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口新港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林冰,王天宝,姜静,孙进波[1](2021)在《成都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现状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成都地区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现状与慢性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9年4月在成都地区社区医院体检的老年居民4 374名,其中患单一慢性病者有1 623人,辨识他们中医体质并调查其慢性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单一慢性病种的1 623人中平和质160人(9.86%),气虚质180人(11.09%),阳虚质169人(10.41%),血瘀质170人(10.47%),痰湿质307人(18.92%),阴虚质162人(9.98%),湿热质218人(13.44%),气郁质133人(8.90%),特禀质124人(7.64%)。患单一慢性病的老年人1 623例,占被调查总人群的37.11%;其中患原发性高血压877人(54.04%),2型糖尿病116人(7.1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76人(10.84%),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37人(8.44%),脂肪肝204人(12.56%),慢性颈/腰椎疾病113人(6.96%),各个偏颇体质均与慢性病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P<0.001);1 623例患单一慢性病的老年人中原发性高血压最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25.20%)、湿热质(15.28%);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痰湿质(14.66%)、阴虚质(12.93%)、湿热质(12.93%);脂肪肝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15.20%)、痰湿质(12.2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16.79%)、气虚质(12.4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血瘀质(27.27%)、阳虚质(15.34%);慢性颈/腰椎疾病最主要的体质类型为血瘀质(17.70%),阳虚质(16.81%),上述体质类型与未患病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的发生具有一定关联,要兼顾其中医体质特征进行相关慢性病防治工作。
易雳[2](2021)在《健康体检人群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旨在了解海口市某医院体检人群的血压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BMI与血压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健康干预策略。方法:本文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20年9月~2020年12月来院体检的人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海口市常住人口,年龄≥18岁,且近期未服用任何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人群。共发放450份问卷,最终纳入分析417例符合条件者。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结合体检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尿酸、血脂四项检查),对体检人群信息进行收集归纳。统计学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探讨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运用AMOS 23.0对BMI与血压关系模型进行探讨,以α=0.05判断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417人中,男性222人(53.2%)、女性195人(46.8%),年龄在18~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0±17.4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46.27±17.95岁、女性平均年龄44.63±16.88岁。2、该人群的平均收缩压为127.01±19.02mm Hg,舒张压为76.45±11.03mm Hg;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9.82±17.63mm Hg、78.09±10.34mm Hg,女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3.80±20.06mm Hg、74.58±11.51mm Hg。总调查人群417人中,患高血压110人,占调查总人数26%。其中男性患高血压人数占男性总人数的29.7%,女性患高血压人数占女性总人数的22%。高血压检出率随着年龄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有所降低。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饮食咸淡、BMI分类、血脂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6.7%(OR=1.067);饮食偏淡与一般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741),但饮食偏咸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0倍(OR=5.021);对于BMI分类,超重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4倍(OR=2.382),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为体重正常人群的5.0倍(OR=5.030);血脂异常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为血脂正常人群的3.6倍(OR=3.643)。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面积0.876>0.7,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较好。4、血压的线性回归模型中,年龄、吸烟、饮食咸淡、BMI、血脂异常及空腹血糖异常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的影响因素。5、BMI于血压关系模型中,BMI→甘油三酯→血压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61.8%;BMI→LDL-C→血压的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22.8%;BMI→血糖→血压的中介效应占总间接效应的15.6%。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2.4%;BMI对血压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7.6%。结论:1、调查人群的蔬菜和肉类的摄入较为充足,但普遍缺乏体育锻炼。2、年龄、吸烟、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以及血糖异常为调查人群血压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调查人群血压的保护因素。3、高血压的检出是高血压防治的第一步,应建立“首诊测血压”机制及提供其他机会性测血压的条件。加强医院信息管理,有效地减少血压的重复测量工作。4、提升就诊人群高血压的知识水平,重点针对40岁~59岁的未患病人群进行高血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5、根据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分层,为高血压高危及患病人群制订个体化健康干预措施。
