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汁论文-侯颖,王维宇,牛明福,马丽苹,秦翠丽

泡菜汁论文-侯颖,王维宇,牛明福,马丽苹,秦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泡菜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乳杆菌,抑菌活性,分离,鉴定

泡菜汁论文文献综述

侯颖,王维宇,牛明福,马丽苹,秦翠丽[1](2017)在《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培养基p H从6.14降为3.59。菌株R1的发酵上清液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鸡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试验表明,菌株R1能耐受0.3%的胆盐、p H 3.0的酸度以及60℃、30 min的热处理,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菌株R1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郑永娜,王浩,李艳芝,王艳萍[2](2015)在《泡菜汁饮料的制作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泡菜汁是泡菜发酵完成后剩余的汤汁,营养丰富,含大量活性乳酸菌。以泡菜汁为基础,通过合适比例进行稀释,糖、稳定剂的选择及添加量的确定,研制出用于佐餐的益菌蔬菜汁饮料。经检测,饮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大量的乳酸菌活菌。佐餐食用,可促进人体肠道健康,满足人体营养需求。(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5年01期)

杜志琳,尹望[3](2014)在《一株来自泡菜汁中的酵母菌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酵母菌菌种来源,研究从泡菜汁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酵母菌,并对其编号。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8S rDNA分子鉴定3种方法鉴定分离获得1株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为毕赤酵母HEW-C206。(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4年21期)

杜志琳,尹望,陈春艳[4](2014)在《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植物乳杆菌菌种来源,研究从泡菜汁中分离获得3株疑似植物乳杆菌的细菌,并分别对其编号。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3种方法鉴定分离获得的3株细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3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HEW-Z106、植物乳杆菌HEW-Z111和植物乳杆菌HEW-Z117。(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4年17期)

刘芳,边名鸿,游见明,易照兴[5](2012)在《泡菜汁中乳酸菌优良菌株筛选及生长与发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然发酵泡菜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并对其生长与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从分离到的13株乳杆菌中筛选出11株产乳酸菌株,通过测定菌液OD值、pH值和亚硝酸盐降解率,筛选出2株生长速度快、发酵活力高、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优良菌株;通过测定不同初始pH、不同培养温度、不同盐浓度下的菌液OD值和总酸度,得2株优良菌株最佳生长和产酸条件。试验可为纯菌种泡菜发酵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2年11期)

