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过程论文_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解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素,硫酸,厂级,热水,精馏,结构,竹材。

水解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1](2019)在《竹材预水解过程中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竹片为研究对象,分析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脱除率与木质素脱除率的关联性,特别是预水解后期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将竹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后,取40~60目竹粉模拟预水解实验,分析竹粉在预水解过程中的孔隙变化,结合预水解过程中竹片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及木质素的迁移行为,探讨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脱除率与木质素存在一定关系;预水解前期,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同时降解溶出;预水解至一段时间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率均达到最大值。继续预水解,木质素脱除率急剧下降,而半纤维素脱除率不再提高。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分析显示预水解后期的竹片表面基本被疏水木质素涂层覆盖,疏水涂层的存在可能会阻碍半纤维素的降解溶出。竹粉的模拟实验结果也证实了预水解后期竹粉的孔体积和孔径明显下降。因此,预水解固体基质中较高的木质素含量及由木质素迁移导致的纤维表面和纤维孔隙结构变化是阻碍预水解后期半纤维素进一步溶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6期)

李丹,苏振华,曹春昱[2](2019)在《桉木热水预水解过程中木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桉木热水预水解生成木糖水解液的反应动力学,分别测定了不同热水预水解条件下木糖质量浓度及其降解产物糠醛的质量浓度。研究表明,以木糖质量浓度及糠醛的质量浓度为指标,确定桉木最佳热水预水解条件为:液比1∶8,水解温度170℃,保温时间105 min。此条件下,预水解液中木糖和糠醛质量浓度分别为7. 97 g/L、1. 74 g/L,桉木热水预水解生成木糖的反应活化能为72. 62 kJ/mol。(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6期)

