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禾草论文_李芳,邓杰,郭艳娥,高萍,李彦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年生禾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禾草,多年生,内生,菌根,病原菌,草地。

多年生禾草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邓杰,郭艳娥,高萍,李彦忠[1](2019)在《禾草内生真菌与丛枝菌根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叶斑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禾草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发育及叶斑病的影响,设置禾草内生真菌处理(由带有和不带禾草内生真菌种子建立)、AMF(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及不接菌处理(对照),并在植物生长6周后接种或不接种多年生黑麦草叶斑病病原菌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测定各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的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AMF侵染率、P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2周后,多年生黑麦草叶斑病的发病率为25.00%~38.75%,禾草内生真菌和幼套球囊霉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年生黑麦草的发病率,二者共同作用时发病率显着降低了35.48%。禾草内生真菌与AMF互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促进P吸收和植物生长,二者的互作效应因禾草内生真菌与AMF组合而异,但均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效应,其中禾草内生真菌与幼套球囊霉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叶斑病防治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艳娥,李应德,高萍,汪治刚,段廷玉[2](2018)在《不同磷水平下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个磷(P)水平(0、10mg·kg~(-1)、20mg·kg~(-1)、30mg·kg~(-1))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养分吸收、光合特性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供试多年生黑麦草植株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种子建植获得。结果表明:AMF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应可通过适量P添加得到加强;内生真菌增加了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并与AMF间存在交互效应,抑制其侵染,侵染率降低15.85%~20.03%;二者共同作用(AMF~+E~+)的地上生物量较AMF~-E~+降低1.45%~17.74%,P0和P10(10mg·kg~(-1))水平下高于AMF~+E~-处理,P20(20mg·kg~(-1))和P30(30mg·kg~(-1))相反。对全P含量的影响与对生物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AMF+E+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磷酸酶活性低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说明较适P水平加强了微生物效应,利于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邢云飞,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王彦龙[3](2018)在《叁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群落竞争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生禾草混播改建黑土滩退化草地是恢复其生态—生产功能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以2006年在果洛州玛沁县建植的不同处理混播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人工调控下群落种间竞争与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当年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 <1),第4~8年,RYT值维持较高而稳定的水平,对光、热、水分和土壤养分等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共生关系,RYT呈正相关变化。随着混播牧草组分的增加和生长年限延长,垂穗披碱草的种间竞争力逐渐下降,其它牧草竞争力则呈上升趋势。人工调控下群落多样性低于自然演替,随着群落组分增加,多样性增加。人工调控下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对照,随着群落组分增加,群落均匀度提高。3组分及以上混播组合对资源的利用要高于单播,群落稳定性也高于单播。(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郭艳娥,李芳,王晓瑜,汪治刚,段廷玉[4](2018)在《磷、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温室设置不添加磷(P_0)和添加20 mg/kg磷(P_(20))处理,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zeae)的影响,以期通过P调节,实现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利用。多年生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种子建植。主要结果如下:(1)P显着增加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N、P含量以及AM真菌侵染率(P<0.05),但未影响植物发病率。(2)P_0处理下,AM真菌降低了植物生物量和N、P含量,禾草内生真菌反之;P_(20)水平,AM、禾草内生真菌未显着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含量(P>0.05)。(3)两个P水平下,接种AM真菌处理(AME~-)的发病率最高,含禾草内生真菌的E~+植株最低。(4)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单独作用或互作的抗病相关酶活性高于对照。(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8年04期)

