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行山中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行山,地学实践,井陉县,临城县
太行山中段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春,贺萍,王祥[1](2019)在《河北太行山中段地质特征及地学实践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太行山中段,交通便利,山地、河流、丘陵等地貌类型多样,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等地层出露比较齐全,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旅游风景等地质地貌资源丰富,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现象发育,是开展地质实践教学的有利场所。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河北地质大学目前分别在井陉县和临城县建立了两个地学实践教学基地,开辟了18条地质路线,编着了两部实践教材,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涉及地质认识、构造地质、地质填图、矿床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旅游地质等多个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董云超[2](2018)在《太行山中段寒武纪迭层石形态特征及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迭层石是蓝绿藻(或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通过微生物席对外来沉积物进行捕捉、粘附及碳酸盐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构造。迭层石广泛发育在寒武纪及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之中,并且在各个地质时期均有不同分布。早期迭层石的研究认为是不同形态的迭层石是不同时代藻类的表现,具有生物演化的时代意义,至今仍有一些古生物学家坚持,而沉积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迭层石的形态与沉积水动力条件有关。寒武纪迭层石极为发育,特别是张夏组在华北地区中均广泛分布,并在晚寒武系也时常发现。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发现了寒武纪迭层石礁体除了似层状之外,还有透镜状、球冠状以及隧道状,这些礁体形态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微生物类型间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关注。本次论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沉积学、古生物学及沉积相等相关知识,对太行山中段内寒武纪的迭层石进行研究。在张夏组顶部鲕粒灰岩与崮山组生物碎屑灰岩内发育有层状迭层石礁体、球冠状迭层石礁体、球柱状迭层石礁体,礁体内部发育有层状迭层石、柱状迭层石、锥柱状迭层石树枝状迭层石。在张夏组底部的条带状泥晶灰岩内部发育有不规则迭层石礁体和藻灰泥丘以及核形石。层状迭层石及指状迭层石-树枝状迭层石-柱状迭层石-锥柱状迭层石分别发育在潮坪环境中的潮上带-潮间带上部-潮间带下部-潮下带,藻灰泥丘和核形石发育在风浪较强的潮上带。对礁体内部的迭层石单体进行分类整理对礁体规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对迭层石样品磨薄片发现内部藻类有蓝藻、葛万藻、生物碎屑以及一些矿物。之后系统分析研究迭层石的沉积环境。为综合研究迭层石的生长条件及其成因环境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8-11-15)
孔志召[3](2018)在《太行山中段寺沟岩体电性结构分析及深部成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沟岩体是太行山中段与麻棚岩体同期次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多年来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物探工作,并发现了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银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但由于对岩体空间展布特征不明确,其深部找矿远景一直以来存有疑义。此次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简称AMT,下同),利用岩体与围岩之间明显的电性差异,较好地划分了岩体与围岩的界线,并绘制了岩体的空间展布形态,认为寺沟岩体电性结构主要表现为"Y"字型低阻体,其上部出露为岩脉,下部为隐伏岩体,在分叉复合部位"凹"字型低阻带附近形成隐爆角砾岩筒,易形成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高低阻梯度带部位(内带),为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有利于形成蚀变带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8年05期)
王银川,李胜荣,闫永杰,侯天江,韩丽娟[4](2018)在《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湖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太行山中段,与石英闪长玢岩脉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对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锆石进行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年龄为(130.5±1.4)Ma(MSWD=1.8,N=34),时代为早白垩世。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富铝等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弱的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Cs、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Nb、Ta、Zr、Hf、Y、Yb等。具有高Sr低Y、Yb的特征,以及较高的Sr/Y、(La/Yb)_N比值,具有类似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密切相关。因此,太行山中段埃达克质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具有重要成因联系。(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5期)
[5](2017)在《我国太行山中段发现中国豹种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据2016年7月27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经过4年时间的监测,发现在太行山中段生活着一群超过13只且种群完整的华北豹群。华北豹又叫中国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世界9个金钱豹亚种中唯一生存于中国的一个种类,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北京、陕西、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等地区。由于人为过量捕杀等原因,(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7年01期)
陈超,牛树银,赵夫旺,马宝军,张福祥[6](2016)在《太行山中段丑泥口金矿找矿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丑泥口金矿位于太行山中段麻棚岩体南侧,是麻棚地区近年发现的重要金成矿靶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分布密集、规模较大的近SN、NW向矿化蚀变破碎带为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矿区地质特征,指出断裂是该矿床重要的控矿因素;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在燕山期强烈的阜平幔枝构造活动期间,深部成矿物质可搭载麻棚岩体向上迁移,至浅部近SN、NW向破碎带等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王银川[7](2016)在《太行山中段与金矿有关的构造-岩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行山中段的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界地层中,与燕山运动密切相关。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主要与具埃达克性质的中酸性岩浆岩有关,并受燕山期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涛[8](2015)在《太行山中段冶镁白云岩的发育特征及勘查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华北优质冶镁白云岩的地质特征,勘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白云岩与其围岩界线易于分辨,夹石亦为白云石,品位较低。矿体内部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相对简单、岩浆岩不发育等方面,确定该区矿体勘查类型确定为Ⅰ类。(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5年07期)
