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成分论文-彭军山,闫立强,谢全安,孙晓伟

灰成分论文-彭军山,闫立强,谢全安,孙晓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40kg试验焦炉,碱度指数,回归方程

灰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彭军山,闫立强,谢全安,孙晓伟[1](2019)在《煤质及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相关预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4种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并采用40kg试验焦炉炼焦。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煤挥发分、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黏结指数、碱度指数与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得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64和0. 941,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张瑞芳[2](2018)在《准东煤灰熔融性与灰成分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灰熔融性是锅炉膛内结渣判别的参数之一,也是电厂内锅炉设计的主要参数。但是准东煤灰熔融性温度较高,仍然会出现锅炉燃烧过程中出现结渣现象,阻碍锅炉安全运行。选用准东煤煤质参数对比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一些准东煤具有高熔融性主要是由于原煤中碱性氧化物含量高,可以认为此煤软化温度与煤中的碱性氧化物存在关联性,可为准东高钠煤的灰熔性试验、锅炉设计和电厂安全燃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5期)

雍其润[3](2018)在《不同灰成分对SiO_2和Fe_2O_3碳热反应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导致目前煤炭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故对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要求迫在眉睫。固体燃料自身结构组成上的复杂性,使得以煤等固体燃料为基础的各种技术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深刻了解固体燃料,特别是煤和生物质,其中矿物质在高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煤气化和化学链燃烧技术为背景,研究了煤等固体燃料中主要矿物质对碳热反应过程的影响。首先,通过纯SiO_2、配灰以及高硅煤灰与石墨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的高温实验,系统探究了高硅煤中含硅矿物的碳热还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Fe_2O_3促进SiO_2的碳热反应,Fe-Si共熔体Fe_xSi_y的生成改善了SiO_2的还原条件。CaO对SiO_2的还原起抑制作用,CaO在较低温度下易与SiO_2和Al_2O_3反应生成致密的Ca-Si-Al相,其还原程度要难于单独的SiO_2。Al_2O_3主要以非晶相和共熔体的形式存在,对SiO_2的碳热反应影响较小。然后,探究不同条件下灰成分对Fe_2O_3碳热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在Fe_2O_3中添加不同种类灰,在不同掺碳量下在管式炉中进行固定床实验。在碳充足的情况下,Fe_2O_3的碳热还原反应优先于Fe_2O_3与灰之间的反应进行。而在碳不足的情况下,Fe_2O_3会与灰中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发生反应,生成多种复合铁化合物,如MgFe_2O_4、Fe_2SiO_4、CaFe_2O_4和Ca_2Fe_2O_5等,这些复合铁化合物的生成会阻碍Fe_2O_3的碳热还原反应过程。最后,通过往复切换固定床的气氛,模拟了铁基载氧体的化学链循环过程。在循环过程中,改变灰种类、循环温度、灰添加比例等条件,系统探究了不同灰成分对铁基载氧体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灰中组分会与Fe_2O_3相互作用发生反应,灰中不同组分对Fe_2O_3活性产生明显不同的效果。灰中K、Na等元素明显改善Fe_2O_3反应活性,而SiO_2会与Fe_2O_3反应生成难以被还原的Fe_2SiO_4。同时,循环温度和灰的掺入量都对Fe_2O_3的碳热还原反应过程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清毅,胡达清,陈瑶姬,刘海蛟,廖达琛[4](2017)在《电除尘器不同电场底灰成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百万燃煤机组进行电除尘器不同负荷不同电场底灰的常规成分和主要微量元素氟和氯进行测试,研究底灰中各种成分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除尘器中底灰中常规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主要决定于灰的粒度分布,与机组运行负荷关系较小。从第一电场到第四电场,底灰中的SiO_2含量逐渐降低,CaO、SO_3含量逐渐升高;氟和氯均有富集于小颗粒的趋势,从电除尘器的第一电场至第四电场,Fad含量和Clad含量均呈现增加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7增刊2》期刊2017-08-30)

胡洋,张晔,操岳峰[5](2017)在《利用灰成分预测煤灰熔融温度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9种硅铝比在1.8~3.0之间、碱性组分质量分数小于30%的煤样的灰流动温度(FT)为基础,引入影响因子FI,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建立了关联各煤灰氧化物成分的熔融温度预测模型,相关性系数达0.974 2,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杭州化工》期刊2017年02期)

