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合成论文_毛雪彬,洪玉倩,李伏益,徐坤华,史立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磺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磺酸,脱羧酶,月桂,甲基,幼鱼,热膨胀,半胱氨酸。

牛磺酸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毛雪彬,洪玉倩,李伏益,徐坤华,史立文[1](2019)在《月桂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月桂酰氯和甲基牛磺酸钠为原料经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合成了月桂酰基甲基牛磺酸钠。对反应温度、投料比、溶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该产品泡沫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地抗硬水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马于巽,宋琪,张静,陈文[2](2019)在《牛磺酸对HepG2细胞甘油叁酯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牛磺酸是小分子含硫氨基酸,富含于海产品中。有研究表明牛磺酸可降低肥胖大鼠/小鼠体重、血浆与肝脏甘油叁酯水平,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酸β氧化、增加能量消耗而提高脂肪分解。关于牛磺酸对脂肪酸/甘油叁酯合成的影响报道甚少。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核转录因子,主要调控脂肪酸/甘油叁酯合成,其下游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C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等。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则是脂肪酸生成酯酰CoA过程中必需的酶,在甘油叁酯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实验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模型,探讨牛磺酸对细胞甘油叁酯水平、SREBP-1c及脂肪合成相关酶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其改善脂代谢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用0.05/0.1/0.2mmol/L油酸处理DMEM培养的HepG2细胞,6/12/24h后,检测细胞甘油叁酯水平;在培养液中添加0.05mmol/L的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细胞模型,分别加入1/5/10/20mmol/L的牛磺酸,培养24/48/72h,测定细胞内甘油叁酯水平;以5mmol/L牛磺酸、0.05mmol/L油酸处理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REBP-1c及脂肪酸合成相关酶FAS、ACC、AceCS1、ACSL1的蛋白表达。结果 (1)0.05mmol/L的油酸作用6h使细胞甘油叁酯水平升高29.3%(p<0.05),作用12/24h使细胞甘油叁酯水平的升高均超过50%(p<0.05);0.1/0.2mmol/L的油酸作用12/24h,细胞甘油叁酯含量的增加均大于80%(p<0.05)。本实验选用0.05mmol/L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模型;(2)1mmol/L牛磺酸作用72h、5/10mmol/L牛磺酸作用24/48/72h、20mmol/L牛磺酸作用24/48h均可使油酸处理的高甘油叁酯HepG2细胞内甘油叁酯明显下降(p<0.05);(3)5mmol/L牛磺酸作用24h后,高甘油叁酯Hep G2细胞的SREBP-1c、FAS、ACC、AceCS1、ACSL1的表达都显着降低(p<0.05)。结论牛磺酸通过抑制SREBP-1c、FAS、ACC、AceCS1、ACSL1的表达而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发挥降低高脂HepG2细胞甘油叁酯含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陈骋,赵基钢,何庆功,袁向前[3](2019)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环氧乙烷法合成牛磺酸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乙烷法合成牛磺酸产物除氨后,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牛磺酸的含量,考察了牛磺酸取样体积、牛磺酸摩尔百分含量及甲醛的滴加量等因素对牛磺酸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牛磺酸滴定结果影响的程度大小依次为:牛磺酸摩尔百分含量、牛磺酸的取样体积及甲醛的滴加量,并且它们对牛磺酸滴定结果影响的显着性较低。测定的优化条件为:牛磺酸取样量为10 mL,摩尔百分含量为75%,甲醛添加量为3 mL。该条件下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环氧乙烷法合成牛磺酸的含量相对误差<0.5%。