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_蒋建国,黄云峰,杨国栋,邓舟,黄中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填埋场,生物反应器,气体,填埋,稳定,论文,液回灌。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文献综述

蒋建国,黄云峰,杨国栋,邓舟,黄中林[1](2007)在《中试规模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考察,以每周回灌渗滤液量分别为1.6,0.8,0.2m3的3个模拟试验柱(记作R1、R2、R3)和1个每周回灌0.1m3清水的对比试验柱(记作R4)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柱进出水水质变化和填埋气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较高的回灌水力负荷能够加速垃圾中有机质的溶出,提高填埋气体的产生速率.R1~R4的CODCr净流出总量之比为6.75:3.74:1.16:1.00,累计气体产生量之比为100.00:7.92:4.78:1.30.启动初期采用较大的回灌水力负荷不利于生物膜的附着生长,可先采用较低的回灌负荷进而逐步提高.较大的回灌量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R1在45周时出水水质已呈现“老龄”渗滤液的部分特征,CODCr降低到1870mg/L,BOD5/CODCr降至0.12.气候条件对回灌渗滤液的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进水氨氮浓度旱季最高值3475mg/L,雨季最低值1274mg/L.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时间宜选择在雨季.(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李启彬[2](2004)在《基于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具有填埋垃圾稳定速率慢、渗滤液难处理且费用高等不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不仅能加快填埋垃圾的稳定进程,还能减少渗滤液的排放量和污染强度,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控制措施,渗滤液回灌能大大加快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进程。本文即以渗滤液回灌为主线,研究它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回灌方式(不同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下渗滤液在不同填埋垃圾(不同垃圾密度和厚度)中的运移和滞留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渗滤液回灌频率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和稳定进程的影响,并以实验成果为依据,在全面利用填埋垃圾固相可降解有机物量、渗滤液COD浓度和产甲烷速率叁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运行后期渗滤液COD浓度衰减慢、氨氮浓度长期偏高的不足,首次提出通过改变运行方式来加速其稳定进程的理念,并在室内模拟实验中得以成功实施。 通过回灌渗滤液水力特性实验研究表明:①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是渗滤液回灌方式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多,回灌速率越慢,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就越高;填埋垃圾有效贮水率与环境温度基本符合负线性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越低。由于温度降低时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反而增加,加之低温时微生物降解填埋垃圾的活动有所减弱,对水分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因此在低温环境中适当降低渗滤液回灌频率、减小回灌量不会导致填埋垃圾含水率过分下降。②回灌渗滤液的非均匀流在渗流前期占主导地位,但低频率、大水量、低速回灌以及较高的垃圾压实密度、较大的垃圾厚度使渗滤液运移相对均衡。在综合考虑不同第日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回灌方案对填埋垃圾有效贮水率和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后,实施高频率、大水量、低速率回灌更有利于改善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分布。 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实验研究显示,在调节回灌渗滤液pH值的条件下,回灌频率越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较传统填埋场先开始产甲烷,但当回灌频率在3d/次以上时,两者开始产甲烷的时间相差无几。综合考虑启动周期和运行费用等因素,认为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阶段实施3d/次的渗滤液回灌频率较为合适。 模拟实验研究还表明,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产甲烷速率越快,但产甲烷速率随回灌频率的提高而继续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在填埋垃圾的稳定过程中,产甲烷速率快速衰减并不意味着填埋垃圾已得到更充分的降解。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进程的判断需同时综合考虑渗滤液有机污染强度、产甲烷速率和固相垃圾变化等指标。 在充分利用填埋垃圾固相可降解有机物量、渗滤液COD浓度和产甲烷速率叁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动力学模型,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对固相垃圾水解和产甲烷进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比较渗滤液回灌运行费用和填埋场提前稳定产生的经济效益后,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期间施行Zd/次的渗滤液回灌频率经济效益最佳,然后是3d/次和ld/次的回灌频率,而回灌频率为o.sd/次时效益最差。 根据首次提出的改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后期运行方式的理念开展的模拟实验,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后期按准好氧方式运行后,渗滤液COD浓度衰减速率提高约3倍,渗滤液氨氮浓度在较短时间内 (回灌频率为ld/次的180天,3d/次的360天)降到不能检出水平,色度明显改善,渗滤液很快(回灌频率为ld/次的205天,3.5d/次的360天)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按准好氧方式运行时,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更有利于渗滤液水质的快速改善。