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丝核菌论文_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枯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丝,荞麦,马铃薯,生物学,生物防治,寄主,代谢物。

立枯丝核菌论文文献综述

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1](2019)在《立枯丝核菌Rs-1代谢物对苦荞萌发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Buckwheat)是一种着名的食药同源小宗杂粮作物,其营养保健功能强、经济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及连作障碍增多,荞麦病害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flani)引起的荞麦立枯病害较为突出,可导致荞麦的年产量损失高达15%~20%,严重影响了我国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植物病原真菌在生长过程会产生对寄主有明显致病或致毒作用的活性物质。为探明荞麦立枯病菌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采用胚根生长抑制法检测了立枯丝核菌Rs-1菌丝菌液有机溶剂提取物、菌丝菌液多糖和菌液蛋白对苦荞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Rs-1菌丝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苦荞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性作用,其中菌丝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当菌丝正丁醇层提取物浓度为4.0 mg/m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1.66 cm,与空白对照6.88 cm相比,其抑制率达到75.9%。菌液多糖(EPS)对苦荞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菌丝水提多糖(W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无显着影响。菌丝酸提多糖(A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丝碱提多糖(S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当SPS浓度为2.0 g/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1.49 cm,较空白对照相比,其抑制率为79.8%。立枯丝核菌Rs-1菌液蛋白对苦荞种子的萌发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蛋白质溶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当立枯丝核菌Rs-1菌液蛋白浓度为72.0 mg/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0.53 cm,与对照相比而言,其抑制率高达93.4%。该研究结果为荞麦立枯丝核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杨柳[2](2019)在《侵染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毒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黑痣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极难防控。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 Kühn),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广泛分布,研究发现该真菌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资源,部分弱毒病毒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寄主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马铃薯黑痣病生防材料的潜力。本课题组从内蒙古马铃薯产区采集了一批田间致病力衰退的立枯丝核菌菌株,对其所携带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相关研究,为马铃薯黑痣病真菌生防奠定基础。本研究内容及取得结果如下:1.纯化及保存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菌株田间分离株。已记录的菌株共23株,优势菌群为AG3融合群,菌株互相之间无法融合。2.立枯丝核菌携带病毒的筛选及鉴定。23株菌株提取dsRNA进行初步筛选后获得10株可能携带病毒的菌株,且带毒菌株均可能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提取带毒菌株的d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了四种病毒,经过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这四种病毒分别是植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内源RNA病毒科Betaendornavirus和Alphaendornavirus属的两种未知病毒、一种已知线粒体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Rs真菌分离物及新鉴定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NCBI序列收录号分别为MG025947.1、MG025948.1、MG025949.1、NC_040563.1。3.检测了两种病毒在实验室现有立枯丝核菌中携带病毒的检测群中的分布。根据dsRNA图谱发现复合侵染病毒数量最少的菌株为Rs25,对其可能携带的两种已知序列的病毒RsbEV-3740及RsMV-328设计特异引物在10株菌株中进行检测,RT-PCR扩增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已检测的10株菌株中有8株存在内源RNA病毒RsbEV-3740,7株存在线粒体病毒RsMV-328。4.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对cDNA两端序列进行RACE扩增后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末端5’及3序列,拼接得到全长2855 bp的序列。