(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田宏[4](2018)在《Wnt5a启动子甲基化可促进亚牛磺酸合成缺陷胶质瘤细胞侵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脑胶质瘤(glioma)目前被发现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脑部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脑胶质瘤的发病率约占脑部肿瘤的一半以上,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例,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化疗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期仅15个月左右。胶质瘤几乎很少发生颅外转移,其主要危害源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胶质瘤WHO分级越高,往往侵袭性也越强。研究显示胶质瘤的侵袭性与Wnt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特别是Wnt5a。Wnt5a在不同肿瘤中对侵袭性的影响尚有争议,但多数认为其表达程度的高低与其启动子部位的表观遗传修饰关系密切。有报道称亚牛磺酸具有促进胶质瘤侵袭作用,而且亚牛磺酸还具有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作用而调节表观遗传修饰。本研究希望能够明确人胶质瘤组织中亚牛磺酸含量变化与Wnt5a之间关系;阐明亚牛磺酸是否通过增强Wnt-5a启动子部位甲基化水平抑制其表达而间接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研究方法:1、细胞系:本文研究所用到的细胞系为U251胶质瘤细胞系,经RNA干扰技术构建2-氨基乙硫醇双加氧酶(ADO)基因沉默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携带嘌呤霉素抗性,液氮条件下保存,ADO的基因沉默程度用RT-PCR技术鉴定。2、培养基:本研究细胞系均采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37°C,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除试验需要,添加特殊成分以外,均在培养基中加入0.5μg/ml嘌呤霉素做为抗性筛选。3、亚牛磺酸检测:将细胞放置于无菌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等到细胞在培养皿中的总数长到原始培养细胞的70-80%比例时,每次用10ml冷的PBS洗,共3次。用96孔板离心机给予3000rpm,离心,1min除去残余的水份。放入1ml 21:79冷甲醇:水混合液(内含终浓度1.5μM L-胱氨酸(13C6,99%;15N2)内标),细胞刮铲刮下细胞,收集到含2ml冷氯仿的无菌离心管内漩涡混匀后,给予进行冰浴超声3次,每次操作时间设置为15s,功率设置为50w。冰浴超声后在冰浴中继续存放30min后给予离心,13000转,离心20min。将大概700μl的上清转移到离心管内,给予存放于-80℃冰箱中备用。蛋白层收集到铝箔称量盘内,干燥至恒重用于校正细胞样本取样量差异。待样品需要分析时将冻干样品溶解于配置好的甲醇+水(v/v,21:79)80μl中,加入20μl AccQTag Ultra Derivatization Kit衍生试剂,55℃水浴10min。液相色谱(LC)分离使用超高液相系统Angilent 1290 Infinity。色谱柱为(2.1mm×100mm,1.8μm)的Agilent C18柱。流动相A为0.5%甲酸水溶液(其中含5mM甲酸铵)。流动相B为纯乙腈。B相流速为0.25mL/min。B相的洗脱梯度如下:0-1.0min,5%B;1.0-20 min,5%-25%B;20.0-25.0,25%-57%B;25.1-27.0 min,99%B;27.1-30min,5%B。以1μL为进样体积。柱温设置50℃。质谱分析在Agilent 6460 Triple Quad LC/MS系统完成。对亚牛磺酸代谢途径化合物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碰撞能为120V(监测离子对为(283→171))。4、real-time PCR:细胞接种到10cm培养皿中,待培养皿中细胞生长到70-80%的汇合度以后,弃去培养液,用PBS洗涤3次。再用购买的总RNA(Ribonucleic Acid)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总RNA,提取过程参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提取RNA后进行仪器验证,若RNA完整性良好并且测量OD260/280在1.8-2.0之间,则认为提取总RNA的样本合格。应用购买的反转录试剂盒进行反转录为cDNA(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互补脱氧核糖核酸)。使用MX 3000p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Real-time PCR(RT-PCR,实时定量PCR),并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SYBR染料参入法进行操作完成。RT-PCR中使用β-actin(管家蛋白的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所有的实验均重复进行3次,利用2^(-ΔΔCt)法计算相对表达差异。