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形成论文_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藏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藏,潜山,油藏,盆地,成因,渤海湾,油气。

油气藏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1](2019)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一婷[2](2019)在《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连续型油气藏进行勘探的时候就要先进行全面的勘探,要对连续型油气藏有一个初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以及连续型油气藏分布的位置及特征都要有一个了解,同时这对之后的油气储量增加和是否具有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此基础上,将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它的分布位置以及所处位置的分布特点作出全面的分析,以此供相关人士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熊伟,陈冬霞,王翘楚,王福伟,安天下[3](2019)在《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层抬升剥蚀引发的剥蚀卸载作用以及地层降温作用是导致异常低压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局部地形高差和岩性差异导致的地下水稳态流动也是形成异常低压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溶解,轻烃逸散和饱和天然气深埋作用是气藏低压的主要成因;成岩矿物转化及断裂不整合面的泄压作用是否能形成异常低压存在一定的争议;低压油藏和气藏的形成机理存在差异,低压气藏的形成主要由于深盆气藏或致密气藏的饱和天然气深埋作用导致,后期的剥蚀卸载和降温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进一步下降;低压油藏的形成可分2类,其一是砂岩透镜体油藏由于地层抬升发生剥蚀卸载作用并向周围泥岩排水造成的油藏低压,其二是由于剥蚀卸载和降温形成的低压区域作为优势油气运移区被后期形成的油气充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金凤鸣,王鑫,李宏军,吴雪松,付立新[4](2019)在《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形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钻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构造带之上的营古1井在二迭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获非含H2S高产油气流,油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属于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展现出古生界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原生油气藏的烃源条件、潜山内幕储盖组合与油气成藏时间研究,论述了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特征。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具有煤系烃源岩二次规模生气、潜山内幕多储盖组合迭置发育、晚期油气充注为主3大优势成藏条件,形成了古生界潜山内幕源上砂岩和源下碳酸盐岩复式油气聚集。伴随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活动,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早期油气混注局部成藏,中期高点迁移调整成藏,晚期天然气规模充注复式成藏"的特征。图7参30(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周心怀,高顺莉,高伟中,李宁[5](2019)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叁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叁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叁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叁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梁祎琳[6](2019)在《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国内外的众多盆地中均已找到深层油气藏,且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规模较大,表明深层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随着我国各大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的持续深入,今后深层油气藏必将作为研究勘探的重点方向。本文对国内外深层油气藏的分布、形成条件以及成因类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实践表明,深入研究深层油气田,可以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1期)

范蓉蓉[7](2018)在《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和特征以及油气藏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油气藏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岩浆岩油气藏已在全球的很多地方被发现和进行开发,岩浆岩油气藏成为了新的开发领域。(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贾小军[8](2018)在《米仓山前带长兴-飞仙关组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古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增高,油气勘探必须向新领域扩展,川东北地区北缘的米仓山前带的勘探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对米仓山前带大量的野外观测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以及构造演化历史恢复,探讨了该区构造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结合研究区烃源岩发育特征、源储配置关系和储集层的物性特征揭示了该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在平面上,米仓山从核部向盆地方向主要发育冲断带、显露断褶带、隐伏断褶带和褶皱带。剖面上以前寒武系页岩、志留系泥页岩和砂质泥岩层,以及嘉陵江组膏岩层为界可以分为下构造层、中构造层和上构造层。米仓山前带地区在早白垩世以前持续沉降并接受沉积,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大埋深,在晚白垩世和新近纪发生两期大规模的构造抬升。米仓山前带从晚叁迭世至今,地层缩短率东部>西部>中部;NW-SE方向>NE-SW方向。南江-通南巴地区的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气藏。金溪2井、九龙1井、新黑池1井发育小规模古油藏,主要是由于断裂发育和生油高峰期不匹配,源储距离太远以及储层物性较差。河坝1井区为中产气层,主要由于断裂和裂缝发育与天然气充注同期,且后期改造未破坏原有气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丛林[9](2018)在《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奥陶系油气藏形成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在巴麦地区寒武系烃源岩、区域盖层和断裂活动差异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单井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以及构造演化史分析,对区域油气藏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奥陶系已发现的玉北1、巴探5、和田河叁个油气藏的解剖和对比分析,对已知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不同油气藏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揭示了巴麦地区构造演化对奥陶系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巴麦地区奥陶系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均来自麦盖提斜坡寒武系烃源岩,区域性盖层为石炭系巴楚组泥岩段,经历了多期断裂活动,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经历过破坏与调整,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田河气藏与巴探5气藏主要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山晚期,玉北1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成藏破坏-海西晚期成藏-喜山晚期调整的过程。构造演化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油气藏的构造样式、有效盖层和油气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的关键。烃源岩的分布及埋深、有效盖层的展布、断裂形成时期及其样式等成藏要素的组合控制了巴麦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的成藏过程及其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冯依娜[10](2018)在《油气藏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力学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庆致密砂岩油层物性日臻变差,储层孔隙度仅在10-15%区间。面对孔渗低、储量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储层物性,进而提出施行压裂增产技术,加快致密砂岩油层勘探开发步伐。以大庆低渗透扶杨油层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缝网形成机理,确定储层形成体积缝网的应力场效应,并以实现体积缝网为压裂目标,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力争实现该类储层水平井压后产能的稳步增长。本文根据多孔介质流固耦合作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目标区块水平井压裂过程仿真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基于层间损伤,在层间设置了cohesive单元,对压裂过程中的裂缝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水平井压裂缝网形成的力学条件与参数界限。最后以扶杨高台子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压裂过程中裂缝尖端诱导裂缝产生理论模型,确定储层形成体积缝网的地质特性,建立裂缝尖端压力与相关参数的关系图版,进而形成缝间距优化方法。结合现场实践,形成一套适用于致密油储层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具有指导意义的采油技术。(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4-01)

油气藏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连续型油气藏进行勘探的时候就要先进行全面的勘探,要对连续型油气藏有一个初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以及连续型油气藏分布的位置及特征都要有一个了解,同时这对之后的油气储量增加和是否具有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此基础上,将对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它的分布位置以及所处位置的分布特点作出全面的分析,以此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藏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J].石油学报.2019

[2].刘一婷.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J].云南化工.2019

[3].熊伟,陈冬霞,王翘楚,王福伟,安天下.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金凤鸣,王鑫,李宏军,吴雪松,付立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形成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5].周心怀,高顺莉,高伟中,李宁.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J].中国石油勘探.2019

[6].梁祎琳.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7].范蓉蓉.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和特征以及油气藏类型[J].石化技术.2018

[8].贾小军.米仓山前带长兴-飞仙关组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古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9].丛林.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奥陶系油气藏形成与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冯依娜.油气藏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力学研究及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22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新店油田油藏剖...呼和诺仁区块南屯组油藏剖面图一35贝尔凹陷油田贝中区块成藏模式图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中的沸腾包...苏仁诺尔区块南屯组油藏剖面图苏德尔特区块区块铜钵庙组、基岩油藏...

标签:;  ;  ;  ;  ;  ;  ;  

油气藏形成论文_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