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链醇论文_姜贤刚,张晨,冯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链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链,多相,胶束,环己烷,褐煤,铵盐,糠醛。

直链醇论文文献综述

姜贤刚,张晨,冯莉[1](2018)在《直链醇与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褐煤中含氧官能团片段直链醇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泛函B3LYP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等与单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计算了体系的相关结构参数、电荷分布以及结合能,运用AIM理论分析了体系的电子密度拓扑。结果表明:直链醇与单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氢键,随着碳链的增长,羟基与水的结合能呈下降趋势,当链上碳原子数在4以后,结合能随着碳链的增长下降趋于平缓,最后稳定在19.0 k J/mol左右。结合能与氢键键长呈现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同时结合能与氢键的电子密度成正比关系,氢键的电子密度反映了氢键的强度。(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7期)

侯颖,张跃军[2](2018)在《直链醇、酸在几种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行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国标吊片法,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材料在几种有机溶剂表面活性行为。选用对易吸湿的盐类表面具有良好防吸湿改性修饰效果的表面活性剂,如C16-18直链烷基醇类、酸类为对象,测定其在盐不溶的溶剂环己烷、甲苯、氯仿(叁氯甲烷)中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变化规律及其与温度和溶剂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醇、酸能使这叁种有机溶剂表面张力显着降低,均存在临界胶束浓度点,是这叁种有机溶剂的表面活性剂。其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程度不仅与表面活性剂、溶剂的结构与极性有关,而且明显受温度影响。由此,所得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与溶剂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其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均可作为吸湿性盐表面改性工艺及机理研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林明穗,黄雅丽,崔国星,赵炎,苏志忠[3](2018)在《直链醇与酯类混合热力学性质及分子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nton Paar DMA 4500M数字密度计测定正丙醇-叁乙酸甘油酯、正丁醇-叁乙酸甘油酯以及正丁醇-乙酸丁酯二元混合体系在常压、温度为(293.15~328.15K)下的密度.利用该实验密度计算直链醇与酯类在不同温度(293.15~328.15K)下混合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利用R-K多项式方程对混合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与组分浓度关系进行关联.结果发现,不同浓度下正丙醇-叁乙酸甘油酯、正丁醇-叁乙酸甘油酯以及正丁醇-乙酸丁酯二元混合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均呈正偏差,且正偏差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研究表明,极性有机混合体系分子间存在互缔合与自缔合的相互竞争,碳链与支链增加使得分子空间阻隔作用和溶质溶剂化效应增强。(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振东,李春虎,徐国强,牟新东[4](2018)在《Ir-N@C催化剂在选择性制备直链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出在活性炭中掺杂N元素的催化剂载体,并用原位还原法将过渡金属Ir负载到催化剂载体上,然后经过氧化处理制备出金属颗粒较小且分散均匀的N掺杂活性炭负载型Ir催化剂(Ir-N@C)。Ir-N@C多相催化剂在以乙醇与正戊醇制备直链醇(正庚醇)的应用中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通过对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条件的优化,交叉缩合产物直链醇(正庚醇)与支链醇(2-乙基-戊醇)的比例可以达到6.0∶1.0,乙醇的单程转化率达到45.9%。Ir-N@C催化剂在循环实验中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及循环使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李志莹,蒋平平,黄元旦,刘左悦,李晓婷[5](2016)在《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_(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相催化剂钛酸四丁酯,以六氢苯酐和C_(10)直链醇癸醇为原料,进行酯化得到高纯度的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癸酯(DIDCH)。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2.8:1,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00℃,催化剂用量为六氢苯酐质量的1.5%。产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酯化率可达到99.48%。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DIDCH结构及纯度进行表征,将DIDCH作为增塑剂应用在聚氯乙烯(PVC)中。结果表明,使用DIDCH增塑的PVC试样,热老化试验试样变黄时间为60 rain,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8.91℃,具有优异的增塑性能及热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6年02期)