5、Western blot:提取总蛋白需要使用裂解液作用于培养的细胞中,进行蛋白定量后需加入上样缓冲液给予热变性,然后行SDS-PAGE(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取下蛋白胶后给予转膜,我们是利用半干转印法进行转膜,剪裁PVDF膜中含特定条带部位,经漂洗、封闭、一抗和二抗进行孵育后,使用ECL(,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显影拍照。6、RNA测序表达谱分析(RNAseq):细胞接种到10cm培养皿中,待细胞生长达到70-80%培养皿后,仍掉培养液,用凉的PBS给予3次洗涤培养皿中的细胞。再用购买的总RNA(Ribonucleic Acid)提取试剂盒,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提取总的RNA。当仪器测定RNA完整性良好,且测定值OD260/280在1.8-2.0之间,认为提取样本总RNA合格,可以进行后续实验。RNAseq分析送北京诺禾致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完成。7、体外侵袭性试验:利用购买的试剂盒进行检测。(试剂盒为默克密理博公司的QCM?24-Well Cell Invasion Assay),(货号ECM554)。细胞培养到对数期生长期,给予胰酶消化,采用自动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0~4-10~5个/mL。将培养的细胞分别接种上孔小室,接种量为每个孔2mL。下空小室添加刺激因子,比如亚牛磺酸。在37℃培养箱中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细胞侵袭性强弱以穿过transwell小室细胞与荧光试剂反应形成的荧光强弱为衡量标准比较。穿过的细胞越多,荧光强度越强。结果:1、两株工程细胞复苏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良好。ΔADO细胞的ADO基因表达情况低于对照细胞,证明ADO基因沉默效果良好。进一步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细胞内亚牛磺酸含量发现,ΔU251细胞内亚牛磺酸合成量显着低于对照VCT细胞,证明通过ADO基因沉默办法的确可以实现细胞内亚牛磺酸合成量的减少。2、RNAseq分析发现,ADO基因沉默组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有96个基因表达上调,218个基因表达下调。经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表达谱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外基质-受体(ECM-receptor)相互作用途径。该途径在许多肿瘤细胞内都被证实与细胞侵袭有关。3、ECM-receptor途径中,变化最显着的基因为Wnt5a。ADO基因沉默后,U251细胞内Wnt5a表达程度升高。4、体外细胞试验的RT-PCR分析证实亚牛磺酸可以抑制Wnt5a的表达,而且亚牛磺酸增加可以使得细胞内Wnt5a蛋白量下降。利用MSP方法对Wnt5a基因启动子部位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发现,亚牛磺酸抑制Wnt5a的表达作用是通过使Wnt5a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升高所致。5、体外细胞侵袭实验证实Wnt5a的高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结论:亚牛磺酸抑制Wnt5a的表达,继而可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该作用是由于亚牛磺酸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使得Wnt5a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过高导致。干预亚牛磺酸或Wnt5a的细胞内过程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11-01)

王彦飞,周铭文,李家旭,何凌云,叶继丹[5](2019)在《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 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 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CSD和CDO)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0DT)中分别添加0.5%(0.5DT)、1.0%(1.0DT)、1.5%(1.5DT)的牛磺酸,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的饲料。将平均体质量为(13.85±0.25) g的320尾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循环水族箱,每箱放养2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一种相同实验饲料,每天定时投喂实验饲料至表观饱食状态,实验为期84 d。结果显示,在0DT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显着提高饲料效率、摄食率、增重率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而显着降低肝体比和全鱼粗脂肪含量。组织中肝脏、肌肉、肠道TauT mRNA表达量在1.0DT组时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当饲料牛磺酸含量继续增加至1.5DT组时明显降低,但仍显着高于0DT和1.0DT组。