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赵程,谢俊飞,王文东,周依盟

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赵程,谢俊飞,王文东,周依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型直剪试验,剪切带,力学特性

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文献综述

赵程,谢俊飞,王文东,周依盟[1](2019)在《粗砂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济大学研制的大型多功能界面剪切仪,对粗砂与结构物的剪切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在剪切盒内灌注彩色砂条的方法研究剪切带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彩色砂条的变形可以反映剪切带厚度和空间分布.剪切带厚度为6~11 mm,厚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剪切带厚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剪切方向(X轴方向)上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在垂直剪切方向(Y轴方向)上离散性较小、分布近似均匀.剪切板凹槽的约束作用,使得凹槽内的砂土颗粒带动附近砂土颗粒运动,从而形成剪切带.土体的剪胀特性是由于剪切带内砂土的变形导致的,剪切初始时剪胀速率较快,达到抗剪强度后剪胀速率减慢.(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陈海康,梁海安,胡清波,邱思检,刘超[2](2019)在《土-结构物接触面试验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力学性质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研究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该文针对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几点目前接触面试验研究的不足与创新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邱先浩[3](2019)在《土石混合体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规划建设的机场数量增多,而在西部多地机场建设中丘陵山区的地形与紧张的土地资源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很多的高填方边坡工程。其中,土石混合体填方与原地表的接触面作为实际工程中容易发生破坏的薄弱面,是高填方边坡工程稳定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其力学和工程特性研究是完成高填方边坡工程大沉降变形、滑坡等灾害安全预测预警的必要前期工作。针对土石混合体填方与原始倾斜地面(清除腐植层)这一特殊的接触面,本文着重土石混合体本身的性质方面,采用分形理论模型控制不同含石量的级配状况,在ADS-500/HL-200地下结构大型直剪试验系统上,对土石混合体的含石量、含水率和法向应力这叁个因素进行控制变量的土石混合体与结构接触面的大型直剪试验,对变量影响下的接触面的剪切特性进行分析;同时,本文自行设计了一套剪切侧向轨迹复写体系,并通过对轨迹的数字化和分析,得到不同土石混合体与结构接触面剪切中界面层的区域范围、厚度和剪切向变形量V_h,对变量影响下的接触面界面层的几何特性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随着试验法向应力的增大,试样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的硬化特征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抗剪强度呈现为增大的趋势;试样的刚性呈现增强的趋势;试样的竖向位移呈现先减小,到达一个平衡拐点后再增大的趋势,同时平衡拐点所对应的法向应力随含石量增大呈现减小趋势,通过土石混合体填料的含石量和接触面处法向应力调整配合,可以得到最佳的抗剪切变形能力。(2)随着土石混合体试样含石量的增加,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然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并在含石量为50%左右时取得最佳抗剪强度;竖向位移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并在含石量为60%左右时取得最佳的抵抗剪切变形能力;试样的刚性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小再持平的趋势,并在含石量为50%时取得最大;试样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出现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同时,在1.4~2.0MPa法向应力的条件下,土石混合体与结构接触面的抗剪强度由其内摩擦角起主导作用。(3)随着土石混合体试样含水率的增加,试样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的硬化特征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并在含水率为10%时具有应变软化特征趋势;剪切强度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竖向位移呈现减小的趋势;试样的刚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内摩擦角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同时试样的粘聚力随着试样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联系工程现场的情况综合考虑,并与施工中最佳含水率相比较,可以得到合适的各层填料的含水率。(4)本文提出了剪切侧向轨迹复写体系等组成的剪切试验中界面层探求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反应出界面层的范围、厚度和规律,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界面层探求方法。土石混合体填料与原地面接触面处发生的剪切,其界面层的范围、厚度满足随含石量的增大和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加的规律。可以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和具体的工程条件,对接触面附近的土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2)

