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频率传递论文_杨文哲,杨宏雷,王学运,张升康,赵环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频率传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间,频率,光纤,自由空间,阿伦,双向,计量局。

时间频率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哲,杨宏雷,王学运,张升康,赵环[1](2019)在《高精度光纤时间频率一体化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各工程应用领域对于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的需求,降低系统复杂度,保障大规模光纤时频传递网络的顺利建设,该文提出基于伪码调制技术的光纤时间频率一体化传递方法,设计并搭建了光纤时间频率一体化传递系统,完成了光纤单向和双向时频一体化传递。在单向时频传递试验中,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于系统传输时延的影响;在双向时频传递试验中,实现了时间频率的高精度传递,系统附加时间传递抖动为0.28 ps/s,0.82 ps/1000 s,附加频率传递不稳定度为4.94×10~(–13)/s, 6.39×10~(–17)/40000 s。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时间、频率一体化高精度同步,且系统附加时间传递抖动优于目前各光纤时间同步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韩凯[2](2019)在《基于光纤的频率传递及远程时间频率溯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业对时间频率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将高基准的时间频率信号进行高精度、高稳定度的传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视。基于近些年光纤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纤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光纤可以高精度、高稳定度的传递时间频率信号。本文将按照叁部分研究光纤在时间频率传递中的研究和应用,第一部分为光纤单向频率传递,将原子钟生成的5 MHz或10 MHz频率信号进行低成本、高稳定的传递,并对光纤单向频率传递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第二部分为光纤双向时间实时传递,基于当前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现状,研发实时比对软件进行实时双向时间传递。第叁部分为光纤远程时间频率溯源,基于光纤双向时间实时传递的基础上,将本地时间源高精度溯源至国家最高基准时间。文章的将按照以下四部分展开阐述:第一、介绍了时间频率以及时间频率传递的相关知识背景,介绍了光纤在时间频率领域中的应用。根据国内外光纤在时频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提出本文研究重点和预实现效果。第二、由于当前光纤单向频率传递技术高昂成本或传递稳定度低,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在低成本下将国家最高时间基准UTC(NIM)的频率信号通过100 km光纤上进行光纤单向频率传递,频率经过传递后频率稳定度为2.07×10-13/s和1.7×10-13/d。同时还对光纤单向频率传递系统中,由设备、光纤距离和温度对频率产生的干扰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第叁、根据当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 of Metrology,NIM)双向时间传递系统现状,研发了双向实时比对软件。实时比对软件实现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数据实时处理和可视化,同时还增加了对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系统运行监测。通过将实时软件处理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实时比对软件处理数据的性能。通过共钟下将实时软件处理的数据和GNSS(Global Navigation Site System)共视比对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具有精确、稳定的传递性能。第四、基于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高精度、高稳定优点,设计和实现了光纤远程时间溯源。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结果通过PID驯服算法对待驯服时间源进行驯服,最后得到时差上下浮动1.5 ns以内和频率稳定度为1×10-16左右的溯源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尹怡辉,林岗[3](2018)在《基于射频光子技术的时间频率传递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时间频率方法难以满足未来高精度时频传递需求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射频光子技术的时间频率传递系统。分析了链路噪声、光纤色散、非线性以及环境温度波动对频率信号光纤传递链路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开环的射频光子链路会恶化所传递频率信号的长期稳定度,而采用校准信号主动反馈的闭环传递方式比开环链路的阿伦标准偏差提高了一个量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张海峰,邓华荣,龙明亮,程志恩,张忠萍[4](2019)在《基于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的多望远镜激光测距时间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台望远镜同时进行信号接收可有效增加激光回波数,提升目标激光信号探测能力。多望远镜接收测量系统间的时间同步精度,直接影响测量数据误差。为此,提出了光纤时间频率传递在多望远镜测量系统中的时间频率同步方法,并测试了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系统的装置性能,其时间同步精度达62ps,变化率每天约为4ps,满足卫星激光测量要求。基于双望远镜信号接收激光测距系统及光纤时间频率传递装置,开展了单望远镜激光发射、双望远镜信号接收的卫星激光观测实验。与卫星精密轨道相比,双望远镜联合获得的卫星距离测量外符误差小于6cm,可应用于卫星精密定轨。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在多望远镜信号接收激光测距应用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侯冬,张大年,孙富宇,田杰,陈诗军[5](2018)在《高精度自由空间时间与频率传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由空间信道实现时间与频率信号的传递,可以有效克服现有光纤时频传递技术依赖于光纤网的问题。报告了电子科技大学在自由空间时间频率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提出了基于主动相位补偿法的连续激光自由空间频率传递技术,利用该技术完成了100m室外频率传递实验,在5ks内所传递频率信号的时延抖动标准差为490fs;其次提出了基于被动相位补偿法的光梳频率自由空间传递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完成了52m室外频率传递实验,在5ks内所传递频率信号的时延抖动标准差为280fs;最后提出了基于往返时间时延补偿法的自由空间时间传递技术,利用该技术进行了室外120m时间传递同步实验,在16ks内所传递时间信号的绝对时延差为300ps,其时间传递稳定度优于20ps。(本文来源于《时间频率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伟[6](2017)在《设备时延对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方便快捷的验证地面站间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的准确度,是TWSTFT网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叁站闭合差的方法,依托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双向比对网,分别开展了西安-喀什链路、西安-叁亚链路以及喀什-叁亚链路基于中星12号卫星的TWSTFT试验。通过前两条链路的双向结果,间接得到第叁条链路的双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8)

