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缝孔论文_何映颉,张廷山,杨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狭缝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狭缝,甲烷,化学平衡,蒙特,卡罗,氧化碳,水煤气。

狭缝孔论文文献综述

何映颉,张廷山,杨洋[1](2016)在《平行狭缝孔吸附页岩气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在资源需求量巨大的今天,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备受关注~([1-3])。页岩气是指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混合物,吸附作用是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机理之一~([4-5])。国内外学者对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等因素对页岩气吸附规律的影响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6-8]),对石墨模型表征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对页岩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吸附机理~([9-14]),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证实了用石墨模型模拟页岩储层纳米孔(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52: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6-10-15)

熊健,刘向君,梁利喜[2](2016)在《甲烷在蒙脱石狭缝孔中吸附行为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甲烷在蒙脱石中的吸附行为,构建了蒙脱石狭缝孔模型,讨论了不同孔径、温度、含水量和组成对甲烷在蒙脱石中吸附行为的影响,揭示了甲烷在蒙脱石中微观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平均等量吸附热随着孔径增大而下降,且小于42kJ/mol,说明甲烷在蒙脱石中吸附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增大或孔径减小,甲烷在孔中吸附逐渐由能量较高吸附位向能量较低吸附位转移,造成甲烷吸附量增加;蒙脱石微孔中,甲烷吸附量随着孔径增大而增大,而中孔中,随着孔径增大而减小;甲烷分子在蒙脱石孔中吸附气量所占比例随着压力增大或孔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当孔径大于6nm时,蒙脱石孔中以游离气为主;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等量吸附热减小,甲烷在孔中的吸附逐渐由能量较低吸附位向能量较高吸附位转移,造成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水分子在蒙脱石孔中受到范德华力和静电能共同作用使其以定向方式堆积在孔壁表面,且水分子占据了甲烷分子吸附位和吸附空间,造成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多元组成竞争吸附中,蒙脱石对气体吸附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氮气或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造成甲烷在气相中摩尔分数降低、甲烷吸附位的变化以及甲烷吸附空间减小,叁者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王凤霞[3](2013)在《基于液体准晶模型的纳米狭缝孔内吸附特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限制在几个分子直径的纳米空间内的液体分子,表现出与主流体不同的物理性质。如何更好的理解尺寸效应及纳米孔内液体分子的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纳米孔内液体分子的吸附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使用时对吸附剂的选择,有助于拓宽吸附剂的应用范围,且对吸附剂的脱附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了解微观的吸附机理和限制空间内液体分布对吸附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关吸附现象的研究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仍是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经典的热力学理论只能对液体吸附平衡特性作近似的研究,很多研究人员就试图从微观的分子相互作用势能来研究。由于孔壁的引入,液体分子不仅受到周围液体分子对其的束缚,而且还受到孔壁对其的束缚。液体分子受到多重的影响,会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自由状态下的液体分子的现象,如吸附在孔壁上,在孔内分层、气液转变、液液转变等现象。但目前对液体吸附在纳米孔内的研究,大都采用的方法如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的子模拟、密度泛函理论以及由Donohue等拓展的格子理论,应用的关键是准确确定微观分子间作用势。虽然分子模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其算法较为复杂,并且这些方法对于液体分子吸附于纳米孔内,到底是如何排列的,并没有明确指出,且大都研究的是气体的吸附。对各种吸附剂的吸附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不少,但是真正从分子层面用解析的方法研究吸附机理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首先,从微观角度提出了液体分子的准晶模型,利用L-J势能函数和Stockmayer势能函数来表示非极性和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液体分子受周围其他液体分子的束缚势能表达式,并用推导出的汽化热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几种常见的物质在沸点时的汽化热,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说明液体准晶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利用L-J势能函数、Stcokmayer势能函数及10-4-3势能函数,结合液体在狭缝孔内的准晶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液体分子受到的总的束缚势能,讨论了液体分子在狭缝孔内的势场,结果表明,和现有的结论较为相符,说明纳米狭缝孔内的液体准晶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从微观计算所得的数据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最后,提出了纳米狭缝孔内单层饱和吸附和双层饱和吸附的模型,并对两种代表性物质的单层吸附及双层吸附的吸附热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现有的实验事实理论较为相符。本工作为吸附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为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吴志强,刘志平[4](2009)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模拟CO/H_2在碳纳米狭缝孔内的吸附和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GCMC)方法研究了CO/H2在碳纳米狭缝孔中的吸附和分离。H2和CO均采用单点Lennard-Jones(LJ)模型,孔壁作用势则用Steele10-4-3模型描述。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物中H2的吸附量高于与其分压相同压力下纯H2的吸附量,而CO则与之相反。通过不同孔宽下的模拟,得到吸附分离的最佳孔宽为0.74nm,此时H2和CO的吸附量分别为2.0和12.9mmol/g,CO对H2的平衡分离因子达到6.5(温度为300K,压力为1.0MPa,等物质的量混合气体)。此外,还详细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混合气体组成对吸附量和平衡分离因子的影响,发现平衡分离因子随压力降低而提高,而低压下尤其明显,0.03MPa时平衡分离因子可超过9.0。随温度升高,平衡分离因子近乎线性下降;而随着体相混合气体中H2组成的增加,平衡分离因子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程礼盛,曹达鹏[5](2008)在《刚柔两嵌段共聚物在纳米狭缝孔中的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两嵌段共聚物由于不相容嵌段间的微相分离特性和刚性嵌段的空间取向作用,其自组装得到广泛关注。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刚柔两嵌段共聚物在纳米狭缝孔中的自组装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一定浓度下(大于自组装临界浓度),分子在狭缝孔中会自组装形成层状薄膜结构。当浓度增大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彭璇[6](2007)在《狭缝孔内水煤气变换反应平衡的蒙特卡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蒙特卡罗(RCMC)方法模拟了狭缝孔内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模拟中,CO和H2描述成球形LJ分子,H2O和CO2的分子势能分别采用TIP4P和EPM2模型计算。孔壁分子与LJ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teele的10-4-3模型计算。采用经典热力学方法得到主体相的平衡组成,并与RCMC的计算结果比较。两者的一致表明可以通过RCMC方法来计算预测狭缝孔内的化学平衡组成。进一步探讨了压力、温度、孔宽以及进料气摩尔组成等因素对孔内化学平衡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孔内H2摩尔分数低于主体相,但是在压力为1MPa、温度723·15K、孔宽H=3·652nm和进料水汽比n(H2O)∶n(CO)=1∶1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孔内H2产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彭璇,汪文川[7](2006)在《狭缝孔内甲烷蒸汽重整化学平衡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狭缝孔内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化学平衡.模拟中将CH4,CO和H2均描述成球形LJ分子,H2O和CO2分子的势能分别采用TIP4P和EMP2模型计算.狭缝孔壁与LJ点位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teele的10-4-3模型计算.由于没有狭缝孔内该反应的实验数据,因此比较了用经典热力学预测与RCMC方法得到的主体相平衡组成.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采用RCMC方法预测孔内的化学平衡是可靠的.讨论了其它工艺条件对孔内化学平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王淑梅,高光华,于养信,王晓琳[8](2005)在《氮气和氧气在膜表面和狭缝孔内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巨正则系综的Monte Carlo方法(GCMC)模拟常温(T=303 K)下,氮气和氧气在具有狭缝状膜孔的碳膜内的吸附.气体分子之间、气体分子与膜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均采用Sh ifted-Lennard-Jones势能模型.研究了303 K和10 MPa下,不同膜厚度和膜孔宽度时氧气在膜面和膜孔内的密度分布以及303 K和压力从1 MPa到10 MPa变化时,氮气和氧气在狭缝膜孔内超额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膜孔端口效应显着,膜厚和膜孔宽度对孔内吸附影响较大,而膜构型对膜面吸附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王淑梅,于养信,高光华[9](2004)在《气体在碳膜狭缝孔内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中,采用富氧空气代替燃烧系统的普通空气,可以起到提高火焰温度、增强机械动力和减少总排烟量等多重节能效果。国外试验证实:将25.3%氧浓度的富氧空气用于玻璃熔化作业,于1480℃下可节约能耗26.8%。正是由于富氧化燃烧过程显着的节能效果,使工业化富氧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空气分离领域内竞相开发的重点之一。业已证实:(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4-11-01)

