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

李长辉[1]2004年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6例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病人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均显着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高于2型糖尿病病人,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叁酯、FINS、HOMA-IR,糖化血红蛋白呈显着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着负相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C、LDL-C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结论: 1 Hs-CRP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预测其预后的指标。 2 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3 常规检测Hs-CRP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未来风险进行预防和干预。 前言 1930年威廉姆和托马斯在对肺炎球菌肺炎进行研究时发现的一种能够凝集肺炎球菌c-菌多糖蛋白,故命名为c-反应蛋白。在各种炎症、感染、组织损伤等疾病的急性反应中都可见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蛋白(Hs-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识别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它能增强白细胞反应性、补体的固定、炎症部位细胞碎片的清除。是亚临床系统感染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假说中被认为是AS的一个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坏疽。是糖尿病叁大并发症之一,其危险性较正常人高出2-4倍,其中又有50%-7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取决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其危险性的增高不能完全用传统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来解释。目前许多学者认为Hs-CRP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关于Hs-CRP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报道较少,考虑到Hs-CRP为急性期的标志物。故我们通过选择健康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叁组人群以散射比

刘树娇, 唐灵, 陈春莲, 王志成[2]2013年在《内脂素、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文中提出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并发症更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病变就是原因之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因子和内脂素有关[1]。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文旨在了解内脂素、Hcy、高敏C反应

韩莹[3]2011年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并研究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DM合并HP组),及同时期门诊9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DM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各组患者血压及踝肱指数(ABI),对其血清ET、hs-CRP、FBG、TG、TC、LDL、HDL、HbA1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CysC)等生化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清ET、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血清ET、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组(P<0.05)。2.DM合并HP组80例,hs-CRP阳性者16例,占20.0%,血清水平为6.46±1.47mg/l, ET阳性者25例,占31.8%,血清水平为115.98±7.97 pg/ml;DM组96例,hs-CRP阳性者15例,占15.6%,血清水平为3.48±1.12 mg/l,ET阳性者23例,占23.9%;血清水平为72.23±9.17 pg/ml;正常对照组60例,hs-CRP阳性者3例,占5.0%,血清水平为2.87±1.55 mg/l,ET阳性者2例,占3.3%,血清水平为58.18±7.81pg/ml。DMEH组、DM组的hs-CRP、ET血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H组hs-CRP、ET血清水平较DM组明显升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M合并HP组hs-CRP、ET血清水平与血压、踝肱指数、TG、CysC、HbA1c、FPG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4.DM合并HP组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DM组,分别为25例(31.2%)、16例(16.9%),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M合并HP时,血清ET、hs-CRP明显升高,说明其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2. ET、hs-CRP引起的血管炎性病变可导致多脏器损害,肾脏病变表现为CysC水平的升高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踝肱指数的降低等。3.血压、TG、HbA1c、FPG控制不良,可促进血清ET、hs-CRP进一步升高,加重其对血管的炎性损害。4.高血糖、高血压同时并存时,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有乘机效应,动脉粥样硬化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与多种血管炎性因子的共同作用有关。

