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

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

论文摘要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资源勘查技术与地质工艺创新科技平台,组建了以总指挥和总地质师——"两总"为主控,以资深老专家为核心,中青年骨干和辅助人员为外围的环形科研团队;通过创新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实施组织管控扁平化,赋予了科研团队更多的创新自主权;通过实施环境赋能、激励赋能和文化赋能,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物质—薪酬,精神—知识传承"的双重激励机制,营造了百花齐放、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学术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原始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成果宣传、出版专著,实现了成果沉淀和经典流传。经多年勘查实践,为我国铀矿大基地和重点勘查区铀资源扩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效果三方面论述了该项管理创新成果,旨在为同行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论文目录

  • 1 实施背景
  •   1.1 我国核能产业快速发展对铀资源保障提出了重大长远需求
  •   1.2 规划我国中长期铀矿勘查战略格局, 指明铀矿找矿方向的重要依据和支撑
  •   1.3 创新科技管理方式, 实现核地研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内在需求
  • 2 主要做法
  •   2.1 梳理我国铀成矿基础理论发展现状, 确定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的研究目标
  •     2.1.1 梳理我国铀成矿基础理论发展现状
  •     2.1.2 确定中国铀成矿理论的集成和创新目标
  •     2.1.3 加强立项申报, 从多渠道争取千万级项目经费支持
  •   2.2 与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对标, 明确需重点攻克的关键技术、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     2.2.1 跟踪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现状
  •     2.2.2 确定需重点攻克的关键技术
  •     2.2.3 制定铀成矿理论集成创新的总体思路
  •   2.3 组建了“三环一控”科技攻关团队, 构建了即聚焦又碰撞的横向团队运作模式和纵向组织管理架构
  •     2.3.1 依托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平台, 组建了“三环一控”科技攻关团队
  •     2.3.2 构建了既聚焦又碰撞的横向团队运作模式和纵向组织管理架构, 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
  •   2.4 针对项目团队成员“三大特征”, 创新科技管理方式, 实现组织管控扁平化
  •   2.5 创建舒适宽松、科研便利的工作环境, 以“环境赋能”焕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   2.6 构建以“四紧一松”为考核原则, “物质—薪酬, 精神—知识传承”双重激励并重的绩效管理体系, 以“激励赋能”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     2.6.1 制定“四紧一松”的绩效考核原则
  •     2.6.2 实行“物质—薪酬、精神—知识传承”并重的双重激励机制
  •   2.7 建设“年龄有代沟、学术无代沟;科研有风险, 创新容失败”的团队主流文化, 以“文化赋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     2.7.1 构建“年龄有代沟、学术无代沟”的团队交流文化, 建立横纵贯通、畅所欲言的沟通交流机制, 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     2.7.2 创建“科研有风险, 创新容失败”的团队创新文化, 提升项目成员的创新自信心
  •   2.8 及时开展成果宣传, 出版中国铀成矿理论专著
  •     2.8.1 加强铀成矿基础理论创新成果宣传, 及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组织省部级成果鉴定
  •     2.8.2 编制出版四大类型及其他类型铀成矿理论研究专著, 确保成果沉淀、经典流传
  • 3 实施效果
  •   3.1 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与创新研究成果, 荣获多项荣誉和奖项
  •   3.2 支撑落实了一批新的铀矿勘查基地, 有效保障了核电发展需求
  •   3.3 指导了我国铀矿勘查规划编制和工作部署, 指明了铀矿找矿方向
  •   3.4 双创并进, 显著提升了核地研院学术地位和综合影响力
  •   3.5 沉淀专著, 肩负了经典流传的传承重任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俊虎,张金带,李子颖,秦明宽,范洪海,李林强,李晓翠

    关键词: 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地质科技管理创新,创新成效

    来源: 地质论评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分类号: P619.14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9.03.020

    页码: 772-779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96K

    下载量: 114

    相关论文文献

    • [1].扎兰屯铀成矿远景带南段铀成矿特征及预测评价[J]. 铀矿地质 2020(02)
    • [2].安徽黄梅尖地区地面伽玛能谱钾差量异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分析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3)
    • [3].中国多阶段活化构造与铀成矿作用[J]. 铀矿地质 2017(01)
    • [4].布列亚—老爷岭—兴凯铀成矿区成矿地质特征[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6(04)
    • [5].重新认识还原作用在铀成矿中的贡献[J]. 铀矿地质 2017(04)
    • [6].赣杭铀成矿带主要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J]. 甘肃科技 2019(23)
    • [7].粤东罗浮岩体北部铀成矿条件分析[J]. 铀矿地质 2020(03)
    • [8].内蒙古扎兰屯地区铀成矿多源信息分析与找矿预测[J]. 铀矿地质 2020(03)
    • [9].内蒙古突泉盆地铀成矿多源信息分析与找矿预测[J]. 矿产勘查 2020(06)
    • [10].青海查查香卡地区地面伽马能谱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 铀矿地质 2020(05)
    • [12].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红庆梁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9(01)
    • [13].禾洞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5)
    • [14].二连盆地隆起带阿其图乌拉凹陷铀成矿环境与远景预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 [15].广西北部摩天岭地区铀成矿特征浅析[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2(03)
    • [16].赣南区域铀成矿特征[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1(03)
    • [17].下庄南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 现代矿业 2010(12)
    • [18].辽东铀成矿带连山关地区韧性剪切带与铀成矿作用[J]. 岩石学报 2020(08)
    • [19].南水山地区构造与铀成矿关系[J]. 冶金管理 2020(15)
    • [20].内蒙古介拉斯台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预测[J]. 地质找矿论丛 2020(03)
    • [21].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南北双向供源铀成矿模式探讨[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6)
    • [22].江西盛源火山盆地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J]. 华东地质 2019(01)
    • [23].江西省峡江-广丰地区白垩纪红盆-火山盆地对铀成矿的制约探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3)
    • [24].甘肃龙首山成矿带绿草沟断裂地电结构特征及铀成矿作用分析[J]. 矿产勘查 2017(02)
    • [25].江西省会昌县仙坑-黄田地区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地质论评 2017(S1)
    • [26].芨岭岩体马路沟断裂地球物理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7(04)
    • [27].新疆温泉县巴什干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J]. 现代矿业 2017(09)
    • [28].龙首山中段加里东期花岗岩浆作用与铀成矿作用研究述评[J]. 甘肃地质 2015(02)
    • [29].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30].铀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成矿——以华南铀成矿省为例[J]. 岩石学报 2020(01)

    标签:;  ;  ;  ;  

    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