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渊源和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对J集团的现货采购、产品销售及客户投诉处理等三个主要业务流程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介绍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原则。结合J集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J集团的同类业务及资源进行整合,又将其独特的业务流程和专业技能分离出来,组成协同治理的经营平台,建立起“集团总部—平台—平台下属公司”组织架构,作为新的业务流程的运行主体。随后,重点阐述J集团现货采购、产品销售及客户投诉处理等三个主要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内容。通过对比旧流程,总结新流程的特点。最后,考虑到J集团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阻力,从配套设置与评估、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与轮换及绩效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J集团流程再造的保障措施。经过对三个主要业务流程再造,预测将会产生如下效果:即供产销、期现货一体化运营效率提高;供需双方顺畅沟通、紧密协作,顾客体验感提升;顾客驱动、流程导向的平台化组织建立。本文从流程再造及相关理论出发,对J集团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炼总结出企业流程再造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内部协同—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动态变革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希冀对我国国有大型粮油集团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启发。
张军[5](2020)在《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公司旗下品牌在大型家电行业全球销量领先,同时H公司也是国内企业国际化较早的公司之一,随着多年发展海外业务收入已占比总收入的42%,且100%为自有品牌。海外售后服务一直是H公司品牌营销的重要环节,视消费者满意度为品牌口碑的保障。公司战略上,领先的售后服务要成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品牌价值。通过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满意度,改善服务效率,且控制有竞争力的经营成本对战略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本次主要应用的流程优化、流程再造理论和服务外包理论。接着通过高层访谈,实地调研,流程写实,业务部门会议,工作坊等方式围绕三个核心职能部门(客服中心,工单管理,服务备件)的业务和流程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和总结各自的核心问题,客服中心为缺失标准服务流程和坐席绩效评价流程、缺乏统一高效的支撑系统平台;服务工单管理为服务网点规划比较粗放、服务商管理标准缺失、流程完整性缺失影响用户满意度、缺乏工程师技能提升管理机制;服务备件,供应链网络效率低、库存管理问题导致资产损失和流程完整性缺失导致高成本与高风险。接下来确立围绕用户需求为中心,提出全球服务策略,明确本次流程优化的目标,分三个核心职能部门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客服中心,建立统一标准化服务流程,坐席管理绩效流程全面可视化,接入统一高效的客服支撑平台;服务工单,新建自建外包决策模型,建立服务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增加工单流程关键管控节点,技术支持改进措施;服务备件供应链,供应链网络重组,供应链适度外包基础职能,改善供应链流程完整性。最后提出从4个方面做流程优化实施的保障,分别从人员组织保障方面,搭建强矩阵项目组织架构,设计人员绩效和激励;业务绩效体系保障方面,建立关键指标层级和关系网络,建立绩效反馈机制;企业文化保障方面,落实日清管理,始终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IT系统保障方面,基于系统要求提前做上线业务准备和改造,设计系统集成的中台方案,集成公共模块,前端模块灵活定制,一套系统打通各业务环节的关联关系,统一高效部署。
孙玲燕[6](2019)在《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客户需求,许多企业会开展一系列的业务改革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即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该理论由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者提出,旨在成本、效率、客户满意度、利润率等各项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指标上获得显着提升。本文以作者所在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价值链理论、价值链再造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精益生产理论等理论思想,结合百分比法、SWOT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5why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DL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流程进行客观深入地研究,剖析出公司现有问题及关键业务流程问题的原因所在,全系统化为企业设计出更为高效便捷的新业务流程,从而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本次论文写作中,作者提出了“雁阵式”业务流程再造框架模型,即业务流程再造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需要选取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的流程进行增值再造,并从上至下重塑新的价值文化理念,最后以组织结构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更新作为业务流程再造的配套保障措施,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协作,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率和实用性将有显着提高。希望本模型可以为后续研究学者提供帮助。本文研究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在DL公司已经进行了局部实践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对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本文所采用的业务流程再造框架模型和部分理论基础,对于研究和实施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探索适合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张洪强[7](2013)在《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指出摘要:随着国内工程总承包不断发展以及业主对工程建设产品及生产方式需求的多样化,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施工程总承包业务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持续保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铁路设计院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企业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面对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从分析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自身特点、优势入手,分析了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提出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是铁路设计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铁路设计院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外部推动及内部驱动两个方面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驱动因素,探讨了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能力建设。然后,从战略角度,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战略,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保障基础上探讨分析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实现途径。