檀俊坤,郭佳奇,乔世范,刘希亮[4](2019)在《高应力下粗砂-结构接触面颗粒破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应力下粗砂与结构接触面的剪切破碎影响因素,采用改装后的RMT-150B试验系统的直剪试验仪进行接触面直剪试验,对高法向应力作用下含水率为0%,8%,16%,24%的粗砂与具有4种不同粗糙度、强度混凝土基底的接触面直剪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底硬度增大,基底硬度与相对破碎率关系曲线趋于下降趋势,相对破碎率减小;相对破碎率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粗糙度的增加破碎量减小;法向应力对颗粒破碎影响明显,相对破碎率的增大速率也表现出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保持含水率不变,法向应力与颗粒破碎曲线规律性较好;保持基底硬度和接触面粗糙度不变,法向应力与颗粒破碎关系较为离散,总体保持颗粒破碎随法向应力增加而增加。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接触面粗糙度对粗砂-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剪切破碎的影响较显着;法向应力、基底硬度与含水率对结构接触面剪切颗粒破碎的影响均特别显着,显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的含水率、基底硬度、法向应力、接触面粗糙度。针对不同试验所得到的法向应力对颗粒相对破碎率影响规律进行讨论,认为:从零法向应力开始,随法向应力的增大相对破碎率增加速率增大,当剪切应力达到集中段颗粒抗剪破强度后,相对破碎率增加速率随法向应力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杨鑫,崔宏环,张立群,崔颖辉[5](2019)在《砂土-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开发铁尾矿和建筑废料在砂土地区铁路路基工程中的价值,研究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对现有的大型直剪仪进行改造,设计试验方案完成24组单向直剪试验,对砂土与不同混凝土类型接触面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破坏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接触面破坏形式由接触面发生滑动破坏到接触面附近的砂土自身发生硬化型破坏过渡;w/τ-w近似为一次函数关系;当含水率一定时,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模量高于普通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模量,同时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接触面的黏聚力大于普通混凝土,由此表明,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接触面抵抗剪切的能力高于普通混凝土接触面,论证了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接触面的粗糙度大于普通混凝土接触面这一观点,因此,将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晋文[6](2019)在《土与结构接触面的离散元模拟与微观结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与结构接触面广泛存在于水利、铁路、公路等大型工程中,因此研究好接触面问题对于大型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了粘土-混凝土接触面试验和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探究土试样在接触面剪切作用下的包括颗粒位移、各向异性和配位数在内的微观结构演化特性并在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考虑了颗粒破碎同时研究其对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取得了以下成果:(1)建立了叁维土-结构接触面离散元模型。本文将离散元概念引入到土-结构接触面试验模拟和微观结构特性研究中。研究表明,粘土-混凝土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与实际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虽然在剪切开始时有应变软化现象,但是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成果表明,建立的叁维离散元模型能够成功模拟和研究土-结构接触面问题。(2)揭示了接触面剪切作用下的颗粒位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规律。土-结构接触面离散元模拟研究成果表明,剪切方向的改变会导致模拟试样中接触面及接触面附近区域颗粒位移大小及方向发生变化。颗粒位移的大小在整体上呈显出月牙状、由接触面处向低处递减的趋势。此外,法向应力与模拟试样中的颗粒位移正相关,颗粒位移与剪应力大小密切相关。Y方向上剪应力越大,颗粒位移方向往Y方向偏转的程度也越大。(3)研究和揭示了土-结构接触面试验微观结构动态演化过程。粘土-混凝土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法向力各向异性大体上与法向应力呈负相关关系而切向力各向异性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关系。若Y方向上剪应力越大,法向力各向异性和切向力各向异性也相应地越大。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法向应力与接触法线各向异性、法向力各向异性和切向力各向异性的大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发现了部分各向异性参数的大小在剪切方向变化后先降低后上升这一现象,其被命名为“调整阶段”。粘土-混凝土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和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的不同各向异性参数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调整阶段”。前一种模拟中“调整阶段”出现的原因是剪切方向的变化导致试样先变略微疏松后重新变紧密;而后一种模拟中“调整阶段”形成原因是接触面剪切行为引起的X-Z平面接触方向分布的演化,但这两种模拟中“调整阶段”形成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接触面剪切行为。(4)获得了接触面剪切作用会引起土试样疏密变化的现象和规律。颗粒配位数是本文建立的离散元模型中表征试样疏密的参数,配位数越高表明试样密实度越高。粘土-混凝土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颗粒配位数的大小非常显着地与法向应力正相关,并且其演化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调整阶段”。若有Y方向上剪切力,则其颗粒配位数会相应地变小。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中颗粒配位数在整个剪切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受法向应力大小的影响较大。(5)采用离散元模拟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研究了接触面剪切作用下颗粒破碎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接触面作用下微观结构演化特性的影响。角砾-钢板接触面试验离散元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主要发生在接触面及其附近空间,同时受接触面剪切作用的影响较大,法向应力与破碎程度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颗粒破碎能够降低接触面剪应力的大小,并且显着地降低了各向异性程度的大小,同时与颗粒破碎密切相关的粘结配位数的演化过程也表明无论法向压力是多大,试样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颗粒破碎最终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冯大阔,张建民[7](2018)在《法向刚度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80 t大型叁维接触面试验机,对不同法向刚度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静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法向刚度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法向常刚度条件下,接触面在单调剪切时均先剪缩再剪胀、法向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循环剪切时接触面不可逆性剪切体变呈单调增长、可逆性剪切体变峰值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切向应力峰值不断减小,抗剪强度逐渐减小,主应力比峰值则基本保持不变。法向刚度主要影响剪切体变、可逆性剪切体变、切向应力、主剪应力等接触面力学性能参数的大小;法向刚度越大,单调剪切时法向应力变化越大、切向应力峰值越大、剪缩和剪胀量越小;循环剪切时不可逆性剪切体变增长越慢、最终值越小,抗剪强度减小越快、达到0时对应的循环周次越少。法向刚度对剪切体变、可逆性剪切体变、主剪应力、主应力比等性能参数与切向位移的关系形式及接触面摩擦角基本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1期)

