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瓣膜论文_魏一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瓣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瓣膜,心脏,生物,主动脉,置换术,瓣膜病,老年。

生物瓣膜论文文献综述

魏一鸣[1](2019)在《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心脏彩超结果、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房大小(L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F、LA及LVEDD水平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机械瓣膜置换术相比,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更显着,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周钧,孟春营,刘海燕,曾碧茹,郑奇军[2](2019)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4.00%,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6.00%,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为4.0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8.00%,研究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LVEDD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罕少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谢赛旗,王辉山,韩劲松,尹宗涛,韩冰[3](2019)在《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及经典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外科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是难点,因为复发率高。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房颤的"金标准",但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房颤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确诊为房颤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行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行二尖瓣置换和迷宫Ⅲ型手术的患者114例,将左心房内径<60 mm的85例患者归为非大左房组,左心房内径≥60 mm的29例患者归为大左房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安全性指标和术后疗效指标。试验已通过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审k(2015)33号。结果与结论:(1)术中安全性指标:两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类型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2)术后安全性指标:两组术后二次开胸比例、术后行电复律比例、术后临时起搏器应用比例及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3)术后疗效分析:两组术后当天、出院时、术后6个月、术后1年窦性心律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和经典迷宫Ⅲ型手术治疗房颤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安全性较好,近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林善明[4](2019)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机械瓣膜,研究组患者采用生物瓣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栓栓塞、瓣周漏、出血及心内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张富恩,李继勇,伯平,张健群,曹向戎[5](2019)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探讨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28例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进行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多个瓣膜病变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65~77岁,平均(70. 5±3. 48)岁,体表面积1. 55~1. 72 m~2,平均(1. 63±0. 05) m~2。按病因分类,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17例,先天性二叶畸形6例,风湿性改变4例,其他病变1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20例,Ⅳ级2例。同时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5例,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心房颤动7例,既往卒中史6例。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主动脉瓣环径(17. 5±1. 02) mm,平均跨瓣压差(59. 8±10. 2) mm Hg (1 mm Hg=0. 133 k Pa)。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05. 0±18. 8)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1. 0±17. 1) min。实测主动脉瓣环径(18. 1±0. 87) mm,应用Nick法扩环25例,Nuez法3例,扩环后主动脉瓣环径(22. 2±0. 93) mm,平均增加(4. 13±0. 78) mm,平均替换瓣膜尺寸(21. 8±0. 99) mm,预期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0±0. 07) cm~2/m~2。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7例,左心耳切除术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3. 6%),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开胸止血术1例,急性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并发症1例,临时起搏治疗6例。出院时平均跨瓣压差(13. 14±2. 14) mm Hg,超声实测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2±0. 07) cm~2/m~2,仅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手术后2年,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临床评估。24例患者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患者平均跨瓣压差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59. 8±10. 18) vs.(13. 8±1. 93) mm Hg,P <0. 01;(151. 3±9. 95) vs.(110. 6±6. 95) g/m~2,P<0. 01]。5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19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得到逆转,8例患者仍存在轻度左心室肥厚。随访时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09±0. 09) cm~2/m~2,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近中期疗效良好,既有效避免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现象,又避免了长期抗凝所致的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潘旭东,刘宁宁[6](2019)在《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BN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11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给予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物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BNP和Lp-PLA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 6%(57/59)比78.0%(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6. 18±0.83)L/min比(5.23±0.78)L/min、(3.28±0. 16)L/(min·m~2)比(2.97±0.14)L/(min·m~2)、(55.2±3.8)%比(42.2±3.2)%];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9.3±1.3)pmol/L比(14.0±2.3)pmol/L、(0.16±0.07)μg/L比(0.23±0.08)μg/L、(92±8)ng/L比(109±9)ng/L];2组患者的BNP水平高于治疗前、Lp-PLA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837±38)ng/L比(538±32)ng/L、(141±10)μg/L比(166±1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能够显着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血浆BNP水平,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达到有效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罡[7](2018)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老年心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行机械瓣膜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EDD)、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24%(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16期)