刘宗辉[6](2016)在《纳米金属催化糠醛和直链醇的氧化缩合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发展生物质利用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糠醛作为一种生物质衍生的常见平台化合物,可以通过加氢、氧化、酯化、还原胺化等反应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因此,开展糠醛催化转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中,以纳米金属为催化剂,主要研究了糠醛经氧化缩合、氧化酯化与氧化缩合-加氢合成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反应过程。首先,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纳米金固体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糠醛和正丙醇或甲醇的氧化反应。研究发现,在分子氧存在下,糠醛和正丙醇间主要发生氧化缩合反应,而糠醛与甲醇之间则主要发生氧化酯化反应;例如,以Au/FH(Fe_xO_y-HAP)为催化剂,以K_2CO_3为助剂,以O_2为氧化剂,140℃反应4h以后,在“糠醛-正丙醇-O_2”体系当中,糠醛的转化率为94%,主产物2-甲基-3-(2-呋喃基)丙烯醛的选择性高达97%;在“糠醛-甲醇-O_2”体系中,糠醛的转化率为93%,糠酸甲酯的选择性为99%。进而,对Au/FH催化剂做了5次的循环实验,发现目标产物的收率均在90%以上,说明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催化剂进行XRD、TEM、BET、TPD等表征测试,对反应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其次,考察了不同纳米金催化剂催化糠醛和乙醇之间的反应情况,结果发现,以Au/Al_2O_3为催化剂,以K_2CO_3为助剂,以O_2为氧化剂,140℃反应4h以后,糠醛和乙醇也能反生氧化缩合反应,糠醛转化率为94%,3-(2-呋喃基)丙烯醛的选择性为75%;另外,还对不同助剂,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于总结催化反应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糠醛与乙醇发生氧化缩合的反应机理。最后,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负载的纳米铂固体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SEM、TPD、UV-vis等表征测试,进而将它们运用到糠醛和脂肪醇的氧化缩合-加氢反应中。研究发现,以糠醛为底物,以Pt/FH为催化剂,以K_2CO_3为助剂,使用O_2为氧源,在140℃下反应4h,在乙醇中,糠醛的转化率为93%,3-(2-呋喃基)丙烯醛的选择性为67%;在正丙醇中,糠醛的转化率为90%,2-甲基-3-(2-呋喃基)丙烯醛的选择性为90%。另一方面,待氧化缩合的反应结束之后,将正丙醇中的反应混合物一并转移至加氢反应釜当中通入5.0 MPa氢气,于220℃下反应4h时,发现氧化缩合的反应产物2-甲基-3-(2-呋喃基)丙烯醛加氢过程的转化率为87%,主产物2-甲基-3-(2-呋喃基)丙醇选择性为73%。这些结果表明了纳米金属铂粒子不仅可以催化糠醛和脂肪醇的氧化缩合反应过程,还可以催化缩合产物的进一步加氢反应。通过对反应现象和对照实验的详细研究,提出了糠醛和脂肪醇间发生氧化缩合及催化加氢过程的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6-02-01)

邱学青,冯雪敏,杨东杰,李荣[7](2015)在《直链醇对木质素磺酸钠的聚集态和吸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了直链醇对木质素磺酸盐(简称木钠,SL)表面物化性能的增效机理.采用zeta电位仪、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直链醇对木钠聚集态的影响,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原子力显微镜和频率-耗散联用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醇对木钠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醇通过与木钠聚集体相互作用,促使包裹在木钠内部的羧基不断裸露出来,增加其在水溶液中的负电性,降低木钠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程度,碳原子数较大的醇类效果更明显.直链醇使木钠在固体表面吸附膜的吸附构型由刚性、致密逐渐转变为松散、伸展.单纯木钠的吸附构型是以阳离子-π作用力为主的mushroom型,直链醇则使其转变为以静电作用力为主的高分子刷,从而显着增加木钠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且使吸附膜更均匀和光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兴江,赵万莹,袁瑞丽,于明明,李占先[8](2012)在《比色法检测低级直链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关用比色法检测金属离子或阴离子的报道较多,然而鲜有用比色法检测溶剂的有关报道。本文以7-乙酰氨基-4-甲基-1,8-萘啶-2-醛和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能用比色法检测低级直链醇的化合物D。(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吴毅清,林功师,付凤富[9](2011)在《不同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烧时粒子态糖类化合物和直链醇的放出系数和化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的有机物质,对讨论环境中有机碳来源和迁移路径非常有说服力,同时也是探寻大气气溶胶来源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气溶胶中糖类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对气溶胶的源解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不同化石燃料和生物质,详细研究了不同起源粒子态糖类化合物和直链醇的放出系数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糖(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期刊2011-09-21)

