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_郝光荣,孙伟,汤球,崔淑芳,黄立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鼠,因子,基因,凝血,血友病,突变,近交系。

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文献综述

郝光荣,孙伟,汤球,崔淑芳,黄立志[1](2003)在《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培育历史与建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培育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方法 采用全同胞兄妹对交配 ,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 ,记录繁殖性能 ;第 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结果 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 12代 ,交配年龄 70 - 90d ,平均每窝产仔数 5只以上 ,离乳数 3只以上。结论 纯合子FIX剔除基因小鼠在子代鼠中能稳定遗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郝光荣,孙伟,胡卫江,陈立,崔淑芳[2](2003)在《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可稳定遗传、临床症状显着的凝血因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方法 :以 PCR扩增检测小鼠尾组织 DNA,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 F 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值 ;取以上结果为全阳性的小鼠以选优法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 ,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 ,第 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 结果 :F8代 F 基因剔除小鼠PCR检测阳性率 92 % ,到 F1 2 代小鼠阳性率达 10 0 % ;F 活性 (2 .4 7± 1.75 ) %较正常小鼠 (14 8.18± 4 6 .98) %明显降低 (P<0 .0 1) ;F 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 12代 ,遗传性状稳定 ,并有自发出血倾向。结论 :成功建立了纯合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 B相应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郝光荣,孙伟,陈立,崔淑芳,汤球[3](2002)在《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遗传及血液学指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鉴定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方法 采用PCR扩增检测小鼠的DNA样品以及采用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FIX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lasmaprothrombintime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aolin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KPTT)值。结果 小鼠PCR检测为阳性 ,FIX活性 <5 %。结论 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能稳定遗传 ,鉴定结果提示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B相应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汤球,黄立志[4](2002)在《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生长繁育和主要血液学指标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生长繁育和血液学指标等生物学特性,对种群中38窝母鼠所生仔鼠进行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测其5、10、15、21、30、40、50、60日龄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测定交配种鼠的繁殖性能及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部分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结果表明,5、21日龄平均体重分别为3.70 g,3.44 g和11.12 g,10.35 g;初配至生产平均30.24d,产仔数5.39只,平均离乳率81.09%。小鼠发病时间30~90日龄不等,有出血症状;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血液成分指标与正常小鼠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02年04期)

车文良,贺艳,姚真真,李坚,傅继梁[5](2002)在《基于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基础上建立基因组中整合有含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家系 ,为血友病乙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含有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 ,该载体包括由人凝血因子IX编码区及第一内含子构成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hFIXml)、4个拷贝的MCK增强子 (MCKe)、鸡 β -肌动蛋白启动子 (bA)及PolyA ,命名为pMe4bAIXml质粒。将其线性化后 ,用显微注射法注射入 817只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受精卵雄原核 ,再将它们分别回输 4 5只假孕受体母鼠的输卵管中 ,共产仔 6 9只 ,存活 6 3只。采用PCR与基因组Southern杂交筛选法鉴定小鼠 ,证实 6只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有含特定点突变的pMe4bAIXml质粒 ,并对 1只小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 ,证实转基因结构特征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2年07期)

