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政园林工程技术中心5162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进一步分析了解。海绵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理念,主要是要求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引入景观化城市,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尊重自然水循环、尊重生态过程的新型设计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就是海绵城市的发展,其可以为居民生活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一种将生态循环系统融入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中的一种理念,旨在让城市更好地发展,构造更加完美的城市日常生活环境。海绵城市理念比较关注水循环的利用,并且十分尊崇生态环境至上的思想,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设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等,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一、绿色街道的简述
绿色街道从理论上可追溯到麦克哈格的景观生态规划思想。绿色街道属于绿色基础设施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街道理论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其核心实际上是将生物滞留池等雨洪管理设施通过不同的形式应用于街道层面。目前盛行于美国的“绿色街道”理论大多就是从暴雨径流管理角度出发,运用绿色街道解决地表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减少暴雨径流量等问题。同时,随着绿色街道实践项目的增多,其范畴也被逐渐扩展到将街道物理环境的改善、街道社区环境的美化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起来,涵盖了街道步行、自行车和小汽车交通安全性等内容,并逐渐衍生出完整的街道、可持续街道等重视街道自然雨洪管理功能的相关概念。
二、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的重要性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海绵城市也随之不断发展,为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上,我国很多城市都在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海绵城市是国家近些年为提高城市发展而努力主要项目,也是各个城市发展的核心,主要就是合理进行水资源处理,还要把街道建设景观结合起来,进行完善化;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就是根据城市发展形成一个生态为主的景观多样性,针对每个生态环境的特性来说,把绿色带的土壤功能进行改善,把土壤的存水性和预防干旱建立一个具有改善和适合生存的空间,让每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形成统筹,建设成低碳城市,同时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城市街道设计中,对于绿色植被来说要根据相应的景观设计来绿化城市,并且给人舒适缓解压力和放松的心情,从人文意义上来说,将海绵城市中的特色和文化历史进行实处考察,在建设过程中,要想有特点还要利用街道景观来营造适应城市的娱乐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趋势,这也是海绵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特点。
三、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1.立面设计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道路附近位置硬质地表所汇集的雨水可以真正地流入到绿化植池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绿化种植池竖向标高,通过竖向标高的形式来处理种植池和路面铺装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绿化种植池时,要保证绿化种植池的高度比周围位置道路以及周围位置的硬质地表低,具体的下沉深度可以按照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水温情况以及土壤渗透率等加以分析,明确雨水、洪涝灾害等控制目标,通常可以将其控制在50mm-100mm的范围内,最大也不能使其超过200mm。城市在降雨时会自然产生雨水径流,这些雨水径流会不断地冲刷路面上的各种污染物以及固体垃圾等,并将这些杂物冲到种植池当中,影响种植池的正常使用。
2.生态林荫道
生态林荫道在绿色街道的设计中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当然为了美观一般都设置在道路的中央,这样可以把车道分开,还可以为周边的环境带来不一样的风景线,在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林荫大道的设计思路多属于比较茂密的状态,这样的理由有很多种,为了给来客的人遮挡阳光,还可以为建设绿化地带实现一个比较好的渗透层。在修建林荫道时,设计观念上不仅是为了美观,还为收集绿化带中的水资源而体现好的方案,如果设计方案过于不佳,会出现雨水不断的下渗透,导致水资源浪费。
3.树池的设计
对雨水收集的一个过程,就是海绵城市的设想,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树池的设计思路,不仅可以对水资源通过树池来进行合理的储存,还可以考虑树木的健康生长。树木种植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优化作用,在种植过程中,应有效分析树木的种类,合理划分抗涝性差的树木种植区域,在建立整个树池的过程中,土壤对树木的成长和树池建立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加大对树池土壤的研究力度。除此之外,若该地区属于旱涝地区,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降雨量比较大,就要在土壤表面进行一层保护膜,对土壤进行改造,这样在沙土较差的情况下,就可以减少树池的变化。
4.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在保障雨水设施长期稳定地发挥生态功能、减少土壤冲刷、净化径流污染、展现良好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不同,以及设施内部纵向横向坡度的影响,绿色街道雨水处理设施消纳的雨水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对绿色街道植物的配置需根据雨水设施的滞水深度、滞水时间、种植土性状及厚度等实际情况和植物种类的耐水湿、耐干旱、耐寒及耐荫等生态习性来进行。因此,绿色街道的平面与立面种植景观设计除了需要考虑美学效果、人的行为与交通安全,也应考虑所选用植物的生理学特性和观赏特性,丰富植物搭配,提高群落稳定性,保证植物能适应较大的水文环境变化,并具备截留和净化径流污染的能力。
5.海绵景观设计
绿色街道除了承担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理外,还需满足城市道路的景观美化效果。在实际案例中,绿色街道为满足自然水循环过程,大多采用自然手法提升景观效果。如某街道绿化改造项目主要通过种植一些耐水湿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行道树使用水黄皮,色带植物采用葱兰、鸢尾和狼尾草等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并通过不同植物质的色彩,使景观富于变化。同时,也可与雨水花园、人工湿地、雨水塘等结合设计,增强其观赏性与实用性。雨水花园是一种由人工挖掘建造,或者或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能够用以吸收来自街道、建筑的雨水,然后通过植物根系、土壤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实现综合作用,以此净化雨水,从而使雨水能够缓慢渗入到土壤中,涵养地下水,最终实现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新城市建设模式而言,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提倡基础设施的绿色建设,从各个层面上将城市突出的水及生态问题考虑其中,初步效果比较理想。在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上文中所提出的因素,不论是景观设计、植物设计还是道路设计,都必须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善峰,王剑云.让自然做功——融合“雨水管理”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11(11):182-189,192.
[2]王诗鑫.城市公园中雨洪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3]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收稿日期:2016-2-29作者简介:张永飞(1981-),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