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觉,空间,格式,现象学,建筑,脑电图,苏州。
空间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何帆[1](2019)在《CCRC建筑公共空间知觉体验特性探究——以泰康蜀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将老年人的空间感知作为养老建筑设计出发点,通过对成都地区泰康蜀园实地调研,围绕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视觉环境、空间感知度以及空间体验,从空间的连续性与选择性进行研究。针对CCRC公共空间中知觉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的方法,对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影响老年人视觉体验的实体要素与空间要素的比率进行重塑,为我国养老建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2期)
李淑敏,崔甜,张恩涛[2](2019)在《情绪概念理解影响空间知觉的时间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发现,情绪概念加工影响垂直空间知觉,但是情绪概念影响空间加工的时间进程并不清楚。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下字母辨认任务,考察情绪词("快乐""悲伤")影响随后空间目标加工的时间进程。行为结果发现,当字母的空间位置与情绪词隐喻的空间表征一致时(比如,线索词"快乐"跟随一个屏幕上方的目标字母),被试表现出更快的反应时间。ERP结果显示,情绪词汇理解对随后目标的调节表现出不同的ERP模式,一致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同时产生了更大的P3波幅。当前研究结果说明,情绪概念加工影响空间目标的感觉和高级加工。(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倩,刘明欢,马建武[3](2019)在《基于格式塔空间知觉体验的苏州高铁新城湿地公园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热潮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湿地公园的职能也由最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渐拓展为湿地生态保护、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并建设具有适量旅游设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本文以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并以苏州高铁新城湿地公园设计为例,尝试从知觉体验的角度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以期完善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同时也为湿地公园的设计研究新思路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付彤,白胤[4](2019)在《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寺院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要素浅析——以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现象学理论中强调的知觉体验与中国寺院园林建筑当中所强调的"建筑意"有相合之处,本文对中国寺院建筑中的知觉体验要素进行分析,以此发掘中国寺院建筑的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4期)
张云霞[5](2019)在《发展大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方位的认识与辨别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对物体的精确认识和判定都涉及到空间定向问题。通过学习利用空间,累积空间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合理利用空间知识;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同步发展空间的实践过程,来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一凡,燕宁娜[6](2019)在《时间与空间知觉理论下的特色小镇街区尺度研究——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特色小镇建设持续升温,如何在"千城一面"的小镇中创造特色和空间活力成为问题导向。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除了产业、文化底蕴方面的支持,小镇的空间形态、街区尺度同样重要。街区尺度的合理性影响着空间的布局,进而影响人类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文章以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例,基于"时间与空间知觉"理论,试图通过对街区尺度进行研究。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游客对"街区尺度"的心理空间认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街区尺度的优化策略,探讨人性化适宜尺度的街区形态及设施布局的设计对策。(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靳铭宇,叶文杰,贾兆元,罗钏雯[7](2019)在《基于数字化表达的广场空间知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将建筑设计推向了理性化与科学化。而建筑设计作为一门复杂的人性化学科,大多数理论是经验的、感性的认知,而没有实际可靠的科学依据。空间知觉作为一种心理学感受,往往过于抽象而不能直接指导建筑设计,文章通过将现有的经典空间知觉理论以函数的方式数字化,应用这种更加理性的方法量化城市广场空间中影响人的空间知觉的空间属性与环境因素,然后基于现有理论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进行人流可视化模拟,得出可以反映人流趋势的图像,从而更加科学、理性、直观地阐述人在该环境下的空间知觉及行为方式。一方面可以在设计初期阶段确定空间热点、人流动向等设计要素,为设计提供思路并指导设计;另一方面可以检验设计成果,进行设计评价并优化设计,同时为智能化建造提供思路与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曾庆雪,闫姿伊,贾宁,曾庆雪[8](2018)在《个人空间知觉中的视觉优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空间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所感知到的视觉刺激的影响,同样会受到其他通道刺激的影响。由此,个人空间知觉应该是一个多通道知觉的过程,要在多通道的前提条件下,研究视觉优先效应对个人空间知觉的影响。