关键词: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稳定;渗滤液回灌;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4-05-01)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具有填埋垃圾稳定速率慢、渗滤液难处理且费用高等不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不仅能加快填埋垃圾的稳定进程,还能减少渗滤液的排放量和污染强度,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控制措施,渗滤液回灌能大大加快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进程。本文即以渗滤液回灌为主线,研究它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回灌方式(不同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下渗滤液在不同填埋垃圾(不同垃圾密度和厚度)中的运移和滞留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渗滤液回灌频率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和稳定进程的影响,并以实验成果为依据,在全面利用填埋垃圾固相可降解有机物量、渗滤液COD浓度和产甲烷速率叁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运行后期渗滤液COD浓度衰减慢、氨氮浓度长期偏高的不足,首次提出通过改变运行方式来加速其稳定进程的理念,并在室内模拟实验中得以成功实施。 通过回灌渗滤液水力特性实验研究表明:①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是渗滤液回灌方式和环境温度的函数。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多,回灌速率越慢,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就越高;填埋垃圾有效贮水率与环境温度基本符合负线性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越低。由于温度降低时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反而增加,加之低温时微生物降解填埋垃圾的活动有所减弱,对水分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因此在低温环境中适当降低渗滤液回灌频率、减小回灌量不会导致填埋垃圾含水率过分下降。②回灌渗滤液的非均匀流在渗流前期占主导地位,但低频率、大水量、低速回灌以及较高的垃圾压实密度、较大的垃圾厚度使渗滤液运移相对均衡。在综合考虑不同第日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回灌方案对填埋垃圾有效贮水率和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后,实施高频率、大水量、低速率回灌更有利于改善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分布。 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实验研究显示,在调节回灌渗滤液pH值的条件下,回灌频率越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较传统填埋场先开始产甲烷,但当回灌频率在3d/次以上时,两者开始产甲烷的时间相差无几。综合考虑启动周期和运行费用等因素,认为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阶段实施3d/次的渗滤液回灌频率较为合适。 模拟实验研究还表明,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产甲烷速率越快,但产甲烷速率随回灌频率的提高而继续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在填埋垃圾的稳定过程中,产甲烷速率快速衰减并不意味着填埋垃圾已得到更充分的降解。对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进程的判断需同时综合考虑渗滤液有机污染强度、产甲烷速率和固相垃圾变化等指标。 在充分利用填埋垃圾固相可降解有机物量、渗滤液COD浓度和产甲烷速率叁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动力学模型,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对固相垃圾水解和产甲烷进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估计。在比较渗滤液回灌运行费用和填埋场提前稳定产生的经济效益后,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期间施行Zd/次的渗滤液回灌频率经济效益最佳,然后是3d/次和ld/次的回灌频率,而回灌频率为o.sd/次时效益最差。 根据首次提出的改变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后期运行方式的理念开展的模拟实验,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后期按准好氧方式运行后,渗滤液COD浓度衰减速率提高约3倍,渗滤液氨氮浓度在较短时间内 (回灌频率为ld/次的180天,3d/次的360天)降到不能检出水平,色度明显改善,渗滤液很快(回灌频率为ld/次的205天,3.5d/次的360天)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按准好氧方式运行时,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更有利于渗滤液水质的快速改善。关键词: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稳定;渗滤液回灌;动力学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参考文献

[1].蒋建国,黄云峰,杨国栋,邓舟,黄中林.中试规模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J].中国环境科学.2007

[2].李启彬.基于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厌氧柱修滤液COD浓度的变化准好氧柱出水COD浓度变化及AN-SABLCOD去...仄氧柱渗滤液氨氮浓度的变化实验装置结构一8实验现场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场内脱氮模型

标签:;  ;  ;  ;  ;  ;  ;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论文_蒋建国,黄云峰,杨国栋,邓舟,黄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