最后,结合TWY集团公司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案例,对转型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陈颖斌[8](2013)在《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我国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学习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对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一课题,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孙宗宽[9](2013)在《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范畴的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对于扩大银行业金融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区域发展金融服务水平,带动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改革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向内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放缓、内需倚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城镇化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特征凸出、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建立并实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及发展特征与以往历史时期大不相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面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趋势特征,适应经济金融改革举措的整体推进,在经历了以往的改革过程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特征突出、重点得当的新的发展战略,以满足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需求,实现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有效履行经济社会服务职能。本文以战略理论、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按照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论述和规划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在阐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明晰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梳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环境基础上,设置非平衡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要素体系及其战略绩效,并构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总体框架,明确了相关战略目标、战略特征和战略重点;围绕总体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并形成了关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七大领域的子战略,全面协同支撑总体发展战略。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获得并支撑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第一,提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要素体系。选取2001-2010年由12家股份制银行、46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农村商业银行组成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关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并形成了公司治理、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信息科技建设、流程再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七大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要素体系。第二,构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明确了相关战略目标、战略特征和战略重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从改革经营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小商业银行沿着高效、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立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现代银行,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有效市场竞争,动态匹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和谐金融服务。公司治理、业务发展、流程再造、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建设、人力资源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七个领域协同一致的政策框架,构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支柱。第三,通过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地方政府控制的特殊属性,以及中小商业银行三元分类结构特征、政府控制、监管约束、市场影响等公司治理四类因素,构建地方政府控制下公司治理成本效益的理论框架,刻划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均衡态势和发展路径,形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渐进改革的“三步走”优化路径。第四,通过重点分析成长期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率属性、根植当地和跨区域经营相互促进、利率市场化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四类主要影响因素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规范和要求,形成了巩固和扩大传统业务、创新加强新型业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思路和策略。第五,通过分析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实践和现状,指出地方政府支持的推动力、战略规划内在要求的拉动力、高管层认识的统一性,构成了流程再造的动力源支撑。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业务战略模块的流程改造,匹配组织架构的整合和优化,配套流程再造的保障支撑。第六,通过重点分析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发展、内涵集约经营模式、规模扩张、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上市规划、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监管趋势等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形成的新趋势,构建了中小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体系和机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形成了匹配总体战略、夯实传统风险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基于风险资本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思路和策略。第七,通过构建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转化、反映人力资源制度功效的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模型,刻划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和经济机制,得出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制度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出增长,实现效率增进。并以2001-2010年我国71家中小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了理论模型结论。指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时期,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制度的中长期绩效,遵循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提升的战略逻辑和经济机制,构建人力资本战略,加强人力资本战略的匹配性和协同性,提升和塑造吻合自身禀赋和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本。第八,通过重点加强地方政府治理,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涵盖征信体系、支付体系、会计审计、法律、监管、存款保险、危机和破产机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措施。