王晓钟,吕晓梅,陈德贵,马莉[10](2008)在《直链醇的加入对BMS干凝胶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室温合成双介孔二氧化硅(BMS)干凝胶时,加入直链醇对其合成及结构的影响。采用 XRD、SEM、 TEM 和低温 N_2吸附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直链醇分子的引入,不仅会影响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尺寸,而且影响正硅酸乙酯水解与缩合反应的相对速率,进而影响所形成的表面活性剂-二氧化硅初级颗粒的尺寸和它们的堆积方式,并最终影响所形成 BMS 材料的形貌及其结构性质。伴随直链醇浓度的增加,合成产物将由最初形成的 BMS 凝胶经过一个黏稠的中间态而最终转化为一种迅速形成的沉淀。而且,适合于 BMS 干凝胶形成的直链醇浓度范围也随其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明显变窄。当直链醇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由1增加至5 时,所制备 BMS 干凝胶中骨架介孔和织构介孔的孔径可分别由2.5 nm 增加至3 nm 和由18.0 nm 增加至39.1(本文来源于《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期刊2008-11-01)

直链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国标吊片法,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材料在几种有机溶剂表面活性行为。选用对易吸湿的盐类表面具有良好防吸湿改性修饰效果的表面活性剂,如C16-18直链烷基醇类、酸类为对象,测定其在盐不溶的溶剂环己烷、甲苯、氯仿(叁氯甲烷)中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变化规律及其与温度和溶剂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醇、酸能使这叁种有机溶剂表面张力显着降低,均存在临界胶束浓度点,是这叁种有机溶剂的表面活性剂。其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程度不仅与表面活性剂、溶剂的结构与极性有关,而且明显受温度影响。由此,所得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与溶剂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其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均可作为吸湿性盐表面改性工艺及机理研究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链醇论文参考文献

[1].姜贤刚,张晨,冯莉.直链醇与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2].侯颖,张跃军.直链醇、酸在几种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行为及应用[J].当代化工.2018

[3].林明穗,黄雅丽,崔国星,赵炎,苏志忠.直链醇与酯类混合热力学性质及分子的相互作用[J].叁明学院学报.2018

[4].王振东,李春虎,徐国强,牟新东.Ir-N@C催化剂在选择性制备直链醇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18

[5].李志莹,蒋平平,黄元旦,刘左悦,李晓婷.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_(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J].中国塑料.2016

[6].刘宗辉.纳米金属催化糠醛和直链醇的氧化缩合反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

[7].邱学青,冯雪敏,杨东杰,李荣.直链醇对木质素磺酸钠的聚集态和吸附特性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15

[8].刘兴江,赵万莹,袁瑞丽,于明明,李占先.比色法检测低级直链醇[C].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9].吴毅清,林功师,付凤富.不同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烧时粒子态糖类化合物和直链醇的放出系数和化学特性研究[C].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2011

[10].王晓钟,吕晓梅,陈德贵,马莉.直链醇的加入对BMS干凝胶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C].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2008

论文知识图

葛根淀粉膜X–射线衍射图在碳酸二乙酯与苯乙醇酯交换反...直链醇光氧化速率常数与CH2个数关...流动相中不同直链醇对手性化合...不同直链醇存在下β-CD/NAB体系...IBILs+醇体系的UCST值与直链醇...

标签:;  ;  ;  ;  ;  ;  ;  

直链醇论文_姜贤刚,张晨,冯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