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流叶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制动工况,反水泵工况
分流叶片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凤,瞿晔飞,贾静,蔡海坤[1](2019)在《带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特殊工况内部流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建立的水力模型并结合该模型试验报告,采用SSTk-ω模型计算带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7.5°导叶开度下零流量工况附近的制动工况和反水泵工况,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其内部流场压力分布、速度流线分布及径向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可以很好地模拟分析带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的内部流场特性;制动工况下的流态很差,涡结构充满整个流道引起水流拥堵且成不对称分布;反水泵工况导叶和转轮出现了严重的流动分离,水流在叶片中上游发生冲击;分流叶片的存在减小了负压区域,降低了汽蚀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水轮机内部水流流动更加平稳;带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的径向力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与转轮叶片数强关联,峰谷值个数与叶片数相对应.(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韩落乐,王定标,王光辉,彭旭[2](2019)在《叶片数和分流叶片长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离心式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工程软件对叶轮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内部流场的基础上,探究叶片数和分流叶片长度对离心式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叶片数过多会使叶轮流动摩擦损失增加,从而降低等熵效率。叶片数过少,容易造成叶片载荷增加,从而缩短叶轮寿命。分流叶片过长或者过短均会使叶轮流场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其等熵效率降低。最终得出结论:叶轮的最佳叶片数为7对叶片,叶轮最佳分流叶片长度为长叶片的0.813倍,此时,压气机增压比为3.81,等熵效率为66.82%。(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9期)
赵伟国,咸丽霞,赵国寿,潘绪伟[3](2019)在《分流叶片对离心泵空化性能影响的数值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分流叶片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无分流叶片及4种具有相同分流叶片进口直径、不同偏置度的叶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分流叶片方案可使扬程提高10.81%~19.97%,分流叶片可使效率在小流量工况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加分流叶片方案的流道内气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空泡的体积变小,表明分流叶片可以抑制空泡的生长,分流叶片不同的偏置角度对空泡的抑制程度不同,偏置角度为6°时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加分流叶片方案的流道内流动更加稳定,分流叶片有效阻止了长叶片背面上流体的分离和脱流,改善了流道内的流线分布,当分流叶片偏置角度为6°时,叶轮流道内流线分布更均匀,出口的漩涡较小.(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肖云峰,马壮,李爱琴,冷雪,聂帅[4](2019)在《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气动噪声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采用Icem建立网格模型,针对分流叶片与直流叶片进行气动噪声分析,运用Fluent中Detached Eddy Simulation与Broadband模块仿真,得到分流叶片与直流叶片的近场声源及噪声级区别,分析分流叶片与直流叶片内部噪声产生机理区别,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3期)
王延忠,齐荣华[5](2019)在《带分流叶片叶轮的气动阻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涡轮轴发动机离心叶轮分流叶片周向位置对其气动阻尼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涡轮轴发动机叶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气动激振力作用下的谐响应分析,确定叶轮叶片在特定频率内的振动形式。建立基于叶轮结构的气动阻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并分析分流叶片在不同周向位置时的叶轮气动阻尼。计算结果表明:计算获得的气动阻尼和机械阻尼量级相同,在特定分析中不能忽略。分流叶片周向位置对叶轮气动阻尼有显着影响。分流叶片不偏置时气动阻尼最小,可以通过偏置分流叶片的方法提升叶轮的气动弹性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王恒[6](2019)在《分流叶片几何参数对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比转速离心泵的显着特点是流量小、扬程高,被广泛应用于与流体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它的结构特点是流道狭长且窄,出口宽度小,造成水力损失较大,圆盘摩擦损失较为严重,导致其运行效率偏低,甚至会使机组产生振动和噪声,内部流动不稳定。