胡昊宇[8](2018)在《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获得患者使用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后的中长期生存状态、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情况及瓣膜相关并发症情况,总结预后影响因素,对其中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曾使用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进行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临床资料获得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射血分数、手术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对出院患者的进行随访,获得其生存状态、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瓣膜相关并发症等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年龄、射血分数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共为264例患者共植入347枚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260例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260例患者中,男性152例(58.5%),女性108例(41.5%),平均年龄60.1±8.7岁(18-76岁),年龄≥60岁126例(48.5%),射血分数<50%患者46例(17.7%)。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共有113例(43.5%),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66例(25.4%)(其中包括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81例(31.2%)。围术期死亡17例,围术期死亡率6.5%(17/260)。243例患者成功出院,失访9例,成功随访到234例患者结局,随访率达96.3%(234/243)。平均随访时间为5.9±2.5年,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5.6年,共计1383.6人年。随访得到40例患者后期死亡(16.5%,40/243),8例行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根据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与射血分数<50%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10年的生存率为90.7%、69.2%,免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率为96.6%、89.0%;主动脉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9年的生存率为93.8%、53.5%,无患者行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双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9年的生存率为88.8%、68.7%,免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率为100.0%、89.1%。根据年龄对以上叁组患者进行分组后,二次瓣膜置换情况在年轻患者和年长患者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二尖瓣置换组中,无出血事件发生;主动脉瓣置换组中,患者无瓣周漏和结构性瓣膜毁损发生。结论: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射血分数<50%与中远期死亡明显相关。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远期效果总体上是满意的;BalMedic牛心包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近10年在患者术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方面、瓣膜毁损等方面表现非常满意。(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20)

任鹏伟,梁怀民,张洪伟,古君,范康均[9](2018)在《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置换在育龄期妇女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在育龄期妇女(18~40岁)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纳入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心脏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并完成随访的33例育龄期[(25.2±7.1岁)]女性患者,按照1∶4比例纳入132例人工机械瓣膜植入患者匹配。随访其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3~5年)临床结局。结果平均随访(5.8±3.6)年,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围术期和术后近中期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孕产经历(pregnancy and birth experiences,PBE),术后(3.8±1.1)年共经历PBE 21次;60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PBE,术后(3.6±1.4)年共经历PBE 69次,两组患者孕产期和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有PBE的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年和5年心瓣膜置换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8%,而无PBE的16例生物瓣患者上述发生率分别为0%和5.9%,两组总体无病生存率(未发生心瓣膜相关不良事件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结论育龄期女性选用人工生物瓣膜或机械瓣膜植入均能取得理想的近中期疗效,而选用生物瓣膜并未较植入机械瓣膜获得更佳的围产期结局。PBE可能不会增加生物瓣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晨,杨理践,张兴[10](2018)在《人工生物瓣膜血流动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脉动工作站检测生物瓣膜在近似生理条件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生物瓣膜在心动周期过程中的微观应力和应变情况,寻求一种快速评价人工心脏瓣膜结构—力学性能间关系的方法。结果表明,生物瓣膜(Edwards #2625)在体外脉动流检测条件下的平均跨瓣压差为10.8 mmHg、有效开口面积为2.0 cm~2、返流百分比为8.4%,均符合ISO-5840国际检测标准。生物瓣膜有限元模拟结果揭示其在收缩期最大主应力达到425 kPa,应力集中在弯曲变形严重的腹部以及瓣叶缝合边;舒张期最大主应力为1.46 MPa,应力集中在瓣叶缝合边的两侧。在脉动检测的不同时间点,瓣膜有限元模型开口面积均与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开口面积近似,证明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的体外脉动流检测实验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为评价人工心脏瓣膜的结构—力学性能间关系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生物瓣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4.00%,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6.00%,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为4.0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8.00%,研究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LVEDD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瓣膜论文参考文献

[1].魏一鸣.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

[2].周钧,孟春营,刘海燕,曾碧茹,郑奇军.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9

[3].谢赛旗,王辉山,韩劲松,尹宗涛,韩冰.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及经典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巨大左心房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林善明.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5].张富恩,李继勇,伯平,张健群,曹向戎.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6].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潘旭东,刘宁宁.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

[7].刘罡.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

[8].胡昊宇.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研究[D].青岛大学.2018

[9].任鹏伟,梁怀民,张洪伟,古君,范康均.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置换在育龄期妇女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10].刘晨,杨理践,张兴.人工生物瓣膜血流动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J].材料研究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生物瓣膜设计原理图生物瓣膜设计原理图主动脉瓣生物瓣膜植入后主动脉...无支架生物瓣膜下瓣过程一15生物瓣膜瓣架平面成型凸模一17生物瓣膜瓣架平面成型模具开...

标签:;  ;  ;  ;  ;  ;  ;  

生物瓣膜论文_魏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