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信号论文_胡卫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肌电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信号,表面,小波,信号,反馈,生物,步态。

表面肌电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胡卫红[1](2019)在《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潢川县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的72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图表法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训练,予以观察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疾病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表面电信号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肌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对盆底肌表面电信号进行调节,促进患者肌力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2](2019)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健康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和30例健康者,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行腰椎屈伸运动和椎旁肌等长收缩运动,运动结束后量化评估屈伸运动时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屈曲伸直比(FER),以及椎旁肌等长收缩时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①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DH患者患侧FER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PFs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AEMG、FER和MPFs可以作为LDH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蔡雨星,施加加,吴勤峰,吴建伟,史君兰[3](2019)在《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的疗效和表面肌电信号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32例产后下背痛患者按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d/周,共计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疼痛相关的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于治疗后使用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评价患者竖脊肌的痛侧和对侧表面肌电信号(sEMG)活动,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和SCO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侧的竖脊肌的MF、MPF均较对照组痛侧下降、AEMG较对照组痛侧升高(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产后下背痛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sEMG变化亦提示悬吊运动疗法对患者竖脊肌功能水平和疲劳程度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任丽晔,邵宗明,徐冬蕾[4](2019)在《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频域分析的基础上,对去除噪声后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特征提取,把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对比较,选取通过降维后小波包函数的方差和能量特征作为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时频域方法下的小波包系数的能量特征值作为信号模式识别的特征向量,能够为人体动作的模式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徐龙[5](2019)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7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联合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侧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周,患侧股外侧肌、股内斜肌、股直肌最大等长收缩表面肌电信号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 231、8. 271、6. 697,P <0. 001)。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HS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 838、4. 381、6. 857,P <0. 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4. 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 10%(χ2=4. 303,P <0. 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有助于提高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叶科学,邢丽冬,陆俊,钱志余,刘伟清[6](2019)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通过椎旁肌诊断和评估人体脊柱病变情况,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表面贴片电极获取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通过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利用微控制器NRF52832进行信号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手机APP。在APP中通过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对信号预处理后,提取反映椎旁肌功能状态的sEMG信号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将计算的特征参数在APP界面中实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模拟信号采集、信号的数字处理以及特征参数计算方面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光,李奂良,娄存广,刘秀玲,王洪瑞[7](2019)在《基于样本熵与经验模态分解的表面肌电信号降噪》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肌电信号作为人机交互一种媒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去除表面肌电信号中的噪声,提出一种基于熵和经验模态分解的表面肌电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样本熵的概念,根据经验模态分解获得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样本熵的特征,给出了确定表面肌电信号含噪本征模态分量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样本熵反映信号复杂程度的特性,来评价各本征模态分量的复杂性,进而自适应的确定主要的含噪本征模态分量,避免了凭借经验选择的不足。同时,该方法结合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在去除表面肌电信号噪声的同时避免了过多有效信息的丢失。仿真实验和实测表面肌电实验都表明,该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保留表面肌电信号的原有特征,而且能够改善信号的信噪比。(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岚岚,韩晓鸣,胡飞锋,张旭[8](2019)在《不同方式躯干运动时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集2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在躯干屈曲伸展、侧屈、旋转以及不同前倾角度运动时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的sEMG信号,分析其特征参数AEMG的变化特征,以探讨不同方式的躯干运动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AEMG)的影响.结果表明:躯干伸展过程中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的AEMG值均大于屈曲过程(P<0.05),提示向心运动对腰部肌肉的激活程度较离心运动大;躯干由直立向一侧旋转时腰部多裂肌的激活程度存在显着的对侧增强效应;躯干前倾至45°与65°角位置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其激活程度均高于其它角度.(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郭锰,卢群,齐伟[9](2019)在《表面肌电信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针刀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通过表面肌电图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功率评率、中位评率的斜率、平均肌电波图,同时观察患者腰椎功能、直腿抬高角度、视觉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表面肌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功率评率、中位评率的斜率、平均肌电波图,同时观察患者腰椎功能、直腿抬高角度、视觉疼痛评分优于治疗前患者临床比对有意义(P <0.05)。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恢复腰背伸肌,改善患者临床病症,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可有效评估患者治疗后平均功率评率、中位评率的斜率、平均肌电波图水平变化情况,便于临床准确、定量、客观的评价患者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6期)

郝静涵,杨鹏,陈玲玲,耿艳利[10](2019)在《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及叁轴加速度信号的步态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由于频发的各种意外灾害以及身体疾病,使得相当数量的人丧失了行走能力,如何通过对人体的动作识别,设计外骨骼助行器用于恢复这些患者的行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康复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目的:在分类器层面对表面肌电信号及叁轴加速度信号进行融合,提高人体步态辨识识别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和叁轴加速度信号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5种不同的日常基本步态模式,包括平地行走、上楼梯、下楼梯、上斜坡和下斜坡。采集人体下肢5通道表面肌电信号及大腿处和小腿处叁轴加速度信号,将信号预处理后进行特征提取,构建基于双流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分类器对5种日常基本步态模式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与结论:(1)实验对5种基本步态模式进行了识别,实验平均识别率为94.32%,较仅采用表面肌电信号信号进行识别的准确率(平均90.17%)高出4.15%,并且较仅采用叁轴加速度信号的识别率(平均84.72%)高出9.60%;(2)结果表明,将表面肌电信号信号与加速度信号相结合,可以获得更有用的运动信息,有助于提高离线分析下的步态识别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表面肌电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健康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和30例健康者,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行腰椎屈伸运动和椎旁肌等长收缩运动,运动结束后量化评估屈伸运动时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屈曲伸直比(FER),以及椎旁肌等长收缩时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①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DH患者患侧FER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PFs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AEMG、FER和MPFs可以作为LDH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胡卫红.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床研究.2019

[2].梁杰,陈述荣,卢惠苹,张高飞,卢萍丹.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3].蔡雨星,施加加,吴勤峰,吴建伟,史君兰.悬吊运动疗法对产后下背痛的疗效和表面肌电信号观察[J].中国康复.2019

[4].任丽晔,邵宗明,徐冬蕾.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提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

[5].王徐龙.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9

[6].叶科学,邢丽冬,陆俊,钱志余,刘伟清.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椎旁肌监测系统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

[7].刘晓光,李奂良,娄存广,刘秀玲,王洪瑞.基于样本熵与经验模态分解的表面肌电信号降噪[J].激光杂志.2019

[8].陈岚岚,韩晓鸣,胡飞锋,张旭.不同方式躯干运动时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李海,郭锰,卢群,齐伟.表面肌电信号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10].郝静涵,杨鹏,陈玲玲,耿艳利.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及叁轴加速度信号的步态识别方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跟腱测试信号示意图3-3-1sEMG原始数据采集使...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主动运动辅...表面肌电信号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过程学员组滚法表面肌电信号组图

标签:;  ;  ;  ;  ;  ;  ;  

表面肌电信号论文_胡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