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熊蕊赵霞(通讯作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老年病科Ⅱ病区442000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因此,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目前,由于年轻人外出工作的比例较高,留下了很多的空巢老人,再加上有的老人丧偶,使其成为了独居老人。这些老人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将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项亟需解决的任务来完成,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心理护理水平。
关键词: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内涵
心理护理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通过加强交流和行为影响等各种护理方式途径,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缓解精神压力,使患者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护理行为。心理护理强调护理实践的全程服务,通过护理人员温和可亲的言谈举止及娴熟的技术操作建构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专业性暗示、引导、解释等语言行为,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1]。不同的疾病患者,其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不同,针对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个性化不良心理问题,需采取因人而异的对策解除患者心理负担;针对手术患者、精神患者等心理共性问题和潜在问题应进行预防性干预,增强患者身心康复效果。
(二)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1.焦虑不安
每个老年患者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问题。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都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孤独寂寞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他们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其他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望,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2]。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对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就不强。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肓,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5.疑病
在老年病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3]。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三)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容
1.针对老年病患者上述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当与老年病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他们要尊重,施以尊称,讲求礼貌,具有同情心,帮助病人排忧解难,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从而减轻病痛,乐于接受并配合治疗[4]。
2.要学会安抚老年病患的情绪,发挥护理人员所具有的细致、敏感的观察力的作用,坚持一切从病患出发,为了病患的一切的精神,努力做他们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能对你倾诉真情,这对协助治疗也有很大帮助。
3.要有意识地告诉病患的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
4.老年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5]。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
二、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
(一)强化服务理念,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由于老年病患者生理性反应和心理问题的落差性,医护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强化服务意识[6]。充分尊重老年病患者的人格尊严,正确对待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固执、冷漠、挑剔、暴躁甚至无端谩骂和侮辱医护人员等不良心理状态下的过激行为,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心理个性特点,帮助老年病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疗康复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二)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精神压力
人体在患病后因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降低倾向,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对于性格孤傲、敏感偏激、自尊心强、猜忌易怒的老年病患者,特别是病情严重需要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不同的病情反应。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的基础上,采取鼓励赞扬、娱乐谈心、读书看报、听音乐等丰富多样,灵活机动的有效策略加强心理沟通,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转移思想压力,激发老年人的积极、乐观、热情、好奇的生活心态[7]。
(三)优化护理环境,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帮助老年病患者舒缓心理压力有着较好的效果[8]。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生活环境,在加强生活环境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尽量为患者创造清静幽雅、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不良环境的刺激,保障患者心情舒畅。针对心理抑郁悲观压抑的老年病患者,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保持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增强患者信任依赖感,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四)创新服务形式,注重全程适时护理
医护人员良好的护理服务是提高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9]。医护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不同的个人性格及生活习惯,创新护理服务措施和形式,及时准确的掌握和揣测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合理把握交往分寸和技巧,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关怀和细致照顾,以热情友善、温和亲切的言语态度及激励行为,适当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于身患绝症的老人更应尽心尽责的照顾和护理,开导、感染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五)加强康复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病情,采用耐心讲解、个人交流、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相关病情的治疗康复与饮食保健知识,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药护理,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加强病情巡视和实时服务[10]。针对病情较轻的老年患者,要动员其适当户外活动和散心,鼓励老年人酌情进行适合性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休息睡眠时间,适当调节生活情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
总之,护理人员是老年人生命周期中较为专业的健康维护者。只有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特点,运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护理技巧,才能为老年患者实施较为全面且富有成效的护理。这无论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健康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茜.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7):59.
[2]王玉玲.老年抑郁症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1):96.
[3]赵昆.农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2,(09):64.
[4]李海林.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09):84.
[5]郑运英.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04):71.
[6]倪全英,李春艳,张丽芳.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2,(10):63.
[7]赵建刚,贺加.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02):28.
[8]王立敏,杜海英.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27.
[9]聂淼,汪全海.我国留守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2):37.
[10]刘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