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显着降低肝脏、肌肉中CSD活性,同时降低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CDO活性,但对血浆CSD活性无显着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增加鱼体蛋白沉积,同时降低鱼体脂肪沉积,上调组织中TauT mRNA表达水平及提高牛磺酸蓄积,降低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0.92%。(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斌,梁萌青,徐后国,卫育良[6](2018)在《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肝脏中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是含60%鱼粉的对照1饲料、含45%鱼粉的对照2饲料、含30%鱼粉且分别添加0.5%和1.0%牛磺酸的2种含牛磺酸饲料。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7.33±0.5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个养殖桶中投放25尾。将12个养殖桶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桶,每组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持续投喂56 d。结果显示:1)各组存活率(SR)无显着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以1.0%牛磺酸组最高,对照2组最低,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 0.05);对照1组和0.5%牛磺酸组的饲料效率(FE)显着高于对照2组(P<0.05),与1.0%牛磺酸组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蛋白质沉积率(PPV)、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着差异(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肝脏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DO)活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2组肝脏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1组、0.5%牛磺酸组和1.0%牛磺酸组(P <0.05)。3)各组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 0.05)。综合来看,饲料中添加0.5%或1.0%的牛磺酸可以减少30%的鱼粉用量而不显着影响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华高群[7](2018)在《参与檀香烯合成和牛磺酸降解的酶的生化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特征,酶是能够催化自然界中各种反应的大分子生物催化剂,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集中研究了这样的酶,他们分别参与(a)檀香烯合成(檀香烯是天然名贵香料檀香油主要成分的前体化合物)和(b)牛磺酸的代谢(牛磺酸是一种和人类健康疾病息息相关的的重要氨基酸)。(a)檀香烯合成:萜类化合物,分子式为异戊二烯单位倍数的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主要由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和烯丙基焦磷酸(DMAPP)为基本单元组成,根据重复基本单元数目的不同,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萜(C_(10)),倍半萜(C_(15))和二萜(C_(20))等。单萜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分子异戊二烯单元的烯萜及其衍生物,如薄荷醇;倍半萜类是指由叁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如金合欢烯,青蒿素;二萜类化合物可以看成是由四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20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如丹参酮,紫杉醇。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涉及萜类合酶的催化活性,以及下游的去饱和酶,细胞色素P450酶,乙酰转移酶等进行的氧化还原、羟化、乙酰化等修饰,因此,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结构最多样化的天然产物之一。萜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抗疟药青蒿素,抗癌药紫杉醇,抗氧化作用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以及天然名贵香料檀香油等。萜类合成酶在自然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催化线性非手性类异戊二烯单元向各种萜类烯烃的转化。许多萜类合成酶都有产物多样性的特点,利用同一种底物,能够同时产生数百种结构上和立体化学上相似但不同的产物。