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景观论文-董海峰,李晓黎,高芮,赵卫杰

时序景观论文-董海峰,李晓黎,高芮,赵卫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序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港夜景,景观性照明,建设时序

时序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董海峰,李晓黎,高芮,赵卫杰[1](2019)在《香港景观性照明建设的规划启示——从“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的建设时序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分析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大型灯光音乐汇演"幻彩咏香江"的夜景建设历程入手,统计了参与建筑物的所在位置、使用功能、灯光装置等内容,从景观性照明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景观性照明规划设计控制中应注意的一些要点。(本文来源于《灯与照明》期刊2019年02期)

丁雪姣,沈强,聂超甲,胡青青,叶回春[2](2019)在《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集与粒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3期)

刘歆[3](2018)在《基于景观连接度与可达性的哈尼梯田核心区聚落空间时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因其具有生产、生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于哈尼梯田通过投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能维系千年,离不开哈尼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个景观要素和谐发展的格局,对元阳县与核心区内的聚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元阳县梯田遗产核心区的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统计方法、景观连接度、最小费用模型与最大熵模型等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中方法对聚落之间的连接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借助最小费用模型与最大熵模型等方法对居民迁徙的方向进行了预测,得出如下结论:(1)元阳县聚落空间分布数量呈现北多南少不对称分布。对元阳县聚落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观音山将元阳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聚落分布较为集中,南部的黄草岭乡则分布较为稀疏。位于观音山南部的黄茅岭乡、俄扎乡与黄草岭乡的核密度较小。在观音山的北侧,形成两个密度较高的“热区”,中间过渡的多依树片区的聚落也形成了密度较高的区域。(2)元阳县聚落以哈尼族聚落为主,其他民族聚落零星分布的特征。对元阳县各民族聚落进行空间数字化,分别统计各乡镇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发现哈尼族聚落为349个占总聚落数的43.25%,且分布集中。在海拔上哈尼族、彝族和汉族聚落分布范围较为一致,均集中1500-2000m的区域。(3)核心区聚落连接度较差。通过景观连接度对核心区进行连接度分析,选择2000m阈值,能较好的反应研究区的连接度水平。在2000m阈值下,核心区聚落分为3个组分,与梯田的叁个片区较为符合。从整体看来,核心区内聚落的连接度并不是很高,连接水平也需要加强,与现有的道路进行对比的时候,连接线基本吻合,景观连接度能较好的反映聚落之间的连接程度。(4)胜村、多依树、攀枝花为聚落连接的关键节点。对聚落重要性指数进行评估后,胜村作为连接几个片区的交通枢纽,在景观的连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胜村为主的附近片区对几个片区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多依树片区,多依树片区能连接胜村与攀枝花乡,是景观连接中的重要节点。(5)通过构建坡度、海拔两个阻力层,利用最小费用模型以聚落为核心区进行元阳县历史迁徙路径模拟,核心区内聚落的迁徙受地形限制较大。(6)新街、胜村、多依树片区是未来聚落扩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最大熵模型的计算,未来核心区内聚落可能扩展的方向主要有叁个方向,其一在新街片区,这一片区内随着人口的增多会以现在和村庄为核心进行向外辐射;其二为胜村北部,随着人口的增长,是未来人们迁徙的重要方向;其叁是多依树方向,多目前聚落密度较高,但是聚落扩展仍然有相应的需求与空间。(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5)