秦溧[3](2019)在《基于二维MOF材料的纳米酶传感器阵列对磷酸盐的检测及其水解过程的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盐在生物体内有多种存在形式,主要包括腺嘌呤核苷单磷酸(AMP)、腺嘌呤核苷双磷酸(ADP)、腺嘌呤核苷叁磷酸(ATP)、焦磷酸(PPi)和正磷酸(Pi)等。它们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等。在相应酶的催化下,磷酸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些相互转化的过程为细胞提供能量,既是细胞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代谢以及多种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磷酸盐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建立了针对各种磷酸盐的检测体系。但是,这些检测体系多用于对某一特定磷酸盐的检测,无法对多种磷酸盐进行高效的鉴别,而传感器阵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随着功能化材料的快速发展,基于荧光、比色等体系的传感器阵列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基于传感器阵列出色的鉴别能力,研究人员也将其应用于监测酶促反应的过程。受此启发,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2D-MOFs),基于磷酸盐对其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其模拟酶活性,构建了针对磷酸盐的比色型传感器阵列,研究了该传感器阵列对磷酸盐的区分效果,并建立了对磷酸盐未知样品的鉴别方法,同时也将其应用于天然酶催化下磷酸盐水解过程的监测。本论文采用自组装的策略合成了一系列二维MOF材料,通过DLS、XRD和TEM等表征手段对其尺寸、晶型以及反应前后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验证了所合成的二维MOF材料具有较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由于磷酸盐对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将导致所合成的二维MOF材料的整体结构坍塌,进而影响其类酶活性。实验证明不同磷酸盐对不同二维MOF的类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本论文基于此构建了针对磷酸盐的叁通道比色型传感器阵列,对磷酸盐有很好的鉴别效果。为了将所构建的传感器阵列更好地应用于检测领域,本论文进一步验证了该传感器阵列对实际条件下磷酸盐的鉴别能力。结合传统的钼蓝比色法,本论文建立了针对磷酸盐未知样品的检测体系。基于该传感器阵列对不同种类磷酸盐的鉴别能力,本论文将其应用于对天然酶催化下磷酸盐之间相互转化过程的监测中,进一步拓宽了纳米酶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徐丽霜,隋丽丽,葛欣,邵爽[4](2019)在《硫酸氢铵焙烧法从高钛渣中提钛制备二氧化钛的水解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硫酸氢铵焙烧高钛渣提钛制备二氧化钛的水解过程。方法:以硫酸氢铵焙烧高钛渣所得熟料溶出后的硫酸氧钛溶液为原料,探索自生晶种法生成偏钛酸的实验条件:水解温度、加料速率、底水量、水解时间对二氧化钛水解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水解反应条件:底水量V_(TiOSO_4)/V_(H_2O)为(5∶1),水解温度为油浴110℃,加料速率为15 ml/min,水解时间为80 min。结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实验,二氧化钛的水解率可达到98%。(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朱容梅,陈葵,朱家文,周晓葵,林发蓉[5](2019)在《外加晶种对钛白粉水解过程及其亮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浓缩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水解工艺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考察了晶种不同添加量对水解率、一次团聚粒子、煅烧二氧化钛晶体形貌以及一次团聚粒子粒径与颜料性能亮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水解晶种添加量为钛液所含二氧化钛质量的3.0%时,硫酸氧钛的水解率高达95.4%,一次团聚粒子粒径约为43 nm,煅烧二氧化钛呈短圆柱状,此时亮度为94.4。说明外加晶种在引发硫酸氧钛水解的同时,影响原级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一次团聚粒子的平均粒径,并影响了一次团聚粒子的再团聚,从而降低了一次团聚粒子的再团聚倾向。在此条件下,煅烧后二氧化钛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为均匀,进而提高了煅烧二氧化钛的亮度,改善了其颜料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呼肖娜,杨鹏,杨月霞,洪会霞,雷倩[6](2019)在《棉秆在NaOH中水解过程的神经网络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糖化是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棉花秸秆为原料,研究NaOH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及固含量等因素对棉秆水解后还原糖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神经网络对棉秆在NaOH中的水解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建立棉秆在NaOH中水解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棉秆在NaOH中水解的最佳条件为:10%NaOH、60℃、24h和5%固含量,预处理后棉秆的还原糖含量为74.80%,木质素含量为23.21%。通过试验及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和优化,提高了棉秆在NaOH中水解后的还原糖含量,为棉秆水解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华,田从学,朱雨轩[7](2018)在《工业钛液水解过程中偏钛酸结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浓度工业钛液为原料,通过自生晶种热水解硫酸法工艺制备偏钛酸,研究了水解过程中偏钛酸结构的变化,并采用粒度测试、XRD、BET及Raman对所制偏钛酸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解前期,偏钛酸粒子的D_(50)和D_(AV)几近相同,随粒子生长、团聚,粒子变大、分布变宽。偏钛酸中锐钛相TiO_2结构由晶核决定,后续水解对锐钛相结构无明显影响。偏钛酸为TiO_2短链结构,具有较多中孔,孔隙结构不规整。随水解时间的增加,晶胞参数c增大,锐钛型TiO_2结构有向斜方晶畸变趋势。偏钛酸Raman峰强度增加,特征峰位对应波数减小,导致TiO_2含量增加,晶化程度升高。(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8年05期)

袁素娟,吉兴香,田中建,马浩,陈嘉川[8](2018)在《热水预水解过程杨木及水解液中组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热水预水解对杨木组分、微观结构的影响及预水解液中降解产物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60 min、保温温度155~175℃以及在保温时间0~120 min、保温温度170℃的条件下,随保温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杨木热水预水解后的得率、聚戊糖和Klason木素的相对含量整体减少,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和结晶度有所增加;杨木热水预水解后的纤维形貌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碎片和孔洞;预水解液中的酸溶木素含量增加,甲酸、乙酸、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的浓度增加,糖含量随保温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但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8年09期)