5.初步分析了内源RNA病毒RsbEV-3740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利用菌丝切尖端脱毒等方法获得了菌株Rs25及Rs80的脱RsbEV-3740菌株,通过对比有毒与脱RsbEV-3740病毒菌株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发现RsbEV-3740能够促进立枯丝核菌Rs25及Rs80的生长及致病,携带病毒的菌株生长速度明显更快,且接种烟草和马铃薯后产生病斑的面积更大。经实验验证该病毒能够通过菌丝融合进入脱毒菌株并复制,且携带该病毒的立枯丝核菌的菌核也能够携带大量的病毒。(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江兰,赵江林,汤焘,李兴,钟灵允[3](2019)在《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柑橘皮的综合利用及荞麦立枯病新型防治药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柑橘(蜜柚、脐橙、椪柑、柠檬、不知火和沙糖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柑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大小与提取物种类和供试浓度相关;醇提物的抑制活性均较相应水提物高。其中,浓度为6.0mg/mL时,沙糖橘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5.2%;其次为蜜柚、柠檬和椪柑的果皮醇提物,抑制率分别为66.0%、60.1%和57.3%;不知火和脐橙果皮提取物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沙糖橘、蜜柚、柠檬和椪柑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1.29mg/mL、2.07mg/mL、2.57mg/mL和3.80mg/mL。(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悦[4](2019)在《立枯丝核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几种配方进行对比验证,找到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部分常见土壤寄生菌,但不影响立枯丝核菌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测定土壤中是否有立枯丝核菌的存在,通过生成的菌落预估土壤菌源量,从而积极采取措施,达到提前预防病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宁晓雪,苏跃,马玥,宁晓宇,张俊华[5](2019)在《立枯丝核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立枯丝核菌致病机理及其有效防治方法,综述了立枯丝核菌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在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生物防治、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研究设想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朵,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6](2019)在《华北地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上立枯丝核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丝核菌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叶腐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河北、内蒙以及北京较为严重。2011~2018年,从华北地区不同省份具有典型叶腐和茎基腐症状的芸苔属蔬菜上分离获得95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分离物,大多数分离自发病植株的叶部,少数分离自茎基部。通过细胞核染色,87株菌属于多核丝核菌,另外8株属于双核丝核菌;经菌丝融合鉴定、rDNA-ITS区及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1α)序列分析,大多数多核丝核菌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2-1(74%),其他少数分别属于AG-1-IB(16%)、AG-4-HG Ⅱ(2%)和双核丝核菌AG-A(8%)。温室条件下进行寄主范围致病力测定,各分离物对原寄主都表现出致病力,呈现典型叶腐或茎基腐症状;对其他作物的致病力差异较大。不同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AG)的菌株对寄主致病力大小存在差异,AG-2-1致病力最强,只有AG-A对叶部没有致病力。AG-2-1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呈显着正相关,AG-1-IB对寄主叶部的致病力和对茎基部的致病力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春梅,王晓娇,许飞,逯春杏,陈铭[7](2018)在《内蒙古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融合群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主产区的15个旗县盟市采集分离纯化得到148个马铃薯黑痣病病样标本,经鉴定148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通过病原菌生长速度测定结果表明,从内蒙古各地区采集的黑痣病病原菌按菌丝生长速度可聚为3类,即慢速、中等、快速生长型,其中以中、快生长速度类型为主。采用载玻片配对法鉴定菌丝融合群,61个菌株中,45个菌株属于融合群AG-3,占73.77%,4个菌株属于AG-1-IB,3个菌株属于AG-2,分别占6.56%和4.92%,另有9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14.75%,表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3融合群。采用土壤接种法测定不同生长速度、不同融合群菌株致病力,试验表明,各菌株均能侵染马铃薯块茎,并出现典型的黑痣病症状,但不同菌株致病力强弱不同。从病原菌生长速度与致病力相关分析发现,致病力与菌丝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8年05期)