彭志军[10](2011)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研究 ——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视角》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银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银行再造运动,其核心是银行流程再造。如何通过流程再造战略,于变革中求得生存,在国际化标准前提条件下继续保持其盈利性和本土化竞争优势,是当前我国银行战略管理中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鉴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流程再造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选取发展欠成熟的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主体,基于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视角,从战略管理高度,来研究银行流程再造。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微观银行再造框架,主体为流程再造,再辅之以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再造以及与之相关的客户关系管理;并针对广州农村信用社的流程再造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研究的逻辑框架是:首先,通过导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归纳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局限性,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其次,阐述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主体理论为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将其贯穿于整个论述体系中。再次,提出银行流程再造的基本要素,并进行可行性研究。随后,探讨了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的实施,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农村信用社特点的流程再造理论和经营范式。在此基础上的案例研究,佐证了相关理论在再造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为其他农村信用社的再造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局限性和后续研究展望。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流程再造是基于资源整合—能力跃迁—绩效提升过程的动态变革。本文以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作为视角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渊源和基本逻辑,以及流程再造在充分发掘和整合银行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动态、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积极作用。流程再造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在银行行为方式、组织结构、管理理念变革的有效性与彻底性,以及最终绩效变化的显着性。但其成败在本质上依赖于银行可供支配的资源、能力的大小以及整合的效果。2、从战略管理高度首次系统地对农村信用社的流程再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国内外银行再造理论的研究通常是针对整个银行体系,但对不同类型银行再造模式的选择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笔者试图突破这一薄弱环节,结合银行战略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对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的理念、内容、方式、基本要素、技术手段和发展路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针对不同类型银行系统性的流程再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3、提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符合实际的组织结构模式和流程再造思路。再造后的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应是多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即“大总部、小分支”模式同简化的事业部制相结合,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辅之以专门的项目小组。同时指出,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尚处于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流程再造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是彻底变革同持续性、渐进性变革战略相结合的理性模式。
二、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论文架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互联网+”研究现状 |
2.1.1 ”互联网+”的基础研究 |
2.1.2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2.1.3 ”互联网+”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影响研究 |
2.2 企业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1 企业价值链基础理论研究 |
2.2.2 物业服务企业价值链研究 |
2.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1 企业竞争力的资源学派 |
2.3.2 企业竞争力的能力学派 |
2.3.3 企业竞争力的综合研究 |
2.4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
2.4.1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
2.4.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2.5 O2O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
2.5.1 O2O商业模式发展趋势 |
2.5.2 O2O商业模式业务元素分析 |
2.5.3 O2O在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 传统物业服务的“互联网+”转型 |
3.1 物业服务内容 |
3.1.1 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活动 |
3.1.2 物业服务企业的辅助活动 |
3.2 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1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
3.2.2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
3.3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转变 |
3.3.1 “互联网+物业”的服务模式转变 |
3.3.2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4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
4.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对竞争力的主要影响 |
4.1.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 |
4.1.2 “互联网+”对融合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影响 |
4.2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逻辑 |
4.2.1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逻辑 |
4.2.2 “互联网+”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的基本逻辑 |
4.2.3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逻辑 |
4.3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
4.3.1 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 |
4.3.2 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 |
4.3.3 加快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 |
4.4 本章小结 |
5 物业新技术要求对物业O2O行为选择的影响 |
5.1 物业新技术要求与竞争发展 |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
5.3 模型构建与求解 |
5.3.1 MSI模式 |
5.3.2 MSII模式 |
5.3.3 MSIII模式 |
5.4 结果对比与分析 |
5.5 研究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物业O2O模式分析与机制设计 |
6.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6.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6.2.1 完全合作契约模型 |
6.2.2 完全不合作契约模型 |
6.2.3 参与成本分担契约模型 |
6.3 三种契约模型比较分析 |
6.3.1 三种契约模型下的比较分析 |
6.3.2 社区协调契约设计 |
6.4 数值仿真 |
6.4.1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2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3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协调机制影响 |