韩杏杏[4](2017)在《基于长时序光学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其生态环境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然而受到鄱阳湖周期性水淹没的限制,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详细的关于鄱阳湖湿地覆盖类型以及鄱阳湖湿地植被种群长时序时空分布数据,以及缺乏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虽然有研究表明,叁峡大坝蓄水导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面积逐渐萎缩和水位下降。然而关于叁峡工程蓄水对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却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长时序的中等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数据以及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遥感数据,结合气象、水文站点实测数据,分析了鄱阳湖近40年的湿地覆盖类型以及近15年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种群的时空动态以及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包括湖泊湿地地表覆盖类型分类方法、基于高时相遥感数据以及植被物候变化的湿地植被种群分类方法,并且首次分析了叁峡工程蓄水对鄱阳湖湿地植被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为了确保每年获取的卫星数据具有相似的水文和物候条件,研究使用同一季节获取的40年(1973-2013)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以及从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选取的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使用支撑向量机算法对鄱阳湖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由于Landsat不同传感器(MSS,TM,ETM+,OLI)的光谱响应函数以及波段设置不一致,因此在研究区域选取若干个反射率相对稳定的不变点(水体、浓密森林植被、沙地、反射率为零点),使用了经验线校正的方法将MSS、TM、ETM+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校正到OLI传感器的水平上,进而将OLI遥感影像上选取的训练样本应用到Landsat其它传感器获取的影像上。从长时序分类结果图可以看出,鄱阳湖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在这近40年发生了显着的变化。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在近些年以15.9 km2 year-1(<0.05)的速率显着增加,而且南矶山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向湖中心扩张。1984年之后泥滩的变化正好与湿地植被的变化相反,以-12.1 km2 year1(p<0.05)的速率减少。沙地面积从1973年(544.3 km2)降到1990年(62.9km2)之后迅速减少,1990年之后,面积保持在<100 km2的水平。而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整个鄱阳湖的变化趋势一致。使用四十年的Landsat卫星数据与HJ-1A/1B CCD卫星观测数据,定量的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的长期变化。在枯水期2001年到2013年植被面积增加了620.8km2。通过对丰水期湿地覆盖类型的分析,在1977年到2003年期间并没有发现显着的湿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而在对2003年到2014年丰水期湿地植被覆盖类型分析中,我们发现有30%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植被覆盖,大面积的水体转变为植被。对枯水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时序分析,我们发现近些年来湖中心植被的长势变好,与此同时靠近岸边远离湖中心水体的区域(靠近鄱阳湖边界线区域)的植被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对丰水期植被的NDVI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南矶山区域的植被近些年长势变好。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水位与湿地植被覆盖面积的关系在叁峡工程蓄水前后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长时序的水文与气象数据分析清楚地表明,近些年鄱阳湖区降雨一直保持稳定,而鄱阳湖水位在叁峡工程蓄水之后显着降低,这可能是引起湿地植被近些年扩张的主要原因。叁峡工程蓄水对下游的水生态环境特别是湿地的影响,从其计划建设阶段就一直是备受关注。然而还没有科学依据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近些年的变化与2003年后叁峡工程蓄水有关。通过使用2000年到2014年MODIS鄱阳湖观测数据,我们提出了基于植被物候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鄱阳湖湿地植被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监测。其中鄱阳湖遥感影像被分为了:苔草群落、芦苇-南荻群落、虉草-寥子草群落、菰群落、浮叶植被群落、水体、泥滩和未知类型。由鄱阳湖近15年植被群落分类结果的分析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总面积与每种类型的湿地植被面积(除去浮叶植被)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鄱阳湖湿地植被有明显的向湖中心扩张的趋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0年到2014年MODIS湿地植被种群分类图进行空间变化分析,发现湿地植被主要是从亲水植被类型转变为适应干旱环境的植被类型。同时我们使用1973年到2015年鄱阳湖实测水位数据,模拟了整个鄱阳湖的水深数据。通过对每种植被群落在叁峡蓄水前后对应的生长季节的平均水深数据进行,发现每种植被在叁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水深生态阈(最佳生长水深)并没有发生变化。叁峡大坝蓄水前后,水位和植被覆盖类型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关系截然不同。对长时间序列的水文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虽然鄱阳湖区域降雨量在叁峡工程蓄水前后保持稳定,但是鄱阳湖水位在叁峡工程蓄水之后显着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近些年来鄱阳湖湿地植被扩张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12-01)

王丽,吴铁明[5](2014)在《麓山景区时序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对景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景观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各个季节观花、观叶、观果等植物,以清风峡为例,分析春夏秋冬4季的植物景观现状,并提出突出春季开花景观,营造夏季的凉爽氛围,完善和突出秋季红叶景观,营造冬日浪漫景色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卢洁,万涛,沈慧芳[6](2011)在《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安徽省池州市大王洞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其地文景观丰富、农家风情浓郁、水景美不胜收、山体景观秀美、生物景观丰富以及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吸收以往专家、科研人员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上的经验,运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德尔菲法、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将评价因子分成资源价值、生态安全、开发条件3个方面,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确定出属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组织水平的各种因子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进而对主入口广场区、胜境湖游览区、田园风光区、诗神游仙景区、洞府乾坤景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开发时序评价,得知洞府乾坤景区较其他景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具有成为一流旅游地的条件,但仍需改善生态安全和开发条件,其他4个景区需要针对具体的特点做进一步规划和开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1期)

