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PCA熵权模型的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基于AHP-PCA熵权模型的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论文摘要

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及时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真实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选择9个指标,同时将GIS技术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大渡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5年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由南向北脆弱度逐渐降低。(2)将脆弱性指数分5个等级,各等级间面积比例差异明显,表现为微度>轻度>潜在>中度>重度,轻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比例达到全区的80%以上,其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3)研究时期内该地区各时段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别为2.552 1,2.541 0,2.517 0,2.494 9,其整体呈现明显好转的发展趋势。(4)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国家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同时水电资源的大量开发也对其脆弱性的加剧产生一定影响。(5)研究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结合区域实际将其分为3个治理区并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论文目录

  • 1 数据来源
  • 2 基础数据处理
  •   2.1 属性数据的可视化
  •   2.2 空间参考系统与格式的统一
  •   2.3 数据分类定级
  • 3 评价模型
  •   3.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3.2 指标权重
  •     3.2.1 AHP权重
  •     3.2.2 主成分权重
  •     3.2.3 最小相对信息熵
  •   3.3 综合评价
  •     3.3.1 脆弱度分类定级
  •     3.3.2 脆弱性综合指数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空间分布特征
  •   4.2 脆弱度结构差异
  •   4.3 整体趋势变化
  •   4.4 驱动力分析
  • 5 讨 论
  • 6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姚昆,周兵,李小菊,何磊,李玉霞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大渡河流域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CB953904),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No.2018SZ0286),广东省自然科学资助项目(NO.2018A030313898),成信大人才引进项目(No.KYTZ201809),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628034)

    分类号: X826

    DOI: 10.13869/j.cnki.rswc.2019.05.039

    页码: 265-271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092K

    下载量: 420

    相关论文文献

    • [1].鹤岗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变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3)
    • [2].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8(16)
    • [3].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3)
    • [4].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分布特征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4)
    • [5].陕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6].1989年与2008年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评价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4)
    • [7].雅安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8(06)
    • [8].基于格网的南昌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生态学报 2019(15)
    • [9].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 [10].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4)
    • [11].人类活动对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2].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2)
    • [13].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09(02)
    • [14].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驱动力[J]. 生态学报 2018(12)
    • [15].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3)
    • [16].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测度分区与调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7)
    • [17].基于ArcGIS的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 [18].江苏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 海洋学研究 2009(01)
    • [19].热带滨海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评价——以雷州半岛为例[J]. 中国沙漠 2008(01)
    • [20].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08(12)
    • [21].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以贵州省黔中地区为例[J]. 环境影响评价 2016(04)
    • [22].郑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河南科学 2015(09)
    • [23].区域中心城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关系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生态经济 2018(11)
    • [24].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25].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2)
    • [26].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8(04)
    • [27].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5)
    • [28].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以衡阳盆地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07)
    • [29].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湖北段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 [30].基于“自然—人为”因素为指标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J]. 甘肃林业 2013(01)

    标签:;  ;  ;  

    基于AHP-PCA熵权模型的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