尹俊华,薄翠梅,黄燕,丁帅[9](2018)在《醋酸甲酯水解过程厂级经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PTA生产过程中副产物醋酸甲酯水解回收工艺,在已建立的稳态优化模型基础上,进行厂级经济控制。首先确定整个工艺的控制目标与被控变量;再基于"Top-Down"的设计准则设计多回路厂级控制结构CS1;最后利用Aspen Dynamic软件仿真,添加进料流量和进料成分随机扰动,分析动态响应情况和控制效果,并与传统厂级控制结构CS2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CS1设计更简单,调节时间更短,稳态误差更小。(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余娅荣[10](2018)在《基于PLC的草甘膦水解过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农业栽培耕作方式的规模化,对农药的需求也在显着增加,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推行保护性耕作是种植业发展的趋势。在耕地逐渐减少的今天,为提高农作物栽种产量,除杂草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草甘膦自问世以来,因其较好的除草效果、无公害、安全等优势在农业界一直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国内大多数草甘膦的生产采用手动控制方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温度控制精度较低,原料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增加。因此,对草甘膦的水解过程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水解过程温度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草甘膦的水解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水解过程温度特性,对草甘膦水解过程的温度控制提出整体控制方案,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一、草甘膦的水解过程为典型的间歇反应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且模型不精确等特点。水解釜膛内温度为主被控参数,具有非线性、大滞后等特性,控制难度大,因此本文结合模糊控制和Smith控制优点,提出一种新算法,即带积分参数自调整模糊-Smith控制,并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动静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二、国内化工生产过程大多以手动控制为主,温度控制精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稳定,因此,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尤为重要,在本文中,采用PLC和组态王组成控制单元和监控单元,使用PLC梯形图编程实现控制算法。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温度控制精度,降低反应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草甘膦水解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水解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桉木热水预水解生成木糖水解液的反应动力学,分别测定了不同热水预水解条件下木糖质量浓度及其降解产物糠醛的质量浓度。研究表明,以木糖质量浓度及糠醛的质量浓度为指标,确定桉木最佳热水预水解条件为:液比1∶8,水解温度170℃,保温时间105 min。此条件下,预水解液中木糖和糠醛质量浓度分别为7. 97 g/L、1. 74 g/L,桉木热水预水解生成木糖的反应活化能为72. 62 kJ/mo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解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竹材预水解过程中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J].中国造纸.2019

[2].李丹,苏振华,曹春昱.桉木热水预水解过程中木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造纸.2019

[3].秦溧.基于二维MOF材料的纳米酶传感器阵列对磷酸盐的检测及其水解过程的监控[D].南京大学.2019

[4].徐丽霜,隋丽丽,葛欣,邵爽.硫酸氢铵焙烧法从高钛渣中提钛制备二氧化钛的水解过程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

[5].朱容梅,陈葵,朱家文,周晓葵,林发蓉.外加晶种对钛白粉水解过程及其亮度的影响[J].无机盐工业.2019

[6].呼肖娜,杨鹏,杨月霞,洪会霞,雷倩.棉秆在NaOH中水解过程的神经网络模拟与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7].陈华,田从学,朱雨轩.工业钛液水解过程中偏钛酸结构的变化[J].钢铁钒钛.2018

[8].袁素娟,吉兴香,田中建,马浩,陈嘉川.热水预水解过程杨木及水解液中组分的变化[J].中国造纸.2018

[9].尹俊华,薄翠梅,黄燕,丁帅.醋酸甲酯水解过程厂级经济控制[J].现代化工.2018

[10].余娅荣.基于PLC的草甘膦水解过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云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乙醇添加量的原位铝凝胶的SEM图超声下反应时间对SiO2粒径的影响秸秆原料(a)、汽爆处理后(b)和水/醇处...磷脂酶A2水解磷脂酰胆碱过程中溶血磷...菊粉酶的催化机制Fig.1-3Reactionmec...(A,B)煅烧处理所得无机TiO2-SiO2...

标签:;  ;  ;  ;  ;  ;  ;  

水解过程论文_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