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邵新庆,武高林[5](2018)在《人工调控对叁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人工干扰对不同禾草混播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在叁江源区玛沁县,从2006年开始以垂穗披碱草为建群种,选取6个不同的混播组合,设置人工调控(施肥+除杂)和对照(CK)2个处理,研究了维持群落生产稳定性的合理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人工调控下不同混播组合群落总生物量比相应对照分别提高56.36%~188.39%、97.88%~131.74%、93.78%~139.21%、85.78%~141.27%,增幅随生长年限呈线性增加。优良牧草比例比相应对照分别提高90.12%~218.21%、79.80%~293.74%、87.18%~379.74%、140.28%~258.61%、119.52%~222.9%、127.36%~200.46%。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工调控和品种组合优势综合效应显现,4组分及以上的高矮禾草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和群落稳定性显着高于2-3组分混播组合。人工调控下群落组分种比例维持在90%以上,比相应的对照分别提高3.58%~52.75%,群落茎叶比显着低于对应的对照。人工调控(施肥+除杂)能显着提高4组分及以上的禾草混播群落的生产性能,使之维持在一个生产稳定性较高的状态。(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郭艳娥[6](2018)在《磷、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广泛存在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二者均可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建立共生关系,促进植物养分吸收、调节植物生长并增强对病原菌的抗性。磷(P)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可对植物生长与微生物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开展了3个盆栽试验:1)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在不同P水平(0、10、20、30 mg/kg)下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利于植物生长的最优P水平;2)不添加P处理下,接种和不接种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zeae)的影响;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究最优P水平对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离蠕孢病原菌互作的影响。以期为高效利用共生微生物,促进牧草生长、提高牧草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4个P水平下,20 mg/kg(P_(20))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总生物量、养分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磷酸酶活性等指标优于其它P水平。AM真菌对植物生长的抑制效应可通过P添加得到缓解。禾草内生真菌增加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并与AM真菌间存在交互效应,抑制AM真菌的侵染。(2)离蠕孢病原菌可有效侵染多年生黑麦草,形成典型的叶斑症状,降低植物生物量。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增加了β-1,3葡聚糖、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脂肪酸及木质素等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缓解了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负效应,离蠕孢叶斑病发病率降低6.27%-57.46%。病原菌未显着影响植株根系的AM真菌侵染率(P>0.05)。禾草内生真菌对侵染率的影响因处理条件不同而异,未接种病原菌条件下,禾草内生真菌抑制AM真菌的侵染,侵染率降低28.27%;与病原菌共同作用时,侵染率增加85.21%。表明在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禾草内生真菌改变了其与AM真菌的互作策略,优先抵御病原菌的侵染。(3)P改变了植物-微生物及微生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但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发病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茉莉酸、木质素等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与不添加P(P_0)相比,P_(20)水平降低了AM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和禾草内生真菌的促生效果。P_0未接种病原菌条件下,禾草内生真菌处理的AM真菌侵染率降低8.41%;接种病原菌时侵染率增加8.57%,P_(20)水平与P_0相反,表明P添加也改变了禾草内生真菌-病原菌-AM真菌的互作策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闫智臣,李应德,程维佳,高萍,郭艳娥[7](2018)在《不同盐浓度下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材料,在温室内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grass endophyte)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试验设对照,无盐胁迫(0%)、轻度盐胁迫(0.2%NaCl)和重度盐胁迫(0.5%NaCl)处理,AM真菌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禾草内生真菌处理以含有、不含有内生真菌种子建立。结果表明:盐分处理可显着降低黑麦草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以及AM真菌的菌根侵染率,禾草内生真菌与AM真菌均在不同盐分处理下对黑麦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菌协同作用明显,其中禾草内生真菌处理下的多年生黑麦草的株高、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较对照分别增加13.26%,15.30%和19.51%(P<0.05);AM真菌处理下黑麦草的株高、N、P含量分别提高9.76%,32.12%和12.45%(P<0.05);在无盐胁迫下,禾草内生真菌可促进丛枝菌根真菌侵染,使其侵染率提高5.53%。与两类共生微生物单独作用相比,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耐盐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8年01期)