传统的方法依赖于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LC-MS)来检测萜类合成酶的产物,并根据各种产物的总量计算酶促动力学常数,但是这种色谱质谱偶联的方法经常会伴随着复杂不均一的洗脱峰,对于一些产量较低的产物,依靠这种方法很可能会导致产物的检测缺失。此外,要用色谱进行准确可靠的定性和定量往往需要标准品的校正,由于分离提取工艺的限制以及某些萜类化合物不稳定的特性,很多萜类化合物的标准品在市面上不能轻易获得。这里,我们提供了一种利用酵母来源的无机焦磷酸酶(IPP1)偶联的显色方法表征萜类合酶,所有的萜类合成酶在催化特异的底物生成相应的产物时都会释放出一个焦磷酸,在偶联反应体系中,释放出的焦磷酸可以被IPP1催化生成两个正磷酸,正磷酸在硫酸亚铁还原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和钼酸铵反应形成在波长660纳米处有特异吸收的磷钼酸复合物,通过定量萜类合酶的副产物焦磷酸的含量,确定产生萜类化合物的总量,从而确定萜类合酶的酶促动力学常数。作为IPP1偶联显色方法的证明,我们选择檀香烯合酶进行显色反应的表征,檀香烯合酶属于倍半萜合酶,是合成檀香油主要成分檀香醇的前体物质檀香烯的重要萜类合酶,目前已知有四种檀香烯合酶可以催化底物法尼基焦磷酸(FPP)合成檀香烯,SaSSy,SspiSSy,SauSSy和SanSyn。SaSSy,SspiSSy和SauSSy来源于不同的檀木种属,可以同时催化产生多种檀香烯,而SanSyn来源于一种热带水果-黄皮,主要催化产生alpha檀香烯。来源于不同的研究小组的两篇不同的文章采用GC-MS方法分别对同一种檀香烯合酶SaSSy进行了表征,在接近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两篇文章关于SaSSy的k_(cat)和k_(cat)/K_m值的报道分别相差40和17倍。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的质量差异或者是GC-MS洗脱图中对于小峰积分的不准确造成的。首先,我们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切、链接、GibsonAssembly等分子克隆手段,构建用于表达叁种檀香烯合酶(SaSSy,SspiSSy,SanSyn)和无机焦磷酸合酶(IPP1)的质粒骨架,经过验证得到正确的基因序列后,分别将这四种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在得到足够的用于显色反应的叁种檀香烯合酶后,参照文献,用传统的GC-MS的检测方法对它们进行定性,验证得到的酶在体外反应中有活性。IPP1作为檀香烯合酶显色反应的下游偶联酶,为了保证所加酶量具有足够的催化上游檀香烯合酶释放出的焦磷酸的能力,在做显色反应之前,先测定IPP1的催化活性。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显色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配置显色液,分别建立显色反应的磷酸和焦磷酸标准曲线,两条显色反应标准曲线的斜率刚好是二倍关系,表明了溶液中的焦磷酸被IPP1完全催化形成磷酸并和显色液显色。与此同时,我们利用碱性磷酸酶(CIP)进行显色反应,测定底物FPP的实际浓度。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足量的底物,以保证檀香烯合酶最快的催化反应速度,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酶量条件下,每摩尔檀香烯合酶每分钟可以催化多少微摩尔的底物变成产物,平行测定叁次,两种不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吻合,从而确定檀香烯合酶k_(cat)值。在测定檀香烯合酶的酶促动力学常数时,采用冻干浓缩的方法富集产物焦磷酸,偶联IPP1进行显色,得到叁种酶的k_(cat)和K_m值。最后,为了证明IPP1偶联显色方法的可靠性,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GC-MS方法结合。檀香烯的标准品在市面上不能获得,通过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利用酶切、连接、GibsonAssembly等分子克隆手段构建檀香烯合酶SanSyn的pACYC的质粒骨架,转化到优化过的酿酒酵母Santa 1.0中进行表达。参照相关文献,利用两相发酵系统发酵表达alpha檀香烯,用蒸馏、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檀香烯标准品,以降冰片二烯为内标,采用核磁共振氢谱(H~1 NMR)对得到的标准品进行定量。最后,设计实验把其中一种檀香烯合酶SaSSy的催化反应产物的GC-MS结果和显色结果对应,证实显色反应的可靠性。先将纯化得到的alpha檀香烯标准品用含有一定量蛇麻烯humulene的正己烷稀释到一系列不同浓度,建立GC吸收峰面积和alpha檀香烯浓度的标准曲线,humulene起到校正进样针进样误差的作用。设计实验在一个反应体系里同时进行两种反应,上层有机相萃取檀香烯合酶催化底物FPP产生的alpha檀香烯,并进行GC-MS检测定量,下层水相偶联IPP1进行显色反应定量檀香烯合酶催化底物FPP产生的焦磷酸。无机焦磷酸偶联的显色反应通过浓缩反应混合液,检测产生的总焦磷酸的含量测定酶的活性,这种方法可以广泛适用于所有萜类合酶的活性检测,并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可用于高通量筛选。(b)牛磺酸的代谢:人体肠道微生物是包括细菌,酵母菌,真菌和病毒的复杂群落,它由大约100万亿个微生物组成并且包含人体中所有微生物的70%以上,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人类肠道中微生物聚生体对食物和宿主衍生化合物的化学转化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深刻但鲜为人知的影响。