冯大阔,张建民[8](2018)在《剪切路径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循环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80t大型叁维接触面试验机,通过改变往返圆弧剪切路径的半径和旋转角度幅值研究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叁维循环力学特性,重点分析了剪切路径的影响规律。剪切路径由于影响两正交切向位移大小、方向转变及结构面附近土颗粒运动形态,从而导致接触面剪切体变及可逆性剪切体变-x或y向位移关系、切向应力位移关系及切向应力间关系形式差异显着。随旋转角度幅值的增大,接触面x向应力位移关系形式由双曲线向椭圆形转变;残余摩擦角由35°逐渐减小到33°,而后趋于稳定;峰值摩擦角则保持35°不变。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力学特性亦有诸多相同之处:抗剪强度具有各向同性;往返型路径下均产生明显的不可逆性和可逆性剪切体变,随循环剪切的进行,前者单调增长,后者峰值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不同剪切路径下接触面可逆性剪切体变-主切向位移关系及主剪应力-主切向位移关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后者曲线形式随循环剪切的进行由双曲线形式逐渐向理想弹塑性模式转变。(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石泉彬,杨平,谈金忠,汤国毅[9](2019)在《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压桩法测定系统研制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依据接触面冻结强度传统定义,应用压桩法原理研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测定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多影响因素条件下接触面冻结强度测定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呈现脆性破坏及应变软化,残余强度呈周期性波动及衰变等典型特征;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受接触面温度和粗糙度影响显着,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分别呈线性和对数函数关系。利用埋设于抗压桩身侧面的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揭示了接触面压应力沿桩身分布规律,以及接触面压应力随冻结时间、剪切位移变化规律,并将其与接触面温度、冻结强度等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志刚,许晓静,童浩,张晓宇,宋立群[10](2018)在《多接触面轮胎定型硫化机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多接触面轮胎定型硫化机模型,利用HyperMesh和Ansys对硫化机进行模态分析、应力和变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前,硫化机在额定载荷下最大应力为366.611 MPa,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总变形量为2.69615 mm;结构优化后,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为148.417 MPa,变形量为1.85133 mm,且优化后结构提高了多接触面轮胎定型硫化机的固有频率、增加了硫化机的抗振性和工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体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力学性质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研究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该文针对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几点目前接触面试验研究的不足与创新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参考文献

[1].赵程,谢俊飞,王文东,周依盟.粗砂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海康,梁海安,胡清波,邱思检,刘超.土-结构物接触面试验研究进展综述[J].重庆建筑.2019

[3].邱先浩.土石混合体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檀俊坤,郭佳奇,乔世范,刘希亮.高应力下粗砂-结构接触面颗粒破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5].杨鑫,崔宏环,张立群,崔颖辉.砂土-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大型直剪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杨晋文.土与结构接触面的离散元模拟与微观结构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7].冯大阔,张建民.法向刚度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8

[8].冯大阔,张建民.剪切路径对土与结构接触面叁维循环特性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9].石泉彬,杨平,谈金忠,汤国毅.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压桩法测定系统研制及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10].刘志刚,许晓静,童浩,张晓宇,宋立群.多接触面轮胎定型硫化机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J].机电技术.2018

标签:;  ;  ;  

土与结构接触面论文-赵程,谢俊飞,王文东,周依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