郭艳娥,王晓瑜,高萍,段廷玉[8](2017)在《磷添加条件下摩西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探究了不添加磷(P_0)和添加50 mg/kg(P_(50))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养分吸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多年生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种子建植获得。结果表明:1)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可显着影响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P<0.05),二者共同作用(AME+)时生物量最低。P0处理,以AM真菌E-植株生物量最高。P50条件下,对照(NME-)最高;2)P添加平均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11.40%,P0和P50条件下E+植株较E-植株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低18.65%和11.77%;3)AM真菌未显着影响P吸收(P<0.05)。禾草内生真菌增加了植株N含量,而AM真菌侵染降低了E+植株N含量;4)P添加显着提高了磷酸酶活性(P<0.05),不同处理以AME+的磷酸酶活性最高。两种共生微生物在不同P条件下,单独作用均有利于植物生长,共同作用时因对光合产物存在竞争,并未协同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景美玲,马玉寿,李世雄,王彦龙[9](2017)在《大通河上游16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大通河上游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丰富人工草地的建植、快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于2012年引进了适于青藏高原栽培的16种禾本科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与综合评价。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虉草不能越冬,其余15个牧草品种能安全越冬;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无法完成生育期,其余12个牧草品种能完成生育期。2013-2014年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植物量最高,为479.13g/m~2,阿坝披碱草次之。阿坝披碱草种子产量最高,为98.30g/m~2。梭罗草营养价值显着高于其他牧草品种。将高度、地上植物量、地下植物量、草籽产量、粗蛋白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为:阿坝披碱草、垂穗披碱草、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综合价值高,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皓栋,曹文侠,李文,徐长林,李小龙[10](2015)在《东祁连山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杂草发生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祁连山2012年建植的不同组合禾草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混播草地建植第1年、第3年的杂草发生规律与变化。结果表明:多年生禾草混作草地建植第1年杂草以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藜(Chenopodium glaucum)为优势,建植第3年杂草则以迷果芹、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密花香薷、西伯利亚蓼(Polygonim sibir cum)为主;混播草地建植3年的杂草的丰富度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高于建植第1年,密度、盖度和生物量低于建植第1年;建植第1年,不同混作组分间丰富度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着。建植第3年,随混作组分的增加,杂草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下降。(本文来源于《杂草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多年生禾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个磷(P)水平(0、10mg·kg~(-1)、20mg·kg~(-1)、30mg·kg~(-1))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养分吸收、光合特性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供试多年生黑麦草植株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种子建植获得。结果表明:AMF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应可通过适量P添加得到加强;内生真菌增加了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并与AMF间存在交互效应,抑制其侵染,侵染率降低15.85%~20.03%;二者共同作用(AMF~+E~+)的地上生物量较AMF~-E~+降低1.45%~17.74%,P0和P10(10mg·kg~(-1))水平下高于AMF~+E~-处理,P20(20mg·kg~(-1))和P30(30mg·kg~(-1))相反。对全P含量的影响与对生物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AMF+E+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磷酸酶活性低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说明较适P水平加强了微生物效应,利于植物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年生禾草论文参考文献

[1].李芳,邓杰,郭艳娥,高萍,李彦忠.禾草内生真菌与丛枝菌根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叶斑病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郭艳娥,李应德,高萍,汪治刚,段廷玉.不同磷水平下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3].邢云飞,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王彦龙.叁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群落竞争效应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8

[4].郭艳娥,李芳,王晓瑜,汪治刚,段廷玉.磷、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的影响[J].草学.2018

[5].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邵新庆,武高林.人工调控对叁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6].郭艳娥.磷、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

[7].闫智臣,李应德,程维佳,高萍,郭艳娥.不同盐浓度下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8

[8].郭艳娥,王晓瑜,高萍,段廷玉.磷添加条件下摩西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7

[9].景美玲,马玉寿,李世雄,王彦龙.大通河上游16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研究[J].草业学报.2017

[10].刘皓栋,曹文侠,李文,徐长林,李小龙.东祁连山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杂草发生规律[J].杂草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叶片性状关系3维图6种多年生禾草的粗蛋白产量/(k...退化草地地上植被(a)与种子库(b)功能...不同载畜率水平下群落生活型功能群组成...不同草地群落功能群结构各生活型功能群相对生物量的回归关系(A...

标签:;  ;  ;  ;  ;  ;  ;  

多年生禾草论文_李芳,邓杰,郭艳娥,高萍,李彦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