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成矿作用论文_曹纪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矿作用,成矿,银矿,地球化学,内乡,地质,锡矿。

银成矿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纪虎[1](2012)在《河南内乡北部矿集区铅锌银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内乡北部是北秦岭东段地区重要的铅锌银矿集区,近年来受到多方关注。本文以内乡北部矿集区典型铅锌银矿床为对象,在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分析基础上,利用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来研究铅锌银成矿作用,取得如下认识和进展:(1)河南内乡北部矿集区铅锌银矿床形成于印支期造山后应力松弛或板内构造-岩浆地质环境,工业矿体主要是东秦岭二郎平群中充填于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造山带走向的断裂构造中的石英-铅锌银硫化物矿脉,内生热液成矿作用经历了石英-黄铁矿、石英-铅锌银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早、中、晚叁个不同阶段。(2)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流体类型分为3种类型。Ⅰ型:水溶液包裹体。该类包裹体在早、中、晚不同成矿阶段矿物中均可见,尤其中、晚成矿阶段常见。Ⅱ型:含CO_2包裹体。多见于成矿早阶段。Ⅲ型:含子矿物包裹体。仅见于周庄铅锌银矿床成矿中阶段石英内。(3)流体包裹体热力学和激光拉曼研究表明内乡北部矿集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浅成、含CO_2流体。成矿过程中,压力不断减小,深度不断变浅,并伴随地壳持续抬升。(4)C、H、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早、中阶段的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水或变质水,流经赋矿围岩时与围岩发生反应,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不同类型流体的混入;成矿晚阶段流体体系趋向开放,有浅部大气水的加入。(5)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指示硫主要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海相地层中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Pb同位素地球化学指示成矿金属物质来源于赋矿的古生界变质火山-沉积地层。对S、Pb二者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自秦岭群和二郎坪群。(6)河南内乡北部矿集区铅锌银应属于中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于中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过程中,下插的秦岭群诱发了内乡北部流体成矿系统的发育,碰撞由挤压向伸张转变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作用使二郎坪群内的成矿物质被萃取、迁移,最终在有利的赋矿空间(朱夏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成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叶会寿[2](2006)在《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华北陆块南缘铅锌银矿床勘查评价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沙沟、冷水北沟、老代丈沟等大中型矿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区的铅锌银矿床类型、特征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对典型的铅锌银矿集区进行了解剖,运用区域矿床学、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年代学的方法和手段,划分了铅锌银矿床类型、厘定了成矿作用的时限,研究了成矿机制,探讨了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测定太山庙花岗岩体的SHRIMP年龄为115±1.4Ma,蒿坪沟花岗斑岩体为113.5±1.4Ma,东沟花岗斑岩体为112±1Ma。在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基础上,将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晚叁迭世—中侏罗世后碰撞阶段、晚侏罗世构造体制大转换阶段、早白垩世岩石圈大减薄阶段、晚白垩世—新生代陆内俯冲与裂陷阶段。测定东沟钼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16±1.7Ma,蒿坪沟银铅锌矿床和叁元沟铅锌矿床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4.9±0.8Ma和110.1±9.0Ma。将华北陆块南缘铅银成矿作用划分为2期:①140Ma左右,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②130~110Ma,矿床类型为热液脉型,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140Ma左右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热脉型铅锌银矿床主要分布于晚侏罗世斑岩体的外围矽卡岩带和围岩的断裂带中。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温度总体属中高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属中温(252~331℃)、中低盐度(8.28%~16.43%)、中等密度的含CO_2的H_2O-NaCl体系。成矿流体的δD为-83‰~-80‰,δ~(18)O_(H20)为4.28%~7.65%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硫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温度降低、水-岩反应、成矿流体的混合和不混溶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130~110Ma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小秦岭—外方山金银铅锌钼成矿带上,赋存于断裂带中。构造蚀变岩型银(金)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总体属中温(147~360℃)、中-低盐度(4.6%~22.71%)、中等密度的(0.52~0.99g/cm~3)的含CO_2的H_2O-NaCl体系。氢氧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硫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结晶基底太华岩群。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和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东闯石英脉型金铅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中温(180~340℃)、中低温盐度(7.0%~22.3%)、中等密度(0.82~0.98g/cm~3)的含H_2S的H_2O-NaCl-CO_2-CH_4体系。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及流体成分说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参与的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成矿物质除来自下地壳结晶基底太华岩群外,还可能来自地幔。流体的沸腾和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华北陆块南缘铅锌银成矿作用与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关系密切。140Ma左右铅锌银成矿作用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晚侏罗世同熔型花岗斑岩体形成有关。130~110Ma铅锌银金成矿作用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减薄过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铁炉坪矿集区和康山矿田的构造蚀变岩型银(金)铅锌矿床与重熔型花岗岩形成有关;东闯石英脉型金铅矿床形成与地幔流体参与的岩浆活动有关;付店矿集区构造蚀变岩型铅锌矿床与太山庙A型花岗岩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6-05-01)