狭缝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甲烷在蒙脱石中的吸附行为,构建了蒙脱石狭缝孔模型,讨论了不同孔径、温度、含水量和组成对甲烷在蒙脱石中吸附行为的影响,揭示了甲烷在蒙脱石中微观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平均等量吸附热随着孔径增大而下降,且小于42kJ/mol,说明甲烷在蒙脱石中吸附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增大或孔径减小,甲烷在孔中吸附逐渐由能量较高吸附位向能量较低吸附位转移,造成甲烷吸附量增加;蒙脱石微孔中,甲烷吸附量随着孔径增大而增大,而中孔中,随着孔径增大而减小;甲烷分子在蒙脱石孔中吸附气量所占比例随着压力增大或孔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当孔径大于6nm时,蒙脱石孔中以游离气为主;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等量吸附热减小,甲烷在孔中的吸附逐渐由能量较低吸附位向能量较高吸附位转移,造成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水分子在蒙脱石孔中受到范德华力和静电能共同作用使其以定向方式堆积在孔壁表面,且水分子占据了甲烷分子吸附位和吸附空间,造成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多元组成竞争吸附中,蒙脱石对气体吸附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氮气或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造成甲烷在气相中摩尔分数降低、甲烷吸附位的变化以及甲烷吸附空间减小,叁者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蒙脱石对甲烷吸附能力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狭缝孔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映颉,张廷山,杨洋.平行狭缝孔吸附页岩气的分子模拟[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52: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2016

[2].熊健,刘向君,梁利喜.甲烷在蒙脱石狭缝孔中吸附行为的分子模拟[J].石油学报.2016

[3].王凤霞.基于液体准晶模型的纳米狭缝孔内吸附特性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吴志强,刘志平.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模拟CO/H_2在碳纳米狭缝孔内的吸附和分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程礼盛,曹达鹏.刚柔两嵌段共聚物在纳米狭缝孔中的自组装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2008

[6].彭璇.狭缝孔内水煤气变换反应平衡的蒙特卡罗模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彭璇,汪文川.狭缝孔内甲烷蒸汽重整化学平衡的分子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

[8].王淑梅,高光华,于养信,王晓琳.氮气和氧气在膜表面和狭缝孔内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

[9].王淑梅,于养信,高光华.气体在碳膜狭缝孔内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C].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4

论文知识图

成像实验简图一4附加表面孔结构后的右栅能量透射谱"...锥形结构的狭缝孔毛细凝聚现象...平行板结构的狭缝孔毛细凝聚现...°C炭化前后CAs的吸脱附等温线(a...=0.06μm时的透射谱及光场分布

标签:;  ;  ;  ;  ;  ;  ;  

狭缝孔论文_何映颉,张廷山,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