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400010
【摘要】目的:探讨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曾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长期卧床患者,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占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翻身循环卧位。结果: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6.67%)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借鉴。
【关键词】改变翻身间隔时间;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作用
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会引起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组织的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组织破损及坏死,进而形成压疮。压疮的形成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是临床上引起医疗纠纷常见的原因[1]。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曾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长期卧床患者,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占60例。
对照组: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38岁,平均为(30.45±0.24)岁,男性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36:24。
观察组: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37岁,平均为(30.49±0.32)岁,男性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37:23。
对照组和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
观察组: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翻身循环卧位,即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受压部位的情况进行确定。
(1)平卧位:将卧位时间控制在2-2.5h。在平卧位时将患者的躯干平展,并在臀部至大腿外侧垫长枕,避免髋关节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方垫枕,保持患者的肩部上抬,腕关节背伸。
(2)健侧卧位:将卧位时间控制在2-2.5h。体位:头枕于枕头上,躯干与创面保持直角,并将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肩关节屈伸约100°;用枕头将患者患侧下肢垫起,保持屈膝位,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体位,轻度伸髋屈膝,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患肢浮肿。
(3)患侧卧位:将卧位时间控制在1-1.5h。体位:患者行患侧卧位时,患侧肢体处于下方,患侧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支撑患者的后背,将肘伸直,手腕背伸,手指伸展开;在患侧卧位时,可将患侧肩放于前伸位,在循环翻身时,由2人进行,站于患者的两侧,先将患者头侧向健侧,随后将双臂放于胸前,双腿弯曲,健侧护士将患者肩部及膝部拉向自己,患侧护士检查患者皮肤后,在背部放一软枕,使其斜靠在软枕上。
1.3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压疮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其中,压疮Ⅰ期表示局部皮肤颜色改变、红斑印持续半个小时不褪;压疮Ⅱ期表示局部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压疮Ⅲ期表示全皮层破损,可见皮下脂肪;压疮Ⅳ期表示全皮破损,伴有骨骼、肌腱暴露,有腐肉。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经核对无误后录入至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压疮发生率及满意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两组患者的以上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主要是由外力作用下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破损而形成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伤残及急重症等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差,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周围血管扩张,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2]。
翻身及更换体位一直是预防压疮的主要措施,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均习惯于患侧卧位,而不愿行健侧卧位,长时间的患侧卧位会导致患者髋关节压疮,而长时间的平卧位易引起骶尾部、足跟部的压疮[3]。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局部受压部位的情况采取平卧位、健侧、患侧卧位循环体位变换模式合理安排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压疮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4]。健侧卧位有利于患者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利于减轻患肢痉挛、浮肿等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因此,合理的安排翻身间隔时间对解除压力引起的压疮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临床上按规定时间对患者进行翻身而加大压疮发生的可能[6]。
在本次研究中,将120例长期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联合翻身循环卧位的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对照组(26.6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由此表明,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及模式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谢晓宁,邵萍.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4):367-369.
[2]吴淑芳,唐菊娣.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受压皮肤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9):1040-1043.
[3]卢立锦.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夜晚翻身时间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192-193.
[4]刘海英,苏纯音,荣晓旭等.不同间隔时间静态空气垫对卧床患者皮肤减压效果的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8):2282-2284.
[5]罗翠玲,方秀敏.逐步延长压迫间隔时间更换体位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4):1299-1300.
[6]陆瑾,王岩梅,徐俐等.不同减压间隔时间对大鼠早期压疮组织学及内皮素-1与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4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