6.4.4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5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6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协调机制影响 |
6.5 研究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7 O2O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策略分析 |
7.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7.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7.2.1 自建且自运营 |
7.2.2 委托建设且自运营 |
7.2.3 自建且委托运营 |
7.2.4 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 |
7.3 模型比较分析 |
7.3.1 模式一VS模式二 |
7.3.2 模式一VS模式三 |
7.3.3 模式一VS模式四 |
7.4 数值仿真 |
7.5 研究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的评价 |
8.1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 |
8.1.1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价值链分析逻辑 |
8.1.2 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
8.2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8.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8.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
8.2.3 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
8.3 物业服务企业O2O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
8.3.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
8.3.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
8.3.3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网格 |
附录 B |
附录 C 已上市主要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 |
表索引 |
图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价值链的研究 |
1.2.2 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
1.2.3 理论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价值链理论 |
2.1.1 价值链概念 |
2.1.2 价值链管理 |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2.1 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
2.2.2 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内容 |
2.2.3 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 |
第三章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外环境分析 |
3.1 BT公司概况 |
3.1.1 BT公司简介 |
3.1.2 BT公司组织结构 |
3.2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内外环境的SWOT分析 |
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梳理 |
4.1 价值链、业务流程及其相互关系 |
4.2 BT公司业务流程现状与分析 |
4.3 BT公司业务流程分类 |
4.3.1 BT公司基本活动 |
4.3.2 BT公司辅助活动 |
4.4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
4.4.1 业务流程选择原则 |
4.4.2 业务流程选择方法 |
4.4.3 业务流程分析的调查问卷设计及核心流程识别 |
4.5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诊断 |
4.5.1 业务流程诊断方法 |
4.5.2 基本活动分析 |
4.5.3 辅助活动分析 |
第五章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方案与实施 |
5.1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总体设计 |
5.1.1 基于价值链对BT公司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优势 |
5.1.2 价值链视角下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设定 |
5.2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下的组织结构改进 |
5.3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再造 |
5.3.1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基本活动关键流程再造 |
5.3.2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辅助活动关键流程再造 |
5.4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实施 |
5.4.1 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
5.4.2 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
5.4.3 试点实施,跟踪推进 |
5.4.4 评审验收,全面实施 |
5.4.5 总结完善,持续提升 |
5.5 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
第六章 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保障措施 |
6.1 优化企业管理体制 |
6.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6.3 构建企业信息化运行平台 |
6.4 培育企业价值观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BT检验检测公司业务流程调查问卷 |
致谢 |
(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流程构建与再造研究 ——以VA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财务共享服务研究 |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 |
三、流程再造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述 |
一、财务共享 |
二、共享服务中心 |
三、流程再造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规模经济理论 |
二、扁平化理论 |
三、资源配置理论 |
四、流程再造理论 |
第三章 VAL集团介绍和实施流程构建前状况 |
第一节 VAL集团介绍 |
第二节 VAL集团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前的现状与问题 |
一、员工费用报销流程现状与问题 |
二、应付账款流程现状与问题 |
三、应收账款流程现状与问题 |
四、资金结算流程现状与问题 |
五、总账流程现状与问题 |
第三节 VAL集团实行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原因 |
一、实行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必要性 |
二、实行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可行性 |
三、实施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外在原因 |
四、实施财务共享流程构建与再造的内部原因 |
第四章 VAL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构建与再造研究 |
第一节 VAL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介 |
一、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 |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
第二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流程构建具体措施 |
一、员工差旅费用报销流程构建 |
二、应付账款流程构建 |
三、应收账款流程构建 |
四、资金结算流程构建 |
五、总账流程构建 |
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安全流程构建 |
第三节 VAL集团流程构建与再造的保障措施 |
一、系统支持 |
二、信息安全支持 |
三、人才储备支持 |
四、知识共享支持 |
第五章 流程构建与再造后的效果与评价 |
第一节 借助ERP系统,提高审批效率 |
第二节 提升集团整体数据质量 |
一、增强审核的准确性 |
二、加强核心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
三、获得的数据更全面、完整 |
第三节 推动财务体系变革 |
一、促进财务人员转型 |
二、实施“业财”融合,跨部门提供财务服务 |
三、进行人员整合,精简组织结构,降低人工成本 |
第四节 满意度的提高 |
第五节 财务能力的提升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J集团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流程再造 |
2.1.1 流程再造的特征 |
2.1.2 流程再造的分类 |
2.1.3 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3 协同效应理论 |