唐娟[3](2021)在《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探讨云南地区傣族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并与云南地区汉族人群在基因多态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高危患病群体进行筛选,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地区骨质疏松症及骨量低下患者398例(傣族268例,汉族130例)和健康体检对象245例(傣族127例,汉族1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骨质疏松症和骨量低下患者均符合1994年WHO推荐诊断标准。收集身高、体重、腰围等相关临床数据,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测定 VDR 基因 Fok I和 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受试人群腰椎L1-I4的BMD,比较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并对患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云南地区傣族和汉族受试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HWE 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入选受试群体符合孟德尔遗传法,且有群体代表性。(2)傣族人群VDR基因Fok I和Bsm I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汉族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受试人群按诊断标准分组,50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按T值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Fok 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骨量减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k Ⅰ位点基因型、Bsm I位点多态性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男性及绝经前女性以Z值分为2组,低骨量组2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T值分组人群3个组和Z值分组人群2个组按民族分层后,上述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傣族与汉族的各个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云南地区总体人群病例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年龄、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BMI)、腰围、HDL-C、LDL-C及性别构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分层后比较,傣族和汉族的病例组年龄、HDL-C均高于对照组,体重及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傣族病例组身高、腰围及性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妇女T值与身高、体重、BMI、腰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HDL-C和L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TG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50岁及下男性和绝经前女性Z值与身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体重、BMI、腰围、HDL-C、LDL-C和TG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增长、女性是云南地区总体人群和傣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降低是总体受试人群和傣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增长、LDL-C水平升高是汉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VDR基因Fok I和Bsm 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云南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之间无差异。(2)VDR基因FokI和BsmI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没有相关性。(3)年龄、体重、BMI和HDL-C与云南地区总体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HDL-C与T值具有相关关系,身高与Z值具有相关关系,提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较年轻人密切。(4)年龄增长、女性、LDL-C水平升高是云南地区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庞琳琳[4](2021)在《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导师对血脂异常的中医学认识及治疗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在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法对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其血管内皮受损致A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从脾论治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杨关林教授精通现代医学理论,博采传统医学的各家思想,认为血脂异常与痰浊相关,以血脂异常为切入点,提出血脂异常以“脾虚痰浊”立论,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以健脾祛痰为重点,从“脾主运化”论治血脂异常每获良效。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导师关于血脂异常的中医学理论及治疗方法。2.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包括: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文献检索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9日。搜集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3.采用高脂饮食单笼饲养建立小型猪血脂异常脾虚痰浊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饲,且每只小型猪均单笼饲养,限制活动。实验周期为24周。于第0、12、2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小猪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I)等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测定血中1磷脂鞘氨醇(S1P)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猪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氧磷酶1(PON1)、HDL-Apo AI、HDL-SAA、HDL-PON1水平;于第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猪血清和内皮组织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 NOS),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IP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 PCR法测定SIP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杨关林教授认为,中医膏脂运化失常,多对应现代医学的血脂异常,在治疗的过程中,当紧守“脾虚痰湿、浊脂内生”之病机,有效运用“脾主运化”思想,以“复脾运化、祛痰化浊、调脾胃以调血脂”为治疗原则,总结出从“脾主运化”论治血脂异常的中医理论,并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将血脂异常从“脾主运化”论治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2.