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补偿深度论文-王书航,李佳璐,姜霞,王雯雯,张博

光补偿深度论文-王书航,李佳璐,姜霞,王雯雯,张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补偿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光合有效辐射,生态修复

光补偿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航,李佳璐,姜霞,王雯雯,张博[1](2015)在《基于光补偿深度的蠡湖沉水植物恢复区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蠡湖沉水植物恢复的光补偿深度和透明度条件,根据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蠡湖水下PAR(光合有效辐射)强度、ρ(SS)、透明度等监测数据以及沉水植物相关资料,探讨了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下PAR强度随水深呈指数递减,α(光衰减系数)在0.97~6.04 m-1之间变化;光补偿深度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西蠡湖大于东蠡湖、沿岸大于湖心的趋势,并且与水体透明度呈显着正相关;狐尾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的光补偿深度及水体真光层深度分别是透明度的1.83、1.92、2.05、2.12、2.57和3.04倍.回归分析表明,光补偿深度主要受ρ(SS)影响,其次为ρ(Chla).以沉水植物群落光补偿深度(水体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作为划分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区域的参考依据,将蠡湖水域初步划分为"适宜区""过渡区"和"暂不适宜区",其中"适宜区"占蠡湖水域面积的29%.(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宋玉芝,王敏,赵巧华,张运林,秦伯强[2](2011)在《太湖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反演及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辐照度的关系,反演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在太湖的空间分布,并根据水生植物的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来检验反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方差贡献大小分析,探讨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3种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总体上表现出从太湖东侧向湖心区、河口区及太湖西南方向逐渐减小的态势,对于特定的湖区,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大小基本为苦草>金鱼藻>狐尾藻;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分别与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以及叶绿素a3因子呈显着回归关系。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对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有显着的负作用,无机悬浮颗粒物有微弱的负作用,3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无机悬浮颗粒物。(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侯德,孟庆义,王利军,廖日红,郑凡东[3](2006)在《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光补偿深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生存需求的光照适应性条件。设计试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比较处于不同水深度层植物的生长状况,考察因水体深度增加引起的光照减弱对蓖齿眼子菜生存的制约程度。试验表明蓖齿眼子菜光补偿深度粗略值为水体透明度下60 cm深度,即蓖齿眼子菜成活的临界水深度。(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S2期)

王韶华,赵德锋,廖日红[4](2006)在《关于北京后海水体光照强度及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沉水植物治理水体污染是水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在北京市后海两次种植沉水植物而未获成功的状况,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光照强度与水深、光补偿深度与透明度的关系模型,研究了水深与光补偿深度的关系。结论为:(1)光照强度与水深的关系为It=I0e-at,相关关系显着;(2)光补偿深度与透明度呈显着线性相关;(3)水体深度大于光补偿深度是造成沉水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任久长,周红,孙亦彤[5](1997)在《滇池光照强度的垂直分布与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滇池15个监测断面透明度和不同水深的光照强度,以及借助于沉水植物群落昼夜光补偿点所得到的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滇池草海透明度为25~30cm,外湖为35~40cm。每个监测断面,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照强度呈负指数式衰减,其通式为It=I0e-αt。滇池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相当小,其中草海光补偿深度小于100cm,外湖小于150cm,大大小于实际水深。滇池透明度与光补偿深度呈线性正相关。报道了欲恢复沉水植物多样性,不同深度水域所必须具有的透明度数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2期)

光补偿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辐照度的关系,反演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在太湖的空间分布,并根据水生植物的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来检验反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方差贡献大小分析,探讨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3种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总体上表现出从太湖东侧向湖心区、河口区及太湖西南方向逐渐减小的态势,对于特定的湖区,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大小基本为苦草>金鱼藻>狐尾藻;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分别与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以及叶绿素a3因子呈显着回归关系。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对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有显着的负作用,无机悬浮颗粒物有微弱的负作用,3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无机悬浮颗粒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补偿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书航,李佳璐,姜霞,王雯雯,张博.基于光补偿深度的蠡湖沉水植物恢复区划分[J].环境科学研究.2015

[2].宋玉芝,王敏,赵巧华,张运林,秦伯强.太湖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反演及影响因子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3].侯德,孟庆义,王利军,廖日红,郑凡东.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光补偿深度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4].王韶华,赵德锋,廖日红.关于北京后海水体光照强度及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

[5].任久长,周红,孙亦彤.滇池光照强度的垂直分布与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标签:;  ;  ;  ;  

光补偿深度论文-王书航,李佳璐,姜霞,王雯雯,张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