2.3 理论融合与应用策略 |
2.3.1 流程再造与相关理论的融合 |
2.3.2 流程再造的应用策略 |
第3章 J集团发展概况及主要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3.1 J集团发展概况 |
3.1.1 J集团基本情况 |
3.1.2 J集团运营方式 |
3.1.3 J集团组织架构 |
3.1.4 J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 |
3.2 现货采购流程现状及分析 |
3.2.1 现货采购流程现状 |
3.2.2 现货采购流程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产品销售流程现状及分析 |
3.3.1 产品销售流程现状 |
3.3.2 产品销售流程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现状及分析 |
3.4.1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现状 |
3.4.2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章 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
4.1.1 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
4.1.2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4.1.3 新流程的运行主体 |
4.1.4 新流程的设计要求 |
4.2 现货采购流程的再造 |
4.2.1 订货阶段 |
4.2.2 合同执行阶段 |
4.2.3 再造后的现货采购流程特点 |
4.3 产品销售流程的再造 |
4.3.1 经销商管理阶段 |
4.3.2 产品销售阶段 |
4.3.3 再造后的产品销售流程特点 |
4.4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的再造 |
4.4.1 再造后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
4.4.2 再造后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特点 |
第5章 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保障措施与成效预测 |
5.1 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保障措施 |
5.1.1 配套设置与评估 |
5.1.2 信息化建设 |
5.1.3 人员培训与轮换 |
5.1.4 绩效管理 |
5.2 J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成效预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 |
一、主要内容 |
二、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
第一节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一、理论基础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服务外包理论 |
一、理论基础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职能概述 |
一、客服中心业务职能 |
二、服务工单业务职能 |
三、服务备件供应链业务职能 |
第二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现状 |
一、客服中心业务流程现状 |
二、服务工单管理流程现状 |
三、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现状 |
第三节 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一、客服中心流程问题 |
二、服务工单管理流程问题 |
三、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问题 |
第四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优化 |
第一节 流程优化的目标与策略 |
一、流程优化的目标 |
二、流程优化的策略 |
第二节 客服中心流程优化 |
一、建立全球统一标准化服务管理流程 |
二、建立坐席绩效管理规范 |
三、接入统一高效的客服支撑平台 |
四、客服中心工作流程优化设计和改善效果 |
第三节 服务工单管理流程优化 |
一、建立决策模型指导服务商规划 |
二、建立服务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三、基于关键时刻完善工单流程 |
四、技术支持流程改善 |
第四节 服务备件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 |
一、备件供应链网络优化 |
二、供应链外包与自建优化 |
三、完善备件供应链流程 |
第五章 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业务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
第一节 组织人员保障 |
一、强矩阵型组织结构 |
二、人员目标与激励 |
第二节 绩效体系保障 |
一、KPI层级体系设计 |
二、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
第三节 企业文化保障 |
一、确立日清管理文化 |
二、始终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
第四节 IT系统保障 |
一、系统实施前的业务准备 |
二、系统集成保障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一、研究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二节 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关于业务流程再造及实施研究 |
2.1.2 国内关于业务流程再造及实施研究 |
2.1.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2.2 价值链驱动的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价值链再造理论 |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3 精益生产理论 |
2.3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原则及方法 |
2.3.1 企业业务流程分类 |
2.3.2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原则 |
2.3.3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方法 |
第3章 DL公司业务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DL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3.1.1 DL公司简介 |
3.1.2 DL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动因分析 |
3.2 DL公司关键业务流程选择 |
3.2.1 DL公司业务流程分类 |
3.2.2 DL公司关键业务流程选择 |
3.3 DL公司关键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1 DL公司棱镜抛光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2 DL公司基座运输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3 DL公司退换货流程存在的问题 |
3.4 DL公司关键业务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DL公司棱镜抛光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2 DL公司基座运输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3 DL公司退换货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实施 |
4.1 DL公司业务流程设计规划 |
4.1.1 DL公司业务流程设计原则 |
4.1.2 DL公司业务流程再造方式 |
4.1.3 DL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目标 |
4.2 DL公司组织结构再设计 |
4.3 DL公司关键业务流程流程再造方案实施 |
4.3.1 DL公司棱镜抛光流程再造方案实施 |
4.3.2 DL公司基座运输流程再造方案实施 |
4.3.3 DL公司退换货流程再造方案实施 |
4.4 DL公司信息技术配套方案实施 |
4.4.1 DL公司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
4.4.2 DL公司信息技术更新配套方案实施 |
第5章 DL公司业务流程再造效果分析和保障措施 |
5.1 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5.1.1 DL公司棱镜抛光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5.1.2 DL公司基座运输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5.1.3 DL公司退换货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5.2 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风险评估 |
5.3 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保障措施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际型工程公司能力研究现状 |
1.2.2 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基础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逻辑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战略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历程 |
2.1.2 纵向一体化战略理论的内涵与优势 |
2.2 核心能力理论 |
2.2.1 核心能力的内涵 |