如何提高低比转速离心泵的各项性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某低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比转速n_s=32,叶片数为6。第一部分,在小流量工况下,针对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离心泵外特性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改变模型参数β*、β_1、A_1、β_2的取值,分析4个参数的取值对离心泵外特性计算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采用分流叶片设计法,主要研究分流叶片几何参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首先,确定叶轮的叶片数,分别有3+3、4+4、5+5(长叶片数+分流叶片数)叁种方案,计算叁种方案离心泵的外特性,对比计算结果,最终确定叶片数为5+5;分析分流叶片进口直径D_(in)、分流叶片出口厚度L_(out)及位置调节系数K_i叁个不同参数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原型泵和优选离心泵分别进行定常与非定常计算。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小流量工况下,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离心泵的外特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有较大误差。因此,通过调整模型参数β*、β_1、A_1、β_2的取值,缩小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和控制变量法设计不同参数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参数A_1对离心泵扬程的计算影响最大,并且当A_1取初始值的1.5倍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接近;参数β_1对离心泵扬程及效率的计算影响较大,当β_1取初始值的2倍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接近;参数β_2、β*对离心泵扬程和效率的计算影响最小。(2)在设计工况下,研究分流叶片几何参数对低比转速离心泵外特性的影响。对比外特性结果发现,最优方案为n_(22),其中D_(in)=232.5mm,L_(out)=5mm,K_i=0.97,离心泵的效率最高,η=48.69%,相比原模型泵计算得到的效率提高了2.2%,扬程为4.761m,满足设计要求。(3)在设计工况下,对原型泵和27种分流叶片离心泵进行定常模拟,结果表明:进口直径为201.5mm,出口厚度L_(out)=5mm,叶轮进口处低压区域范围最小;叶轮流道出口与蜗壳隔舌对应位置的湍动能最大,随着分流叶片进口直径增加,该位置湍动能越来越小,随着位置调节系数K_i增加,该位置湍动能增大,湍流脉动明显;相邻叶片均有漩涡产生,原型泵叶轮上的漩涡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而分流叶片叶轮上的漩涡主要集中在工作面。(4)在设计工况下,对原型泵和优选分流叶片离心泵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离叶片离心泵叶轮及蜗壳内部各个监测点的最大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小于原型泵对应的各个监测点最大压力脉动幅值;相比原型泵,分流叶片离心泵叶轮进口的低压分布范围更小,同时,分流叶片离心泵叶轮进出口压力比原型泵小,分流叶片叶轮流道内漩涡区分布范围比原型叶轮流道内漩涡区的分布范围小,减小叶轮内能量损失,改善流道内的流线,优化流场结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柳光茂,席俭,陈海波,张岩,侯剑锋[7](2019)在《具有分流和悬臂叶片尾导的轴流血泵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终末期心衰患者对左心辅助泵辅助人体血液循环的要求,设计以3 L/min流量、100 mm Hg压升为设计点,流量范围为2~7 L/min的微型可植入轴流血泵。该血泵采用纺锤形的转子叶轮结构以及带分流叶片、悬臂叶片的尾导结构,以使血泵在较宽的压力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溶血和抗血栓特性。本文用数值模拟及粒子成像测速(PIV)的方法分析血泵的水力学特性、流场及溶血特性。结果表明:血泵转速为7 000~11 000 r/min时,在2~7 L/min的流量范围内可提供60.0~151.3 mm Hg的压升;分流叶片抑制了尾导的尾缘吸力面处的流动分离;悬臂式叶片结构将转子叶片的叶尖间隙变为尾导叶片的叶根间隙,间隙的切线速度由6.2 m/s降至4.3~1.1 m/s;血泵的最大标量剪切应力值为897.3 Pa,平均剪切应力值为37.7 Pa;采用Heuser溶血模型得到的溶血指数为0.168%;PIV试验所得泵内尾导区域的流场速度分布与数值计算得到的流场特征吻合良好。本研究所设计的轴流血泵的尾导具有分流叶片和悬臂叶片,流道内血流无较大分离流动,降低了剪切力对血液的破坏,溶血性能良好,压力流量性能满足临床需要。(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马寅辉,窦华书[8](2019)在《分流叶片弦长与周向分布对无蜗壳离心通风机内部流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蜗壳离心通风机叶轮流道内,加装分流叶片并修改了分流叶片弦长及分流叶片在流道内的周向位置。采用定常的叁维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带分流叶片的离心通风机与加装了不同弦长及周向位置分流叶片的离心通风机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当分流叶片的周向位置处于流道正中部位置且分流叶片弦长为主叶片弦长的50%时,在各工况下均能削弱叶片吸力面上的分离涡并抑制流道内的二次流,使得风机静压提升10 Pa,静压效率提升7%。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分流叶片结构置于流道中央有效提升了无蜗壳离心通风机的静压及静压效率,改善了内部流动情况。(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马寅辉,张一帆,窦华书,叶信学,曹文斌[9](2019)在《板式无蜗壳离心风机内部流动分析及分流叶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一种分流叶片结构提高无蜗壳后向离心风机出口静压及效率,来改善风机的性能,达到设计目的。