何丽婵[4]2008年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2型糖尿病(Type_2 diabetes mellitus,T_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2.分析T_2DM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hs-CR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C/HDL-C)联合检测在预测T_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58例T_2DM患者,其中26例单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32例合并脑梗死(diabetes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infarction,DCI)患者、以及6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所有患者采用高敏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s-CRP,同时定量检测各种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glucose,PBG)、TC、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无合并脑梗死;用高分辨B型超声测定IMT,对T_2DM患者根据平均颈总动脉IMT评价其有无增厚及增厚程度,以1.2mm为临界点,<1.2mm为IMT正常组,≥1.2mm为IMT增高组。分析T_2DM患者IMT及其影响因素,探讨hs-CRP、TC/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对照组、DM组、DCI组叁组间的hs-CRP、TC/HDL-C差异,分析联合两个指标的测定在预测T_2DM患者合并脑梗死作用。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叁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以平均颈总动脉IMT为因变量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对照组、DM组、DCI组叁组的IMT水平分别为(1.02±0.13)mm、(1.12±0.21)mm、(1.26±0.17)mm,DCI组的IMT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厚,有显着性差异(P<0.001)。DCI组32例患者中IMT≥1.2mm者为25例,与健康对照组和DM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3);2.在T_2DM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627,P<0.001),TC/HDL-C与IMT亦呈正相关(r=0.509,P<0.001),HDL-C与IMT呈负相关(r=-0.281,P<0.001);IMT正常组,与IMT增高组的hs-CRP、TC/HDL-C水平分别为(4.33±16.32,3.88±1.56)、(10.83±12.67、4.91±2.39),IMT增高组的血清hs-CRP、TC/HDL-C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4);3.以IMT为因变量的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hs-CRP进入回归方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687,决定系数R~2=0.472。回归方程为:IMT=0.707+0.007 hs-CRP+0.005age;4.DC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DM组,分别为(16.1±0.19)mg/L、(1.50±1.68)mg/L、(8.25±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2);5.DCI组的TG、TC、LDL-C、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DM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TC/HDL-C与对照组或DM组比较分别为(5.4±2.95)、(3.61±1.01)、(4.45±1.6),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47);6.以hs-CRP与TC/HDL-C作为预测T_2DM患者发生脑梗死事件的指标,其统计结果显示:hs-CRP升高时T_2DM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9.4%、76%、46.3%、84.7%;TC/HDL-C升高时T_2DM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62.5%、66%、38.5%、83.8%;两者同时升高时T_2DM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43.8%、84.5%、60.9%、73.1%,可以看出,当hs—CRP、TC/HDL-C同时升高时,对T_2DM患者发生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明显增高。结论1.hs-CRP是T_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症因素在T_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DCI患者的IMT、hs-CRP、TC/HDL-C与另外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提示hs—CRP、IMT、TC/HDL-C与T_2DM合并脑梗死有关,且T_2DM合并脑梗死患者IMT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我们考虑hs—CRP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T_2DM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3.hs—CRP、TC/HDL-C联合检测时,T_2DM患者发生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明显增高,hs—CRP、TC/HDL-C可以作为T_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龙敏[5]2002年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DM)伴/不伴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用放免法同步测定血浆白介素-6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1)2型糖尿病组血浆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心血管病变时血浆hsCRP、IL-6水平开始显着增高(P<0.01),发生过心肌梗塞血浆hsCRP、IL-6水平则进一步显着增高(P<0.01)。(2)血浆hsCRP、 IL-6水平与HbA1c、HOMA-IR、TC、LDL-c、BP、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浆hsCRP与IL-6水平呈正相关(3)血浆hsCRP、IL-6、TC水平与心血管病变呈正相关,血浆hsCRP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大于IL-6、TC。结论 (1)血浆hsCRP、IL-6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预测其预后的指标。(2)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有关。(3)常规检测血浆hsCRP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未来风险进行预防和干预。

邵鑫[6]2012年在《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和病例观察研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及芪麦参连散干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方法:1.将50例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硬化并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的患者纳入AS组,与无AS组(新诊2型糖尿病不伴亚临床动脉硬化的50例患者)和正常组(50例健康对照者)针对受试者的hs-CRP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硬化(A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2.将AS组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仅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前题下予芪麦参连散(黄芪,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叁七粉)口服。以临床症状积分、IMT、hs-CRP水平等为评价标准,通过对照组的比较讨论疗效。结果:1. T2DM亚临床动脉硬化与hs-CRP水平升高相关。2.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28%,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1);2.对于hs-CRP及ITM的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1. T2DM亚临床动脉硬化与hs-CRP水平升高相关;2.中药芪麦参连散可明显改善T2DM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IMT与hs-CRP水平,有临床应用前景。