王舒娴[6](2017)在《飞灰成分对Co/TiO_2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毒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烟气脱硝工艺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属于关键技术。NO_2作为SCR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反应中间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更易被还原。因此,研究NO催化氧化技术对SCR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NO的转化效率可以有效提高低温湿法脱硝和SCR的脱硝效率。Co系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高温段氧化活性高、储氧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适合运行在NO催化氧化技术中的催化剂。一些C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不同载体负载的Co催化剂均表现出很好的NO氧化活性,但是烟气中的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以及H_2O、SO_2等都会对影响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活性。本文以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_2作为载体,以金属氧化物Co为活性组分,制备了Co/TiO_2催化剂,进行了烟气飞灰成分对Co/TiO_2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影响研究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分析烟气飞灰成分对Co/Ti O_2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本文将飞灰成分(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浸渍到Co/TiO_2催化剂中,研究飞灰成分对Co/TiO_2催化剂NO氧化活性的影响。结合TPR、NO+O_2-TPD、In situ DRIFT表征手段,发现飞灰成分对Co/TiO_2催化剂NO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毒化影响。首先比较了不同浓度金属Na对Co/TiO_2催化剂NO氧化性能的影响。Na的掺杂使Co/Ti O_2催化剂高温段活性得到了较大的抑制也抑制了对NOx物种的吸附。Na的加入产生的单齿硝酸盐吸附峰在本实验中可能起到了抑制作用,并且,它的存在会与起到促进作用的硝酸盐相互竞争,对促进作用的硝酸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研究了不同K盐对Co/TiO_2催化剂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掺杂K盐后在100℃~200℃范围内对新鲜催化剂的毒化比较微弱,高温段(>200℃)毒化作用明显,并且KOH毒化最严重。K的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表面的氧储存能力,减小了催化剂对NO、NO_2的吸附能力。K盐改变了Co/Ti O_2催化剂表面NOx物种的吸附态形式而不是吸附态物种的热稳定性并且降低了催化剂表面NO与O_2之间的催化氧化速率。对Mg、Ca碱土金属掺杂前后的Co/TiO_2催化剂进行研究。Mg的掺杂对新鲜催化剂的毒化比较微弱,而Ca的毒化作用更加明显。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分析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的掺杂没有改变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状态,主要抑制了催化剂对NOx的吸附能力以及削弱了NO_2和双齿硝酸盐的热稳定性。最后对Pb、Zn两种重金属掺杂前后的Co/Ti O_2催化剂进行研究。Pb、Zn重金属元素的抑制作用通过表征揭示。原位红外表征说明Co/TiO_2-Pb催化剂上出现的对本实验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的线性硝酸盐跟单齿硝酸盐吸附峰是导致其脱硝活性降低的原因。Zn的加入降低了气态NO_2吸附峰和双齿硝酸盐吸附峰对NOx的吸附量,新产生的单齿硝酸盐对脱硝反应起到阻碍作用,从而使NO氧化活性降低。重金属的加入使气态NO_2和双齿硝酸盐热稳定性变差,对NO氧化活性没有促进作用的线性硝酸盐跟单齿硝酸盐的热稳定性反而非常好。(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期刊2017-03-01)

李竞岌,张翼,杨海瑞,杨燕梅[7](2016)在《煤中灰成分对CO还原NO反应影响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内以CO为主的还原性气体,在大量灰的催化下对NO具有显着的还原作用。针对NO-CO反应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灰的存在及其成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选取5个典型煤种制取灰样,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分析灰成分,并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NO还原比例,进而拟合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灰中各主要成分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排序为Fe_2O_3>CaO/MgO>Al_2O_3>SiO_2,且Fe_2O_3的作用显着偏高,而SiO_2和Al_2O_3可以视作惰性成分。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灰中各主要成分影响权重,引入基于灰成分质量份额加权和的指数γash,以修正Arrhenius形式的NO-CO反应动力学公式。该公式的计算结果较好地预测了人为配制灰催化条件下的NO-CO反应动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王洋,李慧,王东旭,董长青,陆强[8](2016)在《煤灰熔融特性与灰成分之间关系的矿物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一种真实煤灰中添加不同的氧化物或直接用氧化物配制合成灰,探究了不同灰成分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Fact Sage 7.0对不同灰分的熔融过程进行了热力学模拟,通过熔融过程中的矿物质变化为各种灰成分对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氧化钠对灰熔点的降低作用源于钠长石和霞石对钙长石的取代;氧化镁含量的增加对灰熔点起先降低后升高的作用,当氧化镁含量超过一定时,产生的镁橄榄石能够升高灰熔点;硫对灰熔点的升高作用源于镁橄榄石和硫酸钙对透辉石的取代;氧化钙含量的增加对灰熔点起到先降低后升高的作用,当氧化钙含量超过一定时,硅从熔点较低的矿物质迁移到熔点较高的矿物质中,升高了灰熔点。在与硅氧单元体结合的过程中,氧化钠优先于氧化钙;与氧化钙和硅氧单元体结合的氧化物的优先级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铁。(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吕庆,王岩,谢海深,刘小杰,李燕江[9](2016)在《灰成分及光学组织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唐钢现有配煤方案为基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焦炭为研究对象,研究灰成分及光学组织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炭灰成分变化对矿物质催化指数影响较大,焦炭的反应性随MCI(矿物质催化指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随MCI的增加而降低;焦炭光学组织与各向异性指数的关系密切,焦炭的反应性随OTI(光学各向异性指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随OTI的增加而升高。合理控制焦炭灰成分和光学组织的工艺参数对改善高炉内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6年08期)