赵财胜[3](2004)在《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金、银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昆仑造山带隶属于柴达木陆块南缘,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东昆仑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演化,为典型的边缘造山过程。其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前加里东准地台和玄武岩高原的形成、加里东俯冲一弧后裂陷一玄武岩高原增生、海西.印支早期安第斯型造山活动及岩石圈拆沉及印支晚期一喜山期板内演化四个演化阶段。东昆仑造山带由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东昆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中基底隆起和花岗岩带、东昆南复合拼贴带,再往南为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等几方面,对不同成矿带内的典型金、银矿床进行详细剖析,比较其异同,总结金、银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并进行成矿潜力评价。分别选取印支巴颜喀拉造山带的大场金锑矿床、昆中基底隆起和花岗岩带的五龙沟金矿床、鄂拉山成矿带的索拉沟银矿床及昆北弧后裂陷带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进行详细剖析。研究认为,大场金锑矿床和五龙沟金矿床同为造山型金矿床。大场金锑矿床存在金、锑两期矿化,金矿化属造山型金矿的中成矿化,锑矿化为造山型金矿的浅成矿化。五龙沟金矿床为造山型的浅成金矿床。通过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对比研究,认为除成矿深度较浅、成矿时代晚之外,大场金锑矿床与穆龙套型金矿床类似,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索拉沟银矿床为层控型浅成热液银矿床,且存在热水沉积Cu、Pb、Zn成矿作用和浅成热液Ag成矿作用两期成矿作用。前者形成含Ag的Cu、Pb、Zn矿体,后者形成了浅成热液Ag矿体;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为迭生型矿床,早期的热水沉积形成硅质岩含矿建造,后期岩浆热液在两种沉积岩接触带附近发生双交代形成矽卡岩化成矿作用,此后还相继迭加了中温热液矿化和低温热液萤石矿化。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印支期是东昆仑金银矿床的主要成矿期。印支晚期,东昆仑发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浆底侵,大量的幔源物质参与到区内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印支期以来,东昆仑地区的抬升剥蚀相对较小,有利于金(银)矿床的保存,从而印支期形成的金(银)矿床最具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6-01)

张声炎[4](1994)在《大厂矿田两个成矿系统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共伴生银矿储量巨大,边部及浅部发现有独立银矿体。从成矿环境,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等方面论证了区内存在两个以刚性地质体为中心的成矿系统。并研究了银矿化特征,强调了热卤水的成矿作用。(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1994年06期)

胡正国[5](1992)在《低温金—银成矿作用的自然地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表金银建造矿床的定量模型还未建立,使得地质勘探工作不但难度加大,也降低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已有的巴列依矿床概念模型不可能用于定量解释地球物理资料和运用电算进行地球化学信息的统计分析。同时,盲矿体(轻微剥蚀的矿体)的预测和找矿工作也需要建立在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解释各项间接标志的全面综合分析基础之上。以巴列依矿田(东外贝加尔)为例建立的低温金矿床自然地质模型,将会为未出露地表的矿床找矿工作——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奠定基础。在建立自然地质模型时要利用野外地质研究成果、井下地球物理资料、岩石天然的和实验的物理力学性质资料。有关矿床构造的已知概念(本文来源于《黄金科技动态》期刊1992年06期)