共纳入18项研究,合计15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祛痰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血脂异常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血浆TC、TG、LDL-C水平,升高血浆HLD-C、Apo A水平,改善中医症状、减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健脾祛痰法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者降低TC、TG、LDL-C,升高HLD-C、Apo A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纳入研究中报道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包括便秘、腹胀、腹泻、腹痛、恶心、皮疹、头痛、转氨酶升高等,多在停药后恢复,没有试验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健脾祛痰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血脂水平疗效方面,健脾祛痰法能显着降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G水平(P<0.01),降低其LDL-C水平(P<0.05),显着升高Apo A1水平(P<0.01);经健脾祛痰法治疗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C也有所降低(P>0.05),HDL-C有所升高(P>0.05)。在纠正dy HDL疗效方面,经健脾祛痰中药治疗后,血清MPO、HDL-SAA水平显着降低(P<0.01),HDL-Apo AI、HDL-S1P、HDL-PON1水平显着升高(P<0.01),PON1水平升高(P<0.05),MPO/PON1比值显着减小(P<0.01),HDL-SAA/HDL-Apo AI比值减小(P<0.05)。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 NOS、i NOS、ET-1、ICAM-1水平显着升高,e NOS、NO水平显着降低;健脾祛痰中药显着降低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清t NOS、i NOS、ET-1、ICAM-1水平(P<0.01),显着升高e NOS水平(P<0.01),NO水平也升高(P<0.05)。各组内皮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变化一致。表明健脾祛痰中药能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功能。研究发现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e NOS表达也降低(P<0.05),健脾祛痰中药显着增加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m RNA表达(P<0.01),升高e NOS m RNA表达(P<0.05)。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S1PR1、PI3K、Akt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e NOS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i NOS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健脾祛痰中药增加S1PR1、PI3K、e NOS蛋白表达(P<0.05),显着增加Akt蛋白表达(P<0.01),降低i NOS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1.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脾虚痰湿、浊脂内生”,导师以“脾主运化”为指导思想,以“复脾运化、祛痰化浊、调脾胃以调血脂”为治疗原则,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着。2.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3.健脾祛痰中药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脂水平,减少dy HDL含量,改善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与活化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血管内皮受抑制的S1PR1/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郭宝珍[5](202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世界性的医疗难题,目前对于NAFLD患病率调查、危险因素分析仍缺乏足够研究,此外对NAFLD肝脏炎症评价除病理外尚缺乏可靠的无创性临床指标。本研究拟通过收集体检者临床基线资料,对NAFLD患病率、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可能与NAFLD肝脏炎症相关的炎性指标,进一步在病理诊断的住院NAFLD患者中验证筛选出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NAFLD肝脏炎症的相关性,为NAFLD肝脏炎症的无创辅助诊断及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择2020年5月至10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参加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清指标检测及腹部超声检查采集体检者相关资料,对NAFLD的总体患病率及在不同年龄、性别、代谢性疾病中的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2、按照NAFLD诊断标准,将体检者分为NAFLD组及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差异,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部分指标纳入Logistic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纳入Logisti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NAFLD患病危险因素。分析体检者中的NAFLD患者基线资料中的炎性指标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相关性,筛选常规体检资料中可能与NAFLD肝脏炎症相关的指标。3、为进一步验证筛选出的NLR指标与NAFLD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患者中肝脏病理诊断的NAFLD患者,收集血常规、生化等相关数据,根据其肝脏病理分为轻度炎症组及重度炎症组,通过组间指标比较、与炎症等级的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评估NLR与NAFLD肝脏炎症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体检者2614例,共检出NAFLD患者840例,患病率32.1%,其中,男性患病率47.2%,女性患病率13.2%。体检者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5组,各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20.0%、29.8%、37.1%、37.8%、38.9%,男女患病率差异及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超重、肥胖患者中的NAFLD患病率分别为62.4%、54.0%、51.7%、50.1%、80.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Logistic相关性分析显示,腰围、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NAFLD独立相关(P<0.001),OR值分别为1.076,1.003,1.378,0.311。通过对炎性指标与ALT的相关性分析发现,NLR与ALT呈现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2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AFLD肝脏病理重度炎症组的NLR均值为4.87,轻度炎症组的NLR均值为3.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LR与NAFLD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3,统计学意义显着(P<0.001)。NLR预测NAFLD肝脏重度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cut-off值为4.315,灵敏度为71.73%,特异度为78.86%。结论1、NAFLD的总体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超重人群中的患病率均高于总体水平。2、腰围增大、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高尿酸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3、NLR与NAFLD肝脏炎症呈正相关,可以作为预测NAFLD肝脏炎症的临床指标。
