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临潼长安断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潼—长安断裂,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钻探,活动断裂
临潼长安断裂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妮,冯希杰,任隽,戴王强,师亚芹[1](2012)在《临潼—长安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潼—长安断裂是西安市附近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影响到西安市部分扩展区域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探以及年代学方法对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判定。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反映临潼-长安断裂错断第四纪以来的多套地层,错距自下而上在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长期以来的生长特性。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显示该断裂错断了中更新世的粗砂及粘土层,错距在8.7~2.5m之间。由下至上减小的活动速率反映了该断裂的活动在减弱。(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李晓妮,田勤虎,李高阳,李苗,李娟[2](2011)在《临潼-长安断裂上断层崩积楔光释光测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西安临潼-长安断裂带上韩峪乡范家村剖面的一个典型崩积楔样品进行测试,用3种不同的释光测试方法测出了9个不同的年龄数据。根据地层信息和矿物的释光生长曲线确定只有采用混合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纯石英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以及纯石英矿物单片再生法的光释光测年法所得结果更接近于崩积楔的真实年龄。这些断层崩积楔年龄接近于围岩的形成年龄,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断层活动时代。因此,断层崩积楔年龄光释光测年结果无法给出该断层最真实的活动时代。(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1年03期)
李斌,仝继勇,肖学年,张金辉,徐永龙[3](2010)在《线状地质对象分数维计算与特征分析——以“西安典型地裂缝”、“渭河西安段”及“长安—临潼断裂西安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分数维实用计算模型,通过线状地质对象"西安典型地裂缝"、"渭河西安段"及"长安—临潼断裂西安段"分数维计算及其特征分析,得出上述叁类线状地质对象分数维一般特征及规律,既为其空间分布几何特征描述提供量化参考指标,也为地裂缝成因机理深入探索提供空间线索。(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苗康运[4](2008)在《临潼-长安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基于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潼-长安断裂地处黄土区,黄土稳定性差,以往多采用地面和遥感地质调查等方法加以研究。由于受黄土塬边滑坡或湿陷性影响,得到的断层剖面构造特征不但深度有限可靠性差,而且深部的构造特征仅具有推测性质。地震勘探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地震探测获得了深达千余m的地质剖面,并从区域构造研究入手,划分了临潼-长安断裂与周至-户县凹陷、骊山凸起的分界,确定了临潼-长安断裂的总体剖面构造特征。(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08年06期)
郝凯,田勤俭,太龄雪,张军龙[5](2008)在《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和西安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分界性断裂,前人研究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活动。通过对该地区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跨断裂阶地测量分析以及晚更新世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分析了早更新世后期以来断裂的活动性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在中更新统以前有过强烈活动,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活动形式表现为张裂或小的位错。(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08年03期)
李晓妮,冯希杰,戴王强,师亚芹,任隽[6](2008)在《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塬区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塬区晚更新世风成黄土分布广、特征明显,与断裂关系直接。通过小鲍陂、桥沟、冢底村3个典型晚更新世断层剖面的仔细观察、测量和年代学工作,获得了白鹿塬、少陵塬、横岭塬3个黄土台塬上临潼-长安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参数和区域地层的年代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临潼-长安断裂在白鹿塬段活动性最强,明显错断了黄土L1-2地层,而其两侧的少陵塬和横岭塬上,同时期断裂的活动性相对弱些。剖面中黄土L1-2及其以上地层被裂缝穿切的现象有可能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临潼-长安断裂仍在活动,仅是强度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8年02期)
郝凯[7](2008)在《结合河流阶地变形探讨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结合河流阶地变形探讨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和西安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边界性断裂,对沉积、地貌、水系重要的控制作用,在黄土沉积区具有典型性,前人研究表明该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活动。本论文通过对该地区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跨断裂阶地测量分析以及晚更新世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综合分析了早更新世后期以来断裂的活动性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在中更新世以前有过强烈活动,中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活动形式表现为张裂或小的位错。1、临潼—长安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表现断裂带两侧地貌差异较大,其东南侧为黄土塬区,西北侧为西安凹陷区。