而注意作为人类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加工过程,参与到大多数的心理加工过程,本文也探讨了注意对个人空间知觉中视觉优先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探讨多通道个人空间知觉的视觉优先效应,采用了经典的实验室止步法验证个人空间知觉的多通道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多通道刺激的条件下个人空间的形成是否存在视觉优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个人空间知觉过程中,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中的刺激均会产生作用,但是以视觉通道的刺激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存在视觉优先效应。研究二探讨注意在个人空间知觉中的作用,在视觉通道的基础上对个人空间知觉中注意负载的影响进行探讨,说明注意在个人空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注意负载对个人空间知觉中的视觉优先效应的影响:通过设置视觉注意负载高、低两种条件,探究被试在视听线索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个人空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注意负载程度越高,个人空间越小,且视觉负载比听觉负载对个人空间知觉的影响要大,并且个人空间在高注意负载和低注意负载两种情况下有显着差异。最终实验结论有(1)个人空间知觉是一个多通道知觉的过程。(2)在多种通道的信息刺激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视觉通道的刺激存在着优先加工效应。(3)注意在个人空间知觉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程度和不同通道的注意负载对个人空间知觉均有不同的影响。(4)注意负载的施加能够改变个人空间知觉中的视觉线索优先效应。(5)靠近者性别对被试个人空间造成的影响有显着意义,被试性别对个人空间所造成的差异无显着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陈玉梅,贾仁甫,谭健[9](2018)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空间知觉体验评价分析——以扬州高旻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知觉体验作为建筑空间研究的出发点,对扬州高旻寺进行实地调研,选取其空间运动路径作空间感知度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高旻寺的空间感知度处于一种合理舒适的的感受范围,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空间知觉体验进行量化分析,计算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根据模糊层次法的隶属度,确定了高旻寺的空间知觉体验的评价等级。(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梁祎明,张忠秋,章建成[10](2018)在《运动空间知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信息加工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理论为基础,采用"专家-新手"范式,分别使用一个匀速下落的球体视频和跳水运动视频为刺激材料,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人分别对中线上、中线和中线下(水面上、水面和水面下)3个空间位置进行判断,使用脑电分析技术记录被试运动空间知觉过程中的脑电特征,探究运动空间知觉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空间知觉的优势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运动水平和空间位置对运动空间知觉有影响。运动空间知觉判断中,高水平运动员比普通人注意的水平高,记忆信息的加工程度高;总的认知资源投入少,且认知资源更多地投入于注意和记忆信息的加工,而普通人的认知资源更多地投入于视觉信息的加工。高水平运动员对跳水运动空间位置判断时,在"速度-准确性"的权衡中优先顾及了准确性,而对一般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判断时,兼顾了速度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空间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研究发现,情绪概念加工影响垂直空间知觉,但是情绪概念影响空间加工的时间进程并不清楚。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下字母辨认任务,考察情绪词("快乐""悲伤")影响随后空间目标加工的时间进程。行为结果发现,当字母的空间位置与情绪词隐喻的空间表征一致时(比如,线索词"快乐"跟随一个屏幕上方的目标字母),被试表现出更快的反应时间。ERP结果显示,情绪词汇理解对随后目标的调节表现出不同的ERP模式,一致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同时产生了更大的P3波幅。当前研究结果说明,情绪概念加工影响空间目标的感觉和高级加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何帆.CCRC建筑公共空间知觉体验特性探究——以泰康蜀园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
[2].李淑敏,崔甜,张恩涛.情绪概念理解影响空间知觉的时间进程[J].心理研究.2019
[3].杨倩,刘明欢,马建武.基于格式塔空间知觉体验的苏州高铁新城湿地公园设计[J].城市建筑.2019
[4].付彤,白胤.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寺院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要素浅析——以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为例[J].居业.2019
[5].张云霞.发展大班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
[6].黄一凡,燕宁娜.时间与空间知觉理论下的特色小镇街区尺度研究——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7].靳铭宇,叶文杰,贾兆元,罗钏雯.基于数字化表达的广场空间知觉研究[J].城市建筑.2019
[8].曾庆雪,闫姿伊,贾宁,曾庆雪.个人空间知觉中的视觉优先效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陈玉梅,贾仁甫,谭健.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空间知觉体验评价分析——以扬州高旻寺为例[J].江苏建筑.2018
[10].梁祎明,张忠秋,章建成.运动空间知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信息加工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