翟瑜菲[6](2020)在《海南省3574岁体检人群慢性病共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海南省35~74岁体检人群的常见慢性病及共病的发生水平和流行特征;探究35~74岁海南常住居民高血压-超重肥胖的慢性病共病现状;分析年龄、性别、膳食行为、生活方式等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与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为海南省社区中老年慢性病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干预及防控提出政策性建议。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2009~2018年在海南省某医院进行体检的35~74岁中老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第二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181例35~74岁的海南常住居民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和空腹体格检查。使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应用统计描述法分析2009~2018年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年份的慢性病共病情况,分析现况研究的人口学体征;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间的流行病学差异。慢性病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9~2018年42626例研究对象中,常见慢性病检出率最高的是高脂血症(39.1%),其次为高血压(30.4%),糖尿病检出率为7.3%。标化后,不同年份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433973.566、375651.622、607520.539,P<0.001)。2种及以上慢性病共病检出率为18.5%,男性(43.3%)高于女性(5.9%)。十年间,2015年慢性病共病检出率最高为23.2%,整体来看呈上升趋势(Z=5.736,P<0.017)。不同性别、年龄及年份间慢性病共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8.575、45.487、55.046,P<0.001)。2.1181例35~74岁海南省常住居民现况调查结果示,高血压的检出率为23.9%,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42.9%,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检出率为12.9%。3.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检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3.731、26.383、31.041、27.496,P<0.001)。男性检出率(16.5%)高于女性(9.3%),随着年龄段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从事家务劳动人群的高血压-超重肥胖检出率(33.3%)高于其他职业,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检出率随文化程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人群高血压-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20.7%)。4.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生活方式和体成分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吸烟频率、被动吸烟、过去一年饮酒频率、早餐、夜宵、运动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步行人数分布、睡眠等因素有无共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6.995、3.381、10.914、1.651、0.897、0.265、0.036、0.195、0.011,P>0.05)。其中18~30岁开始每日吸烟人数所占比例最多(73.7%),几乎每天都有被动吸烟情况者(16.8%)。1~2天/年的饮酒率最高(33.6%),每天都不吃早餐者有1.8%,每天都吃夜宵者有1.3%。无任何运动情况者占18.4%,睡眠时间不足率为19.1%。饮酒、乳类及制品摄入不足、中强度每周运动天数、内脏脂肪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5.409、7.413、9.844、69.632,P<0.05)。其中,乳类及制品摄入不足率为68.4%,参与中强度者的运动天数在7天/周最多(10.8%),内脏脂肪等级在1~9级(正常)者比无共病者低27.5%,但15~29级(高危)者比无共病者高13.9%。5.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年龄和内脏脂肪等级是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0.05),方程拟合度好。文化程度越高检出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风险越低[OR=0.016,95.0%可信区间为(0.710,0.931)]。年龄每增加1岁,检出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风险增加1.032倍[OR=1.032,95.0%CI(1.013,1.502)]。内脏脂肪危险度等级每增加1度检出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风险增加2.542倍[OR=2.542,95.0%CI(1.949,3.316)]。结论2009~2018年间海南省35~74岁人群常见慢性病共病检出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共病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内脏脂肪等级越高慢性病共病的检出风险越大,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阮建文,高丽娟,梁雄飞,姜美廉,王亚娇,陈朝阳[7](2018)在《海口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海口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 771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行肝脏B超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771例体检对象中NAFLD 5715例,患病率为30.45%;男性NAFLD患病率为41.74%,女性NAFLD患病率为17.22%。男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59岁,女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岁及以上。男性中度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8.10%vs 1.19%,χ2=476.1,P<0.001)。男性人群中肥胖、超重者的NAFLD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中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和女性中不同BMI水平组的NAFLD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11、1917,P值均<0.001)。NAFLD患者BMI、血压、FPG、TG、ALT、AST、GGT明显高于非NAFLD者,而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76、32.339、31.487、12.185、9.716、38.382、26.350、25.291、15.008,P值均<0.001)。结论海口地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关系密切。
杨红清[8](2018)在《福州市马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中医体质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马尾区65岁以上人群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马尾区罗星街道10个村居65岁以上老年体检人群进行认知障碍患病率调查,其中男性556人,女性477人。回顾性分析其体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既往史(高血压或糖尿病史)、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细胞等,同时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根据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认知障碍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中医体质。结果:1、依据认知障碍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有134人诊断认知障碍,患病率是12.97%,其中男性56人,女性78人,男女比例为1.0:1.39,患病率分别为10.07%和16.