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变化特征和机理

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变化特征和机理

论文摘要

北半球夏季风包括热带北美(NAM)、北非(NAF)、印度(IND)、西北太平洋(WNP)和副热带东亚(EA)季风子系统,它们之间通过大气桥梁相互联系,并受到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北半球季风养育了全球超过1/2的人口。夏季风是重要的水资源,是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载体,对季风区国家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预测一直是季风气候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子季风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这为整体上提高北半球夏季风降水的预测提供了新线索。本论文基于统计分析、资料诊断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以最近30年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协同变化的主模态(以下简称“主模态”)时空变化为切入点,以该主模态的形成和维持机理为着眼点,重点讨论了ENSO对该主模态年际变化的影响,并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后主模态的阶段性差异和成因,试图从协同变化的角度探索北半球夏季风降水的季节预测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指出了WNP和NAM夏季风区降水异常在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中的主导作用针对1979–2014年北半球季风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本文采用EOF方法提取了第一模态(EOF1),并定义为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协同变化的主模态。该主模态主要表现为WNP降水与其他季风区降水之间的反位相年际变化关系。统计分析和数值实验均证明,WNP和NAM夏季风是维持主模态的关键子季风系统。横跨太平洋的北半球纬圈垂直环流是联系IND–WNP–NAM–NAF夏季风降水的重要纽带,而东亚地区的经向季风环流是联系WNP和EA降水异常的关键桥梁。2.揭示了ENSO季节演变对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的强度和位相变化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发现,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的强度主要取决于WNP与NAM夏季降水异常之间的位相关系,并与前冬ENSO事件衰减速率紧密联系。当前冬至当年秋季的ENSO事件快速衰减(衰减较慢或持续)时,WNP与NAM夏季风降水异常呈反位相(同位相)变化,相应地主模态的强度较强(较弱)。由于WNP和NAM夏季风降水变化幅度受到热带海温异常空间分布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强模态在正、负位相表现出关键季风区降水异常振幅非对称特征。其中,WNP(NAM)夏季风降水异常在强模态正位相(负位相)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因此,ENSO季节演变通过对关键季风区降水的影响可以调控主模态的强度和位相。3.提出ENSO周期和性质在1993年前后的调整是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年代际转化的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EOF模态在1979–2014年期间存在年代际调整,前期(1979–1993年)以EOF2为主,而后期(1994–2014年)以EOF1为主。前期季风降水之间的内部联系较弱,EOF2主要表现为热带季风区和季风区外ITCZ地区的降水之间的异常振荡关系;进入后期,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加强,EOF1表现的北半球夏季风内部联系更加密切。前期的ENSO事件演变周期表现为准4年周期,主要表现为东部型ENSO;进入后期,ENSO表现出准2–3年周期,主要表现为中部型ENSO。由此推测ENSO的周期和性质在1993年前后发生了调整,很可能是导致北半球夏季风降水主模态年代际调整的原因。4.评估了CMIP5模式对主模态的模拟能力,指出了FGOALS-s2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的潜在预报技巧本文评估了40个CMIP5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的历史模拟,发现只有7个模式(CESM1-CAM5,CESM1-WACCM,CNRM-CM5,FGOALS-g2,FIO-ESM,GFDL-CM3,HadGEM2-CC)及其集合平均表现出较好的模拟能力。虽然CAMS-CSM模式的大气环流试验的模拟误差较大,但是该模式历史试验对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和ENSO季节演变表现出较好的模拟能力,证明了ENSO演变对季风降水主模态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评估发现,FGOALSs2模式的S2S预测系统提前5–6个月预报出WNP和NAM季风区降水异常,显示了该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主模态潜在的季节预报技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北半球夏季风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     1.2.2 北半球夏季风与ENSO的关系研究进展
  •     1.2.3 区域季风年际变化之间的联系研究进展
  •     1.2.4 模式对北半球夏季风年际变化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     1.2.5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特征和内部联系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
  •     2.2.2 北半球季风区区划和季风降水年循环
  •     2.2.3 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协同变化的提取方法
  •     2.2.4 EOF模态稳定性检验方法
  •   2.3 主模态的降水、环流异常结构特征
  •   2.4 主模态与子季风系统的内部联系
  •     2.4.1 关键子季风区
  •     2.4.2 关键子季风变化与主模态强度的关系
  •     2.4.3 关键子季风变化与强模态位相的关系
  •   2.5 总结与讨论
  •     2.5.1 总结
  •     2.5.2 讨论与展望
  • 第3章 ENSO事件及海-气相互作用对主模态的外强迫影响
  •   3.1 引言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资料与诊断方法
  •     3.2.2 主模态的分类方法
  •   3.3 热带海温异常的夏季同期与季节演变特征
  •   3.4 ENSO事件影响主模态的强度
  •     3.4.1 强模态时夏季热带海温形态
  •     3.4.2 弱模态时夏季热带海温形态
  •     3.4.3 强、弱模态有关的ENSO事件季节演变
  •   3.5 ENSO事件影响强模态的正、负位相
  •     3.5.1 正、负位相时夏季同期热带海温形态的不对称性
  •     3.5.2 正位相有关的ENSO事件季节演变
  •     3.5.3 负位相有关的ENSO事件季节演变
  •   3.6 总结与讨论
  •     3.6.1 总结
  •     3.6.2 讨论
  • 第4章 不同年代背景下的主模态特征和成因
  •   4.1 引言
  •   4.2 资料与方法介绍
  •     4.2.1 资料介绍
  •     4.2.2 BSM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提取
  •     4.2.3 年代转变时间点的确定
  •     4.2.4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BSM降水年际协同变化模态特征
  •   4.3 不同年代背景下主导模态的降水、环流结构特征
  •     4.3.1 1979-1993年
  •     4.3.2 1994-2014年
  •   4.4 不同年代背景下关键季风区
  •   4.5 不同年代背景下的主导模态与热带海温外强迫的关系
  •     4.5.1 特征
  •     4.5.2 ENSO事件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     4.5.3 热带海温年代际转变的影响
  •   4.6 结论和讨论
  •     4.6.1 小结
  •     4.6.2 讨论
  • 第5章 模式对主模态的模拟能力和季节预测能力评估
  •   5.1 引言
  •   5.2 资料与方法
  •     5.2.1 数据介绍
  •     5.2.2 CMIP5模式对季节变化模拟能力的评估
  •     5.2.3 CMIP5模式对年际协同变化模拟能力的评估
  •     5.2.4 CAMS-CSM模式中ENSO事件的判定
  •     5.2.5 FGOALS-S2S回报试验的预测技巧评估
  •   5.3 CMIP5历史试验对主模态的模拟能力评估
  •     5.3.1 季节变化特征和季风区区划
  •     5.3.2 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
  •   5.4 CAMS-CSM模式的大气试验和海-气耦合试验的模拟能力差异
  •     5.4.1 季节变化与季风区区划
  •     5.4.2 主模态特征
  •     5.4.3 热带海温变化的外部联系
  •   5.5 FGOALS-S2S预测系统对主模态的季节预测能力评估
  •     5.5.1 夏季平均态的预测
  •     5.5.2 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化的预测
  •     5.5.3 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预测
  •   5.6 总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郝钰茜