2.2.2 核心能力的特征 |
2.3 流程再造理论 |
2.3.1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历程 |
2.3.2 企业流程再造的内容 |
3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分析 |
3.1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概述 |
3.1.1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界定 |
3.1.2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特证 |
3.1.3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优势 |
3.2 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核心能力 |
3.2.1 工程总承包能力 |
3.2.2 融资与资金控制能力 |
3.2.3 项目管理能力 |
3.2.4 设计能力 |
3.2.5 技术创新能力 |
3.2.6 资源整合能力 |
3.2.7 风险控制能力 |
3.3 本章小结 |
4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动力分析 |
4.1 铁路设计院发展历程 |
4.2 铁路设计院与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差距分析 |
4.2.1 业务领域与业务范围 |
4.2.2 管理机制与项目管理体系 |
4.2.3 项目组织及设计流程 |
4.2.4 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 |
4.2.5 人力资源结构 |
4.2.6 计算机管理技术及手段 |
4.3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驱动因素分析 |
4.3.1 外部拉力 |
4.3.2 内部推力 |
4.4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
4.4.1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机遇 |
4.4.2 铁路设计院自身条件优势 |
4.5 本章小结 |
5 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的实现途径 |
5.1 铁路设计院转型战略分析与制定 |
5.1.1 环境分析 |
5.1.2 战略制定 |
5.2 铁路设计院战略转型的能力培育 |
5.2.1 资本运作能力 |
5.2.2 技术创新能力 |
5.2.3 项目管理能力 |
5.2.4 风险控制能力 |
5.2.5 网络关系协调能力 |
5.3 铁路设计院转型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3.1 调整与优化组织机构 |
5.3.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
5.3.3 优化资源配置 |
5.3.4 业务流程再造 |
5.3.5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
5.4 本章小结 |
6 实证分析 |
6.1 TWY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
6.1.1 企业简介 |
6.1.2 发展成就 |
6.1.3 问题与不足 |
6.2 TWY集团公司转型战略的制定 |
6.2.1 战略转型的机遇 |
6.2.2 战略转型的挑战 |
6.2.3 战略转型规划目标 |
6.2.4 战略转型业务发展规划 |
6.3 TWY向国际型工程公司战略转型的能力培育措施 |
6.3.1 工程总承包相关组织机构建设 |
6.3.2 总承包市场培育 |
6.3.3 技术创新 |
6.3.4 风险控制 |
6.4 TWY转型战略保障措施 |
6.4.1 调整经营布局 |
6.4.2 优化资源配置 |
6.4.3 加强信息化建设 |
6.4.4 优化人才结构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
(一) 提升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二) 提升现代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
(三) 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力 |
二、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条件和准则 |
(一) 条件 |
1、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 |
3、必须选择适合流程再造的企业。 |
(二) 准则 |
1、敬畏法律法规。 |
2、敬畏顾客。 |
3、敬畏规章制度。 |
三、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
(一) 针对企业实际 |
(二) 诊断核心流程 |
(三) 遵循“七步法” |
(四) “三层次”与“三原则” |
(五) 以“市场链”为核心 |
(9)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基础理论 |
2.1 战略理论 |
2.1.1 战略理论流派和要义 |
2.1.2 商业银行并购战略和创新战略 |
2.2 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稳定理论 |
2.2.1 金融深化理论 |
2.2.2 金融稳定理论 |
2.3 区域金融发展理论 |
2.4 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
2.4.1 公司治理 |
2.4.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
2.4.3 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
2.5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理论 |
第三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3.1 经济金融形势和趋势 |
3.2 国外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启示 |
3.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历史沿革 |
3.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
3.4.1 发展成就 |
3.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5.1 发展机遇 |
3.5.2 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要素实证分析 |
4.1 要素体系 |
4.2 要素计量模型 |
4.2.1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变量说明 |
4.2.2 广义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推导及计算 |
4.3 计量分析和结论 |
4.3.1 统计检验 |
4.3.2 固定效应计量结果 |
4.3.3 结论 |
第五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总体框架设计 |
5.1 战略目标 |
5.2 战略特征 |
5.3 战略重点及策略 |
第六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战略 |
6.1 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现状及问题 |
6.1.1 特点 |
6.1.2 现状和问题 |
6.2 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均衡模型的构建 |
6.2.1 因素 |
6.2.2 模型框架 |
6.2.3 均衡机制 |
6.3 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战略安排 |
6.3.1 政府控制优化和内部治理培育并行推进 |
6.3.2 二类中小商业银行向一类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标准并轨 |
6.3.3 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元制建设 |
第七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战略 |
7.1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环境及影响 |
7.1.1 中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7.1.2 跨区域经营 |
7.1.3 差异化、特色化经营 |
7.1.4 中小企业融资 |
7.1.5 利率市场化 |
7.2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战略总体思路 |
7.3 扩大巩固传统业务创新开拓新兴业务 |
7.3.1 小微企业业务 |
7.3.2 公司业务 |
7.3.3 零售业务 |
7.3.4 投资银行业务 |
7.3.5 金融市场、资产管理和同业业务 |
7.3.6 电子银行业务 |
第八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战略 |
8.1 银行流程再造理论及实践 |
8.2 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特点、现状及问题 |
8.2.1 特点 |
8.2.2 现状及问题 |
8.3 中小商业银行流程再造战略安排 |
8.3.1 构建流程再造的动力源 |
8.3.2 实施业务战略模块的流程再造 |
8.3.3 匹配组织架构的整合和优化 |
8.3.4 配套流程再造的保障支撑 |
第九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设计 |
9.1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状况及问题 |
9.2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和趋势 |
9.3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目标、重点 |
9.4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体系和传导机制建设 |