卢洁,万涛,沈慧芳[7](2011)在《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rough analyzing 7 types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Dawang Grotto Scenic Area(physiographic landscapes,waterscapes,biologic landscapes,historical remains,constructions and facilities,tourist products,human activities),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cenic area as "diversified physiographic landscapes,colorful rural life,beautiful waterscapes,picturesque mountain landscapes,rich biologic landscapes,and profound humanistic resources".On this basis,experience of other experts and research scientists were borrowed,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resources,AHP method,Delphi method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ourist site were applied,by classifying evaluation factors into 3 categories:resource value,ecologic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to categorize and divide the hierarchy of impact factors,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among factors of different hierarchies and at different organization levels,and obtain weights of evaluation factors.Furthermore,development timing of ecotourism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Entrance Plaza Zone,Shengjing Lake Scenic Spot,Idyllic Scenic Spot,Shishen Youxian Scenic Spot,Dongfu Qiankun Scenic Spot was respectively evaluated.It was found that Dongfeng Qiankun Scenic Spot has better resources than others do,it has potentials to be developed into a first-class tourist site,but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and other four scenic spots need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it for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期刊2011年05期)

吴汉松[8](2010)在《“服装城大通道”横空出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天,从市政建设部门获悉,我市2010年度重点项目之一西环路、南环路改造工程正按时序进度有序推进,道路工程第一标段于5月中旬正式开工,目前污水管网埋设已完成约1/3,电信、移动、广电等部门管线改造也正在同步进行。此外,最受关注的道路景观工程(本文来源于《石狮日报》期刊2010-07-14)

邵芹英[9](2009)在《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景观时序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调查、分析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景观时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利用园林植物的叶容、花貌、色彩等一系列色彩与形态的变化来丰富上海地区园林植物景观时序多样性,构筑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确定了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树种资源,共计67科129属199种,其中乔木类123种、灌木类56种、藤本和竹类20种。在确定树种资源的基础上,将所有树种分别根据不同观赏特性(观花/观叶/观果)进行分类统计,然后按相应的观赏时间构建成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景观时序谱。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园林树木中每月有花可观赏,以4-6月开花植物居多;每月有色叶植物可观赏,其中11-12月可观赏的色叶植物较多;在4月份、10-11月份时序变化表现效果最佳,其中4月份以观花植物为主,10-11月份则以观叶及观果植物为主;而在1-2月份和7-8月份时序变化表现较弱,其树种所占比率极少,在这几个月中主要依靠常色叶植物及少许观花、观果类植物来表现;总体来看,观果类树木资源不够丰富。利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景观时序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在1-2月份、8-10月份的景观时序多样性较高;而3-7月份及11-12月份其多样性偏低些。各观赏特性的多样性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排例为观叶-观花-观果。根据上述结果分析,针对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景观时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利用以上研究成果指导设计实例,为其可能的应用途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10](2007)在《叁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时序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S和G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TM)数据,对1954~2005年叁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桦南县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2种景观类型,1986年以后,耕地成为研究区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1954~1976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速率较大,主要是草地、湿地大面积被开垦为耕地;1976~1986年期间,有大面积湿地、林地转化为耕地;1986年以后,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趋势变缓。景观指数在过去几十年期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大规模开发与以上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存在密切关系。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强共同作用于区域景观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时序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序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董海峰,李晓黎,高芮,赵卫杰.香港景观性照明建设的规划启示——从“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的建设时序谈起[J].灯与照明.2019

[2].丁雪姣,沈强,聂超甲,胡青青,叶回春.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集与粒度效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3].刘歆.基于景观连接度与可达性的哈尼梯田核心区聚落空间时序模拟[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韩杏杏.基于长时序光学遥感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7

[5].王丽,吴铁明.麓山景区时序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4

[6].卢洁,万涛,沈慧芳.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

[7].卢洁,万涛,沈慧芳.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英文)[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11

[8].吴汉松.“服装城大通道”横空出世[N].石狮日报.2010

[9].邵芹英.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的景观时序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0].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叁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时序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J].生态科学.2007

标签:;  ;  ;  

时序景观论文-董海峰,李晓黎,高芮,赵卫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