    导师: 祝从文

    关键词: 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协同变化,季节演变,气候系统模式,季节预测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5057,41505049,41775052,41830969,91537103,916373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2017R001和2018Z006)

    分类号: P426.614

    总页数: 161

    文件大小: 50708K

    下载量: 253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原夏季风对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01)
    • [2].高原夏季风强弱和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05)
    • [3].基于可预测模态分析技术的亚澳夏季风统计—动力季节预测模型及其回报技巧评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4)
    • [4].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J]. 地球环境学报 2014(06)
    • [5].立夏的本领[J]. 少儿科技 2017(05)
    • [6].永远的牧歌[J]. 泉州文学 2009(06)
    • [7].长江源区夏季径流量变化及其与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10)
    • [8].亚非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1)
    • [9].江淮梅雨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20(02)
    • [10].亚非夏季风系统的气候特征及其长期变率研究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6)
    • [11].“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多彩四川夏季风演出季即将启动[J]. 四川戏剧 2017(07)
    • [12].高原热力作用对高原夏季风爆发的指示意义[J]. 高原气象 2016(02)
    • [13].没有学术支撑,难言商业成功——夏季风访谈[J]. 画刊 2016(06)
    • [14].青藏高原夏季风对长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及与南亚高压的联系[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02)
    • [15].1951—2009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J]. 中国沙漠 2013(05)
    • [16].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7].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J]. 高原气象 2008(S1)
    • [18].地表反照率与高原夏季风爆发关系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06)
    • [19].夏季风:保持在场发声,拓展市场内循环[J]. 艺术市场 2020(09)
    • [20].别样的夏季风潮[J]. 中外鞋业 2019(08)
    • [21].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定义[J]. 气象学报 2017(02)
    • [22].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5(06)
    • [23].孟加拉湾春季海温增暖对其夏季风爆发的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13(04)
    • [24].基于多源陆面通量数据相融合的新资料及其在中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的应用[J]. 大气科学 2020(06)
    • [25].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2012(04)
    • [26].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2(04)
    • [27].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8)
    • [28].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29].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4)
    • [30].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分界域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5)

    标签:;  ;  ;  ;  ;  

    北半球夏季风区降水年际协同变化主模态的变化特征和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