王青山[10](2016)在《飞灰成分对Mn/TiO_2催化剂的毒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不仅会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危害我们人体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技术成熟,是烟气脱硝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脱硝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抗毒性一直是SCR技术的一个研究重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关系到SCR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而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中毒。因此,对催化剂中毒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引起催化剂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烟气中的各种组分是导致催化剂中毒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催化剂使用过程中,中毒问题一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催化剂中毒这一课题通过对Mn/TiO_2催化剂的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Pb和Zn)和卤族元素(F和Cl)的中毒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得一系列催化剂进行实验,并对其进行了活性的测试,通过对实验药品的BET、H2-TPR、NH3-TPD、XRD和XPS表征测试,研究了毒化后催化剂的性能,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碱金属K、Na中毒实验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浸渍Na和K之后,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明显降低,通过表征分析发现,碱金属的沉积会导致Mn/TiO_2催化剂失去活性。Mn/TiO_2催化剂中Na和K的毒性影响是在实验和量子化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得的。实验证实K的毒性比Na强是因为K-Mn/TiO_2有更小的比表面积、较强结晶性、弱表面酸性,Mn4+和化学吸附氧的浓度降低、弱氧化还原的特点。实验结果与DFT计算结果相辅相成。碱土金属Ca、Mg中毒相对于碱金属来说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的掺杂会导致比表面积,氧化还原能力,表面酸度,表面Mn4+的浓度和化学吸附氧的降低,导致的Mn/Ti O2的催化剂的失活。我们发现Pb和Zn都对Mn/TiO_2催化剂有毒化作用,其中Zn的毒化能力更加明显。表征结果表明,在Mn/TiO_2催化剂的表面掺杂Pb和Zn会导致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表面酸度的大量降低。XPS表征表明重金属的掺杂会导致Mn4+的原子浓度和化学吸附氧的浓度降低。基于上面提到的不利因素,重金属的掺杂会导致Mn/Ti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严重降低。从DFT计算结果表明,Mn/Ti O2催化剂表面掺杂重金属以后,催化剂吸附氨气的能力大幅下降,与实验结果相互吻合。F和Cl毒化Mn/TiO_2催化剂的SCR反应,从实验结果来看,掺杂F和Cl会造成催化剂Mn/TiO_2活性的降低。Cl的毒化能力比F更强一点。由BET、XRD、H2-TPR、NH3-TPD、XPS表征结果可以得到,F和Cl的掺杂对催化剂Mn/TiO_2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严重的影响。BET表面积的减少,结晶度的增加,还原能力和表面酸度的减弱以及催化剂表面Mn4+和化学吸附氧的减少都是掺杂F和Cl之后Mn/TiO_2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期刊2016-03-01)

灰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灰熔融性是锅炉膛内结渣判别的参数之一,也是电厂内锅炉设计的主要参数。但是准东煤灰熔融性温度较高,仍然会出现锅炉燃烧过程中出现结渣现象,阻碍锅炉安全运行。选用准东煤煤质参数对比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一些准东煤具有高熔融性主要是由于原煤中碱性氧化物含量高,可以认为此煤软化温度与煤中的碱性氧化物存在关联性,可为准东高钠煤的灰熔性试验、锅炉设计和电厂安全燃烧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彭军山,闫立强,谢全安,孙晓伟.煤质及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相关预测的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9

[2].张瑞芳.准东煤灰熔融性与灰成分相关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8

[3].雍其润.不同灰成分对SiO_2和Fe_2O_3碳热反应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李清毅,胡达清,陈瑶姬,刘海蛟,廖达琛.电除尘器不同电场底灰成分特性[C].环境工程2017增刊2.2017

[5].胡洋,张晔,操岳峰.利用灰成分预测煤灰熔融温度的模型研究[J].杭州化工.2017

[6].王舒娴.飞灰成分对Co/TiO_2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毒化机理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7

[7].李竞岌,张翼,杨海瑞,杨燕梅.煤中灰成分对CO还原NO反应影响的动力学研究[J].煤炭学报.2016

[8].王洋,李慧,王东旭,董长青,陆强.煤灰熔融特性与灰成分之间关系的矿物变化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6

[9].吕庆,王岩,谢海深,刘小杰,李燕江.灰成分及光学组织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2016

[10].王青山.飞灰成分对Mn/TiO_2催化剂的毒化机理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6

标签:;  ;  ;  

灰成分论文-彭军山,闫立强,谢全安,孙晓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