研究表明,无蜗壳离心风机的损失在低流量工况下主要由叶片吸力面分离涡导致,在高流量工况下主要由二次流等因素引起。通过研究不同长度系数的分流叶片对风机内部流动的影响,发现分流叶片长度为叶片长度的一半,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均能达到减少分离涡和抑制二次流的效果,使得低流量和高流量下的静压效率均有大幅提高。(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于盟[10](2019)在《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及分流叶片的改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心压气机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单级压比高、制造工艺简便,并且不用专门的防喘振调节系统等特点,在微型燃气轮机的设计研发过程中,普遍采用离心压气机作为主要的增压装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高性能离心压气机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想进一步提高离心压气机性能,首先需要对压气机的内部流场及相关的优化改型技术作出系统研究。本文根据叶型相关参数建立压气机模型,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针对某微型燃气轮机用离心压气机的叶轮部分进行叁维数值模拟计算,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特征,主要针对分流叶片作出优化改型并得出相应结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资料详细介绍离心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阐述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离心压气机优化改型的相关方案。2、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离心压气机,利用UG软件进行叁维模型建立。并提取单个流道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并划分网格,再利用ANSYS-CFX进行边界条件设定与求解。通过对比文献中的实验参数,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3、对离心压气机原始叶型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得出内部流场的二次流和尾迹射流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改型提供基础。4、分析不同叶顶间隙对于离心压气机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在额定转速下的3种均匀间隙。研究了在不同间隙下压气机的性能变化情况,同时对内部流场特征进行分析。5、对分流叶片进行优化改型,主要针对分流叶片周向布置位置、分流叶片的叶片长度以及分流叶片的前缘安装角等参数作出调整,并与原始机型作对比,进一步优化压气机内部流场,得出相应结论。(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期刊2019-04-01)
分流叶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型离心式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工程软件对叶轮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内部流场的基础上,探究叶片数和分流叶片长度对离心式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叶片数过多会使叶轮流动摩擦损失增加,从而降低等熵效率。叶片数过少,容易造成叶片载荷增加,从而缩短叶轮寿命。分流叶片过长或者过短均会使叶轮流场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其等熵效率降低。最终得出结论:叶轮的最佳叶片数为7对叶片,叶轮最佳分流叶片长度为长叶片的0.813倍,此时,压气机增压比为3.81,等熵效率为66.8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流叶片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凤,瞿晔飞,贾静,蔡海坤.带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特殊工况内部流场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韩落乐,王定标,王光辉,彭旭.叶片数和分流叶片长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3].赵伟国,咸丽霞,赵国寿,潘绪伟.分流叶片对离心泵空化性能影响的数值预报[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4].肖云峰,马壮,李爱琴,冷雪,聂帅.离心压气机分流叶片气动噪声的数值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5].王延忠,齐荣华.带分流叶片叶轮的气动阻尼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6].王恒.分流叶片几何参数对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
[7].柳光茂,席俭,陈海波,张岩,侯剑锋.具有分流和悬臂叶片尾导的轴流血泵设计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8].马寅辉,窦华书.分流叶片弦长与周向分布对无蜗壳离心通风机内部流动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马寅辉,张一帆,窦华书,叶信学,曹文斌.板式无蜗壳离心风机内部流动分析及分流叶片影响[J].风机技术.2019
[10].于盟.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及分流叶片的改型优化[D].沈阳工程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