陈颖颖[7]2014年在《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耐量正常者30例(NGT组)、糖耐量异常者60例(I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T2DM组),对3组受试者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含量;超声影像检测颈动脉IMT;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HbA1c)含量;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及各项生化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NGT组、IGT组、T2DM组受试者血清CysC、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 IMT 与血清 Cys C(β=0.778,p<0.01)、hs-CRP(β=0.339,p<0.01)及 LDL-C(β=0.127,p<0.05)呈线性回归关系;血清 CysC与hs-CRP(β=1.282,p<0.01)、HOMA-IR(β=0.197,p<0.01)和 BMI(β=0.144,p<0.01)呈线性回归关系;③以颈动脉IMT<0.9mm者为IMT正常,颈动脉IMT≥0.9mm者为颈动脉硬化,将是否为颈动脉硬化作为因变量,血清Cys C、hs-CRP等多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hs-CRP、HOMA-IR和LDL-C(OR值分别为1.433、1.339、4.235 和 2.531;95%CI 1.107-1.853、1.102-1.627、1.069-19.034 和1.014-6.320;p值分别为0.006、0.003、0.032和0.047)为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异常即存在高水平血清Cys C和hs-CRP,并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进程。

周红利[8]2009年在《CRP、UAER和血脂的联合检测在T2DM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脂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叁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比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DM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P、TC、TG、HDL-C、LDL-C均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亚组CRP、TC、TG、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病程、UAER、Cr、LDL-C、TG呈显着正相关,(r=0.874, 0.94, 0.935, 0.74, 0.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与HDL-C呈显着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3 ,P<0.05)。随着UAER的升高,TG和LDL-C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833,0.622,P<0.05)。结论: CRP的浓度与T2DM及其肾损害的程度存在一致性。高血脂可引起T2DM并促进其肾病的发生和发展,T2DM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UAER是T2DM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叁者的联合检测对T2DM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张继荣, 张现莉[9]2009年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与血管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越来越低龄化,常导致各种并发症,其中心脑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过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测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水平,

谭擎缨[10]2007年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文中研究说明2型糖尿病(2TDM)是当今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是2TDM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来一些研究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能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的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C反应蛋白(CRP)作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进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可能在2T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探讨血清MMP-9及CRP水平与2TDM及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4名健康对照者及80例2TDM患者血清MMP-9,并同时测定高敏感CRP(hs-CRP)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叁脂(TG)、空腹血糖(FPG)、尿白蛋白/肌酐(ALB/Cr)等其它临床指标。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检查结果,将2T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24例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56例(轻度、中度、重度叁个亚组),比较上述各组及叁个亚组间血清MMP-9及hs-CRP等各指标的变化。结果:1.单纯DM组与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率均无显着性差异。2.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血清MMP-9水平(291.5±127.6ng/ml)显着高于单纯DM组(190.8±107.4ng/ml,P<0.01)及健康对照组(126.8±54.5ng/ml,P<0.01),后两者之间也有显着差异(P<0.05)。前者的hs-CRP水平(3.95±3.50mg/L)分别高于后两者(2.09±2.35mg/L,1.24±0.93mg/L,P<0.01)。3.2TDM伴下肢血管病变组中叁个亚组相比,重度病变组血清MMP-9水平(463.2±94.7ng/ml)和hs-CRP水平(9.45±1.10mg/L)分别高于中度组(328.2±91.7ng/ml,4.56±3.50mg/L,P<0.01)和轻度组(241.3±116.4ng/ml,2.64±2.66mg/L,P<0.01),上述两指标的中度组和轻度组之间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糖尿病组血清MMP-9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397,P<0.01),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r=0.423,P<0.01)、病程(r=0.294,P<0.01)、吸烟量(r=0.612,P<0.01)、FIB(r=0.263,P<0.05)、CRP(r=0.416,P<0.01)、MMP-9(r=0.554,P<0.01)呈正相关。结论:1.2TDM及其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MMP-9及CRP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可反映血管病变的程度。2.血清MMP-9水平与CRP显着相关,提示慢性炎症状态时血清MMP-9水平增加。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D]. 李长辉. 辽宁中医学院. 2004

[2]. 内脂素、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 刘树娇, 唐灵, 陈春莲, 王志成.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D]. 韩莹. 山东大学. 2011

[4].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D]. 何丽婵. 南方医科大学. 2008

[5].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关系探讨[D]. 龙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02

[6]. 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D]. 邵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7]. 不同糖耐量患者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 陈颖颖. 青岛大学. 2014

[8]. CRP、UAER和血脂的联合检测在T2DM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周红利. 吉林大学. 2009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与血管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J]. 张继荣, 张现莉. 临床荟萃. 2009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关系[D]. 谭擎缨. 浙江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