尽管碳和氮大部分发酵为无害气体和有机酸,但硫转化为有毒气体硫化氢,其已经涉及炎症,结肠直肠癌和其他疾病。人类肠道中硫的主要来源是牛磺酸,它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关键渗透物质,也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之一。牛磺酸没有被纳入到蛋白质序列中,它没有氨基酸的经典结构,但牛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功能,并且与糖尿病,细胞保护,心肌病,肾功能障碍,发育异常等疾病息息相关。牛磺酸降解的丰富酶学已经在过去五十年中得到研究,在硫酸盐和亚硫酸盐还原菌(SSRB)中,牛磺酸通过氨基转移酶牛磺酸-丙酮酸转氨酶(TPA)或牛磺酸-2-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TOA)转化为磺酸乙醛,并随后通过磺酸乙醛乙酰转移酶Xsc释放亚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牛磺酸降解途径,存在于肠道厌氧微生物群落中,涉及通过由氧气敏感的甘氨酸自由基酶(GRE)催化的“自由基化学”的前所未有的C-S键切割机制。我们的研究动机是未知甘氨酸自由基酶(GUF)的表征,此未知功能的甘氨酸自由基酶广泛存在于SSRB中,并与已知转运有机酸和脂肪族磺酸盐的TRAP转运蛋白有关。因此,我们假设GUF作用于羟乙磺酸盐,并从模型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中重组生产GUF及其相邻的激活酶,通过实验证实此酶确实是羟乙磺酸盐磺酸裂解酶,并将它及其激活酶分别命名为IseG和IseH。课题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IseG在不同物种中的存在,包括几乎所有的硫还原菌,和一些梭菌Clsotridum。在人肠道菌Clostridium butylricum中发现IseG,IseH与编码牛磺酸ABC转运蛋白的酶的基因相邻,同一操纵子内还含有编码一个金属依赖乙醇脱氢酶家族的酶和一个转氨酶的基因。课题组提出牛磺酸经转氨酶作用产生磺酸乙醛,再经该脱氢酶作用产生羟乙磺酸,进而被IseG催化产生乙醛和亚硫酸,Clostridium利用这一通路进行同化作用获得碳和硫。通过克隆表达纯化这一系列酶,在体外证实了这一假说。首先,通过基因合成、分子克隆等手段构建Bacillus subtilis来源的丙氨酸脱氢酶,Clostridium来源的转氨酶和脱氢酶的质粒骨架,将它们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丙氨酸脱氢酶(BsAlaDH)作为转氨酶的偶联酶,催化L-丙氨酸形成丙酮酸和氨的可逆的氧化脱氨反应,并伴有NAD~+到NADH的转化,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在340纳米处的吸光度变化可以检测其催化活性。然后,通过偶联转氨酶和丙酮酸脱氢酶,分别与底物丙酮酸和alpha酮戊二酸反应,检测在340纳米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Clostridium来源的转氨酶是TPA而不是TOA。最后,脱氢酶的活性检测,由于我们推测的脱氢酶的底物磺酸乙醛在市面上不能获得,所以,设计实验将脱氢酶偶联转氨酶TPA在同一个反应体系里进行反应,转氨酶的产物作为脱氢酶的底物,脱氢酶在催化过程中会有NADH到NAD~+的变化,通过检测在340纳米处吸光度的降低验证该酶是否具有催化活性,该脱氢酶是NADH依赖的磺酸乙醛还原酶,由于它的活性之前从未被报道过,所以我们把这一全新的酶命名为为TauF。IseG,TauF是很多肠道细菌中目前已知唯一的牛磺酸代谢途径,IseG,TauF途径的发现,是人类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牛磺酸基础代谢的一个突破,不仅解析了这些硫还原菌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关键谜团,也在酶学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催化机理。在应用上,随着通路中IseG,TauF这些酶的发现,为控制益生菌与致病菌的比例,体内有毒分子硫化氢的含量等提供了精准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郑煦[8](2018)在《1-烷基-3-甲基咪唑牛磺酸离子液体[C_nmim]Tau(n=3,4)的合成及其物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经发展到第叁代功能化离子液体阶段,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应用于各个领域。离子液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使其具有人们所需要的性质,离子液体具有可设计性。本文使用“中和法”合成了牛磺酸离子液体。首先由N-甲基咪唑与氯代烷烃生成1-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C_nmim]Cl(n=3,4),然后将生成物通过处理好的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获得氢氧型中间体。最后,由氢氧型中间体与牛磺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再经过除杂操作,通过核磁表征结构。了解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是应用离子液体的基础。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有许多特点。有时在工程设计中,还需要对其物化性质进行预测。本文测定了纯牛磺酸离子液体的密度、表面张力和折射率,并提出一种表面张力的估算方法。