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0,P=0.003)。从各年龄组患病率比较发现,≥85岁患病率最高,80-84岁次之,各年龄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Z=17.767,P=0.001)。认知障碍以文盲患病率最高,大学患病率最低,不同文化程度患病率差异显着(Z=-6.432,P=0.000)。2、是否运动在表现为认知障碍患病方面存在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2.677,P=0.007)。3、认知障碍人群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无认知障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认知障碍患者的BaPWV高于无认知障碍者,但两者间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左=0.042,P 右=0.444)。下肢动脉硬化(Z=2.212,P=0.027)在是否表现为认知障碍方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5、认知障碍患者的ALT、白蛋白值均低于无认知障碍患者,转氨酶比、LDH则高于无认知障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认知障碍患者的RBC、Hb和HCT均低于非认知障碍患者,二者有显着差异(P<0.05)。7、中医体质方面,本次调查的人群以兼夹体质为主,个体可以出现不止一种的体质类型。单纯平和质的只有194人(18.8%),偏颇体质为839人(81.2%);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为53.5%,其次是痰湿质,占51.0%;特禀质最少,为4.7%,气郁质为8.4%。认知障碍患者中以阴虚质、痰湿质居多;阴虚质患者可能更易患有认知障碍(P=0.093)。8、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性别与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及MMSE总分呈负相关;文化程度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及MMSE总分呈正相关;运动与定向力、记忆力正相关;BaPWV值与MMSE总分正相关;RBC、Hb、HCT与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及MMSE总分呈正相关。平和质、气虚质与定向力呈正相关;血瘀质与定向力、MMSE总分呈负相关;气郁质与记忆力呈负相关。9、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段(P=0.000,OR=1.440,95%CI:1.205-1.720)、性别(P=0.003,OR=1.745,95%CI:1.208-2.521)、LDH(P=0.014,OR=1.006,95%CI:1.001-1.011)、转氨酶比(P=0.020,OR=1.727,95%CI:1.089-2.738)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P=0.000,OR=0.515,95%CI:0.421-0.630)、运动(P=O.002,OR=0.680,95%CI:0.530-0.873)、白蛋白(P=0.006,OR=0.904,95%CI:0.841-0.971)、RBC(P=0.004,OR=0.532,95%CI:0.345-0.820)、Hb(P=0.004,OR=0.980,95%CI:0.967-0.994)、HCT(P=0.007,OR=0.001,95%CI:0.000-0.148)为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阴虚质(P=0.087,OR=1.203,95%CI:0.973-1.488)、血瘀质(P=0.065,OR=1.291,95%CI:0.984-1.694)、气郁质(P=0.093,OR=1.368,95%CI:0.949-1.972)可能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发现马尾区65岁以上人群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2.9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别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还有待排除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进一步研究。年龄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年龄越高,认知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文化程度水平是其保护因素,文化程度越高认知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越低。2、高血压、糖尿病对认知障碍的影响不显着,但认知障碍患者的血压、血糖均高于正常老年人。贫血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3、认知障碍患者的白蛋白、TB、DB均低于无认知障碍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可能在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认知障碍患者的ALT低于无认知障碍患者,转氨酶比均高于无认知障碍者。4、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可能更容易得认知障碍。
王金太,王凤秀,马蕾[9](2016)在《在高校内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网络、慢性病管理组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超重及肥胖患病率31.95%、高脂血症患病率54.45%、脂肪肝患病率38.09%、高血压患病率21.29%、高血糖患病率12.8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应对慢性病加以重视,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王金太,赵建林,王凤秀,马蕾,秦爱东,潘慧英,彭爱东,付清,何毅[10](2016)在《针对大学校园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即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网络、慢性病管理组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应对慢性病加以重视,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二、海口新港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口新港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现状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老年人体质现状及慢性病统计 |
2.3 老年慢性病人群的中医类型分布 |
3 讨论 |
(2)健康体检人群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调查内容 |
2.4 诊断标准 |
2.5 指标定义 |
2.6 统计分析 |
2.7 样本量计算 |
2.8 质量控制 |
2.9 技术路线 |
3.结果 |
3.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人群的生活方式 |
3.3 调查人群的各项指标状况 |
3.4 调查人群的异常检出情况 |
3.5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6 血压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 体检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8 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
4.讨论 |
4.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
4.2 调查人群的生活方式情况 |
4.3 各项指标状况及异常检出情况 |
4.4 .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 |
4.5 血压值的影响因素 |
4.6 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
5 高血压健康管理策略 |
5.1 建立“首诊测血压”机制 |
5.2 提升就诊人群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
5.3 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
6 结论 |
7 创新性与局限性 |
7.1 研究的创新性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 CiteSpace 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论脾主运化在血脂异常诊治中的应用 |