陈杭杭,史玉成[7](2017)在《中国计量院首次实现欧亚链路北斗时间频率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陈杭杭 记者史玉成)记者8月2日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该院在国际计量局(BIPM)支持下开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超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制的北斗时间频率传递装置,完成了北斗时间传递链(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7-08-03)

武文俊,张虹,广伟,张继海,董绍武[8](2017)在《利用AM22进行国际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利用俄罗斯AM22卫星重新开通了已停止两年六个月的欧亚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链路。为降低该时间传递链路的不确定度,利用国际权度局的GPS移动校准站对其进行了直接校准,使其总不确定度达到了1.5 ns。选取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国际卫星双向比对数据对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M22通信卫星实现的欧亚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1 d内的频率相对不确定度和时间不确定度分别可以达到10-15和1 ns。(本文来源于《时间频率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瞿海燕,潘慧玲,刘芙蓉,黄鸾鸾[9](2017)在《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研究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时间频率传递和同步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深空探测、现代高科技装备和系统中,时间的精确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光纤的时间频率传递成为未来高精度地面时间同步网络的主要发展趋势。该研究以INSPEC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对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时间频率科研工作者、决策者以及我国时间频率系统的发展、创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观察》期刊2017年03期)

钟晨[10](2017)在《一种基于时间和频率传递的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搭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装置(BDS)上可以计算出卫星和地面主时钟之间的时钟误差。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观测方法 ,因为大多数的系统误差,如轨道误差、位置误差、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双向伪距差分消除。另一种方法 ,多卫星精密定轨(MPOD)方法 ,可以用于估计卫星时钟误差。本文通过MPOD时钟估计的比较,论述了基于时间和频率传递的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如卫星钟差预报、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轨道卫星时钟的性能评价等。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卫星时钟的预测精度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要高于多卫星精密定轨(MPOD)。国际GNSS服务分析中心(IGS ACS)通过连续五周的比较,发现北斗时间(BDT)和全球定位系统时间(GPST)两者的参考时间差可以在几十纳秒级内实现。因为MPOD时钟预算精度不够高,TWSTFT时钟误差可以在104秒间隔内获得更精确的卫星时钟的性能评估。通过BDS与GPS卫星时钟的性能比较,我们发现在10~3秒的时间间隔内BDS时钟稳定性约10~(-12),其类似于GPS IIR。(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7年05期)

时间频率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业对时间频率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将高基准的时间频率信号进行高精度、高稳定度的传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视。基于近些年光纤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纤技术在时间频率领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光纤可以高精度、高稳定度的传递时间频率信号。本文将按照叁部分研究光纤在时间频率传递中的研究和应用,第一部分为光纤单向频率传递,将原子钟生成的5 MHz或10 MHz频率信号进行低成本、高稳定的传递,并对光纤单向频率传递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第二部分为光纤双向时间实时传递,基于当前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现状,研发实时比对软件进行实时双向时间传递。第叁部分为光纤远程时间频率溯源,基于光纤双向时间实时传递的基础上,将本地时间源高精度溯源至国家最高基准时间。文章的将按照以下四部分展开阐述:第一、介绍了时间频率以及时间频率传递的相关知识背景,介绍了光纤在时间频率领域中的应用。根据国内外光纤在时频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提出本文研究重点和预实现效果。第二、由于当前光纤单向频率传递技术高昂成本或传递稳定度低,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在低成本下将国家最高时间基准UTC(NIM)的频率信号通过100 km光纤上进行光纤单向频率传递,频率经过传递后频率稳定度为2.07×10-13/s和1.7×10-13/d。同时还对光纤单向频率传递系统中,由设备、光纤距离和温度对频率产生的干扰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第叁、根据当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 of Metrology,NIM)双向时间传递系统现状,研发了双向实时比对软件。实时比对软件实现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数据实时处理和可视化,同时还增加了对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系统运行监测。通过将实时软件处理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实时比对软件处理数据的性能。通过共钟下将实时软件处理的数据和GNSS(Global Navigation Site System)共视比对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具有精确、稳定的传递性能。第四、基于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高精度、高稳定优点,设计和实现了光纤远程时间溯源。将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结果通过PID驯服算法对待驯服时间源进行驯服,最后得到时差上下浮动1.5 ns以内和频率稳定度为1×10-16左右的溯源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频率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哲,杨宏雷,王学运,张升康,赵环.高精度光纤时间频率一体化传递[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韩凯.基于光纤的频率传递及远程时间频率溯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尹怡辉,林岗.基于射频光子技术的时间频率传递系统设计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18

[4].张海峰,邓华荣,龙明亮,程志恩,张忠萍.基于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的多望远镜激光测距时间同步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5].侯冬,张大年,孙富宇,田杰,陈诗军.高精度自由空间时间与频率传递研究[J].时间频率学报.2018

[6].王伟.设备时延对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结果的影响[C].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7].陈杭杭,史玉成.中国计量院首次实现欧亚链路北斗时间频率传递[N].中国质量报.2017

[8].武文俊,张虹,广伟,张继海,董绍武.利用AM22进行国际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J].时间频率学报.2017

[9].瞿海燕,潘慧玲,刘芙蓉,黄鸾鸾.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研究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观察.2017

[10].钟晨.一种基于时间和频率传递的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7

论文知识图

传递函数‘(s)的bod5.26 四个时频实验室地理位置分布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带有下变频器的单通道SATRE设计框图模型对流层延迟随频率的变化图模型总电子含量示意图

标签:;  ;  ;  ;  ;  ;  ;  

时间频率传递论文_杨文哲,杨宏雷,王学运,张升康,赵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