孙文燕[9](2014)在《太行山中段银钼成矿系统结构及其深部找矿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行山中段阜平矿集区已发现数十个金、银、钼、铅锌矿床和矿点,构成华北克拉通中部最重要的矿集区。但是,迄今为止,除石湖金矿已探明为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外,其他均为中小型矿床或矿点。为此,选择若干代表性中小型矿床进行深入解剖,研究其深部找矿远景,对于区域矿产战略评价和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秋卜洞银矿与阎家沟钼矿为主要对象,采用现代矿床学、成因矿物学和锆石U-Pb、硫化物Rb-Sr、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理论方法,系统剖析了秋卜洞银成矿系统和阎家沟钼成矿系统的结构和成矿要素,测定了两个系统的形成年龄和特征标志,探讨了两个系统的深部矿化远景和找矿潜力。秋卜洞银矿为斑岩-隐爆角砾岩型矿床。赋矿角砾岩体呈陡倾的筒状,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主要赋存在绢英岩带中。热液成矿期包括早期磁铁矿-石英阶段、黑云母-石英阶段,主成矿期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微量、稀土元素及Pb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并受到燕山期侵入岩的控制。黄铁矿S、He、Ar同位素表明有幔源物质的加入,计算得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幔源He所占比例为12.32%。石英H-O同位素与碳酸盐C-O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水的影响。成矿热液沿角砾岩筒裂隙系统上升迁移过程中,伴随成矿压力、温度的降低,成矿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成矿环境由氧化条件转变为还原条件,成矿物质富集沉淀,以热液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于角砾岩体中。阎家沟钼矿为斑岩型矿床。矿体形成于麻棚岩体南西部内外接触带上,呈细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内外蚀变带的过渡部位。矿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黄铁矿绢英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阶段与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阜平杂岩体。而黄铁矿S同位素与辉钼矿Re含量(为74.73~254.43ppm,平均147.9ppm)均指示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石英H-O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成矿流体随斑岩岩浆向上运移,在麻棚岩体与阜平变质杂岩的接触破碎带上形成网脉状斑岩型钼矿。秋卜洞银成矿系统中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07.95±0.87Ma,银矿体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02.04±0.61Ma,表明银矿的形成与石英斑岩具有密切联系;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测得阎家沟钼矿成矿年龄为126.7±1.1Ma。识别出太行山中段存在127Ma和102~108Ma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在成矿系统结构特征研究基础上,较深入提取了成矿系统成因和矿化富集规律的矿物学标志,建立了其成因模式,对深部潜力进行了评价。秋卜洞银矿成矿深度为2.40km,地表多见岩粉胶结的角砾岩,表明剥蚀较浅;该矿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显示P型黄铁矿占优势(88.78%),说明矿床几乎未剥蚀,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而钼矿床的深部成矿远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王树志,胡建中,宋扬,方勤方,张丽茜[10](2012)在《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氢、氧和硫同位素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1区域地质概况太行山中段出露地层为太古宙变质岩系-阜平岩群,由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粒岩夹浅粒岩、不纯的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所组成。区内构造以早期EW向复式褶皱、中生代燕山期的NNE向深大断裂和晚(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2年S1期)
太行山中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迭层石是蓝绿藻(或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通过微生物席对外来沉积物进行捕捉、粘附及碳酸盐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构造。迭层石广泛发育在寒武纪及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之中,并且在各个地质时期均有不同分布。早期迭层石的研究认为是不同形态的迭层石是不同时代藻类的表现,具有生物演化的时代意义,至今仍有一些古生物学家坚持,而沉积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迭层石的形态与沉积水动力条件有关。寒武纪迭层石极为发育,特别是张夏组在华北地区中均广泛分布,并在晚寒武系也时常发现。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发现了寒武纪迭层石礁体除了似层状之外,还有透镜状、球冠状以及隧道状,这些礁体形态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微生物类型间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关注。本次论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沉积学、古生物学及沉积相等相关知识,对太行山中段内寒武纪的迭层石进行研究。在张夏组顶部鲕粒灰岩与崮山组生物碎屑灰岩内发育有层状迭层石礁体、球冠状迭层石礁体、球柱状迭层石礁体,礁体内部发育有层状迭层石、柱状迭层石、锥柱状迭层石树枝状迭层石。在张夏组底部的条带状泥晶灰岩内部发育有不规则迭层石礁体和藻灰泥丘以及核形石。层状迭层石及指状迭层石-树枝状迭层石-柱状迭层石-锥柱状迭层石分别发育在潮坪环境中的潮上带-潮间带上部-潮间带下部-潮下带,藻灰泥丘和核形石发育在风浪较强的潮上带。对礁体内部的迭层石单体进行分类整理对礁体规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对迭层石样品磨薄片发现内部藻类有蓝藻、葛万藻、生物碎屑以及一些矿物。之后系统分析研究迭层石的沉积环境。为综合研究迭层石的生长条件及其成因环境提供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行山中段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青春,贺萍,王祥.河北太行山中段地质特征及地学实践价值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2].董云超.太行山中段寒武纪迭层石形态特征及环境意义[D].河北地质大学.2018
[3].孔志召.太行山中段寺沟岩体电性结构分析及深部成矿预测[J].物探与化探.2018
[4].王银川,李胜荣,闫永杰,侯天江,韩丽娟.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8
[5]..我国太行山中段发现中国豹种群[J].生物学教学.2017
[6].陈超,牛树银,赵夫旺,马宝军,张福祥.太行山中段丑泥口金矿找矿前景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6
[7].王银川.太行山中段与金矿有关的构造-岩浆特征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6
[8].李涛.太行山中段冶镁白云岩的发育特征及勘查类型[J].能源与节能.2015
[9].孙文燕.太行山中段银钼成矿系统结构及其深部找矿远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0].王树志,胡建中,宋扬,方勤方,张丽茜.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氢、氧和硫同位素的约束[J].矿床地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