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两种不同信念的教学追求徐丽

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两种不同信念的教学追求徐丽

1.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山东德州253100;

2.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开发区中心小学山东德州2531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人们对学习重视度的提高,教学理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推广教学理念,并追求创新教学的方法,就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前者是将教学本身当作真理,奉行教学至上的原则,而科学教学观则是摆脱了单一的教学思维,认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开展授课才是教学效率能够提高的根本对策。同时,科学教学观将传统知识作为圭臬,追求价值取向中的共通道理。科学教学观则摆脱了原本的教学束缚,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通过人性化的办法研究教学的情境、生成和宗旨,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学科学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只有走出教学的固有模式,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教学,并朝着科学教学观的方向发展,才是教学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教学科学观科学教学观不同信念教学追求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从本质上而言,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比拼,因此教学开始变得愈加重要。教学科学观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它将教学看作是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而科学教学观则是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实施教学,旨在用正确的方法启迪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有兴趣的去学习。两种思维在字面上看仅仅是调换了一个位置,却有着本质不同,在教学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落后手段,就必须将教学科学观逐渐转变为科学教学观,用具有个性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他们的正确思维,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科学观的追求

教学科学观是一种对教学的固有认知,它将教学本身看作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强调知识在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遵循自然逻辑授课。另外,它最大的特点是以“物性化”作为基础,旨在教学科学观在“通性”上的应用。

(一)教学科学观的背景

教学科学观是教学的固有思维,它的固化性较强,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在实际学习中强调对“教”与“学”的研究,属于理论化的范畴。其中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的模式、方法、设计和管理,寻求的也是一般意义上的对教学的指导,旨在对逻辑思维进行探究。后来,教学科学观开始出现变化,逐渐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向,旨在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教育心理学家则走出了教学的固有局限,为学习提供了新的解释,并出现了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判指标。其实无论是教学还是心理学方向,都是要从科学化的角度探讨授课,将知识看作是教学的根本,重在教学现象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教学本义也以物性化为根本[1]。

(二)教学科学观的认识论基础

既然知识是认知的起点,教学观念当然就是对知识的不同认识而萌生的。

本体论知识观,主要关注知识的本质,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可靠性,知识获得形式。柏拉图(Plato)把知识界定为一种确证了的、真实的信念。知识是由信念、真与确证三个要素组成,这是西方传统知识的三元定义。按照这种定义知识首先是真的,但仅仅是真还不足以是知识,你还需要相信它。康德(Kant)把有关事物的判断分为三个层次,最高一级是知识,它不仅在主观上,而且在客观上是有关事物的真实判断。从传统的理念下而言,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绝对真实的,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对事物的固有认知树立了便于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达到目标学习的诉求[2]。与此同时,传统的知识论是将结果看作讨论的重点,缺少认识的主体,很容易造成以知识为中心的错误认知。

(三)教学科学观遇到的困境

1.知识观的演变

后现代知识观的重新解释对教学科学观造成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知识理念开始出现重塑,且教学的过程由于人的情感、价值以及经验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学习效率。如果以现代知识观为基础重新构造教学的运行机制,那么为加快知识传授的进程而采用的某种技术手段就不再是教学的原动力,教学的主体应当回归到人的能动性。知识的建构因人、情境的不同而各异,工艺化、模式化的物质生产流程不能迁移到教学中来,人的主体性才是教学发生的动因。值得讨论的是,现代知识观理论的倡导者在研究一种标准化教学的模式,将学习理解为社会构建的方法,教学的重点也在于追求科学化授课[3]。

2.个性化教学对教学科学观提出了挑战

科学教学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常量,它是基于学习者、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法之上的教学,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每一个学生,早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知识思维也从侧面认证了这一要点。所以说,学生是一个变化的因素,每个人的思维是不同的,这就对教学科学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摆脱原来的学习模式是当下教学的重点。

3.现代社会对人才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伴随科学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目标开始朝着更高要求出发,低层次的操作行人才完全无法满足社会要求,富有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的人才。与此同时,统一和标准化的教学还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张扬,造成他们创造性思维被抑制,无法满足标准化学习的需求,更不能挖掘他们的深层次思维。

二、科学教学观的追求

(一)科学教学观的含义

科学教学观与看似只是教学科学观的反向书写模式,实质上却是创新的教学方法,它走出了教学科学观的固有认知,强调以人为本实施授课,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科学教学观是指用科学态度实施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发展诉求保持一致,且融入了多种文化知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另外,科学发展观在人性层面进行探索和总结,研究出了最新的教学生成、教学情境等方式,倡导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科学教学观的教育意蕴

首先,科学教学观与人性化特点相契合。科学教学观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要摆脱物性教学的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科学教学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授课,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让机械化教学变为了科学教学[4]。最重要的是教学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自动生成信息,掌握课程难点,回归教学的初衷。

其次,科学教学观是对学生发展的照应。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无法获取新的知识,学习差的学生则难以理解课程内容。科学教学观的运用则更加多样化,适合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学习,且满足教学的客观目标,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科学教学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教学科学观演绎的教学科学化探究往往是一些专家或专门组织所做的工作,形成的理论、方法是一些所谓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结论,我们姑且不论这些结果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而只是就这样做所造成的后果来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面对这些理论教师只有遵从、模仿、信奉、应用的义务,这种权威的强势对教师个人才智的成长产生了一种压迫效应,教师个人的创新能力、教学智慧没有了生长空间,教师只能成为照图施工的工匠,成为教学研究的旁观者[5]。

三、基于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科学观的固有认知

长期以来,我国沿用苏联的教学理论,教学科学观一直是指导教学的意识主流,使教学科学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教师的心灵,进而这种教师个体的行为表现拓展到教师群体行为甚至成为学校教学指导思想[6]。对此,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基于科学教学观的理念进行创新,不仅要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持,还要为学生提供场景教学所需的基地,并配合现代化设备开展授课,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科学教学观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有效的指导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对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是科学教学观的实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群体、特定的教学环境,在自身认识信念的支持下,在自我监控的作用下,从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中选取、组合、贯通相关知识,用于设计教学进程和解决教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的评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增强自信心。既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无法淡化,那么科学教学观就要直面评价、改造评价,科学地教学应当生成科学地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制度上真正体现能够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考量,这是科学教学观的应然追求[7]。

参考文献:

[1]阿曼古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性[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陈晶君.以建构科学观为目标的单元教学设计——《从黑火药到酸雨》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04):38-42.

[3]喻平.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两种不同信念的教学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1):58-64.

[4]吴俊明,吴敏.刍议化学物质结构观的内涵与形成——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四[J].化学教学,2014(11):9-15.

[5]吴俊明,吴敏.化学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二[J].化学教学,2014(05):3-6+28.

[6]李海峰.基于TPACK框架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以“植物与能量”一课的设计与应用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1-116.

[7]黄炜.科学观的嬗变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化学会:,2008:1.

[8]陈强,孙大成,陈庆,吴承堂.运用结构主义教学观促进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04):750-752.

标签:;  ;  ;  

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两种不同信念的教学追求徐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