牛磺酸离子液体易与水形成强氢键,因此使用标准加入法确定纯牛磺酸离子液体的密度。密度是重要的体积性质,根据密度,计算热膨胀系数和摩尔体积。利用Glasser’s理论计算出标准熵和298.15 K下的晶格能。通过对比,离子液体具有较小的晶格能,因此在室温下是熔融盐。用最大气泡法测定[C_nmim]Tau(n=3,4)表面张力,同样使用标准加入法。根据表面张力数值,计算牛磺酸离子液体的表面熵和表面能。离子液体的表面能与有机溶剂的表面能相接近。表面张力数据可用来估计热膨胀系数。通过E?tv?s方程,可以求得临界温度。分别使用Rebelo等人和Kabo等人提出的汽化焓估算理论,估计离子液体的汽化焓。提出摩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优化了E?tv?s方程。根据新的E?tv?s方程能够得出摩尔表面熵s与摩尔表面焓h。摩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这一概念还能用来预测表面张力。与密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相似,使用标准加入法确定纯离子液体的折射率。以纯离子液体的折射率数据为基础,求出离子液体的摩尔极化度R_m和摩尔极化率?_p(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俊,武英龙,孙立和,曾钫,吴水珠[9](2016)在《近红外AIE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牛磺酸清除活性氧的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发射的荧光染料具有组织穿透性高、细胞低损伤,以及生物组织自荧光干扰小等优点.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荧光增强型的AIE荧光体系DTPE-Tau;其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特性,且细胞摄取能力强;并在炎症细胞中过度表达的酯酶的催化下,能有效清除细胞中过度表达的活性氧簇(ROS).此外,该荧光体系还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斯托克斯位移大、细胞毒性低和光稳定性好.DTPE-Tau被成功地应用于活细胞中追踪牛磺酸的释放和活性氧的清除.(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张茗晰[10](2016)在《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磺酸(2-氨基乙磺酸),因最早从牛的胆汁中被提取出来,故而得名。牛磺酸遍及动物体的组织器官,是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游离氨基酸。牛磺酸具有细胞保护、维持机体稳态、调节激素分泌、保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性腺发育等作用。机体缺乏牛磺酸会引起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应用牛磺酸可改善糖尿病和下丘脑-垂体内的某些特定的神经病理学变化,并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肝病及其他病理疾病具有防护作用。尽管牛磺酸有非常多的生物学功能,但是目前关于牛磺酸在绵羊体内的生物合成及其对绵羊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尚缺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RT-PCR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Western-blot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组织中牛磺酸生物合成关键酶一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DO)、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及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表达及牛磺酸在这些组织中的含量,以期为实验室今后进一步探讨牛磺酸对绵羊的作用及其在绵羊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试验结果证明:①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均存在CDO、CSD(?)TAU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②在,mRNA水平上CDO表达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下丘脑、肝脏、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卵巢,CSD mRNA表达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肾上腺、肝脏、甲状腺、卵巢、下丘脑、垂体、睾丸,TAUT mRNA表达由高至低的顺序为°:卵巢、肝脏、下丘脑、甲状腺、睾丸、垂体、肾上腺。③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和血清中均含有牛磺酸,且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睾丸、卵巢、肝脏、下丘脑、肾上腺、甲状腺、垂体、血清。试验结果表明: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七个器官中存在的牛磺酸除需自身通过CDO-CSD途径生物合成外,可能需要通过TAUT从血液中摄取。