王艳梅,马俪珍[6](2007)在《泡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了鉴定与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节,泡菜汁中乳酸菌数一般在5d可以达到107cfu/mL;冬春季节,一般8d可以达到107cfu/mL。之后,不断取出少量泡菜汁,补进新的菜和汁,每次加入新菜和汁时,1~2d可保证泡菜汁中乳酸菌数稳定在107cfu/mL左右。用MRS培养基和改良MC培养基分离出3株乳酸菌,经初步鉴定是乳杆菌、短乳杆菌和乳球菌。对其发酵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耐受6%的食盐、150mg/kg的亚硝酸盐,且无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王艳梅[7](2005)在《泡菜汁在发酵羊肉香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存在着广泛的菌种资源,可作为筛选发酵肉制品优良菌种的来源。本实验对自然发酵泡菜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目的是以泡菜汁为发酵剂生产发酵羊肉香肠,确定其最佳配方及发酵条件。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种类繁多,由于条件所限,只对其中的一些优势菌作了初步鉴定。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是常用的使发酵香肠风味品质俱佳、质量稳定的发酵剂。所以,为了说明泡菜汁作为发酵香肠发酵剂的效果,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制作了发酵香肠,作为泡菜汁发酵香肠的参照,从风味、营养价值等方面对泡菜汁发酵香肠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测定泡菜汁中乳酸菌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秋季节,泡菜汁中乳酸菌数一般在5天可以达到10~7cfu/mL;冬春季节,一般在8天可以达到10~7cfu/mL。之后,不断取出少量泡好的菜和汁,补进新的菜和汁,每次加入新菜和汁时,1~2天可保证泡菜汁中乳酸菌数稳定在10~7cfu/mL左右。 2.用MRS培养基和BCP培养基从自然发酵泡菜汁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3株,经初步鉴定是两株杆菌和一株球菌。结合肉品发酵剂的要求,研究了其主要发酵特性,包括耐盐和耐亚硝酸盐的特性,以及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活性。结果表明,它们能耐受6%的食盐、150mg/kg的亚硝酸盐,且无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性质,所以初步认为泡菜汁适合作发酵香肠的发酵剂。 3.以泡菜汁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五因子(低聚糖添加量、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相对湿度)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实验,确定发酵香肠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低聚糖添加量0.48%,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0.48%,接种泡菜汁8.3%,发酵温度33.2℃,相对湿度86.3%。发酵48h,发酵结束时香肠的pH值为4.64,其色泽鲜红,有酸香味,无膻味,肠体饱满,有弹性,切片性好。 4.以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的混合菌为发酵剂,采用L_9(3~4)正交表设计确定接种量、发酵温度、菌种配比叁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接种量8%,发酵温度33℃,植物乳杆菌与戊糖片球菌的比例为1:1。分别添加低聚糖和葡萄糖酸-δ-内酯0.48%,在86.3%的相对湿度下发酵48h制作发酵香肠。 5.采用低温(15℃)和烘烤(50℃)两种方法终止发酵,实验结果说明,低温终止(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冉艳红,黄雪松,于淑娟[8](2002)在《自然发酵泡菜汁中主要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其与乳酸菌生长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蔬菜原料 ,3 0℃自然发酵生产泡菜的过程中 ,泡菜汁中食盐 (NaCl)、葡萄糖、可滴定酸度、维生素C(Vc)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 ,食盐不作为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 ,泡菜汁中Vc含量增加。甘蓝单独自然发酵风味不理想 ,可能与其自身携带乳酸菌种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02年08期)

林燕文[9](2001)在《什锦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什锦泡菜汁中的乳酸菌含量情况。结果表明,什锦泡菜比普通泡菜汁中的乳酸菌含量高,维持高含菌量的时间较长,因此,可根据各人口味选择不同菜料制成营养价值更高的什锦泡菜。(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1年06期)

黄君红,陈青荷[10](1997)在《提高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检测在不同条件下制成的泡菜汁中的乳酸菌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盐浓度以4~6%为宜,物料以葫萝卜最好,调料以米酒为佳,含酒量则以4%较好。30℃时投料3天后,即可达到最高含菌量。在多数样品中,含菌量可达108~109个/ml,pH值稳定在3.1~3.3之间。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利用泡菜汁开发廉价的天然微生态调节剂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泡菜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泡菜汁是泡菜发酵完成后剩余的汤汁,营养丰富,含大量活性乳酸菌。以泡菜汁为基础,通过合适比例进行稀释,糖、稳定剂的选择及添加量的确定,研制出用于佐餐的益菌蔬菜汁饮料。经检测,饮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大量的乳酸菌活菌。佐餐食用,可促进人体肠道健康,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泡菜汁论文参考文献

[1].侯颖,王维宇,牛明福,马丽苹,秦翠丽.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

[2].郑永娜,王浩,李艳芝,王艳萍.泡菜汁饮料的制作工艺[J].饮料工业.2015

[3].杜志琳,尹望.一株来自泡菜汁中的酵母菌分离鉴定[J].饲料研究.2014

[4].杜志琳,尹望,陈春艳.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饲料研究.2014

[5].刘芳,边名鸿,游见明,易照兴.泡菜汁中乳酸菌优良菌株筛选及生长与发酵特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2

[6].王艳梅,马俪珍.泡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

[7].王艳梅.泡菜汁在发酵羊肉香肠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

[8].冉艳红,黄雪松,于淑娟.自然发酵泡菜汁中主要成分的变化[J].中国调味品.2002

[9].林燕文.什锦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

[10].黄君红,陈青荷.提高泡菜汁中乳酸菌含量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

标签:;  ;  ;  ;  

泡菜汁论文-侯颖,王维宇,牛明福,马丽苹,秦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