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国网山东博兴县供电公司山东滨州256500)

摘要: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料、运检、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班组精细化,提高了变电风险管理,强化了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消缺和改进制度,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按照地理区域,将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固定到具体班组,实行定班组循环制度,提高了一线运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运维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1运维综合管理体系目标描述

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之际,供电公司抓住机遇,以公司运维检修为试点,积极探索创新基层运维管理模式。抓住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加强安全把关、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全面提升35kV变电站及设备的运维水平。

通过加强变电专业的精益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设备运维水平,熟悉掌握设备全面状况,推动各项设备管理要求和反事故措施的全面落实,形成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具体目标如下:构建“一个体系”:以供电运行稳定、优质为导向,构建“设备管理→故障、固有危险点、隐患管理→运行分析管理→考核评价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强化“两个支撑”:狠抓一线运维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强化基础技术支撑;细化领导工作职责,明确专业分工,落实责任,强化领导组织支撑。健全“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全站设备标准化管理机制、运行统计分析及反馈机制、缺陷闭环处理机制。实现“四个标准化”:实现基础资料标准化管理、运行标准化管理、安全标准化管理和班组精细标准化管理。

2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2.1首先是明确岗位分工设置。运维管理体系是将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进行整合,所以也需要将两个部门进行整合,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分工设置。根据变电站设备的实际情况,设置1~2个负责人,根据值班时间的安排来设置3个值班班长,根据设备运维管理的实际需求来对值班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在另外一个方面,为了弥补运维管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的不足,月内管理需要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主要对工作人员的运行操作技术和维护管理技术进行培训,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学习,其中主要包括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票管理、操作票、工作技能、数据资料管理和操作规程管理等,对于变电站标准化运行管理的学习来说,主要包括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设备状态评价和运行分析等。通过以上方面的安排,可以有效提高设备运维管理的规范程度。

2.2专业管理的绩效控制。根据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的实际需求,提高设备运维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需要在运维管理部门的内部形成相应的绩效控制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值班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在对管理负责人进行安排的情况下,需要对绩效职责进行确定,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每个成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工作人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将每一个人的考核情况进行公开和更新,对于绩效考核管理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需要进行严肃处理。

2.3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为了提高运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运维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提高运维班组的管理水平和变电站的精细化管理,在对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供电企业所管辖变电所的实际情况,结合设备运维管理的实际内容,对变电站管理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划分,将具体责任细化到每一个运维班组当中,而每一个运维班组需要将所需要管理的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值班人员身上,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采取班组循环制度,以此来从源头对设备的管理质量进行控制和强化。

2.4形成运维管理全过程闭环管理。闭环管理也就是需要结合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可以逐步推进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备管理-故障和危险点排除-运行情况分析-参数记录-考核评价管理等,在这样的全过程闭关管理当中,能够形成班组的责任、管理、考核的统一进行。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强化缺陷闭环管理,也就是说在对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运行缺陷的消除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排缺调控、检查验收和运行分析,在这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下,能够有效提高设备运检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可以将设备状态的缺陷管理归纳到班组月考核当中,以此来形成月分析和月总结的机制,同时也可以强化运维管理班组的运行考核机制,促进班组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提高整体的业务技能水平。

3综合管理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3.1评估方法

根据国网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制度,在依据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制定的《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考评细则》、《安全运检部典型指标库》、《绩效指标参考库》的基础上,创新变电运维检修管理体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以加强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为动力,全面促进变电站及设备运检能力的提升。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生产运维检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变电站及设备的运维管理为切入点,对日常出现的大小问题,展开全方位、全过程诊断分析和治理,形成变电站设备运维综合管理体系。

(2)针对性的解决“大运行”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司运维和检修工作暴露出的人员重复、时效不强、管理深度不够,专业自成体系的突出弊端,运维检修部成立变电运检班,实现了运维和检修一体化,人员效率最大化和检修成本最小化,加强了变电站及设备的管理力度。

(3)公司运维检修部建立的《生产一线岗位典型指标库》,细化变电运维检修人员的考核标准,采用分值激励,发现、处理缺陷加分,未及时发现、处理缺陷减分等,使得人员的考核有了具体标准和依据,促进了设备消缺、排隐患的全过程闭环考核体系的执行力,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4)《变电站固有危险点及防控措施》档案资料库的建立,为一线员工操作和检修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促使员工自发性地查找现场存在危险源,从源头隔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存在问题

(1)变电检修班中运维和检修人员的身份相互交错,由于公司员工老龄化,在学习新岗位专业知识时,比较费力,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岗位,加大了“四化”体系的执行难度。

(2)运检人员的细化考核标准是在近几年总结中定制的一套考核方案,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设备的不断增多,许多新的考核节点没有考虑到,对一线运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3.3改进方向或对策

(1)加快健全运检人员的学习培训制度。一方面邀请专业知识人员对员工的岗位技能进行培训考核,另一方面采取运维和检修人员交错的工作制度,促进运检人员岗位技能的提升。

(2)定期总结运检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运检人员的细化考核标准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每个能考核的细节点都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的范畴。

4结语

在电网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根据国家电网的实际指导思想和要求,需要从岗位安排、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方面建立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并且对此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此来提高设备运维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强,鲁京翰,徐春.35kV变电站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74.

[2]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5).

[3]李俊,倪明.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应用及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8-81.

标签:;  ;  ;  

35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