牛磺酸对内分泌腺和肝脏功能的发挥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牛磺酸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牛磺酸是小分子含硫氨基酸,富含于海产品中。有研究表明牛磺酸可降低肥胖大鼠/小鼠体重、血浆与肝脏甘油叁酯水平,主要是通过促进脂肪酸β氧化、增加能量消耗而提高脂肪分解。关于牛磺酸对脂肪酸/甘油叁酯合成的影响报道甚少。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核转录因子,主要调控脂肪酸/甘油叁酯合成,其下游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C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等。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则是脂肪酸生成酯酰CoA过程中必需的酶,在甘油叁酯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实验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模型,探讨牛磺酸对细胞甘油叁酯水平、SREBP-1c及脂肪合成相关酶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其改善脂代谢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用0.05/0.1/0.2mmol/L油酸处理DMEM培养的HepG2细胞,6/12/24h后,检测细胞甘油叁酯水平;在培养液中添加0.05mmol/L的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细胞模型,分别加入1/5/10/20mmol/L的牛磺酸,培养24/48/72h,测定细胞内甘油叁酯水平;以5mmol/L牛磺酸、0.05mmol/L油酸处理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REBP-1c及脂肪酸合成相关酶FAS、ACC、AceCS1、ACSL1的蛋白表达。结果 (1)0.05mmol/L的油酸作用6h使细胞甘油叁酯水平升高29.3%(p<0.05),作用12/24h使细胞甘油叁酯水平的升高均超过50%(p<0.05);0.1/0.2mmol/L的油酸作用12/24h,细胞甘油叁酯含量的增加均大于80%(p<0.05)。本实验选用0.05mmol/L油酸建立高甘油叁酯模型;(2)1mmol/L牛磺酸作用72h、5/10mmol/L牛磺酸作用24/48/72h、20mmol/L牛磺酸作用24/48h均可使油酸处理的高甘油叁酯HepG2细胞内甘油叁酯明显下降(p<0.05);(3)5mmol/L牛磺酸作用24h后,高甘油叁酯Hep G2细胞的SREBP-1c、FAS、ACC、AceCS1、ACSL1的表达都显着降低(p<0.05)。结论牛磺酸通过抑制SREBP-1c、FAS、ACC、AceCS1、ACSL1的表达而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发挥降低高脂HepG2细胞甘油叁酯含量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磺酸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毛雪彬,洪玉倩,李伏益,徐坤华,史立文.月桂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9

[2].马于巽,宋琪,张静,陈文.牛磺酸对HepG2细胞甘油叁酯合成的影响[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陈骋,赵基钢,何庆功,袁向前.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环氧乙烷法合成牛磺酸含量[J].应用化工.2019

[4].田宏.Wnt5a启动子甲基化可促进亚牛磺酸合成缺陷胶质瘤细胞侵袭[D].中国医科大学.2018

[5].王彦飞,周铭文,李家旭,何凌云,叶继丹.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6].郭斌,梁萌青,徐后国,卫育良.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肝脏中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7].华高群.参与檀香烯合成和牛磺酸降解的酶的生化表征[D].天津大学.2018

[8].郑煦.1-烷基-3-甲基咪唑牛磺酸离子液体[C_nmim]Tau(n=3,4)的合成及其物化性质[D].辽宁大学.2018

[9].王俊,武英龙,孙立和,曾钫,吴水珠.近红外AIE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牛磺酸清除活性氧的追踪[J].化学学报.2016

[10].张茗晰.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脊椎动物牛磺酸的合成途径[14]牛磺酸的浓度与NaOH消耗量的关系5-7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〇示四物...牛磺酸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葡萄球...4 牛磺酸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标签:;  ;  ;  ;  ;  ;  ;  

牛磺酸合成论文_毛雪彬,洪玉倩,李伏益,徐坤华,史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