陈转成,李孟婵,陈建英,邱慧珍[8](2018)在《河西灌区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毒素对幼苗组织细胞膜伤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试验采用水培试验设计,针对我省河西灌区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毒素对幼苗不同器官组织细胞膜伤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立枯丝核菌毒素处理了马铃薯幼苗的茎、叶组织质外体汁液的电导率显着高于其它未处理的。其说明进行立枯丝核菌毒素处理以后,致使马铃薯幼苗的不同器官组织的细胞膜遭到损伤后其细胞里的电解质开始外渗;而且研究还发现幼苗不同器官组织细胞膜上的H+-ATPase的活性相比对照处理也显着升高,且在立枯丝核菌毒素处理后48h,幼苗不同器官组织细胞膜上的H+-ATPase的活性均达到峰值,之后随时间的变化又出现下降趋势,相比茎,其叶片的反应相对滞后。(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9期)

冉晓敏,金榕榕,易春梅,万祖英,张国辉[9](2018)在《立枯丝核菌的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枯草芽孢杆菌GH18、GH19对立枯丝核菌进行抑菌试验,并与3种化学药剂(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GH18和GH19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都很明显;3种化学药剂中,以甲基硫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强。(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孙浩妍,纪武鹏[10](2018)在《施肥对大豆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平衡施肥为主要依据,在田间通过人为控制氮、磷、钾及有机肥施用量来测定大豆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大豆根腐病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有机肥,氮肥的抑制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8年08期)

立枯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黑痣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极难防控。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 Kühn),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广泛分布,研究发现该真菌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资源,部分弱毒病毒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寄主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马铃薯黑痣病生防材料的潜力。本课题组从内蒙古马铃薯产区采集了一批田间致病力衰退的立枯丝核菌菌株,对其所携带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相关研究,为马铃薯黑痣病真菌生防奠定基础。本研究内容及取得结果如下:1.纯化及保存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菌株田间分离株。已记录的菌株共23株,优势菌群为AG3融合群,菌株互相之间无法融合。2.立枯丝核菌携带病毒的筛选及鉴定。23株菌株提取dsRNA进行初步筛选后获得10株可能携带病毒的菌株,且带毒菌株均可能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提取带毒菌株的d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了四种病毒,经过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这四种病毒分别是植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内源RNA病毒科Betaendornavirus和Alphaendornavirus属的两种未知病毒、一种已知线粒体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Rs真菌分离物及新鉴定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NCBI序列收录号分别为MG025947.1、MG025948.1、MG025949.1、NC_040563.1。3.检测了两种病毒在实验室现有立枯丝核菌中携带病毒的检测群中的分布。根据dsRNA图谱发现复合侵染病毒数量最少的菌株为Rs25,对其可能携带的两种已知序列的病毒RsbEV-3740及RsMV-328设计特异引物在10株菌株中进行检测,RT-PCR扩增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已检测的10株菌株中有8株存在内源RNA病毒RsbEV-3740,7株存在线粒体病毒RsMV-328。4.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对cDNA两端序列进行RACE扩增后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末端5’及3序列,拼接得到全长2855 bp的序列。5.初步分析了内源RNA病毒RsbEV-3740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利用菌丝切尖端脱毒等方法获得了菌株Rs25及Rs80的脱RsbEV-3740菌株,通过对比有毒与脱RsbEV-3740病毒菌株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发现RsbEV-3740能够促进立枯丝核菌Rs25及Rs80的生长及致病,携带病毒的菌株生长速度明显更快,且接种烟草和马铃薯后产生病斑的面积更大。经实验验证该病毒能够通过菌丝融合进入脱毒菌株并复制,且携带该病毒的立枯丝核菌的菌核也能够携带大量的病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枯丝核菌论文参考文献

[1].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立枯丝核菌Rs-1代谢物对苦荞萌发生长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杨柳.侵染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毒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江兰,赵江林,汤焘,李兴,钟灵允.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9

[4].李悦.立枯丝核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5].宁晓雪,苏跃,马玥,宁晓宇,张俊华.立枯丝核菌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6].王朵,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华北地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上立枯丝核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9

[7].曹春梅,王晓娇,许飞,逯春杏,陈铭.内蒙古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融合群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8

[8].陈转成,李孟婵,陈建英,邱慧珍.河西灌区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毒素对幼苗组织细胞膜伤害的影响[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9].冉晓敏,金榕榕,易春梅,万祖英,张国辉.立枯丝核菌的防控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8

[10].孙浩妍,纪武鹏.施肥对大豆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8

论文知识图

立枯丝核菌经不同浓度氟醚菌酰胺...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丝核菌的...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丝核菌的...立枯丝核菌毒素紫外吸收光谱1S27与3种马铃薯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结...立枯丝核菌细胞核染色图

标签:;  ;  ;  ;  ;  ;  ;  

立枯丝核菌论文_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