车文良[6](2002)在《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友病乙的发生是由于位于X_q27.1的凝血因子IX基因结构改变而使凝血因子IX缺失或结构异常并致其功能缺乏,从而导致程度不同的凝血功能障碍。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导致血友病乙发病的基因缺陷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缺失、插入、突变等。各种基因缺陷引起凝血因子IX的生成过程中包括基因转录、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等各个环节异常,使血液中凝血因子IX的蛋白质构成、结构发生变化,继而导致其凝血活性、免疫原性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表现出程度不一的临床症状。近年来血友病乙成为探讨遗传病发病机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的深入需要有良好的能够精确模拟血友病乙真实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已经报道的几个血友病乙小鼠模型大多是基因较大片段的缺失造成的,本研究所应用的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基因组中,凝血因子IX基因的启动子至外显子c区段被neo△HPRT基因取代,使凝血因子IX基因失去转录功能,在血浆中无凝血因子IX蛋白。在本研究中对此动物模型进行了鉴定,通过分子水平分析,表明凝血因子IX基因没有转录产物,该小鼠繁殖过程中没有发生回复突变;血浆PT,KPTT测定结果显示该小鼠具有人血友病乙相应临床特征。 以上策略建立的血友病乙小鼠模型基因组中较大范围的DNA缺失可能会对邻近基因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血友病乙的自然发生的病理机制。我们在此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基础上,根据临床资料选取导致血友病乙发生的突变,在体外将突变点引入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中,构建含有特定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该载体包括由人凝血因子IX基因编码区及第一内含子(位于正常位置)构成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hFIXml)、4个拷贝的MCK增强子(MCKe)、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bA)及Poly A,命名为pMe4bAIXml质粒。用显微注射法将该含特定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部分)99级 遗传学专业 突变的人凝血因于IX小基因表达载体注射入该鼠系的受精卵雄原核,再将 它们分别回输假孕受体母鼠的输卵管中,以产生能够精确模拟血友病乙真 实发病机制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本研究中共选取了叁个有代表意义的突变(R338A、C36lR、G363R), 选取其中两个含特定突变的线性化载体进行注射。PMe4bANmld(含 R338A,此突变提高凝血因于IX活性)共注射入623颗凝血因子IX基因剔 除小鼠受精卵雄原核,产仔28 只,存活19 只,未鉴定出阳性小鼠。 pMe4bAIXml-2(C361R,含有止类突变点的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IX蛋白的 凝血活性小于正常水平的1%,其免疫原性也小于正常水平的1%。)共注射 入817颗凝血因子工X基因剔除小鼠受精卵雄原核,产仔69只,存活63 只。采用 PCR,基因组 Southern杂交筛选法鉴定小鼠,证实 6只小鼠(l 只为死亡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有pMe4bAIXel-2质粒,并对PCR产物进行测 序,证实转基因结构特征符合设计要求,突变点仍存在,没有发生回复突 变。RTICR结果表明有4只小鼠有该原核注射载体的转录产物产生。 以基因组Southern杂交阳性小鼠为Founder小鼠,通过选育建系获 得的小鼠模型无疑将可以进行血友病乙分子生物学相关分析,为研究凝血 因子IX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积累资料,同时也为血友病乙基因治疗的基 础研究提供更有临床代表性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2-05-01)

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曹平,汤球[7](2001)在《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育从美国引进的一对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获得遗传均一稳定的FIX近交小鼠,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选优法的繁殖方式,目前已近交到第12代,并对该小鼠的生长、繁殖及临床症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经FIX活性值测定,符合人血友病B相应临床症状,该小鼠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能稳定遗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1-10-01)

陈立,周虹,王健民,郝光荣,卢大儒[8](1999)在《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遗传稳定性及其临床表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遗传稳定性及其相应临床表型的研究,为以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血友病B基因治疗提供相应背景资料.遗传分析表明,该小鼠繁殖过程中无回复突变出现,亦未发现Ⅸ因子基因未敲除部分被转录的证据;血浆PT,KPTT 和Ⅸ因子活性检定结果提示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B相应临床表征.研究结果还发现,适时、适量采集小鼠送检血样对正确判断检定指标甚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建立可稳定遗传、临床症状显着的凝血因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方法 :以 PCR扩增检测小鼠尾组织 DNA,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 F 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值 ;取以上结果为全阳性的小鼠以选优法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 ,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 ,第 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 结果 :F8代 F 基因剔除小鼠PCR检测阳性率 92 % ,到 F1 2 代小鼠阳性率达 10 0 % ;F 活性 (2 .4 7± 1.75 ) %较正常小鼠 (14 8.18± 4 6 .98) %明显降低 (P<0 .0 1) ;F 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 12代 ,遗传性状稳定 ,并有自发出血倾向。结论 :成功建立了纯合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 B相应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参考文献

[1].郝光荣,孙伟,汤球,崔淑芳,黄立志.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培育历史与建系方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3

[2].郝光荣,孙伟,胡卫江,陈立,崔淑芳.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

[3].郝光荣,孙伟,陈立,崔淑芳,汤球.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的遗传及血液学指标检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

[4].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汤球,黄立志.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生长繁育和主要血液学指标观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

[5].车文良,贺艳,姚真真,李坚,傅继梁.基于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J].遗传学报.2002

[6].车文良.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D].第二军医大学.2002

[7].孙伟,郝光荣,崔淑芳,曹平,汤球.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的选育研究[C].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1

[8].陈立,周虹,王健民,郝光荣,卢大儒.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遗传稳定性及其临床表型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论文知识图

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结果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及正常C57BL16)...基因组PCR结果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结...采血量及采血时间对小鼠各项凝血指标...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PCR检测结果

标签:;  ;  ;  ;  ;  ;  ;  

凝血因子基因剔除小鼠论文_郝光荣,孙伟,汤球,崔淑芳,黄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