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益比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剩余收益,模型构建,价值评估,ZD公司
收益比率论文文献综述
孟慧[1](2019)在《ZD公司基于剩余收益比率模型的股权价值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被公认为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目标后,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价值增值,评估上市公司价值成为证券分析最为重要的环节。过去,大部分文献采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来评估企业经营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近些年一种直接价值评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RIV)因为其理论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ZD公司为目标分析公司,采取单一案例研究的方法,使用改进后的剩余收益比率模型(RIR)对其股权价值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对ZD公司进行股权价值评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剩余收益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和特色。第二部分阐述了用剩余收益比率模型进行股权价值评估的重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分析了ZD公司的现时概况,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并对公司特点进行总结。第四部分对比后选择了剩余收益比率模型作为评估方法;然后将杜邦分析体系引入原始剩余收益模型推导出剩余收益比率模型,并评估其股权价值,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第五部分为在使用剩余收益比率模型评估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叁个结论:剩余收益比率模型适用于橡胶零件制造行业的股权价值评估;ZD公司的股价被市场低估,公司管理层回购股权的决策是正确的;ZD公司股权价值对资本成本率最为敏感。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投资者采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进行投资决策之用;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深入理解企业价值,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同时本文对橡胶零件制造行业的其他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其他行业处于和ZD公司相似经营现状的企业提供参考,丰富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锡涛,陈宝贵[2](2008)在《基于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的股市泡沫定量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应采取措施,予以挤压。还有一些人士则表示股市未来仍看好,即使有所谓的泡沫也是一种理性泡沫。由此引发国内股市泡沫之争。股市泡沫到底有没有,如果有泡沫成分是多大?本文在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RIV)基础上建立定量测度模型,对股票市场上某股进行实例分析,从量的角度证明了泡沫的存在,并得出其股票泡沫成分的大小,同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经济》期刊2008年03期)
张彬[3](2002)在《现行收益比率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现行收益指标的全面剖析 ,发现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容易引起的误导 ,并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思路及见解。(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收益比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应采取措施,予以挤压。还有一些人士则表示股市未来仍看好,即使有所谓的泡沫也是一种理性泡沫。由此引发国内股市泡沫之争。股市泡沫到底有没有,如果有泡沫成分是多大?本文在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RIV)基础上建立定量测度模型,对股票市场上某股进行实例分析,从量的角度证明了泡沫的存在,并得出其股票泡沫成分的大小,同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益比率论文参考文献
[1].孟慧.ZD公司基于剩余收益比率模型的股权价值评估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张锡涛,陈宝贵.基于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的股市泡沫定量测度[J].山东经济.2008
[3].张彬.现行收益比率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