А,Е,Антонов,侯殿槐[6](1987)在《银成矿作用的某些最重要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中对银成矿作用,特别是对银矿床分布规律的介绍,与其他许多金属的介绍相比要少得多。关于银成矿作用的主要时代、主要银矿建造和全球活动带中含银成矿区的分布特点等都介绍得很不够。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1987年03期)

银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来,华北陆块南缘铅锌银矿床勘查评价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沙沟、冷水北沟、老代丈沟等大中型矿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区的铅锌银矿床类型、特征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对典型的铅锌银矿集区进行了解剖,运用区域矿床学、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年代学的方法和手段,划分了铅锌银矿床类型、厘定了成矿作用的时限,研究了成矿机制,探讨了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测定太山庙花岗岩体的SHRIMP年龄为115±1.4Ma,蒿坪沟花岗斑岩体为113.5±1.4Ma,东沟花岗斑岩体为112±1Ma。在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基础上,将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晚叁迭世—中侏罗世后碰撞阶段、晚侏罗世构造体制大转换阶段、早白垩世岩石圈大减薄阶段、晚白垩世—新生代陆内俯冲与裂陷阶段。测定东沟钼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16±1.7Ma,蒿坪沟银铅锌矿床和叁元沟铅锌矿床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4.9±0.8Ma和110.1±9.0Ma。将华北陆块南缘铅银成矿作用划分为2期:①140Ma左右,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②130~110Ma,矿床类型为热液脉型,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140Ma左右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热脉型铅锌银矿床主要分布于晚侏罗世斑岩体的外围矽卡岩带和围岩的断裂带中。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温度总体属中高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属中温(252~331℃)、中低盐度(8.28%~16.43%)、中等密度的含CO_2的H_2O-NaCl体系。成矿流体的δD为-83‰~-80‰,δ~(18)O_(H20)为4.28%~7.65%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硫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温度降低、水-岩反应、成矿流体的混合和不混溶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130~110Ma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小秦岭—外方山金银铅锌钼成矿带上,赋存于断裂带中。构造蚀变岩型银(金)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总体属中温(147~360℃)、中-低盐度(4.6%~22.71%)、中等密度的(0.52~0.99g/cm~3)的含CO_2的H_2O-NaCl体系。氢氧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硫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结晶基底太华岩群。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和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东闯石英脉型金铅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中温(180~340℃)、中低温盐度(7.0%~22.3%)、中等密度(0.82~0.98g/cm~3)的含H_2S的H_2O-NaCl-CO_2-CH_4体系。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及流体成分说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参与的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成矿物质除来自下地壳结晶基底太华岩群外,还可能来自地幔。流体的沸腾和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华北陆块南缘铅锌银成矿作用与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关系密切。140Ma左右铅锌银成矿作用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晚侏罗世同熔型花岗斑岩体形成有关。130~110Ma铅锌银金成矿作用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减薄过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铁炉坪矿集区和康山矿田的构造蚀变岩型银(金)铅锌矿床与重熔型花岗岩形成有关;东闯石英脉型金铅矿床形成与地幔流体参与的岩浆活动有关;付店矿集区构造蚀变岩型铅锌矿床与太山庙A型花岗岩形成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成矿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曹纪虎.河南内乡北部矿集区铅锌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叶会寿.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3].赵财胜.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金、银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4

[4].张声炎.大厂矿田两个成矿系统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4

[5].胡正国.低温金—银成矿作用的自然地质模型[J].黄金科技动态.1992

[6].А,Е,Антонов,侯殿槐.银成矿作用的某些最重要的特点[J].地质地球化学.1987

论文知识图

河南内乡北部矿集区铅锌银成矿作用索拉沟银矿床成矿模式断裂带中流体压力分布(Sibson等,19...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成矿演化模式图(...东昆仑区域大地构造位置(许志琴,19...一莫霍面等深线图;2一莫霍面隆起中心区...

标签:;  ;  ;  ;  ;  ;  ;  

银成矿作用论文_曹纪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