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时隙论文-韦海峰,刘朴,刘甲春

交叉时隙论文-韦海峰,刘朴,刘甲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时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64kb,s时隙,交叉矩阵,乒乓操作,FPGA

交叉时隙论文文献综述

韦海峰,刘朴,刘甲春[1](2015)在《基于FPGA的64kb/s时隙业务全交叉矩阵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PGA构建64kb/s时隙业务全数字交叉的方法模拟现有时隙交叉芯片的功能,通过设置与外部CPU通信接口使交叉配置更加灵活。采用数据缓冲存储和乒乓操作的方法保证数据的无缝交叉,基于数据位的交换方式使交叉操作更简便,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扩展。经过硬件电路的实测,验证了设计后数据交叉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梁志勋[2](2014)在《一种大容量信令时隙交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容量信令收敛交叉设备的目标在于将分散在多条E1时隙上的信令交叉到指定的时隙中去,以少量的信令采集设备投入,能够将大容量的E1信号接入,以完成大容量的信令采集,论文采用AppliedMicro公司的CPU和Lattice公司的FPGA可编程逻辑芯片LFE3-70E实现了基于E1接口链路大容量信令收敛交叉设备的设计。论文根据E1帧结构以及E1帧的映射关系,研究基于嵌入式处理器APM86791实现软硬件系统的设计,采用APM86791和FPGA作为核心信号处理器设计了E1接口的大容量信令链路收敛设备。分析E1-TDM流,利用maxim公司E1接口芯片DS26518作为子板E1信号接口芯片,NuMicro MINI51系列单片机M017作为控制芯片,利用SPI总线通信协议完成E1接口芯片的配置工作,完成E1子板设计,E1子板具备热插拨功能,可承载的四块子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单机设备最大E1信号接入容量达到128路。完成了基于APM86791外围硬件电路设计及硬件底层驱动接口程序开发,所设计的嵌入式硬件系统的CPU主频高达1Ghz,内存DDR3SDRAM数据存储器容量为1Gbit,在这个硬件平台上搭建Linux嵌入式开源操作系统,开发时隙交叉配置应用程序,采用HTML语言可视化WEB界面,使得设备的管理和时隙交叉配置具有更加友好人性化的人机界面;采用verilog语言进行硬件逻辑设计,完成基于Lattice公司的FPGA芯片LFE3-70E时隙交叉逻辑设计,时隙交换可以根据需要将E1时隙进行128*128交叉交换;接着研究并分析系统级和PCB板级的EMI/EMC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研究的系统更加具备实现的可行性;实现了大容量链路信令的E1接口,完成信令时隙交叉、收敛等功能,配合信令采集设备,通过时隙收敛的功能,可大幅度减少信令采集设备的投入成本。通过对所设计的信令收敛交叉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验证了所设计的方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0-25)

张瑞艳,王大鹏,王军,程广辉,徐英韬[3](2014)在《TD-LTE系统异运营商交叉时隙干扰自动识别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TDD系统,同步对于网络的运营至关重要。当异运营商邻频运营时,意外出现的交叉时隙干扰将给网络带来十分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部分网元瘫痪。交叉时隙干扰的快速诊断则显得极为重要,主要介绍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干扰、自动启动干扰分析以及可分析出干扰的频域、时域和空域特征的交叉时隙自动识别方案。(本文来源于《2014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21)

韩玉楠[4](2012)在《TD-LTE系统干扰分析与交叉时隙干扰协调算法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LTE系统子载波之间完善的正交性使小区内干扰几乎可以忽略,而小区间干扰则是系统干扰的最重要的来源[1]。小区间干扰中由于不同小区帧结构不一致而形成的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针对上下行同时服务的TDD系统,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资源管理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技术,用于降低小区间干扰。无线资源管理广泛的被研究用于降低干扰、增加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和提高小区覆盖。通过文中的算法分析研究与仿真,有效降低TD-LTE系统干扰,改善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数据通信》期刊2012年01期)

张进,胡明华,张晨[5](2010)在《交叉航路空域的时隙可用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加空域使用效率,建立了交叉航路入口放行策略模型.对多种交叉航路及放行策略组合,提出了新的空域时隙资源可用性评估方法,研究了新策略下航路长度、航路交叉角和放行偏离角对交叉航路时隙可用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放行偏离角一定时,增加航路长度可有效提升时隙资源可用率,偏离角为10°、20°和30°时的最大时隙可用率分别为82%、90%和97%;航路长度具有边际效应,当航路长度超过阈值时,再增加航路长度不会提高时隙资源可用率;在航路长度、放行偏离角相同的条件下,增加航路交叉角可增加时隙资源可用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薛富国,李建东,庞继勇,杨春刚[6](2010)在《基于覆盖控制的交叉时隙干扰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D-SCDMA系统中交叉时隙干扰问题,提出通过控制交叉时隙的覆盖范围,降低干扰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网络中交叉时隙的分布,动态地调整交叉时隙的覆盖半径,在不抬高系统内干扰水平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了交叉时隙,提高了网络容量,并将网络拥塞率降低3到5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顾敏敏[7](2009)在《华为Optix光端机时隙交叉板的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华为Optix光端机通用时隙交叉连接板故障原因,对故障现象、处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在故障处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提高电力系统通信人员的维护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通信》期刊2009年09期)

