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_蔡金君,王福明,孙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液体,减振器,阻尼,可调,流体,悬架。

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蔡金君,王福明,孙妍[1](2007)在《一种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液体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其流变性质能迅速发生变化的一类流体,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分析了电流变流体的力学性能,针对电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论述了该电流变减振器模型的工作原理,建立电流变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构成阻尼力特性影响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机械结构对充分体现电流变效应的功能,实现振动的有效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7年07期)

容一鸣,刘文波,刘小英[2](2006)在《电场磁场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在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其用于环形间隙通道外置的双缸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同时,对电流变液减振器在同时外加电场和垂直磁场作用下阻尼力的变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台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和垂直磁场作用下,电流变效应得到加强,改善了减振器的示功特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6年05期)

夏江敬,刘小英,刘晓军[3](2003)在《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流变阀外置的新型汽车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描述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与电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两自由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位移测量以及相对速度测量电路,完成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所设计的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具有阻尼力变化大、响应快、控制容易、结构简单等特点,满足了汽车工程的实际需要,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03年02期)

陈旭[4](2003)在《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阻尼介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技术是一门研究电流变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的技术。电流变效应是指某种特殊流体在电场作用下,其流变特性发生变化的效应。通常是指电流变流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动阻力,抗剪切能力增加的效应。这种流变特性的变化具有时间响应快、变化可逆、变化范围大、可连续控制等特点,控制外加电场强度可以方便地控制电流变流体的力学参数。它在工程应用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结合科研题目,本论文以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阻尼介质特性为研究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在分析筒式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内部电流变阀中流体的流动的基础上,运用流变力学理论和液压理论,推导出筒式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与振动速度、外加电场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筒式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设计以及分析减振器的速度特性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元件,它的性能对乘座舒适性、车轮动载荷及悬架动行程等有直接的影响,其数学模型的建立一直是国内外汽车动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前的相关研究电流变减振器时,都将电流变阀视为平行板的结构作为重点,而讨论同心圆筒式电流变阀的很少,本论文对同心圆筒电流减振器的数学模型详细研究。2.从汽车悬架系统的角度,建立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动力学模型,设计采用模型参数在线辨识与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组成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目前,有关应用自适应控制策略的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有两类:随机次优参数自适应控制系统和自校正控制系统。前者是利用扩大状态变量法,把线性系统的参数自适应控制问题化为一类等价的非线性随机控制问题。是以状态模型描述的随机自适应控制系统,其算法一般者较复杂。后者是根据受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线辨识对象参数,并自动调整节器或控制器参数,使系统在某一性能指标下运行在最优或次优状态。对于由电变液体减振器构成的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由于实际系统地面随机激励、电流变液体结构参数和系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传感器测量噪声以及温度对电流变液体性能的影响,采用了模型参数在线辨识与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策略。3.分析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介质的特性,对典型电流变材料聚苯胺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电流变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对电流变效应的机理研究,在对其宏观性能实验和微观结构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流变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合成条件(聚合温度、酸度和滴加方式)和去掺杂条件(碱的类型、pH值、浸泡时间)等方面,研究这些因素对聚苯胺/硅油体系的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低温合成聚苯胺的方法。4.设计并试制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充气式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对影响减振器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减振器设计中参数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为了实现电压调节减振器阻尼力大小,在减振器结构上尽可能让大部分的电流变液通过外加电场的间隙,确保电流变液发挥最大的效能;从结构上保证,作<WP=5>为正极和负极的两部分要有很高的绝缘性,以避免击穿和电晕现象; 结构上保证在压缩行程和回复行程中不出现空程;通过调节实现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小于回复行程的时阻尼力;至于当车轮与车架的相对运动速度大时,减振器的阻尼力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其相对运动速度,来控制阻尼力大小。5.讨论了电流变减振器的速度特性和示功特性,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台架实验。通过台架实验,对所设计的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性能进行了考察,主要考察了不同电流变液配方、不同充气压力、不同内外筒间隙下电流变减振器的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曲线。随着电场强度升高,复原和压缩阻尼力均随之增大,在低速时阻尼力可调节范围随电压变化较大,当振动速度提高,阻尼力可调节范围减小,在减振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使电流变液粘度降低,所加电压必须考虑温衰的影响;减振器的充气压力在0.4~1Mpa时主要影响复原和压缩阻力的大小,对示功图曲线的光滑饱满影响不大;所设计的减振器示功图曲线光滑饱满,说明该减振器结构良好,满足工程要求,设计是成功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4-01)

郑雷[5](2002)在《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对使用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目的是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在深入了解电流变技术的机理、液体材料性能以及工程应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分析筒式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内部电流变阀中液体的流动,建立起其减振器阻尼力与振动速度以及外加电场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2)采用了模型参数在线辨识与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用于实现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构成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并结合汽车悬架典型参数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3)以高速单片微型计算机为主控器件,对控制系统进行硬件架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软件模块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刘小英,黄德修,刘晓军,龚荣洲[6](2002)在《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液体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其流变性质能迅速发生变化的一类流体 .基于这一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 ,电流变流体减振器的机械结构对充分体现电流变效应的功能 ,实现振动的有效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型电流变流体减振器的结构和阻尼特性 ,该设计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刘小英,方大雨,刘晓军,龚荣洲,张仲甫[7](2001)在《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电流变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建立了它的数学模型 .描述了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与电场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上将压降分成流体粘性阻尼引起部分和控制电场引起部分 .该模型为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高晶敏,张少华,夏国栋,魏宸官[8](1999)在《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电流变仪对BW型电流变液体进行测试,并将其用于筒式车用减振器。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激振频率、振幅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性能的影响,并就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要求的流体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大振幅下,随着电场强度变化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变化显着;应用具有电粘特性的流体作为该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工作液更有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1999年05期)

魏宸官,傅曌[9](1996)在《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电流变液体广泛的工程应用中,应用电流变液体研制的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这种减振器的阻尼力可通过电信号予以无级控制.本文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理论和结构设计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并建立了预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力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期刊1996年01期)

魏宸官,傅曌[10](1993)在《电流变液体及其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探讨了电流变液体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这种减振器通过电信号的控制来实现阻尼力的快速、连续调节。该文讨论了电流变减振器的典型结构及其控制系统,并阐述了电流变减振器对电流变液体的要求。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流变减振器结构,并提供了该减振器的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期刊1993年03期)

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在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其用于环形间隙通道外置的双缸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同时,对电流变液减振器在同时外加电场和垂直磁场作用下阻尼力的变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台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和垂直磁场作用下,电流变效应得到加强,改善了减振器的示功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蔡金君,王福明,孙妍.一种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

[2].容一鸣,刘文波,刘小英.电场磁场对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性能影响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6

[3].夏江敬,刘小英,刘晓军.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控制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

[4].陈旭.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阻尼介质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

[5].郑雷.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6].刘小英,黄德修,刘晓军,龚荣洲.新型汽车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及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刘小英,方大雨,刘晓军,龚荣洲,张仲甫.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数学模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8].高晶敏,张少华,夏国栋,魏宸官.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研究[J].汽车工程.1999

[9].魏宸官,傅曌.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J].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EnglishEdition).1996

[10].魏宸官,傅曌.电流变液体及其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应用[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3

论文知识图

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图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结构原理图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原理图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的原理图

标签:;  ;  ;  ;  ;  ;  ;  

电流变液体减振器论文_蔡金君,王福明,孙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