断裂带区域地貌上表现为阶梯状断层陡坎和黄土陡坎,并往往间有构造性侵蚀凹地,其中白鹿塬和少陵塬上,断裂带内断层陡坎明显,延续性好,在断层陡坎前发育构造性侵蚀凹地,且地裂缝发育。同时,黄土塬区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河流灞河和浐河,河流下切深,形成多级阶地,其中灞河在蓝田段发育5级阶地,高级阶地在断裂东南侧发育,研究区内普遍发育4级阶地;而浐河发育4级规模较大且连续性好的阶地,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发现,临潼—长安断裂断错、浐河Ⅳ级阶地大于100m,Ⅲ级阶地断错小于20米,Ⅰ级和Ⅱ级阶地没有发生断错。2、临潼—长安断裂展布及活动性调查该断裂位于农业发达的黄土台塬区,频繁的耕作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加之黄土的易侵蚀性,地表难保留断裂活动遗迹。但是黄土塬前冲沟多,并且都限制在断裂带内,冲沟内出露断层剖面,通过对该地区冲沟内断裂出露点的详细勘测,取得了大量的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的数据,在该论文的研究中共发现57处野外出露点,统计结果显示S1—S5古土壤层断错1m左右。本论文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讨论了临潼—长安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变化特征,认为临潼—长安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早更新世有过强烈活动,野外调查中发现的地表位错认为是在早更新世断裂规模的基础上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小规模位错或者张裂现象。通过对临潼—长安断裂的综合分析结果来看,利用阶地变形的方法来研究活动构造,尤其是活动断裂横断河流阶地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认为这一方法的完善和推广在以后相关地区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08-06-10)
荆燕,冯希杰,戴王强,师亚琴,韩恒悦[8](2008)在《利用Envisat-1数据与ETM数据融合对陕西临潼—长安断裂中段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nvisat-1星载雷达的穿透特性,对Envisat-1星载雷达影像和ETM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了多种融合试验。结果发现,Enviasat-1数据与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乘积融合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像,在近地表隐伏断裂探测方面,与单独利用星载雷达影像或ETM影像相比断裂影像得到增强。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附近的临潼—长安断裂中段进行了定位及野外实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戴王强,韩恒悦,李晓妮,任隽,冯希杰[9](2007)在《临潼-长安断裂小鲍陂一带晚第四纪剖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临潼-长安断裂带少陵塬段小鲍陂一带断层陡坎和断层剖面的地质调查,并结合黄土地层光释光(OSL)年龄测试和钻孔探测,研究了该段落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貌标志、活动方式和幅度以及平均滑移速率。该断裂断面明显错断了古土壤(S1)底界,并且断层上断面以裂缝形式延伸至弱古土壤(L1s)地层中,根据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该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仍有活动,以断层两侧晚更新世底界S1地层稳定的趋势面为标志,错距达5 m多。(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07年04期)
冯希杰,戴王强,师亚芹,李晋,任隽[10](2006)在《临潼-长安断裂错距及其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部骊山凸起与周至-户县凹陷之间一条重要的边界性断裂。通过大范围自然冲沟、人工取土场、道路开挖边坡和路堑的野外观察,新发现临潼-长安断裂露头40余处。基于各露头不同年代古土壤标志层错距的量测,获得了晚始新世以来该断裂的位移分布。第四纪以来的断层位移分布显示出该断裂中段断距较大,活动较为强烈。(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6年04期)
临潼长安断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西安临潼-长安断裂带上韩峪乡范家村剖面的一个典型崩积楔样品进行测试,用3种不同的释光测试方法测出了9个不同的年龄数据。根据地层信息和矿物的释光生长曲线确定只有采用混合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纯石英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以及纯石英矿物单片再生法的光释光测年法所得结果更接近于崩积楔的真实年龄。这些断层崩积楔年龄接近于围岩的形成年龄,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断层活动时代。因此,断层崩积楔年龄光释光测年结果无法给出该断层最真实的活动时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潼长安断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妮,冯希杰,任隽,戴王强,师亚芹.临潼—长安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勘探[J].西北地震学报.2012
[2].李晓妮,田勤虎,李高阳,李苗,李娟.临潼-长安断裂上断层崩积楔光释光测年的探讨[J].华南地震.2011
[3].李斌,仝继勇,肖学年,张金辉,徐永龙.线状地质对象分数维计算与特征分析——以“西安典型地裂缝”、“渭河西安段”及“长安—临潼断裂西安段”为例[J].测绘科学.2010
[4].苗康运.临潼-长安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基于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
[5].郝凯,田勤俭,太龄雪,张军龙.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性研究[J].地震.2008
[6].李晓妮,冯希杰,戴王强,师亚芹,任隽.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塬区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研究[J].地震地质.2008
[7].郝凯.结合河流阶地变形探讨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
[8].荆燕,冯希杰,戴王强,师亚琴,韩恒悦.利用Envisat-1数据与ETM数据融合对陕西临潼—长安断裂中段定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
[9].戴王强,韩恒悦,李晓妮,任隽,冯希杰.临潼-长安断裂小鲍陂一带晚第四纪剖面研究[J].地震.2007
[10].冯希杰,戴王强,师亚芹,李晋,任隽.临潼-长安断裂错距及其分布特征[J].地震地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