金涛[8](2009)在《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D-SCDMA是我国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现大唐电信集团)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叁代移动通信(3G)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3G主流标准之一。TD-SCDMA采用的TDD工作模式,适合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DCA)技术的实施。慢速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业务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分配上下行时隙,使得因业务非对称性给系统容量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获得最佳的频谱利用率。本文在国内外DCA算法研究基础上,对适用于TD-SCDMA系统的DCA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TD-SCDMA系统现有慢速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的不足,通过定量分析双小区模型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热点小区簇衍生算法。该算法通过热点小区不断衍生的方式形成多小区系统模型,解决了热点小区簇的判别和扩展问题,提高了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业务分布模型中,热点小区簇衍生算法有较好的适用性,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服务质量。本文的工作和成果对TD-SCDMA系统慢速DCA及TD-LTE(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演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张英海,王卫东,周博,赵晶[9](2007)在《TDD/CDMA系统交叉时隙干扰的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分双工/码分多址(TDD/CDMA)系统在动态调整上下行时隙的分配时会产生严重的交叉时隙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区域的移动台间干扰的解决方案.隔离区域由移动台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差值确定,该隔离区域范围较小,从而交叉时隙容量较大.同时分析了交叉时隙基站间干扰,结果表明,由于基站间传输条件较好,不能完全克服基站间干扰,因此TDD/CDMA系统(如时分同步CDMA(TD-SCDMA))的动态调整上下行切换点技术仍然很难应用于实际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蔡晶晶,蒋铃鸽,何晨[10](2006)在《TD-SCDMA系统动态信道分配中交叉时隙的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TD-SCDMA系统使用的信道分配算法,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小区时隙各分配状态的稳态概率进行了分析,给出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相邻小区交叉时隙概率以及交叉时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06年12期)

交叉时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容量信令收敛交叉设备的目标在于将分散在多条E1时隙上的信令交叉到指定的时隙中去,以少量的信令采集设备投入,能够将大容量的E1信号接入,以完成大容量的信令采集,论文采用AppliedMicro公司的CPU和Lattice公司的FPGA可编程逻辑芯片LFE3-70E实现了基于E1接口链路大容量信令收敛交叉设备的设计。论文根据E1帧结构以及E1帧的映射关系,研究基于嵌入式处理器APM86791实现软硬件系统的设计,采用APM86791和FPGA作为核心信号处理器设计了E1接口的大容量信令链路收敛设备。分析E1-TDM流,利用maxim公司E1接口芯片DS26518作为子板E1信号接口芯片,NuMicro MINI51系列单片机M017作为控制芯片,利用SPI总线通信协议完成E1接口芯片的配置工作,完成E1子板设计,E1子板具备热插拨功能,可承载的四块子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单机设备最大E1信号接入容量达到128路。完成了基于APM86791外围硬件电路设计及硬件底层驱动接口程序开发,所设计的嵌入式硬件系统的CPU主频高达1Ghz,内存DDR3SDRAM数据存储器容量为1Gbit,在这个硬件平台上搭建Linux嵌入式开源操作系统,开发时隙交叉配置应用程序,采用HTML语言可视化WEB界面,使得设备的管理和时隙交叉配置具有更加友好人性化的人机界面;采用verilog语言进行硬件逻辑设计,完成基于Lattice公司的FPGA芯片LFE3-70E时隙交叉逻辑设计,时隙交换可以根据需要将E1时隙进行128*128交叉交换;接着研究并分析系统级和PCB板级的EMI/EMC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研究的系统更加具备实现的可行性;实现了大容量链路信令的E1接口,完成信令时隙交叉、收敛等功能,配合信令采集设备,通过时隙收敛的功能,可大幅度减少信令采集设备的投入成本。通过对所设计的信令收敛交叉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验证了所设计的方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时隙论文参考文献

[1].韦海峰,刘朴,刘甲春.基于FPGA的64kb/s时隙业务全交叉矩阵的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5

[2].梁志勋.一种大容量信令时隙交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张瑞艳,王大鹏,王军,程广辉,徐英韬.TD-LTE系统异运营商交叉时隙干扰自动识别方案[C].2014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4

[4].韩玉楠.TD-LTE系统干扰分析与交叉时隙干扰协调算法及仿真[J].数据通信.2012

[5].张进,胡明华,张晨.交叉航路空域的时隙可用性评估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

[6].薛富国,李建东,庞继勇,杨春刚.基于覆盖控制的交叉时隙干扰消除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

[7].顾敏敏.华为Optix光端机时隙交叉板的故障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2009

[8].金涛.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

[9].张英海,王卫东,周博,赵晶.TDD/CDMA系统交叉时隙干扰的解决方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

[10].蔡晶晶,蒋铃鸽,何晨.TD-SCDMA系统动态信道分配中交叉时隙的概率分析[J].移动通信.2006

标签:;  ;  ;  ;  ;  

交叉时隙论文-韦海峰,刘朴,刘甲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