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默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默权,制度,人权,刑事诉讼,司法,义务,程序。
沉默权论文文献综述
周君晗[1](2019)在《浅谈刑诉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沉默权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默权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深化刑诉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适时确立沉默权制度有着重要的法治意义。确立沉默权制度必须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文化相结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关键词(本文来源于《渭南日报》期刊2019-11-12)
李苏雄[2](2019)在《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义务与沉默权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刑事诉讼理念的不断转变,我国刑事诉讼是否应引进沉默权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多数学者认为犯罪嫌疑人沉默权与我国的如实回答义务相互矛盾,应当引进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并取消如实回答义务。对此,应当在深入考察沉默权的历史,分析如实回答义务与沉默权二者利弊的基础之上,认识二者各自在刑事诉讼中所发挥的的优点与不足,并通过立法设计协调二者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顺生[3](2019)在《论如实供述义务与沉默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国沉默权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权保障理念的加强,在中国确立沉默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默示沉默权在中国目前是否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由于我国现实司法环境的制约和打击犯罪的现实需要,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义务",这一制度是对沉默权的直接否弃。我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加快促使犯罪嫌疑人积极履行如实供述义务的配套制度设计,推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改革,协调好如实供述义务与"默示沉默权"之间的关系,并逐渐过渡到明示沉默权的建立。(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1期)
张宁宇[4](2019)在《沉默权制度中国化研究——以程序正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默权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程序正义的充分实现。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沉默权制度在诉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减少发生刑讯的可能性、第叁人的监督、提供法律帮助、平衡诉讼结构;立足于中国司法实践,阐述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立论基础,从政策导向、立法现实和法治现状叁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建立中国本土化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7期)
申雨琪,顾兴斌[5](2019)在《论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制度及本土化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沉默权制度备受瞩目。本文从阐述沉默权的理论发展入手,而后对我国并未确立沉默权制度进行论证,并结合刑诉法修改后第15条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分析其对沉默权构建的影响。在已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无需构建沉默权制度,但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探讨如何构建本土化的沉默权制度仍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王茜[6](2019)在《沉默权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默权制度,是用于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制度,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言论自由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反映了一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程度。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英国,集大成于美国,相继在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发展和完善。世界上大部分法治发达国家都高度认可沉默权,并将沉默权制度归入本国司法体系之中,但我国迄今为止尚未确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沉默权制度的规定,存在立法体系上的固有矛盾和缺陷。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权,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原则。但是,与沉默权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陈述自由的精神内核相矛盾的“如实供述义务”的条文至今也未曾废除。当前我国存在的这一刑事诉讼立法冲突,必然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因此,如何处理好“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原则与“如实供述义务”的关系,是我国沉默权制度在引入与构建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公民权利保护意识渐趋增强,党和政府也开始高度关注人权的保障问题。另外,随着近些年来一系列刑讯逼供导致的冤假错案的曝光与平反,专家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权利保护的迫切与必要,纷纷倡议确立沉默权制度以遏制这一现象。沉默权制度不仅能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人权、还有平衡刑事诉讼结构和维护程序正义的作用。在司法改革陆续推进与深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早日实现与国际法体系接轨,确立沉默权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推进司法文明进程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首先,从沉默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概念与特征来明确沉默权制度的价值。经过对整理两大法系国家沉默权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该制度在我国构建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从理念、具体措施和保障制度叁方面针对构建我国的沉默权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有效实现其人权保障上的制度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宋文,田荣[7](2019)在《论沉默权制度对于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默权制度自其诞生以来,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证明了其不朽的价值。它对于人权保护、诉讼程序公正以及司法文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价值不容否定,因此这一制度也被许多国际公约所确定。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受到了沉默权制度的影响,特别是2012年及2018年的两次刑事诉讼法制修订,充分体现了对沉默权制度价值的接受与认可。随着中国"以法治国"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沉默权制度对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侯文月[8](2019)在《从沉默权角度探析我国的刑事司法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人权保护和刑事司法建设越发重视强调的今天,沉默权被当作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利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其在人权保障方面发挥着显着的作用。民族、国家对沉默权所持的立场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其刑事司法的制度建构和立法倾向。由此,探究我国对沉默权的规定,肯定当前刑事司法建设的方向,说明我国无需建立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反而更应当关注本土资源,在国情现状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刑事司法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建设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6期)
朱利明,王定高[9](2019)在《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立建议——以英美沉默权制度为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下,依旧是以公检法等公权力机构进行主导诉讼进程的职权模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劣势地位,这虽然有利于及时侦破案件,提高结案效率,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面对司法机关的讯问,有如实供述的义务,但如果自身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再加上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的不当,往往会对他们造成权利的受损。因此构建沉默权制度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因此在办案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口供的获取,并且以口供作为主要证据点,这也会带来沉默权在我国的难以行使。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适时将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沉默权制度,让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享有应有之权利。(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陆玉龙[10](2019)在《有限沉默权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沉默权是涉嫌刑事犯罪人防御权,人格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程序正当与文明的象征。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文明的进步,对人权问题的进一步重视,笔者就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有限沉默权制度提出理性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沉默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刑事诉讼理念的不断转变,我国刑事诉讼是否应引进沉默权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多数学者认为犯罪嫌疑人沉默权与我国的如实回答义务相互矛盾,应当引进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并取消如实回答义务。对此,应当在深入考察沉默权的历史,分析如实回答义务与沉默权二者利弊的基础之上,认识二者各自在刑事诉讼中所发挥的的优点与不足,并通过立法设计协调二者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默权论文参考文献
[1].周君晗.浅谈刑诉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沉默权制度[N].渭南日报.2019
[2].李苏雄.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义务与沉默权之探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3].王顺生.论如实供述义务与沉默权[J].法制博览.2019
[4].张宁宇.沉默权制度中国化研究——以程序正义为视角[J].理论观察.2019
[5].申雨琪,顾兴斌.论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制度及本土化构建[J].文化学刊.2019
[6].王茜.沉默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宋文,田荣.论沉默权制度对于完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启示[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侯文月.从沉默权角度探析我国的刑事司法建设[J].法制博览.2019
[9].朱利明,王定高.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立建议——以英美沉默权制度为借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陆玉龙.有限沉默权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