9.5 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十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战略 |
10.1 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发展状况及趋势 |
10.2 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创新体系及技术核心 |
10.3 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设计 |
10.4 中小银行信息科技战略措施 |
第十一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建设战略 |
11.1 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状况及问题 |
11.1.1 人力资源状况 |
1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2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建设的战略逻辑、经济机制和绩效 |
11.2.1 模型构建及均衡分析 |
11.2.2 战略逻辑、经济机制及绩效总结 |
11.2.3 实证分析 |
11.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
11.4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建设策略 |
11.4.1 优化岗位管理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建设基础 |
11.4.2 确立人员规划,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11.4.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
11.4.4 坚持战略导向,加强绩效考核 |
11.4.5 建立兼具公平和效率功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
11.4.6 提升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水平 |
11.4.7 构建以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提升员工幸福感的人力资源文化建设 |
第十二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实施的配套支撑 |
12.1 加强地方政府治理,彰显金融服务的公共职能 |
12.1.1 政府行为对地方金融生态的影响 |
12.1.2 改革和优化地方政府治理的策略安排 |
12.2 加强金融市场化改革,协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发展 |
12.2.1 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 |
12.2.2 推进资本市场建设 |
12.3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条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研究 ——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及述评 |
一、企业再造文献回顾 |
二、银行再造文献回顾及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结构、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范围 |
二、论文的逻辑结构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银行流程再造理论 |
一、银行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
二、银行流程再造的动因和演进 |
三、银行流程再造机理 |
第二节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 |
一、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资源观 |
二、企业能力理论 |
三、基于价值链的银行流程再造 |
第三节 银行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
一、银行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的相融共生 |
二、交易成本理论 |
三、外包相关理论 |
四、组织结构理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银行流程再造的基本要素和逻辑框架 |
第一节 流程再造的动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 |
一、流程再造的前提—管理理念创新 |
二、流程再造的目标—战略实现 |
三、流程再造的助推器—信息技术创新 |
第二节 银行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和时机选择 |
一、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 |
二、再造成败—时间和条件的选择 |
三、流程再造时机的决策模型 |
四、流程再造条件的决策模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的实施 |
第一节 相关制度背景及现状分析 |
一、经济转型中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演进及现状 |
二、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的积极意义 |
三、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的战略规划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主体流程再造 |
一、前台业务流程再造 |
二、中台业务流程再造 |
三、开台业务流程再造 |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流程的战略性外包 |
一、银行流程外包的发展趋势 |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外包战略 |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
一、农村信用社客户关系的演变 |
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三、流程再造中的客户经理制 |
第五节 适应流程再造战略的组织结构再造 |
一、农村信用社现行组织结构分析 |
二、基于流程和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选择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研究:广州农村信用社的流程再造 |
第一节 背景资料及流程再造动因 |
一、广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
二、战略转型及流程再造动因 |
第二节 资源整合与流程重新设计 |
一、建立流程再造的共识 |
二、流程诊断和提出解决思路 |
三、主要流程再造方案的设计 |
四、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
五、人力资源整合 |
第三节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流程再造 |
一、核心流程的再造及其效果 |
二、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再造及其效果 |
三、服务能力的提升:产品和渠道创新 |
四、流程再造绩效评价 |
第四节 案例的启示 |
一、流程再造必须重视资源整合与能力提升 |
二、流程再造战略和时机选择至关重要 |
三、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需要渐进性、持续性和彻底性相结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流程再造是基于资源整合一能力跃迁一绩效提升过程的动态 变革 |
二、流程再造应建立在银行战略管理基础之上 |
三、银行流程再造最终走向集约化经营 |
四、不同类型银行因资源与能力差异而导致再造模式的差异化 |
五、银行流程再造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D]. 高文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2]基于价值链的BT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王凯.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流程构建与再造研究 ——以VAL公司为例[D]. 刘睿.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J集团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王超. 吉林大学, 2020(08)
- [5]H公司海外售后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 张军. 南开大学, 2020(02)
- [6]DL公司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孙玲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7]铁路设计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实现途径研究[D]. 张洪强. 中南大学, 2013(03)
- [8]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 陈颖斌.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05)
- [9]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孙宗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12)
- [10]我国农村信用社流程再造研究 ——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视角[D]. 彭志军. 武汉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