1 理论依据 |
2 脾失健运,脂质代谢异常 |
3 脾运得健,脂质代谢复常 |
4 血脂异常从脾主运化论治中药选择 |
5 小结 |
论文二 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脾虚痰浊猪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在血脂异常诊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及来源 |
2.数据采集 |
3.诊断标准 |
4.数据分析 |
结果 |
1.NAFLD患病现状 |
2.NAFLD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肝脏炎症相关指标的筛选 |
3.NLR与NAFLD肝脏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海南省3574岁体检人群慢性病共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技术路线与实施 |
第一阶段 2009~2018年海南省某医院35~74岁体检人群常见慢性病共病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剔除标准 |
1.3 判定标准 |
1.3.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1.3.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1.3.3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
1.3.4 慢性病共病的诊断标准 |
1.4 数据清理和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按性别标化后3 种常见慢性病的检出情况 |
2.3 3种常见慢性病共病检出情况 |
2.4 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份慢性病共病动态分布 |
3 讨论 |
3.1 3种常见慢性病的检出情况分析 |
3.2 慢性病共病的检出情况分析 |
第二阶段 1181例海南居民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剔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抽样方法和数据清理 |
1.3.2 调查问卷内容 |
1.3.3 身高体重的测量 |
1.3.4 血压的测量 |
1.4 判定标准 |
1.5 质量控制 |
1.5.1 研究设计阶段 |
1.5.2 调查实施阶段 |
1.5.3 资料分析阶段 |
1.6 知情同意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1.1 性别、年龄分布 |
2.1.2 民族分布 |
2.1.3 居住地区分布 |
2.1.4 婚姻状况 |
2.1.5 文化程度分布 |
2.1.6 职业分布 |
2.2 高血压-超重肥胖的共病检出情况 |
2.2.1 高血压 |
2.2.2 超重肥胖 |
2.2.3 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检出情况 |
2.2.4 高血压-超重肥胖有无共病构成比情况 |
2.3 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3.1 有无共病的吸烟情况比较 |
2.3.2 有无共病的饮酒情况比较 |
2.3.3 有无共病的膳食行为比较 |
2.3.4 有无共病的运动情况比较 |
2.3.5 有无共病的睡眠情况比较 |
2.3.6 有无共病的内脏脂肪等级情况比较 |
2.4 高血压-超重肥胖共病检出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 |
2.4.1 主要研究因素的定义和赋值 |
2.4.2 慢性病共病高血压-超重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血压-超重肥胖慢性病共病现况 |
3.2 慢性病共病的危险因素 |
3.3 慢性病及共病的防治现状与措施 |
3.4 本研究有待改进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录 |
(7)海口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NAFLD严重程度分级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NAFLD患病情况 |
2.3 不同性别的人群轻、中、重度NAFLD患病情况 |
2.4 NAFLD与非NAFLD者间各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8)福州市马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中医体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认知障碍患病率 |
3 认知障碍人群情况分析 |
3.1 认知障碍人群的生活方式分析 |
3.2 认知障碍人群的代谢情况分析 |
3.3 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关系 |
3.4 肝肾功能与认知障碍关系 |
3.5 红细胞与认知障碍 |
4 认知障碍Spearman相关分析 |
5 认知障碍logistics回归分析 |
6 认知障碍的中医体质研究 |
6.1 调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
6.2 认知障碍与中医体质关系分析 |
6.3 认知障碍的中医体质相关分析 |
6.4 认知障碍中医体质回归分析 |
讨论 |
1 认知障碍一般情况和患病率分析 |
2 认知障碍生活方式及代谢情况分析 |
3 认知障碍与常见疾病关系分析 |
4 认知障碍与肝肾功能关系分析 |
5 认知障碍中医体质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在高校内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资料分析 |
2 体检结果 |
3 影响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因素分析 |
3.1 遗传和年龄的因素 |
3.2 日常饮食不合理 |
3.3 体重超标, 运动少 |
3.4 工作、生活压力大 |
4 对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干预与对策 |
4.1 高校医务室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工作 |
5 高校教职工自身防预措施 |
5.1 定期健康体检 |
5.2 保持良好的心理 |
5.3 合理膳食 |
5.4 适量运动。 |
6 对干预措施的评估。 |
四、海口新港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现状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J]. 林冰,王天宝,姜静,孙进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2]健康体检人群血压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 易雳. 海南医学院, 2021
- [3]云南地区傣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D]. 唐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4]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D]. 庞琳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炎症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研究[D]. 郭宝珍.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海南省3574岁体检人群慢性病共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翟瑜菲.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7]海口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调查分析[J]. 阮建文,高丽娟,梁雄飞,姜美廉,王亚娇,陈朝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9)
- [8]福州市马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中医体质调查[D]. 杨红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9]在高校内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索[A]. 王金太,王凤秀,马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七届四次全体理事会暨高校医院创新管理论坛论文汇编, 2016
- [10]针对大学校园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调查与对策研究[A]. 王金太,赵建林,王凤秀,马蕾,秦爱东,潘慧英,彭爱东,付清,何毅.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