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遍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方法论,原则,主体性,笛卡尔,董仲舒,最美。
普遍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邓安庆[1](2019)在《“后习俗伦理”与“普遍正义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后习俗伦理"与"正义理论"是复旦大学伦理学学科点2018年主办的两次国际会议的主题,前一个会议于2018年6月15—17日召开,会议全称是"后习俗责任伦理和儒家伦理的重构"(The Ethics of Post-conven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 Ethics),来自德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本文来源于《伦理学术》期刊2019年01期)
林纯洁[2](2019)在《叁纲与叁种秩序:社会秩序重构的普遍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的叁纲伦理逐步成为中国儒家宗法社会下的核心伦理。16世纪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了叁种秩序理论。尽管相距一千多年,叁纲伦理与叁种秩序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封建社会解体或等级社会衰落的背景下,都对君臣、父子和夫妇叁种伦理关系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旨在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前现代社会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普遍伦理。(本文来源于《政治思想史》期刊2019年02期)
文贤庆[3](2018)在《技术伦理审查难以提供普遍行为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科技伦理早在20世纪就已被广泛地讨论,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伦理审查总是亦步亦趋,却很难率先规范指引。究其原因,除了科技发展太快,伦理审查自身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随着科技活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对科技活动进行伦理审查刻不容缓。而对科技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2-25)
罗宾·W.卢文,陈秋红[4](2017)在《普遍主义与人性良善:伦理的可能性与有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遍主义曾是现代思想的宏愿。启蒙时代的欧洲思想家们,瞩目于一个科学发现的新时代,一个全球对话与商贸的新世界,眼睁睁看着欧洲大陆被宗教战争和相互对立的政治联盟撕裂,于是这些思想家们共同谋划了一个真理与正义的普遍标准,这一普遍标准建立在人类知性基础上,不受宗教启示和文化成见的支配。~((1))思想家们希望,一旦合理地建立起这一普遍理性原则,科学真理将取代迷信,人类社会将会跨越传统行事的局限,民族与宗教冲突将会终结,普遍理性的(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施璇[5](2016)在《以伦理实践为目标指向的普遍方法——论笛卡尔《谈谈方法》中的伦理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所提出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以探寻真理为目的理论方法,还是一种以过好生活为目的的实践方法呢?本文在对文本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论证《谈谈方法》中的"方法"并不是一种仅仅停留在探寻真理层面的理论方法,而是一种以伦理与实践为目标指向的方法,但这并非因为笛卡尔在此书提出了一套"临时道德"。(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6年05期)
王晓华[6](2016)在《关怀升格为普遍的伦理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爱超越了仇恨,同情心战胜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老偏见,关怀升格为普遍的伦理实践。在自媒体时代,一个新民俗业已悄然生成:个体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常常触动公众的神经,引发迅速扩展的关注浪潮。通过转发和评论各种信息,博爱精神辐射到四面八方,形成(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6-05-31)
陶立霞[7](2015)在《普遍伦理的寻求:康德普遍理性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遍伦理是一个具有浓厚康德色彩的问题,当康德发问普遍必然性的道德何以可能时,标志着普遍伦理奠基问题的开始。康德以先验的实践理性为基础,实现了道德主体性和普遍性二者之间的沟通,完成了人类寻求普遍伦理的理想。康德理论是极具代表性、标志性的理论,而且是基石性的理论,对后来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普遍伦理谋划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在普遍伦理讨论十分激烈的当下,对康德普遍理性主义道德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对开展普遍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唐晓燕[8](2015)在《“最美现象”的伦理意蕴及其普遍化原则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大地涌现出的"最美现象"蕴含深刻伦理内涵和丰富伦理价值,是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动实践、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关键举措。推进"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是当下一项重要的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最美现象"普遍化,形成扬善抑恶的社会道德风尚,需遵从经济决定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正面效应相统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统一等公民道德建设的一般方法论原则。(本文来源于《观察与思考》期刊2015年11期)
唐晓燕[9](2015)在《浙江“最美现象”的伦理意蕴及其普遍化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近年来"最美现象"层出不穷,其伦理意蕴在于个体的道德自觉。道德自觉是个体最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培育自由自觉的道德主体也是道德建设所欲追求的价值目标。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的道德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个体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向自律演进的过程,道德自觉的形成则依赖个体知、情、意、行的统一,并受到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最美现象"所昭示的道德自觉的普遍化,需遵从经济决定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正面效应协同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本文来源于《浙江伦理学论坛》期刊2015年00期)
金禹昌,陆象淦[10](2015)在《普遍伦理与全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历史的当今时刻的标志是跨越物质、民族和信息世界的不断加速的运动,它在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同时也制造了机会,尤其是人的运动。这种人口运动使多样文化主义成为许多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移民与接收他们的社会之间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冲突,因为另一种文化对自身文化的侵蚀经常被认为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的一种威胁性挑战。在任何社会,身份认同是在主体的文化过程中构成的。但是,一旦两个以上的文化进入紧密的接触,各自的主体性之间便会频繁地因统治顺从关系展开斗争。这种冲突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从法律上规定社会所有成员包括文化少数族群权利平等。但是,如果单纯地考虑法律上的解决办法,各文化积累的资源就得不到利用,紧张和冲突便会频发。文化主体性作为一种中间立场可以通过诱导来构成一种复杂的联合主体性体系。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体系也不是完全有效的。一种普遍接受的伦理可以满足防止冲突加剧的当务之急,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一种全球文化铺垫一种共同立场,这种全球文化将不同文化作为丰富人类生活的历史传承资源吸纳进来。道德意识即是他者的他性的显示。如果伦理与认识论交汇,人类理性就会成为一种新的全球文化的基础,整个世界有希望成为全人类的唯一生活空间。(本文来源于《第欧根尼》期刊2015年01期)
普遍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的叁纲伦理逐步成为中国儒家宗法社会下的核心伦理。16世纪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了叁种秩序理论。尽管相距一千多年,叁纲伦理与叁种秩序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封建社会解体或等级社会衰落的背景下,都对君臣、父子和夫妇叁种伦理关系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旨在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前现代社会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普遍伦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遍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邓安庆.“后习俗伦理”与“普遍正义原则”[J].伦理学术.2019
[2].林纯洁.叁纲与叁种秩序:社会秩序重构的普遍伦理[J].政治思想史.2019
[3].文贤庆.技术伦理审查难以提供普遍行为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4].罗宾·W.卢文,陈秋红.普遍主义与人性良善:伦理的可能性与有限性[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7
[5].施璇.以伦理实践为目标指向的普遍方法——论笛卡尔《谈谈方法》中的伦理思想[J].世界哲学.2016
[6].王晓华.关怀升格为普遍的伦理实践[N].深圳特区报.2016
[7].陶立霞.普遍伦理的寻求:康德普遍理性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唐晓燕.“最美现象”的伦理意蕴及其普遍化原则刍议[J].观察与思考.2015
[9].唐晓燕.浙江“最美现象”的伦理意蕴及其普遍化原则研究[J].浙江伦理学论坛.2015
[10].金禹昌,陆象淦.普遍伦理与全球化[J].第欧根尼.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